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一例骨髓纤维化的患者术后发生血小板增多症和白细胞增多症,取血标本时玻璃管内细胞分群造成假性高血钾。病人76岁,女性,骨髓纤维化,因慢性贫血和腹部不适做了脾切除术。病史除脾大外,其他均正常,未经其他治疗。入院时化验检查有轻度贫血、血小板、白细胞均正常。血清钾正常。脾切除术后两天伤口裂开,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脾破裂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的动态变化及治疗。方法 无原发疾病创伤性脾破裂67例,脾切除术后按1~3 d、4~5 d、7 d、10 d、14 d、17 d、21 d规律监测血小板变化,指导抗血小板黏附、聚集和抗凝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增多,大多数持续高于正常长达4~11周左右,无血栓形成。结论 动态监测血小板变化,及时抗血小板祛聚及抗凝药物治疗,避免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脾切除者肝移植后合并血小板增多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为男性,40岁。肝移植术后8个月,出现腹胀、皮肤及巩膜黄染2个月。既往有脾切除史。入院彩色超声波及血管造影检查提示门静脉吻合口狭窄。于2005年7月7日在全身麻醉下行门静脉吻合术。手术顺利,术后给予抗凝、营养支持、输血、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治疗。术后前3d血小板为(153~166)×109g/L,第4d血小板升高,1周后为318×109g/L,第10d达743×109g/L,第12d达峰值,为958×109g/L,白细胞为(11.31~17.99)×109g/L,血红蛋白为64~82g/L。骨髓穿刺检查提示骨髓血小板增生活跃。考虑为感染所致的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给予阿司匹林75mg/d,双嘧达莫… 相似文献
4.
脾切除术治疗海蓝组织细胞增多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3岁。2007年4月4日以“海蓝组织细胞增多症”收入血液内科。患者在10年前因“全血细胞减少.脾大”.在我院行骨穿检查诊断为海蓝组织细胞增多症.此次为入院复查。入院后查体见:T36.8℃,P82次/min.BP108/77mmHg,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肋下未及,脾脏脐下三横指,质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骨穿细胞形态学检查示:①海蓝细胞占2%;②幼红细胞比值升高;③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少。彩色多普勒示:①肝囊肿; 相似文献
5.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6)
术前有高血压、低血钾,虽然高度怀疑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但并不能完全排除皮质腺瘤或嗜铬细胞瘤成分的存在,除了应用安体舒通、补钾外,还应该应用α-受体阻断剂充分扩血管,以免术中、术后出现顽固性低血压,一般而言,有症状如高血压的肾上腺肿瘤,术前常规要应用α-受体阻断剂扩血管。 相似文献
6.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溶血性贫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及脾肿大等.1887年Spencer首先为HS病人施行了脾切除术.随着对脾脏解剖、生理功能的进一步认识,副脾的意义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HS脾切除后继发巨大副脾、梗阻性黄疸者国内外文献未见报道.我院近来收治过一例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9.
10.
脾大部切除术在肝硬化巨脾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肝硬化巨脾症行脾大部切除保留部分脾脏的意义。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 ,对脾大部切除(研究组 )及脾切除 (对照组 )进行血细胞、免疫指标及促吞噬激素 (Tuftsin)的对比研究 ,并对手术前后自由门静脉压 (FPP)、术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对照组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较研究组提高明显 (P <0 .0 5~ 0 .0 0 1) ;研究组的IgA、IgM、Tuftsin术后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0 .0 0 1) ;术后两组FPP改变无差异 ,对照组术后持续发热例数较多。结论 两组术后均能降低门静脉压力 ,保留部分脾脏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机体体液免疫功能 ,可以避免血液粘稠度一过性骤升 ,在抗感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治疗小儿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附7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在小儿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治疗中的可行性及效果评价.方法实施腹腔镜巨脾切除术7例,年龄1~14岁,平均8.8岁;体重10~57 kg,平均33.8kg.其中3例合并胆石症,2例同时行胆囊切除术和1例行胆囊切开取石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1例脾静脉出血小切口辅助完成.手术时间50~15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30~500 ml,平均117 ml;住院时间4~10 d,平均5.5 d;术后3 d红细胞计数较术前显著增高(t=2.652,P<0.05).7例随访2个月~1年,平均7.8月.术前症状完全消失,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是治疗小儿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血小板数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统计分析153例肝硬化伴脾大脾亢患者脾切除术前后(肝硬化组)血小板(PLT)计数和肝功能,观察血小板变化趋势,比较脾切除术前后血小板变化和肝功能变化的关系,同时与脾外伤组对比。结果:肝硬化组术后多数血小板升高,部分不升高,甚至降低,并与肝功能相关。肝硬化组较外伤组手术前后血小板变化不明显。结论:肝硬化血小板减少数民的原因除与脾肿大等有关外,还可能与肝脏功能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门静脉高压症巨脾大部切除术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脾脏切除后发生凶险性感染(OPSI)或严重感染屡有报道[1~4],为此,对脾功能与脾外科的研究亦成为我国现代脾外科的前沿性课题。笔者结合自己10多年来从事门静脉高压症巨脾(体积大于36cm×28cm×14cm)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历届全国性脾功能与脾外科研讨会反映出的专业水平和进展概况及国外相关的文献,认为门静脉高压症巨脾大部切除术(下称保脾术)是其中一个重要而突出的课题。其进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二个突破和一个争论,现综述如下。第一阶段(萌起阶段):1985年武汉第一次全国脾功能与脾外科专题…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12岁,因左腹部包块并逐渐增大5年,伴面黄乏力,食欲不振人院。查体:发育不良,重度贫血貌。腹壁无静脉曲张,肝大肋下3cm,脾脏高度肿大,下极达脐下2cm,质硬。脊柱四肢正常。血WBC3.1×109/L,RBC2.2X1012/L,Hb329/L,PC100X109/L。X线检查:颅骨普遍致密,颅底更著。肩怫骨、锁骨、肋骨骨质致富增厚,胸腰椎椎体上下缘特别致密,中心低谈,呈夹心椎。股骨、胜脏骨上下端致密增粗,幻腔消失。诊断:石骨症。于人院后第7天行脾切除术。术中见肝脏轻度增大,质地色泽正常,无结节。脾脏高度肿大,质硬,表面结节状,… 相似文献
17.
脓毒症仍然是脾切除术后恼人的并发症 ,尤其是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 ,要早期发现和诊断 ,白细胞计数测定是诊断脓毒症的一个内容 ,白细胞数增高提醒外科医师警惕这一并发症的可能性 ,但白细胞增多也可能是脾切除的生理反应 ,两者如何区分值得探讨。作者采用白细胞数和血小板 /白细胞比率 (PC/WBC)来区别创伤性脾切除术后脓毒症和非脓毒症的病因。取洛杉矾南加州医学中心于 1 997~ 2 0 0 1年收治的 1 1 8例创伤性脾切除病例 ,分成脓毒症组 ( 5 8例 )和非脓毒症组 ( 60例 ) ,其脓毒性并发症有肺炎 ( 4 4例次 )、败血症 ( 3 3例次 )、腹腔… 相似文献
18.
19.
20.
病例介绍:病人,男,57岁,主因乙肝10年,肝硬化2年于2007年9月9日入院,既往有2型糖尿病2年.并于2007年9月11日行亲体肝移植,术后转入外科重症监护科,病情平稳后于2007年9月16日转回普通病房继续治疗.该病人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回到普通病房后同时应用安体舒通(40 mg,口服,1/12 h)和双氢克尿塞片(25 mg,口服,1/12 h)利尿,应用普乐可复(1.5 mg,口服,1/12 h)进行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