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04-2016年龙岩市疟疾监测资料,为消除疟疾后防控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并分析2004-2016年疟疾病例、“三热”病人血检、媒介和人群知晓率调查资料。结果 2004-2016年报告疟疾病例40例,均为输入性病例,东南亚及非洲国家感染34例占85.00%(34/40),间日疟24例占60.00%(24/40),恶性疟6例占15.00%(6/40),间日疟恶性疟复合感染8例占20.00%(8/40),“三热病人”血检阳性者均为主动求诊疑似疟疾病例,中华按蚊种群构成1.52%,未发现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为35.47%。结论 龙岩市2004年以来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东南亚及非洲国家归国人员是病例侦查发现传染源主要对象,提高医疗机构“三热病人”血检效率及时发现治疗病例和加强大众人群的健康宣教,是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南平市疟疾流行现状及媒介监测情况,探讨消除疟疾的可持续性。方法收集2004—2013年"三热"血检疟疾病例及媒介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年共血检发热病人102 600人次,年均血检率3.36‰,阳性病例66例,总阳性率0.64‰。阳性病例中,输入性病例占95.5%(外出感染占81.8%);间日疟占63.6%,恶性疟占28.7%。2个监测点和101个原嗜人按蚊村(点),均未捕获嗜人按蚊。结论南平市已达到消除疟疾标准,但传播风险依然存在。提高基层医生诊治能力,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发现和治愈传染源,提高群众知晓率,才能保证消除后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2006-2009年疟疾疫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广东省深圳市近年来的疟疾流行现状,为疟疾防控措施的制订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总结2006-2009年深圳市"三热"病人血检、输入性疟疾主动监测和媒介监测的数据资料,分析病例的地区、虫种、职业、时间等分布特征和和蚊媒分布情况.结果 2006-2009年全市的血检阳性率平均为0.24%,2008年因输入性恶性疟的增加使血检阳性率出现明显上升,病例出现最多的地区为罗湖、龙岗和宝安区;恶性疟占总病例数的18.91%,间日疟主要集中于工人群体,高发于6月,恶性疟主要为涉外工作的干部职员;高发月份为2月和10月;主动监测点检出的输入性病例均为恶性疟;媒介监测未发现按蚊种群.结论 深圳市的疟疾疫情和媒介传播环节控制良好,但输人性恶性疟的预防和控制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凭祥市地处广西西南边陲,与越南为邻,属于老、少、边、山、穷山区。是微小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流行的疟疾高发区。1953年,居民血检疟原虫率为17.30%(253/1486),其中恶性疟占41.50%,间日疟占44.66%,三日疟占13...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泰州市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泰州市疟疾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共报告疟疾121例,年均发病率为0.48/10万,其中间日疟94例、恶性疟27例。94例间日疟病例中有22例(占23.40%)为流动人口,27例恶性疟病例全部为非洲高疟区输入性病例。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疫情管理,开展"三热"病人血检监测,是当前泰州控制疟疾传播与流行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眉山市疟疾流行态势,为制定后期疟疾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眉山市2006-2011年疟疾疫情报告和防治工作年报表材料;对全市发热居民进行疟原虫血检;监测点采用IFA检测人群疟疾抗体水平和媒介按蚊密度监测.按常规流行病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描述.结果 2006-2011年血检发热居民320 948人,检出疟疾患者130例,年发病率为0.01% ~0.06%.46例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以东坡区最多,占全市的80.43%,彭山和洪雅县无本地感染病例,全市已连续2年未检出本地感染病例;84例输人性病例,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分别为38、44和2例,以青神县最多,占全市的48.81%.外出人员以到云南省疟区的感染数最高.监测点人群抗体水平均为阴性;中华按蚊为当地传疟媒介的优势蚊种.结论 眉山市疟疾防治策略和措施对降低本地疟疾发病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疫情逐步稳定和得到有效控制.应继续加强疟疾监测,特别是外出返乡人员的管理和输入性疟疾的防控是今后疟防工作的重点.同时要尽快建立“早期诊断,迅速治疗和减少人蚊接触”的疟防管理新模式,最大限度地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7.
