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地高辛素标记HBV-DNA探针进行斑点杂交,检测1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结果表明,HBsAg、HBeAg、抗HBc同时阳性者,HBV-DNA检出率为96%;HBsAg、抗He同时阳性者HBV-DNA检出率为505;HBsAg、抗HBc同时阳性者HBV-DNA检出率为60%;在6例抗HBs、抗HBC同时阳性血清中,发现1例为HBV-DNA阳性,认为,随着HBV-DNA检测方法学的改进,敏感性的提高,对原有HBV血清免疫学标志应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 M )表达模式与重建乙型肝炎的关系 ,有利于重型肝炎的早期诊断。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95例重型乙肝患者血清HBsAg、抗 HBs、HBeAg、抗 HBe、抗 HBc、抗 HBcIgM。 结果  95例患者HBV M表达模式以HBsAg、抗 HBc阳性率最高 ,为 4 2 .1% ;其次为HBsAg、抗 HBe、抗 HBc,阳性率为 2 8.4 %。HBV M中HBSAg、HBeAg、抗 HBe、抗 HBc各项阳性率分别为 95 .8%、15 .8%、34.7%、98.9% ,HBeAg阳性存活组与未存活组的S/N值分别为 2 5 .0 2± 15 .87、2 8.5 1± 15 .2 5 ,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患者感染HBV后其标志物表达模式HBeAg阴性与重型肝炎有密切相关性 ;HBV复制指标HBeAg阳性值高低并不影响重型乙型肝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肝功能试验正常的149例HBV感染者用PCR技术检测血清HBV-DNA,结果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者,HBV-DNA全部阳性,HBsAg,HBeAg、抗HBe,抗HBc或抗HBs单项或合并其它项阳性者,HBV-DNA阳性率分别为79.4%,94.6%、50%、81%和8.7%,这些结果与文献报告相类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携带产妇血液中病毒标志物(HBV M)和乳汁病毒含量HBV DNA的关系,为乙肝产妇产后哺乳提供安全性指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液中HBV M,采用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乳汁中HBV DNA含量情况.结果 113例病毒携带产妇中HBsAg(+)、HBeAg(+)、抗HBc(+)(大三阳)56例,占49.6%;HBsAg(+)、抗-HBe(+)、抗HBc(+)(小三阳)37例,占32.7%;HBsAg(+)、HBeAg(+)9例,占8.0%;HBsAg(+)、抗HBc(+)11例,占9.7%.分别对以上乳汁作HBV DNA检测,发现大三阳组和HBsAg(+)、HBeAg(+)组HBV DNA阳性率高达87.5%和88.9%,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 乙肝携带产妇乳汁具有一定的传染危险性,应采取措施,指导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5.
太原市2005年饮服从业人员HBV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掌握我市饮食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感染状况。方法:用ELISA法检测HBsAg及乙肝两对半。结果:检测34950名饮服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1.13%,检出11种感染模式,以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为主,占45.58%,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为次,占33.49%。提示:对HBsAg及HBeAg阳性者及时调岗,是控制乙肝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探讨并分析乙型肝炎HBV-DNA检出阳性率及病毒复制水平与乙型肝炎两对半模式间的关系。方法使用荧光定量PCR法对200例乙肝患者进行标记检测,并将其HBV血清标志物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HBV-DNA荧光定量法检测有126例HBV-DNA定量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60.6%,最高的是HBsAg、HBeAg、抗HBc标志物阳性的HBV-DNA检验率,HBsAg、抗HBc少点,抗HBc最低。乙型肝炎“两对半”血清标志物检验结果:阳性标记物HBsAg、HbeAg、抗-HBc 92.4%;HBsAg、抗-HBe、抗-HBc 62.5%;HBsAg、抗-HBc 66.7%;抗-HBs、抗-HBe、抗-HBc21.0%;抗-HBc 13.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V-DNA的检测是反映病毒是否复制的指标,与乙型肝炎两对半模式检测联合,可以提高检测效果,有助于临床判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与过敏性紫癜的关系。方法 总结了 5例乙型肝炎与过敏性紫癜 (AP)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乙型肝炎与AP的发病关系。结果  5例均为学龄儿童 ,男 2例 ,女 3例。符合过性紫癜的诊断 ,HBsAg( )、抗HBc( )、抗HBe( ) 2例、HBsAg( )、HBeAg( )、抗HBc( ) 2例 ;HBsAg( )、HBeAg( )、抗HBc( )、抗HBe( ) 1例。结论 提出乙型肝炎病毒是AP发生的抗原之一 ,应予高度重视 ,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合并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变化。方法  对甲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小儿抽血检测肝功能、抗 HAVIgM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 ,(包括HBsAg、抗 HBs、HBeAg、抗 HBe、抗 HBc、抗 HBcIgM ) ,并与慢性HBV感染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重叠感染组HBsAg阴转率为 18.2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2 .2 %(P <0 .0 5 )。阴转组HBsAg滴度 (41.5± 2 .7)明显低于非阴转组 (188.1± 3.3) ,P <0 .0 1,两组HBeAg阳性率分别是 16 .7%和 6 5 .7% (P <0 .0 1)。结论  重叠感染组HBsAg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且部分非阴转病例可见到HBsAg滴度下降 ,说明肝炎病毒间存在着干扰现象 ,HBV的复制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9.
