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应用尿激酶及不同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并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合并败血症的患者,共14例,根据导管性质分为右颈内长期静脉置管组(6例)与临时静脉导管组(8例).根据血培养药敏试验选取抗生素全身静脉用药,同时采用与静脉给药相同的抗生素溶液混合尿激酶进行封管.观察患者全身炎症症状及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记录每次透析导管血流量;恢复常规肝素封管后再连续3个月观察记录每次透析导管血流量.结果 14例患者全身炎症症状均在上述治疗后2~3 d明显好转,治疗后连续2周、1个月后复查血培养及导管中血培养均转阴性,观察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恶心、呕吐、皮疹等药物不良反应.长期留置导管组、临时导管组治疗前后血流量比较,均P>0.05;但长期导管组治疗3个月后的导管血流量小于临时导管组[(199.8±19.4)mL/min vs (229.5±22.5)mL/min].结论 应用抗生素与尿激酶混合液封管有效、安全,能够提高无导管感染生存率,同时不增加长期使用抗生素所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我院血透室应用长期留置双腔导管行血液透析2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例患者,留置导管时间9-48个月,血液流量平均180~250 mL/min,其中1例曾出现隧道口皮肤红、肿、热、痛反应,经局部换药处理及加强全身抗感染治疗后,炎症消除,可继续血液透析.结论:长期留置双腔导管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并能提供充足的血流量,适合于多种原因导致动静脉内瘘建立困难的患者.配合以正确的使用方法及细致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可减少导管并发症,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复方α-酮酸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身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收治时间在2013年4月~2015年12月,并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百令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α-酮酸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白介素-6(16.52±4.63)ng/L、超敏C-反应蛋白(5.05±1.63)mg/L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白介素-6(21.34±6.52)ng/L、超敏C-反应蛋白(8.96±2.86)mg/L水平(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复方α-酮酸治疗,能有效改善全身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基于框架效应的宣教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到2020年10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规律血液透析治疗且血磷大于1.45 mmol/L的患者69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收益框架组(应用收益框架进行宣教)和损失框架组(应用损失框架进行宣教),对比两组血磷控制的效果。结果 :损失框架组宣教3个月后和6个月后的血磷水平均较宣教前有明显下降(1.894 mmol/L和1.845 mmol/L比2.139mmol/L,均P <0.05)。而收益框架组宣教前、宣教3个月后和6个月后的血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在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高磷血症治疗宣教过程中,选取损失框架的宣教方式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血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莫匹罗星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人工肾以临时中心静脉导管为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于每次透析完成后应用莫匹罗星软膏涂抹导管出口处,另选择2011~2012年同期10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除常规封管和换药外无特殊处理,记录并比较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中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感染率为14.67例次/1000导管日,显著高于观察组的6.98例次/1000导管日(P<0.05);对照组深静脉置管保留时间最短7d,最长45d,平均保留时间(17.4±4.3)d;观察组深静脉置管保留时间最短9d,最长48d,平均保留时间(22.4±5.7)d,观察组置管保留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匹罗星能够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感染,从而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左卡尼汀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12月~2014年11月于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68例,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联合左卡尼汀治疗)与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治疗)各34例,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总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白蛋白(Alb)以及贫血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b、Hct及Alb水平依次为(123.49±7.53)g/L、(30.19±1.24)%、(38.47±3.19)g/L,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贫血改善有效率为94.12%,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上升,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的同时予以左卡尼汀辅助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使其贫血状况得以缓解,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周遐 《中国医药指南》2008,6(17):252-253