广西疟疾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广西的疟疾在全面防治以前(1953~1958),各地居民普查血检,平均原虫阳性率为13.0%,其中恶性疟占49.8%,间日疟38.9%,三日疟9.9%,混合感染1.4%[1]。媒介调查发现有按蚊31种和亚种,其中证实微小按蚊、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和日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三明市疟疾发病动态,评价防治效果并进行消除疟疾可行性分析。方法统计分析发热病人血检、传疟媒介调查资料。结果2001—2010年10年间开展发热病人血检136243人,检出疟原虫感染者17人,感染率0.12‰,年均发病率〈0.1%,70%为输入性病例;Io年间共捕获按蚊18799只,未发现主要的传疟媒介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和中华按蚊。结论随着人们卫生行为的改变、农药的施用和有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传疟媒介孳生环境发生变化,疟原虫感染者大幅下降,为消除疟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灭疟后期疟疾疫情情况。[方法]对2002~2004年靖江市疟疾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4年疟疾本地感染25例,流动人口感染10例,其中间日疟34例,恶性疟1例;“三热”病人血检7472人,血检疟原虫阳性6人。IFA检测1200人,阳性33人。[结论]本地和流动人口每年均有疟疾发生,防治疟疾工作应本地和流动人口并重。  相似文献   

10.
云南孟连陆路口岸疟疾输入病例及其媒介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云南孟连陆路口岸疟疾病例输入情况及其口岸疟疾媒介种类情况。方法对入境发热病人采取快速诊断卡和血片镜检方法进行检测,以确定疟疾输入病例;采取室内外半通宵人工诱捕方法观察疟疾媒介种类。结果 2006—2010年在口岸共发现疟疾输入病例111例,其中间日疟66例,恶性疟44例,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感染1例。共捕获9种按蚊658只,其中中华按蚊311只,占47.26%,微小按蚊13只,占1.98%。结论孟连口岸出入境人员频繁,疟疾输入病例较多,当地口岸检疫部门应加强口岸出入境人员疟疾疑似病例及其媒介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杭州市余杭区疟疾监测情况及实现国家消除疟疾目标的可行性。方法2008-2012年按总人口2‰要求开展疟疾监测工作,疟原虫感染者和疟疾现症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疫点处理、治疗和休止期抗复发治疗。采用诱蚊灯法进行成蚊监测,对捕获的蚊虫进行分类和密度监测。结果疟疾血检覆盖率100.00%,血检率3.93‰,其中流动人口占55.2%;血检阳性19人,均为输入性病例,感染率0.04/10万。按要求处置疫情和病例,未发生复发、续发病例。区内优势蚊种为库蚊,占97.18%;传疟按蚊较少,为中华按蚊,占2.82%;未检获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结论余杭区属于疟疾低输入性和低接受性地区,重新成为疟疾流行区的可能性较小,国家消除疟疾目标是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马山县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输入性疟疾监测提供防控依据和策略。方法对1990-2010年“三热”病人进行疟原虫血检,对阳性者的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0q010年共血检300605人,其中无外出本地居民血检292240人,无检出阳性病例;外出回归本地居民和外来流动人口共血检8365人,阳性228例,年均阳性率为2.73%,均为输入性疟疾。外出回归本地居民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8.68%(225/228)。外来流动人口病例仅占1.32%(3/228)。其中,间日疟阳性213例,恶性疟阳性15例。5—10月病例最多,共147例,占64.47%。感染地区以海南省158例为最多,占69.30%。以20—49岁年龄组最多,共190例,占83.33%。男性200例,占87.72%。病例职业以矿业、林业、建筑业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5.00%(171/228)。228例病例均治愈。结论1990--2010年马山县疟疾发病均为流动人口的输入性疟疾病例,提示流动人口中“二热”病人应作为疟疾重点人群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从30余年的调查资料说明商城县系间日疟及恶性疟地方性流行区。1956年已从血检中查出恶性疟病例,70年代又出现恶性疟和局部暴发流行,80年代由于单一的管理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措施,而传播媒介得不到控制,再度出现暴发流行。据1984年血检43269人,阳性4926人血检阳性率为11.4%,其中恶性疟440人,占8.9%。调查证实雷氏按蚊嗜人亚种为该县恶性疟的主要传播媒介,其分布与恶性疟的分布一致。1985年调正防治对策:以控制传播媒介和管理传染源并重的综合防治措施;疟疾发病率迅速下降,恶性疟得到基本消灭。给今后如何巩固恶性疟防治成果提出了很好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楚雄市疟疾流行趋势,为实施消除疟疾提供依据。方法连续对楚雄市本地居民、外出务工返乡人员进行病原监测,计算疟疾血片阳性率和疟疾发病率。