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科急性DIC的诊断与处理体会(附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产科急性DIC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对 30例产科急性DIC的临床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熟知产科急性DIC的早期临床表现作到早期诊断 ,积极治疗诱发产科急性DIC原发疾病 ,及时去除病因是抢救产科急性DIC的关键。根据诱发疾病及DIC病情选择性使用肝素。结论 :产科急性DIC发病急骤 ,病势凶险 ,死亡率高 ,只要做到早期诊断 ,正确治疗 ,可显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DIC的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救治方法,降低DIC的死亡率。方法对9例产科急性DI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例均应用肝索给予抗凝治疗。子宫切除6例,剖宫产3例;治愈7例,死亡2例。结论在DIC的抢救治疗中,早期诊断,及时除去病因,早期大胆合理使用肝素,补充凝血因子,必要时果断切除子宫是抢救DIC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妊娠期抗凝血剂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妊娠期抗凝血剂主要用于治疗产科DIC 及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的患者. 1 用于治疗产科DIC治疗产科DIC 的原则是去除病因,并进行积极的支持疗法,在病因未去除前应及时采用抗凝剂以阻断凝血障碍,控制DIC 的发展,为去除病因创造条件.最常用的抗凝剂为肝素.1.1 肝素的应用肝素为硫酸粘多糖,具有强大的抗凝作用,可防  相似文献   

4.
小剂量肝素在产科DIC救治中的临床应用(附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多种疾病以凝血障碍为特征的中间病理过程,发病急骤,居母婴死亡率首位。因此,早期诊断DIC,把握正确治疗时机,尤其是肝素的合理应用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们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了12例DIC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产科领域的凝血障碍是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是许多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一个共同的中间环节。其特点是在某些发病因素作用下,在微循环内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导致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大量消耗,继而又激活纤溶系统,引起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许多产科并发症引起的大出血均与DIC有关。本文仅就治疗抢救时有关补充凝血因子的问题简述如下。一、补充凝血因子时应考虑的问题 1.产科DIC的特点。发病急,变化快。一旦去除病因可迅速好转或治愈,所以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方  相似文献   

6.
DIC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易在孕产期发生,抢救不及时,死亡率极高。在临床上,若能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迅速发现早期DIC,并及时给予积极抢救与适当的肝素治疗,则有的死亡并非完全不可避免的。现结合我院对产科DIC的抢救,一例失败及两例成功的病例,提几点在肝素应用中的体会.供同道们参考。例1.住院号57511。初孕40周,临产后宫缩强,产程进展快,宫口开全后自然破水,即刻出现寒战,随即会阴侧切自娩一活婴。继之出现胸闷,但无紫绀。阴道大量出血不止,先有凝块,继而不凝。血压呈80/60→0,呼出气体有严重的酮味。曾一时性昏  相似文献   

