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脑钠肽(BNP)与左室功能相关性。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取锡山人民医院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患者97例,NYHA心功能分为Ⅱ~Ⅳ级,作为HF-PEF组。HF-PEF组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3组,心功能Ⅱ级组(32例),心功能Ⅲ级组(37例),心功能Ⅳ级组(28例)。体检中心同期体检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85例。两组均检测血清HCY及BNP,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室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A、E/E’等指标,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FPEF组HCY[(10.86±3.45)μmol/L vs.(32.84±8.51)μmol/L]升高,BNP[(200.55±100.30)pg/ml vs.(2310.52±235.50)pg/m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心功能Ⅱ级组比较,心功能Ⅲ级组和心功能Ⅳ级组HCY、BNP、LVMI升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HCY与BNP呈明显正相关(r=0.713,P0.01)。LVMI与血清BNP、HCY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比为0.675、0.634,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F-PEF患者血清BNP、HCY与左室功能呈正相关,联合检测血清BNP对HF-PEF的诊断,严重程度、预后的预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与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与左室功能的关系,探讨血浆脑钠肽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6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组,NYHA心功能Ⅱ~Ⅳ级)及4JD例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脑钠肽水平,应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脏指数,并将CHF组的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HF组血浆脑钠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HF组血浆脑钠肽水平随NYHA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升高而增加(P<0.05),且与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呈负相关(P<0.05).CHF组患者经规范化治疗后,心功能改善者的脑钠肽明显降低(P<0.05);心功能无改善的患者出院时脑钠肽明显高于心功能改善者(P<0.05).结论 血浆脑钠肽水平能较好地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状态,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情评估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测定并比较60例心力衰竭患者及30名正常人血浆BNP、左室舒张末横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 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LVED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NP水平随着心功能NYHA分级程度的加重而增高,并且BN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687,P<0.001),而与LVEF呈负相关(r=-0.639,P<0.001). 结论:血浆BNP水平对心衰患者的诊断、病情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并比较60例心力衰竭患者及30名正常人血浆BNP、左室舒张末横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LVED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NP水平随着心功能NYHA分级程度的加重而增高,并且BN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687,P<0.001),而与LVEF呈负相关(r=-0.639,P<0.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对心衰患者的诊断、病情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检测在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88例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与20例健康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不同舒张功能障碍程度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观察血浆NT-proBNP水平与EH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血浆NT-proBNP水平与EH患者舒张功能障碍程度和NYHA心功能分级相关,血浆NT-proBNP水平随舒张功能障碍程度加重及NYHA心功能分级增加而升高.应用ROC曲线分析确定诊断HFNEF的血浆NT-proBNP最佳截断值为286ng/L,以此截断值诊断HFNEF的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97.0%,阳性预测值为80.0%,阴性预测值为97.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与EH患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程度及临床心功能状态相关;当血浆NT-proBNP水平≥286 ng/L时,诊断HFNEF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脑利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Ⅲ级)60例,在常规接受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3组。小剂量螺内酯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给予螺内酯20 mg;中剂量螺内酯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给予螺内酯40mg。