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收治的53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取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效果。结果53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随访12个月,患者骨折愈合程度均符合骨性愈合标准,无出现脊椎侧弯。生活可自理,固定物未出现松动、脱落等情况。患者矢状位生理曲度恢复,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采取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安全可靠,无严重不良反应,可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取得显著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侧经皮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实用价值。方法:对确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6例(83个椎体)采用单侧经皮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手术前后进行VAS评分,并测量椎体高度以及Cobbg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无神经损伤表现,术后VAS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P〈0.001,P〈0.05)。结论:单侧经皮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明显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疗效肯定,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侧经皮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实用价值.方法:对确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6例(83个椎体)采用单侧经皮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手术前后进行VAS评分,并测量椎体高度以及Cobb′s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无神经损伤表现,术后VAS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P<0.001,P<0.05).结论:单侧经皮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明显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疗效肯定,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孙琰 《首都医药》2021,(7):10-11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上较为常见,其中以腰椎压缩骨折发病率最高,患者大多有明显的外伤史,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均是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常用手术方式,两种手术方式可恢复伤椎高度,快速缓解骨折带来的腰背部疼痛,缩短卧床时间,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科2011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1d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的变化,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前VAS评分为(6.7±1.1)分,术后评分为(2.3±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角度增加及Cobb角恢复情况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骨水泥渗漏4例4个椎体。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迅速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崔化天 《淮海医药》2021,39(4):369-371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VP)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OVCF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VP组及PKP组,每组45例.PKP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手术,PVP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7.
8.
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科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34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4例术后随访时间8~28个月,平均20个月。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5~21周,平均18周。X线片及CT片示伤椎高度恢复,矢状位生理曲度恢复,无脊柱侧弯。术前神经功能E级以上的有2例无变化,其余23例均有1~2级恢复,术前E级均无变化。无断钉、松动、脱落等内固定失效。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操作简单、复位准确、固定稳定、创伤小,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手术治疗的96例椎体骨折病例作为受分析病例,随机分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组(观察组)和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对照组)各48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脊柱Cobb角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观察组Cobb角恢复幅度与对照组相仿,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近,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明显差异。结论经皮椎弓根钉能够改善脊柱Cobb角度,且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是椎体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不伴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PVP组(经皮椎体成形术)和PKP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及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对比两组术前、术后及随访结束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高度(前缘、中央)、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程度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VAS、ODI、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程度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KP在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程度改善方面明显优于PK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VP和PKP治疗椎管占位<20%且无神经症状的不伴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安全可行,二者各有优势,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保守疗法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行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行PVP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同时于患者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对2组患者的胸腰疼程度进行评定,并测量Cobb角值。另外,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25%,对照组为78.04%,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胸腰疼痛程度VA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但在Cobb角测量值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组内比较上,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32%,对照组为9.7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保守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胸腰疼痛症状,且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成形术的患者105例,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48例(行PKP);B组57例(行PVP)。