361名特殊女性人群HBV和HCV及HIV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卖淫、暗娼等性乱妇女这些特殊人群HBV、HCV及HIV病毒性传播疾病的感染、传播特点,为性传播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固相酶免疫测定(ELISA)法,检测了361名卖淫女及290名普通女性体检者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艾滋病(HIV)抗体及丙型肝炎(HCV)抗体。结果:361名女性特殊人群,检出HBsAg阳性34人,阳性率9.41%;抗HBs阳性者185人,阳性率51.25%;HBeAg阳性者20人,阳性率5.54%;抗HBe阳性者93人,阳性率25.76%;抗HBc阳性者181人,阳性率50.14%。各种HBV血清标志物与普通人对照组比较除保护性抗体抗HBs显著低于普通人群(P<0.05)外,其余指标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P<0.05)。HCV抗体阳性者13人,感染率为3.60%,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人群均未检测出HIV抗体。结论:女性特殊人群HBV、HCV病毒性传播疾病显著高于正常人群,是重要传染途径之一。应加强对女性特殊人群的管理,控制病毒性肝炎疾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HBV) DNA对辨别病毒复制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 ,检测 79份血清HBV DNA拷贝数和免疫学血清指标。 结果 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阳性的 2 6份标本中 ,HBV DNA全部阳性 ,平均拷贝数为2 7× 10 5/ml。 8例HBsAg、HBeAg阳性的标本中 ,HBV DNA全部阳性 ,平均拷贝数为 5 2× 10 4/ml。 2 1例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 (抗 HBe)、抗 HBc阳性的标本中 ,HBV DNA阳性率为 6 6 7% ,平均拷贝数为 3 1× 10 4/ml。 9例HBsAg阳性的标本中HBV DNA阳性率为 11% ,平均拷贝数为 1 4× 10 3 /ml。 结论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HBV的感染和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1.
对312例HBV感染者进行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并同时以PCR法检测HBV—DNA,部分病人同期进行ALT检测.HBsAg、HBeAg抗HBC同时阳性者, HBV—DNA的检出率达92.7%,二者有较好的一致性.抗HBs阳性及抗HBc与抗HBe双阳性者,未检出 HBV—DNA,但单项抗HBc阳性者有20%(2/10)HBV—DNA阳性.分析HBeAg阴性,抗HBe阳性病例,HBV—DNA的检出与ALT改变无明显关系,但与临床分型有关.急性肝炎的检出率仅6.3%,而慢性活动型肝炎和肝硬化的检出率均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12.
何启军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2):2216-22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前S1抗原(HBV 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复制关系,阐述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HBV Pre-S1)对乙型肝炎的实验室检测的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5201例和HBV-M阴性1840例,检测其胁-S1蛋白、HBV标志物与HBV DNA。结果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者1280例,HBV 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87.5%和87.0%。HBsAg、抗一HBe、抗一HBc阳性者3582例,HBV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41.O%和36.O%,HBsAg和抗一HBc阳性者339例,HBV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32.2%和29.2%,说明部分HBeAg阴性而抗一HBe阳性/阴性的患者仍存在着病毒复制。HBVDNA定量〉1000拷贝/ML为诊断标准。经卡方检验,HBVDNA与Pre-S1蛋白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re-S1蛋白较HBeAg更敏感的反映了HBV复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住院的145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HBsAg、HBeAg和抗-HBc的检测结果作了统计,HBsAg阳性778例(53.58%,HBeAg483例(32.26%),抗一HBc702例(48.35%);三种标志物的组合中.单项HBsAg203例(13.98%),HBsAg和HBeAg双项阳性154例(10.61%),HBsAg、HBeAg和抗一HBc三项阳性67例(4.6l%);三项全部阴性187例(12.88%)。结果表明.乙肝患者大多数病毒标志物可以从血清中桂测到.本文资料还表明:同样是乙肝患者,其病毒标志物在血清中表达与否,对肝功能的损伤程度、病程及预后有明显不同。本文统计ALT、浊度、A/G值、r-球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和胆碱酯酶活力六顷指标,发现标志物阳性肝功能损伤程度较阴性者明显;病程长,慢性化的比例也高,且复合阳性比单项阳性明显;这说明抗病毒浩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1074名油田职工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的血清学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74名石油职工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和HBV总感染率分别为9.8%、26.2%、14.1%和41.0%,进一步对105例HBsAg阳性者检测HBeAg和抗—HBe,阳性率分别为24.8%和46.7%,对151例抗—HBc,阳性者检测抗—HBc—IgM,阳性率为11.3%.根据HBV三项感染标志(HBsAg、抗—HBs、抗—HBc)的组合,其发现八种不同类型组合的血清学模式.本文对此八种血清学模式的意义进行了评价,以期为乙肝的临床诊断及预防措施的制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楚华  陈小苹  郭良业 《广东医学》2004,25(10):1211-1212
目的 了解离退休人员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和丙型肝炎病毒 (HCV)的感染现状 ,以利于做好离退休人员传染病的预防保健工作。方法 对 5 95 0例离退休人员血清进行检测 ,分老年组和中年组。采用ELISA法检测HBV和HCV标志物。HBsAg和抗HCV阳性者再进一步用PCR法检测HBV -DNA和HCV -RNA。结果 5 95 0例离退休人员中 ,检出HBsAg HBeAg 抗 -HBc阳性 2 13例 ,占 3 5 8% ,HBsAg 抗HBe 抗HBc阳性 6 35例 ,占 10 6 7%。在抗 -HCV检测中 34例阳性 ,占 0 5 7% ,其中有 1例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中年组与老年组HB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离退休人员中乙型肝炎携带率为 14 2 5 % ,中年组高于老年组 ,提示中老年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  相似文献   

16.