常规治疗组20例,不给予螺内酯治疗,余治疗同前。动态观察心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个月NYHA分级变化和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并应用心脏彩超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结果中剂量螺内酯组、小剂量螺内酯组和常规治疗组1个月临床综合疗效分别为90.0%、90.0%和75.0%。螺内脂组与常规组患者治疗4个月后NYHA分级均有所改善,但螺内酯组治疗后改善显著(P<0.05),治疗后小剂量、中剂量螺内酯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小剂量、中剂量螺内酯组血清BNP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小剂量螺内酯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重构及心功能,降低血清脑利钠肽水平。血清脑利钠肽水平可作为评价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素浓度变化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素 (BNP)浓度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 7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 ,分为A组 (心功能Ⅱ级 )、B组 (心功能Ⅲ级 )及C组 (心功能Ⅳ级 ) ,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及超声心动图 ,于入院后即刻、治疗 7~ 1 0天后、出院前进行血浆脑钠素水平检测 ,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并和 3 6例健康成人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1、BNP水平与心功能 (NYHA分级 )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r=0 85 2、P <0 0 0 1 ) ,随着心功能的好转 ,BNP明显下降 ,治疗前后BNP浓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 ;2、与LVEDD呈正相关 (r=0 65 1、P <0 0 1 ) ,当LVEDD≥ 60mm时 ,BNP ,浓度迅速升高 ,与LVEDD <60mm时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 :3、与LVEF呈负相关 ,当LVEF <40 %时 ,BNP浓度迅速升高 ,与LVEF≥ 40 %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结论 BNP浓度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YHA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均有较好的相关性 ,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预示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浓度的变化及坎地沙坦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 ①选择心衰组76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18例、Ⅲ级16例、Ⅳ级42例;对照组80例,比较两组间血浆脑钠肽的变化.②将心衰患者按左心室射血分数分成A组(<50%组)和B组(≥50%组),比较两组血浆脑钠肽值.③将42例Ⅳ级心功能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坎地沙坦治疗,12周后观察血浆脑钠肽浓度变化.结果 ①血浆脑钠肽在心功能正常组和NYHA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左心室射血分数<50%组的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50%组比较有明显增高(P<0.01).③坎地沙坦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比较,血浆脑钠肽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浓度均显著增高,并随心功能级别的增高、左室射血分数的下降水平明显增高.坎地沙坦能显著降低严重心衰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的关系。方法入选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年龄≥60岁NYHAⅡ~Ⅳ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8例,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SHF)(LVEF<50%)组210例、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LVEF>50%)组98例,同期非心力衰竭住院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浆NT-proBNP浓度,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结构和LVEF、左心室舒张功能(Ea/Aa)。结果血浆NT-proBNP水平随NYHA分级的增加而升高,二者呈正相关(r=0.862,P<0.01);LVEF与NYHA分级呈负相关(r=-0.614,P<0.05);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EF无明显相关性(r=-0.136,P=0.09)。在SHF组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735,P=0.008),在HFNEF组NT-proBNP水平与Ea/Aa呈正相关(r=0.614,P=0.009)。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能较好地反映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状态,LVEF与NT-proBNP结合应用不仅能更好地反映患者心功能状态,同时有助于HFNEF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联合心脏标志物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老年心力衰竭患者92例,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分为Ⅰ级组10例,Ⅱ级组15例,Ⅲ级组38例,Ⅳ级组29例。另收集同期非心力衰竭且不合并其他脏器功能异常者30例为对照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室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容积及左室射血分数;并根据左室重构、充盈、收缩情况,瓣膜因素,肺动脉高压进行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评分。