目的探讨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0月我院血透室应用双腔导管留置行血液透析32例.其中颈内静脉14例,锁骨下静脉10例,股静脉8例。结果本组32例患者,留置导管时间1天-19个月,血液流量平均200--2580ml/min,其中1例曾出现隧道口皮肤红、肿、热、痛炎症反应,经局部换药处理及加强全身抗感染治疗后,炎症消除,继续血液透析至今.结论深静脉留置管的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并能提供稳定血流量,为临床造瘘提供了时间,从而值得广泛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研究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过程中应用集束化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80例,将两组按时间、方法分组。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40例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按照传统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包括:血液透析室消毒灭菌、置管后创口的护理、置管使用前后护理;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40例为实验组,则采取集束化护理措施,包括:岗前对医护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加强血液透析室的管理、透析使用导管时护理和透析后封管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加强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后效果,做进一步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感染率(P〈0.05);实验组患者的发热率、导管口局部感染率、血培养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集柬化护理措施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方面具有可靠性及可行性,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1月—2021年1月行血液透析发生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留置导管患者62例,根据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阳性(G+)菌感染组(38例)和革兰阴性(G-)菌感染组(24例)。检测2组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等血清指标差异。结果:血液透析发生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患者中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粪肠球菌为主;G-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鲍氏不动杆菌为主。2组间血清白蛋白(Alb)[(30.54±4.58) g/L vs(33.36±6.42) g/L]、白细胞[(12.84±3.58)×109/L vs(11.58±4.27)×109/L]、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3.98±9.57)%vs (79.54±7.25)%]、血红蛋白(Hb)[(102.65±13.57)g/L vs (110.54±12.55)g/L]及CRP[(49.25...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并发症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正湘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146-147
目的:讨论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护理方法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10例长期应用Permcath双腔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结果:1例患者换肾成功,拔出导管,其余患者现都正常使用。对比动静脉内瘘患者透析充分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患者,保证患者长期使用深静脉护理的关键在于严格的无菌操作及正确使用留置导管和封管方法,卫生宣教可以防止患者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和探讨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双腔导管的相关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肾内科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34例患者采取适当护理措施,分析和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本组34例患者均为颈内静脉置管,留置双腔导管时间为7~28个月,平均(17.2±5.6)个月,平均血流量(1865±47.4)mL/min,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在对症治疗后恢复满意,12例继续血液透析至今。结论对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双腔导管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病情观察护理、导管使用护理和并发症护理的综合护理,能有效维持长期血管通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康红彩 《北方药学》2014,(11):175-175
目的:观察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留置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3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留置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效果。结果:30例患者一次置管成功29例,成功率为96.67%,失败1例,失败率为3.33%,6例发生复通性血栓,发生率为20.0%,有4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3.33%,带管透析时间最长为5~6年,最短为一个月。结论: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留置操作技术简单,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可以预防和治疗,是较为理想的一种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深静脉留置长期双腔透析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从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50例血液透析住院或门诊患者被分为两组,其中长期组为25例采用深静脉留置长期双腔导管的患者,临时组为25例采用深静脉留置临时性双腔导管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导管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比较不同导管留置类型的治疗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长期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短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导管有导管血流量较大、留置时间较长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优点,再配合正确的使用方式和细致的护理后,可增加导管使用寿命和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此该法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造成血液透析患者临时导管感染的常见因素及致病菌种,探讨防治感染的有效应对措施。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近5年收治的2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资料分析和数据统计。主要观察指标为不同类型血管通路的感染率和致病病菌类型。结果自体动静脉内瘘感染率为0.04例/(患者?年),股静脉临时插管感染率为7.5例/1000导管日,颈静脉临时插管感染率为5.7例/1000导管日,锁骨下静脉临时插管感染率为2.6例/1000导管日;引发临时插管感染的致病菌种比例最高的为革兰染色阳性球菌,该菌群感染率为64.7%,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临时导管感染的发生较自体动静脉内瘘要高,在临床中应加强全身抗生素治疗,导管口周围消毒护理,加强营养,综合多种防止措施避免降低血液透析临时导管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带涤纶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作为血管通路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我科自2005年12月至2012年5月共行带涤纶环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术105例次(103例),男55例次(54例),女50例次(49例),年龄17~91岁,平均年龄(59±16.2)岁,均通过颈内静脉留置,术后拍摄胸片确定导管位置.