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膀胱为六腑之一的体内器官,其主要功能是贮存水液,经气化排出尿液.笔者认为膀胱藏的律液既有尿液,水液,又有汗液.本文对膀胱藏津液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肾的气化与膀胱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肾的气化与膀胱气化李茵(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承德067000)关键词肾,膀胱,气化膀胱气化与肾气化密不可分,是人体排尿功能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中医生理、病理及治疗上具有重要意义。气化,是指人身之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具体地说,是指精、气、血、津液各自...  相似文献   

3.
“藏津液”、“膀胱气化而排出尿液”是膀胱的两大生理功能,正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所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而前列腺增生症是由于渐进性的增生腺体造成渐进性的下尿路梗阻,从而产生储尿时、排尿时以及排尿后等一系列症状,其膀胱气化功能变化有自己的特点。1膀胱气化不利与气机阻滞是前列腺增生症的基本病机1.1肾虚膀胱气化不利为本《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患者肾虚精少,温煦推动不足,同时肝脾不调,则气血壅塞不通,故而形成增生结块。因此,脏腑虚弱…  相似文献   

4.
李奕祺  王小红 《光明中医》2011,26(9):1761-1762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出自《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膀胱为藏津液的地方,在气化的作用下才能出。那么,膀胱气化,所出为何呢?气化不出会如何?膀胱,是州都之官,  相似文献   

5.
膀胱气化功能是水液正常代谢的过程,膀胱气化不利,则水液代谢障碍,导致膀胱蓄水、水湿内停等病证.笔者现就一临床案例论述膀胱气化。  相似文献   

6.
陈云云  龙瑞敏 《新中医》2013,(11):146-147
笔者在临床中治疗1例膀胱癌患者,无意中发现五苓散治疗大便秘结效果良好,兹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从生理、病因、病理,到辨证、施治,无一不是以气化论为理论根据的,因此,气化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真正核心,中医理论本质是气化论。气化作用激发和协调着气、血、津液有形与无形之间的相互变化,维持着各个脏腑官窍的正常活动和机体的整个生命全过程。人体内气、血、津、液的产生、输布、发挥作用等,亦无不有赖于气化。气化有常,则津液流行,气血充盛,五脏安和,疾病不生;气化失常则津液不行,气血衰少,五脏动摇,变生百病;气体终止,则精气竭绝,阴阳离散。在临床上无论治疗气血病证,亦或是津液病证,调理气机、推动气化都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藏象学说与气化理论都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二者的内部关系,提出了藏象体系之气化研究的思路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对藏象体系之气化特征的分析并参考相关历史文献论证藏象体系之气化研究的可行性,指出该研究将有助于增强藏象体系的内部联系,有助于发展完善藏象体系中"天人相应观"的研究,并对实际研究中需要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津液辨证是《伤寒论》六经病变的主要内容,每一经都涉及到了津液失常而产生的病证。《伤寒论》中津液病变多为津液缺失、津液停滞,同时依据津液确定治法、判断预后。津液是伤寒论辨证体系的一条重要线索,对于阐发六经辨证及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脏腑皆有气化.心的气化功能包含了心阳的温煦作用、心气推动血液运行的功能以及对机体的津液代谢的调节作用.心气亏虚损及心阳则心的气化失司,推动无力,脉络瘀阻,水液潴留,日久损及肾阳,心肾气化不利,水肿难消.这与心脏心钠素的分泌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失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1.
天人相应是藏象体系气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则是藏象体系天人气化关系的重要思想原则,本文从气化观出发,对藏象体系的天人气化和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简要论述了保持天人气化和谐的必要性,以及藏象体系天人气化和谐的状态,并由此提出处理天人关系失和的基本原则,即顺应自然之气化规律,恢复脏腑气化运动本性和旺衰规律。  相似文献   

12.
气化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气化”,是气的运动变化及其伴随发生的物质转化与能量转化,其实质就是新陈代谢、机体自我更新的过程。气化的全部过程,靠五脏六腑的共同作用完成。其中,肾与脾胃在气化中的重要作用,古今医家论述较多,而对肺在气化中的作用则论述很少。基于此,笔者根据教学与临床实践的体会,将肺在气化中的重要作用论述如下,以期对气化理论的深入探讨及指导临床实践有所裨益。一、肺主气为气化的物质基础气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而一身之气都由肺所主。《素问·五脏生成篇》  相似文献   

13.
"气化"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化”是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是对宇宙万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认识,其理论形成与“元气论”或气一元论关系密切。而中医气化理论是在气化哲学思想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下形成的用以解释自然生命运动规律的理论体系,属于中医基础理论范畴,其理论思想对中医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如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的构建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内经》和《伤寒论》原著为依据,结合临床实际,在评述前贤对"卫出于下焦"认识的基础上,指出卫气化源于膀胱。明确卫气化源于膀胱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失眠和外感病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医藏象理论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藏象理论的本体论预设和方法论规则无不受到哲学体用观的渗透.王庆其教授深研中医藏象理论并提出五脏以藏为本、以通为用的学术观点,以体用观析之,五脏所藏精气(气血精神魂魄)为体,血肉五脏、经络腑腧、四肢百骸为用,五脏皆有体用,以藏为本体,以通为表现.肝以...  相似文献   

16.
论膀胱(经)的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内经》、《伤寒论》等中医文献为依据,结合临床实际辨析膀胱(经)的生理功能以及临床意义。认为在十二藏腑中,膀胱(经)阳气最盛,具有总统营卫,卫外抗邪、调节睡眠、气化行水、气化排浊等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7.
“神”是中医学一个重要概念,内涵丰富,《黄帝内经》曾系统论述神、魄、魂、意、志内涵,同时提出了“五脏藏神”的理论,强调脏腑与情志之间的关联。临床诊治神志相关疾病,根据“五脏藏神”的理论,判断其与病变相关的脏腑,注重调理相关的脏腑功能,兼顾血瘀、痰湿、火热等。《黄帝内经》对于“神”的认识奠定了中医神志相关疾病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消渴肾病的发生发展与气化密切相关,六经气化理论将形体与气相结合,本文在人体基本结构的基础上,结合气化、物化理论来阐述人体的机能及病机发展的方面深入研究.从六经气化方面来阐述消渴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更加符合疾病的特点,并可以合理选择方药以治疗,为治疗消渴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裴丽敏  杜武勋  李晓凤 《陕西中医》2021,(11):1586-1590
气化理论是中医理论之源,气化是宇宙万物发生变化的根源,是中医“天人相应”和“整体观”的体现,由自然气化、人体气化、药物气化三部分组成,自然气化是自然气候、物候的变化; 人体气化是五脏生克制化关系,是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 药物气化为中药受自然之气、具有自然之性,以己之偏性调节人体之气的运行。自然气化、人体气化、药物气化也体现了“时间-气候-物候-病候”的理念。人体气化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与五脏关系密切,受自然气化与药物气化的影响。五脏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人体气化得以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在临床应用中,疾病的发生发展、辨证、治疗、预防均有气化理论的指导和应用,气化理论贯穿了疾病的诊疗全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