采集空腹肘静脉血4 ml,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B型脑钠肽(BN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计算CK-MB/CK(B/K)比值。随访1年,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分为无心血管不良事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组。结果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力衰竭超声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力衰竭超声指数明显升高,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BNP、CK-MB、B/K明显高于对照组,CK明显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慢性心力衰竭过程中对心肌能量代谢、心室重构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健康纯系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ISO损伤组(采用腹腔内注射ISO 2.5 mg·kg-1·d-1共4周建立慢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和非诺贝特(FF)保护组(预先给予FF100 mg·kg-1·d-1共4周的基础上腹腔内注射ISO 2.5mg·kg-1·d-1共4周)。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缩短分数用于评价心脏收缩、舒张功能,4周末分别用心脏超声检测各组大鼠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短分数(FS)。心脏指数为心脏重量与体重之比,能反映心室重构后重量的变化,检测各组大鼠心脏指数的变化。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BNP含量。比色法测定大鼠血清和心肌组织中游离脂肪酸、乳酸、丙酮酸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PPARoα、UCP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FF保护组左心室舒张末径、收缩末径低于Iso损伤组,分别为(5.44±0.36)mm和(6.46±0.59)mm、(3.66±0.43)mm和(4.74±0.29)mm,组间比较P<0.05。FF保护组和Iso损伤组大鼠心脏指数、血清BNP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和心肌组织中游离脂肪酸蓄积,心肌组织乳酸和丙酮酸含量明显增加,心肌组织PPARα蛋白较对照组表达减少,UCP2蛋白表达增加,组间比较P<0.01。FF保护组与Iso损伤组比较,FF保护组心脏指数、BNP低于Iso损伤组,组间比较P<0.01;血清及心肌组织中游离脂肪酸含量较ISO损伤组减少,组间比较P<0.01;心肌组织乳酸、丙酮酸含量及UCP2蛋白表达较ISO损伤组减少,组间比较P<0.05;而PPARoα蛋白表达较ISO损伤组增加,组间比较P<0.01。结论在慢性心衰的进展过程中,存在心肌脂肪酸的利用障碍以及线粒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测艾滋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长期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变化。方法本研究以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高脂血症作为切入点,检测42例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高脂血症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血压、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时间、CD4细胞水平、空腹血脂水平,完善腹腔彩色超声检查,通过彩色超声发现艾滋病患者脂肪肝变化;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结构、收缩和舒张功能变化。结果 42例艾滋病患者中,NAFLD患者共28例,占66.7%;NAFLD组患者BMI(23.61±2.55)㎏/㎡,非脂肪肝组BMI(22.06±1.96)㎏/㎡。NAFLD组中,晚期血流充盈速度(A值)为(55.61±13.12)㎝/s、E/A比值为(1.19±0.29);非脂肪肝组A值为(43.36±10.88)㎝/s、E/A比值为(1.65±0.4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AFLD组和非脂肪肝组中,左室结构参数和左室射血分数无显著性差异;但左室短轴收缩率分别为(34.67±4.92)%和(38.14±7.27)%,P=0.07。结论艾滋病并发NAFLD患者长期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出现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收缩功能亦出现一定程度降低,应定期完善心脏彩色超声检查,警惕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所有入组病例均为2010年8月至12月在粤北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冠心病组(既往行冠脉造影或心脏CTA检查明确诊断为冠心病者)60例,根据ACC/AHA指南,选取心功能为B期组30例,D期组30例,对照组30例(冠脉造影正常),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循环外周血中CD133+和CD34+双阳性的细胞的数量。结果心功能B期组循环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与对照组和心功能D期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循环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数量较心功能D期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在未发生心衰的冠心病患者中升高;在严重心衰患者中降低。调节内皮祖细胞的释放可能作为一种治疗心衰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和硝普钠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60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硝普钠(SNP)组和rhBNP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给药前及用药24 h后液体的出入量变化,给药后48 h的心功能改善情况,给药前及用药72 h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和神经内分泌激素变化。