陈文笔  马勇 《安徽医学》1997,18(4):12-12
<正>本文用放免法对564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变患者血清的HBV标志物进行检测,并对HBV的特殊血清类型从临床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对象与方法一、对象:564例慢性肝炎及肝硬变患者均为我院传染科病人,肝炎病史及血清HBV标志物阳性均在一年以上,均抽血5mi,收集全部血清—20℃保存,最后一次性检测。二、血清HBV标志物(HBVM):HBsAg、HBsAg—IgM、抗HBs、HBeAg、抗HBe、HBcA—g、抗HBc、抗HBc—IgM、PHSAR、Pre—S2等10项,均用固相放免法,试剂购自山东3V公司,仪器采用中国科技大学GC—911放射免疫伽玛计数器。  相似文献   

17.
免疫学     
盯似幻套式聚合阵链反应检测人乳中乙型肝炎病毒DNA/王小青…//中华妇产科杂志一1卯6,31(l)一36一37 对40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的产妇乳汁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闭代R)进行HBV~DNA检侧。其中抗原阳性25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21例,合并乙肝e抗原(珊eAg)阳性4例。抗体阳性巧例,乙型肝炎表抗(抗~HBs)、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一HBc)、乙型肝炎e抗体(抗一EEe)一项至三项阳性者。选10例血清HBV阴性的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结果:抗原阳性组HBV一DNA检出率为44%(11/25),其中4例HBsAg合并HBeAg、抗HBc阳性者均检出H…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不同血清学标志物模式患者HBV-DNA含量,并与前S1抗原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收集391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阳性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前S1抗原、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HBV-DNA。结果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HBV-DNA检出率为96.5%(3.8×108copies/ml),而前S1抗原检出率为93.0%;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HBV-DNA检出率为44.3%(4.5×106copies/ml),前S1抗原检出率为71.9%;HBsAg、抗-HBc阳性组HBV-DNA检出率为61.7%(4.9×105copies/ml),前S1抗原检出率为72.3%。以HBV-DNA阳性为对照,HBeAg和前S1抗原检出率分别为47.8%、80.4%。结论HBsAg、HBeAg、抗-HBc阳性者存在病毒高复制,HBeAg转阴者也存在病毒复制,HBV-DNA与HBeAg及前S1抗原相关性较好但差异性显著,对于乙型肝炎患者在常规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基础上,对HBV-DNA数量进行动态观测有助于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9.
167例乙型肝炎血清HBV感染标记为HBsAg(+)、HBeAg(+)、抗-HBc(+)或抗-HBcIgM(+),对其中40例尿及唾液中的HBV感染标记的模式进行检测。40例尿及唾液HBV感染标记同时阳性者占17.5%(7/40)。尿HBV感染标记总检出率37.5%(15/40),其中HBsAg(+)+抗HBc(+)1例,抗-HBe(+)+抗-HBc(+)2例。唾液HBV检出率62.5%(25/40),其中HBsAg检出率为25%(10/40),抗HBc检出率为40%(16/40)。本组病例提示,唾液及尿亦具有传染性,尤以唾液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PreS1与乙肝两对半(HBV免疫标志物)的相互关系、评价其临床义.方法 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247例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不同标志物的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reS1与HBV血清标志物进行比较.结果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组PreS1的阳性率为87.1%,HBsAg和HBeAg阳性组PreS1的阳性率为77.7%,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中PreS1阳性率为52.8%,说明部分HBeAg阴性患者仍有病毒复制.结论 前S1蛋白在HBV感染早期就可检出,它能敏感地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有助于乙型肝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