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前术后的VAS评分、椎体后凸角、椎体高度。结果105例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两组术后1 d、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B组术后的椎体后凸角分别为(9.5±5.0)o和(12.2±3.5)o,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术后的椎体高度分别为(2.04±0.41)、(1.33±0.26) c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A组的椎体后凸角改善程度、椎体高度恢复程度较B组明显(P<0.01)。结论 PKP与PVP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但在后凸畸形矫正,压缩椎体高度恢复方面,PKP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临床中有一定的研究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尽管目前对OVCF的临床诊疗方案已经逐渐完善化,但非严格的保守治疗可能导致伤椎进一步压缩;开放手术创伤大,螺钉松动或拔钉率高;微创的椎体增强术治疗效果虽显著,但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松动、伤椎再骨折及邻近椎体骨折等相关并发症仍无法完全避免。也正因如此,国内外学者对治疗方式的选择及相关并发症的见解也不同。本文通过阅读国内外关于OVCF的相关文献,从OVCF的流行病学、分型、诊断、治疗及其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便为临床医生在OVCF的诊疗及并发症的认识上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曹恒聪  李永民  王旭 《中国医药》2007,2(8):497-49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C-臂X光机监控下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35例。本研究共治疗41个椎体,对其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观察评价。结果35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后随访平均8个月,其中24例患者术后胸腰背部疼痛立即消失,11例患者疼痛部分缓解;8例当日离床,27例次日离床,35例患者均于5d内出院。术后X线片示伤椎内骨水泥均匀分布,无渗漏。术后3个月复查,疼痛无复发,X线片示椎体高度无进一步丢失。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显著的临床止痛效果和明显的微创优点,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手术经验。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0月,对48例(59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在C型臂辅助下经单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评价术后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结果:48例患者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结论:单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可靠,C臂实时监测下适量的骨水泥注入,可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在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8月~2010年8月在本院诊治的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48例,患者均经进行双光子骨密度测定、磁共振显影、术前X线、CT/MRI等临床影像学检测进行病症诊断。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经皮穿刺双侧(或单侧)椎弓根入路,在X线透视注射骨水泥。术后观察X线下患者椎体高度变化,采用视觉模式数字评分法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衡量评价。结果:术后随访48例患者病椎椎体高度均无再塌陷或高度丢失。术后3 d内,患者胸、腰背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无症状加重者,且未出现脊神经损伤症状,患者中4例出现骨水泥于椎体前方少量外溢但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前后VAS分别为(8.75±0.77)分及(2.31±1.32)分,P〈0.01;伤椎体高度分别为(14.4±3.1)mm及(24.8±2.7)mm,P〈0.01。结论: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新型微创技术,在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杨明  孟垂霞  高洁  刘建青 《中国医药》2012,7(10):1268-1269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技术在胸椎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对74例胸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74例患者皆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后路减压者11例,减压及行椎弓根钉内固定者63例,根据骨折不同的部位,分别选用Dick钉、AF钉和TSRH钉内固定.结果 74例患者手术切口全部Ⅰ期愈合,无胸膜损伤、截瘫加重、大血管损伤等并发症,15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经治疗后痊愈.术后截瘫症状未见明显恢复.结论 后路减压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椎骨折,能有效地恢复脊柱的正常序列,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康复锻炼,但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二次PVP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初次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后疼痛无明显好转的原因及再次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到2008年3月,本院收治了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初次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后疼痛无明显缓解患者,其中男3例,女6例,平均(72.3±7.4)岁,椎体压缩程度34%-56%,初次PVP骨水泥填充剂量(3.3±1.2)ml,3例有骨水泥非椎管内渗漏。术前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为(8.12±1.40),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抗骨质疏松及止痛对症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再次行C臂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后继续抗骨质疏松治疗,定期X光片复查及VAS评分。结果患者平均骨水泥填充剂量(2.1±1.0)ml,术后1个月VAS评分为(2.7±0.9)。所有患者经9-18个月随访,平均(12±3.5)个月,患椎所引起的症状完全缓解的有5例,部分改善的有4例,症状改善率为100%。结论对于初次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后疼痛无明显好转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再次PVP手术有明显的临床疗效,部分微骨折未得到良好的骨水泥填充使骨折未得到充分固定是初次PVP失效的可能原因,骨水泥均匀填充可以提高PVP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7例。男5例,女2例,年龄35~56岁,平均44.7岁。受伤到手术时间为7h~6d,平均4d,有3例高处跌伤,4例车祸伤,骨折类型按照Magerl分型:A型2例,B1型2例,C2型1例,C3型2例。患者的神经功采用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3例,D级1例。结果手术时间310—480min,平均340min,出血量1200~2500ml(平均1600ml),术后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7个月,平均13.7个月,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有1级以上的恢复,术前骨折处后凸角度18.7°±11.3°(3°~28°),术后骨折处后凸角度为0.8°±0.6°(-4°-6°)。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的胸腰椎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