结果用药24 h后rhBNP组的尿量(1503.6±194.3mL)明显多于硝普钠组(1319.4±195.9mL)(P=0.001);静脉给药48 h后,rhBNP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效率分别为93.3%和96.7%(P值分别为0.010和0.012),均显著优于硝普钠组,用药72 h时rhBNP组患者射血分数的增加以及中心静脉压的降低均明显多于硝普钠组(P值分别为0.000和0.000),用药72 h后rhBNP组血清B型脑钠肽下降水平较硝普钠组相比明显降低(P=0.000)。结论 rhBNP是改善急性心力衰竭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后不同时期血小板活化状态和内皮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1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治疗组(80例)和常规治疗组(80例),并设健康对照组50名,分别检测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CD63和糖蛋白(G)Ⅱb/Ⅲa水平,测定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并测量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并在服用通心络胶囊治疗2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复查上述指标并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及两组间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CS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及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vWF因子及ET-1显著升高(P<0.01),NO及FMD显著降低(P<0.01)。且冠脉介入术后CD62p、CD63、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及vWF因子升高较术前也升高(P<0.05),FMD降低(P<0.05),但ET-1和N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和6个月后,常规组和通心络胶囊组CD62p、CD63、GPⅡb/Ⅲa及vWF因子、ET-1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P<0.01)、NO和FMD增加(P<0.05,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通心络组CD62p、CD63、GPⅡb/Ⅲa复合物、vWF因子以及ET-1的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P<0.01),NO和FMD的水平明显增加(均P<0.01),治疗6个月与治疗2个月比较以上指标变化更明显(P<0.05,P<0.01)。常规治疗组6个月发生心绞痛7例,心力衰竭6例,室速/室颤3例,猝死发生2例,而通心络治疗组6个月发生心绞痛1例,心力衰竭1例,无室速/室颤和猝死的发生。结论通心络胶囊可用于ACS患者介入治疗后预防和治疗冠脉内血栓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超容量负荷联合压力负荷构建非缺血性家兔心力衰竭(心衰)模型,观察辛伐他汀对心衰家兔左室收缩功能和交感活性的影响,以阐明辛伐他汀改善非缺血性心衰心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1)实验分组:30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10)、心衰组(n=10)、心衰辛伐他汀干预组(n=10);(2)心衰模型的建立:心衰组和辛伐他汀干预组家兔均联合应用主动脉瓣破瓣术及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非缺血性心衰模型,共观察7周;(3)心功能的测定:利用左心导管术和心脏多谱勒观察家兔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功能的变化,并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浆脑钠肽水平;(4)家兔交感活性的测定:应用ELISA法检测血浆肾上腺素(EPI)、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以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蛋白激酶A(PKA)、受磷蛋白(PLB)及受磷蛋白第16位丝氨酸磷酸化(Ser16-P-PLB)的蛋白表达水平,并采用UVIDoc成像仪进行蛋白表达半定量分析。结果 (1)三组家兔心功能的比较: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组家兔左室舒张末压(LVEDP)(mm Hg:-7±4.61 vs 24.6±6.73)、脑钠肽(BNP)(pmol/mL:4.41±0.94 vs 24.40±4.78)明显增加(PP vs8.48±1.08)水平明显降低(PEF值(%:47.8±6.05 vs63.51±4.34)均明显增加(P<0.05)。(2)三组家兔交感活性的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衰组家兔心率(HR)(次/min:223±21.91 vs 268±16.73)、血浆肾上腺素(EPI)(pg/ml:8.16±1.45 vs 25.40±4.78)、去甲肾上腺素(NE)(pg/ml:86.14±12.24 vs 173.04±39.15)水平明显升高、心肌组织蛋白激酶A(PKA)(RPKA/actin:0.38±0.12 vs 0.88±0.15)和PLB第16位丝氨酸磷酸化(Ser16-P-PLB)(Rser16-P-PLB/actin:0.44±0.14 vs 0.86±0.16)表达水平均增加(PPKA/actin:0.88±0.15 vs 10.43±0.11)和Ser16-P-PLB(Rser16-P-PLB/actin:0.86±0.16 vs 0.47±0.14)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在超容量负荷和超压力负荷持续作用下,家兔左室收缩功能减退,并且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患者110例并行冠脉造影证实,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5例,稳定型心绞痛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测量待测血清HFABP、Myo、cTn和CK-MB浓度,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所规定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记分分段评价标准,对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分度,累及血管支数计算;用卡方检验分析血HFABP、Myo和cTnI以及CK-MB与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相关性。