以尿素清除率(URR)和Kt/V作为透析效果的客观评价指标.对照组则包含60例在同一时期使用相同设备,但使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透的患者.结果 使用美国Quinton公司生产Permcath带涤纶环双腔导管经颈内静脉入路,99例次经右侧,6例次经左侧,使用1~54个月,平均使用(11.2±10.4)月.常见的并发症有:血流不畅27例169次,发生率4.79例次/1000导管日;感染32例34次,发生率0.96例次/1000导管日.导管组血流量(204±25) ml/min,URR值为(71.3±17.8)%,Kt/V值为(1.34±0.28),与内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无法行动静脉内瘘和人造血管移植手术的血液透析患者来说,带涤纶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营养状况、胰岛素抵抗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汉中市铁路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液净化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58)。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血液透析联合在线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胰岛素抵抗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清蛋白、前清蛋白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清蛋白、前清蛋白分别增至(36.12±5.77) g/L、(327.51±23.98) mg/L,对照组分别为(30.21±6.77) g/L、(249.87±10.10)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分别降至(7.37±1.21) mmol/L、(9.24±1.21) mU/L,对照组分别为(10.38±2.18) mmol/L、(9.44±1.17) m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营养状况指数(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体质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增加,胰岛素抵抗指数等下降(P<0.05);生活质量相关指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滤过治疗可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营养状况和胰岛素抵抗情况,同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辛伐他汀在稳定血液透析患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方法给予稳定血液透析患者辛伐他汀20 mg,制定合适的采血时间进行血液采集,利用HPLC-MS/MS测定患者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借助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得到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在置信区间为95%下,模型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Ka:0.59(0.37-0.82)/h;V1:119(32.2-206)L;V2:1 830(905-2 760)L;CL1:663(375-951)L/h,CL2:197(42.7-351)L/h;Tlag:0.49(0.48-0.50)h;由于客观因素(如吸烟、滤器)的影响,通过测算得出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max:(0.90±0.27)h;半衰期t1/2:(6.83±10.79)h;AUC0→t:(30.80±25.00)μg·h·L^-1;Cmax:(12.25±8.35)μg·L^-1。和相关文献记载值较为接近。结论所测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具有参考性,可作为制定患者合理给药方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左旋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低血压和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2例血液透析治疗中经常发生低血压患者分为四组,每组8例。四组均行标准透析,其中三组在标准透析基础上进行其他透析。标准透析组:行1周标准透析(透析液温度37℃,钠浓度140 mmol/L);高-低钠序贯透析组:透析前3 h透析液钠浓度150 mmol/L,最后1 h降至135 mmol/L;低温透析组:整个透析中透析液温度为35.5℃;左旋卡尼汀组:标准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左旋卡尼汀1.0 g,每周2次,共12周。四组共观察12周,比较各组间低血压发生率及血CRP水平。结果 12周后,左旋卡尼汀组低血压发生率[16.0%(40/250)]低于标准透析组[90.0%(225/250)]、低温透析组[20.0%(48/240)]和高-低钠透析组[50.0%(120/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治疗后左旋卡尼汀组血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三组血CRP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卡尼汀能有效减少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同时可降低血CRP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丁利刚  段远方 《河北医药》2011,33(15):2278-2279
目的探讨锁骨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以及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05年2月至2010年6月,秦皇岛市军工医院行临时性单针双腔静脉导管留置术血液透析治疗患者124例。分析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方法。结果置管术中的常见并发症有:出血或血肿5例(4%)。置管术常见远期并发症有:导管相关感染4例(3.2%),导管栓塞17例(13.7%),导管意外脱落8例(6.5%),上肢水肿3例(2.4%)。带管时间25—72d。结论锁骨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建立血液透析治疗血管通路的一种方便快捷方法,并发症低,是建立血液净化治疗临时性血液通路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观察不同容量、不同浓度封管液对中心静脉导管渗漏情况的影响,以探索安全、有效的封管策略。方法 根据葡萄糖浓度及封管液体积分为4个实验组:10%葡萄糖标定容量封管组(LV组)、25%葡萄糖标定容量封管组(HV组)、10%葡萄糖4/5标定容量封管组(LLV组)、25%葡萄糖4/5标定容量封管组(HLV组)。通过建立恒温体外循环装置模拟人体环境,各组按要求封管,观察封管后30 s,10、30 min,1、4、12、24、48 h导管渗漏率及导管动静脉尖端封管液浓度变化,并比较各组间随时间发生的浓度变化,依此选择相对理想的封管方案。结果 48 h总体渗漏率:HV组>LV组>HLV组>LLV组。LV组、HV组封管后30 s导管动脉侧(A端)、静脉侧(V端)浓度即开始下降,LLV组与HLV组在封管后前10 min各端浓度无变化。最终LV组A端浓度(303.22±0.97)mmol/L,V端浓度(307.67±1.09)mmol/L;HV组A端浓度(607.50±0.66)mmol/L,V端浓度(612.78±0.70)mmol/L;LLV组A端浓度(452.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