7.
产科DIG 1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科DI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策略.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例产科DI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产科DIC的发生与严重.产科并发症,如重度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宫内死胎、产后出血、羊水栓塞、重症肝炎等相关.②12例病例中,抢救成功9例,死亡3例;剖宫产8例,子宫切除4例;围生儿11例,死亡3例.结论: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积极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是抢救产科DIC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AFE)病理改变的重要原因之一。DIC造成大量凝血因子消耗和红细胞破坏,并加重肺动脉高压,也是AFE出血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DIC,有助于AFE的诊断。减少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循环、抗凝治疗可阻断DIC的进一步发展。肝素应在DIC高凝期或低凝期早期使用,同时需补充凝血因子,监测凝血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病因、诊断、治疗及结局,探讨Takao产科DIC评分系统在诊断产科DIC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产科收治的14例DI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运用评分系统进行动态评分。结果:产科DIC的发病原因包括产后出血6例(6/14),胎盘早剥5例(5/14),羊水栓塞2例(2/14),急性胰腺炎1例(1/14)。运用Takao产科DIC评分系统评分,得分5~22分。达到DIC诊断标准(≥8分)者10例,5例(5/14)在完成第一阶段治疗后DIC得到纠正。运用国际血栓和止血协会(ISTH)评分系统评分,得分3~8分,达到DIC诊断标准(≥5分)者10例,11例(11/14)完成第一阶段治疗后DIC得到纠正。根据两种评分系统,完成第二阶段治疗后,均余1例患者DIC未能纠正。根据Takao产科DIC评分系统疗效评估标准,第一阶段治疗结束时疗效为显效2例,良好5例,一般3例,恶化4例;完成第二阶段治疗时显效6例,良好5例,一般3例。13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纠正DIC,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产科DIC病情凶险,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治疗是挽救孕产妇生命的关键。建立完善的评分体系对于尽早准确诊断病情、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中胎盘因素9例;瘢痕子宫3例;双胎妊娠、巨大儿各2例;3例重度子痫前期;软产道裂伤2例,先兆子宫破裂1例;6例合并有两种并发症。子宫动脉栓塞治疗6例,均成功;子宫切除术4例;3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2例未成功,改行子宫切除术。5例经输血和凝血因子,止血成功。1例孕产妇死亡。足月活产11例,早产2例,孕中期因胎盘因素终止妊娠1例,围产儿死亡2例。结论重视对DIC主要诱因的防治,及早识别临床表现,纠正休克、补充凝血因子是提高DIC治愈率的重要手段。子宫切除和子宫栓塞术二者均为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产科急性DIC并非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疾病在发展中的一个过程,发病急骤,病势凶险,死亡率较高,如能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可以显著地降低死亡率。现将我院自1978年以来所治疗的17例产科急性DIC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产科DIC的诊断标准:本组病例根据1982年6月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拟定的DIC诊断标准确定诊断:①存在易于引起DIC的基础疾病;②有多发性出血倾向、末稍循环衰竭或微血管栓塞的临床表现;③实验室凝血功能检查有三项以上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羊水栓塞的诱发因素及其临床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10年2月间分娩孕产妇羊水栓塞患者中6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羊水栓塞死亡已经成为分娩孕产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羊水栓塞发病的诱因主要有催产素的不当使用、胎膜早破、孕产妇宫缩过强或者急产等。结论:及早诊断、尽早治疗、第一时间去除病因是对羊水栓塞实施成功抢救的关键,适当地实施子宫切除手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抢救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羊水栓塞的诱发因素及其临床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10年2月间分娩孕产妇羊水栓塞患者中6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羊水栓塞死亡已经成为分娩孕产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羊水栓塞发病的诱因主要有催产素的不当使用、胎膜早破、孕产妇宫缩过强或者急产等。结论:及早诊断、尽早治疗、第一时间去除病因是对羊水栓塞实施成功抢救的关键,适当地实施子宫切除手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抢救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6年1月1日~2011年9月31日在河南省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28例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25例抢救成功,死亡3例,其中重度妊高征伴胎盘早剥1例。结论:早期正确诊断,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病因进行消除,合理使用肝素,进行血液替代治疗是保障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抢救成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产后出血一直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近20年, 我国因产后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虽然已经大幅减少, 但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产后出血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于诊断和治疗的延迟, 错过抢救时机。继2009年《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和2014年《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发布之后,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基于最新的产后出血研究进展, 再次对指南进行修订, 对产后出血的病因及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断、预防及处理流程进行全面阐述, 并提出重要推荐。新版指南强调产后出血处理的"四早原则"——尽早呼救及团队抢救、尽早综合评估及动态监测、尽早针对病因止血和尽早容量复苏及成分输血, 避免错过抢救时机而导致孕产妇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6.
晚期产后出血指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出血量超过500ml。产后1~2周发病最常见,亦有迟至产后6周发病。和早期产后出血不同,晚期产后出血量没法确切估计,阴道流血可以从恶露增多到大量的产后出血不等,以致于诊断比较主观。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各种各样,常见的病因主要是宫缩乏力及子宫复旧不全、生殖道下段的损伤、胎盘异常、子宫异常、剖宫产切口裂开或手术损伤、绒癌、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和抗凝剂的使用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产妇晚期产后出血的死亡率也随之下降。现在,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降低和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50例产科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分析,了解产科子宫切除的原因。方法:回顾统计1995年至2010年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资料,用x2检验数据。结果:在我院产科分娩45681例产妇中,阴道分娩切除子宫8例,占阴道分娩的0.025%,占分娩总数的0.018%;剖宫产切除子宫42例,占剖宫产的0.304%,占分娩总数的0.092%;46例次全宫切除,4例全子宫切除。产科子宫切除50例中,首次妊娠者15例(占30%),多次妊娠者35例(占70%);35例多次妊娠产妇中,有人工流产史和剖宫史的24例,占子宫切除总数的48%,多次妊娠的68.57%。胎盘因素如前置胎盘、胎盘粘连等是产科切除子宫中胎盘方面的主要因素,占据产科切除因素的66%。结论:子宫切除术可以有效抢救紧急出血的危重产妇,但会对女性造成身心伤害,产前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子宫切除术因素的发生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我院2005年2月—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20例,给予治疗原发病、吸氧、抗休克、扩容、纠正酸中毒、纠正水和电解质的失衡、肝素治疗、补充血液和凝血因子。结果:2例患者子宫切除,7例患者行急诊剖宫产,11例患者给予肝素治疗,治愈19例(95.0%),死亡1例(5.0%),由于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抢救时发生严重肾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围生儿死亡1例。患者住院7~25 d,平均13 d。结论: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严重的产科合并症,及早诊断、治疗能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生胎盘植入的几率高,是导致产前、产时、产后严重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出血凶险,常并发休克或DIC,危及孕产妇生命,临床上治疗棘手。尽早明确诊断,优化转诊流程,加强围术期管理,重视术中子宫止血缝合技术的有效选择,积极抢救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减少子宫切除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改善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20.
如何正确估计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量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最危急的并发症 ,如何正确估计、精确测量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量 ,对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有重要意义。1 产后出血的定义   1987年全国产后出血防治协作组统计 ,产后 2 4小时出血量为 398.6± 2 38.0ml,提出以 5 0 0ml作为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 ,并建议产后 2小时内总失血量≥ 40 0ml也可作为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之一。Williams产科学 (第 2 1版 )中产后出血量为5 46~ 6 5 0ml。近年来对此定义持有不同的意见。美国ALSO课程大纲中指出 :阴道分娩平均出血量在 5 0 0ml,而剖宫产则在 10 0 0ml。临床上 ,产后出血可以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