结果 AMI患者H-FABP、CK-MB、MYO、cTnI较健康体检者、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显著增高(P<0.01),UAP患者H-FABP也较SAP患者升高(P<0.01),无论是胸痛发生3小时前还是3小时之后,H-FABP的阳性率均比Myo和CK-MB以及cTnI敏感性更高(P<0.01)。在ACS患者H-FABP无论在发病3小时之前还是之后均较Myo和cTnI以及CK-MB更早出现(P<0.05)。ACS患者H-FABP的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明显相关,即双支病变和多支病变高于单支病变,重度狭窄高于中度和轻度狭窄病变(P<0.05)。ACS患者的心脏射血分数(EF值)小于40%的H-FABP水平要高于EF大于40%的H-FABP水平(P<0.05)。结论 H-FABP对ACS的诊断较Myo、CK-MB和cTnI更敏感。H-FABP、Myo、cTnI以及CK-MB的联合检测与ACS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H-FABP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程度更高。血清H-FABP、Myo、cTnI以及CK-MB升高是冠状动脉病变加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2DSTI)识别冠心病的早期缺血心肌及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治疗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非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中左前降支(LAD)狭窄程度分为正常组,轻度狭窄组(75%)。分别于PCI术前1周内和术后3个月获取左室短轴观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及心尖四腔观、二腔观,左室长轴观的高帧频二维超声心动图,应用斑点追踪显像(STI)软件,检测其相关供血心肌节段的收缩期纵向、径向、圆周峰值应变以及左室基底部、心尖部旋转角度和左室整体扭转角度。结果 PCI治疗前:正常组应变-时间曲线轮廓整齐,波峰值较大,重度狭窄组应变曲线形态紊乱,多数节段波峰低平。重度狭窄组大多数节段、中度狭窄组部分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重度狭窄组部分节段明显低于轻度狭窄组(P<0.05)。各冠脉狭窄组绝大部分供血心肌节段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收缩期在二尖瓣环及心尖水平最大旋转角度及整体扭转角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狭窄组比较,在心尖水平最大旋转角度及整体扭转角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度狭窄组比较,仅整体扭转角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狭窄组心尖水平最大旋转角度及左室收缩期整体扭转角度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P<0.05)。各组左室短轴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圆周应变无明显改善(P>0.05)。中重度狭窄组左室收缩期心尖部最大旋转角度及整体扭转角度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应用2DSTI可定量评价左室心肌的局部功能和整体功能;(2)应用2DSTI能够识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具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P)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适应症的患者进行CRT-P或CRTD植入治疗,从而分析研究CRT-P或CRTD对慢性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伴致死性心律失常的慢性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9年6月我科收治的慢性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伴致死性心律失常的病例22例患者,其中缺血性心肌病12例,扩张性心肌病9例,肥厚性心肌病1例,均按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使用最佳药物治疗方案,反复治疗后疗效不佳,符合CRT-P或CRTD植入适应征,植入CRT-P或CRTD。结果所有患者植入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2~41个月。1例患者术后因全身衰竭死亡。其余患者同时按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使用与术前相同的最佳药物治疗心衰,所有患者心功能分级从术前Ⅲ-Ⅳ级改善为术后Ⅰ-Ⅲ级;运动耐量、LVEF(%)较术前明显提高;LVEDD较术前有所减少。结论 CRT-P或CRTD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等,可以使患者长期获益。CRTD可以通过预防心衰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从而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具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适应症的患者进行CRTD植入治疗,从而分析研究CRTD对慢性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伴致死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10年5月我科收治的慢性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伴致死性心律失常的病例12例,其中缺血性心肌病7例,扩张性心肌病5例,均按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使用最佳药物治疗方案,反复治疗后疗效不佳,并伴致死性心律失常,符合CRTD植入适应征,植入CRTD。结果所有患者植入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3~43个月。所有患者同时按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使用与术前相同的最佳药物治疗心衰,所有患者心功能分级从术前Ⅲ-Ⅳ级改善为术后Ⅰ-Ⅲ级;运动耐量、LVEF(%)较术前明显提高;LVEDD较术前有所减少。未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所致猝死。结论 CRTD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等,可以使患者长期获益,并且可以通过预防心衰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从而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