结果 2010—2012年对发热病人血检共6 783例,血片阳性4例,阳性率0.59‰,本地居民检出率0(0/4 035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检出率1.46‰(4/2 748),4例阳性者3例为间日疟,1例为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感染。2010年务工返乡者阳检率3.67‰(2/545),2011年1.54‰(2/1 301),2012年未检出阳性病例。2010和2011年疟疾年均发病率均为0.039/万,2012年为0。结论楚雄市连续3年无本地感染病例,4例均为到国外虐区务工的输入型病例,无输入继发病例,说明采取的疟疾防控措施有效,2014年基本消除疟疾目标有望实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淮安市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淮安市2007—2011年疟疾血检年报、网络直报、个案调查及"三热"病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淮安市2007—2011年共发生309例疟疾病例,其中间日疟215例,恶性疟93例,卵形疟1例,年发病率为0.67/10万。2007—2011年流动人口疟疾发病按年份所占比例依次为19.01%、27.59%、30.91%、70.9%和93.33%,呈逐年上升趋势。实验室血检发热病人263 925人,本地血检阳性率0.01%;外来人口阳性率0.9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03,P<0.01)。结论开展对"三热"病人的监测是控制疟疾传播与流行的主要措施,流动人口是淮安市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郴州市疟疾流行特征及监测效果,为疟疾防治和消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郴州市2003-2012年疟疾流行病学及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郴州市2003-2012年共报告疟疾病例4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9/10万,死亡1例,无暴发疫情;其中间日疟24例(58.54%),恶性疟15例(36.58%),三日疟2例(4.88%);本地病例4例(9.76%),输入性病例37例(90.24%),93.33%(14/15)的恶性疟病例均由非洲输入;发热患者血检107 975人次,阳性率为3.43/万,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率和确诊率均为100%;传疟媒介主要以中华按蚊为主(86.04%),蚊密度高峰出现在7-8月.结论 郴州市基本消除疟疾后,疟疾疫情控制在较低水平,病例以输入性为主,在今后的疟疾防治和消除工作中,应加强流动人口监测和发热患者血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深圳市2008-2012年疟疾监测结果与疫情流行特点,为消除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理深圳市2008-2012年"三热"病人血检监测及疟疾疫情报告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全市血检监测"三热"病人93 048人次,平均年血检率为1.7‰。5年累计报告疟疾170例,平均年发病率为0.31/10万。其中间日疟128例,输入性恶性疟42例。本地病例数逐年下降,至2011年后未再有本地病例报告;输入性疟疾119例,占病例总数的70%。按地区分,报告病例数前三位依次是龙岗区(86例)、罗湖区(35例)和宝安区(28例),其次为南山区(14例)和福田区(7例)。发病时间动态分布显示每年的6-10月为发病的高峰期。青壮年发病为主,20~39岁年龄段发病114例,占病例总数的67.1%。病例男女性别比为5.3:1。往来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发地区的农民工群体和商务人员为高危人群。结论近年来深圳市疟疾疫情相对稳定,但输入性恶性疟增加,应加强监测与防控。实施以输入性疟疾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闵行区2006-2010年疟疾疫情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治疟疾和消除疟疾目标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6-2010年疟疾监测数据、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全国疟疾监测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间闵行区共发生疟疾115例,平均发病率为0.62/10万,未出现疫情暴发和危重、死亡病例.各年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分别为1.66/10万、1.92/10万、1.54/10万、0.75/10万和0.32/10万.输入性病例是本地病例的9.45倍(104/11),输入性病例以安徽籍病例为主,占81.73%(85/115);疟疾复发病例占15.65%(18/115);病原学分型以间日疟为主,占80.87%(93/115),4例恶性疟均由境外感染引起;年龄分布以20~45岁青壮年为主,占57.39%;职业分布以民工和学生为主,分别占40.00%和20.00%;全区以及全国疟疾监测点"三热"病人疟原虫血检阳性数和阳性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疟疾监测点媒介监测显示:传疟媒介按蚊仍然存在,但密度不高.结论 闵行区疟疾疫情已控制在较低水平,且总体呈下降趋势,近2年下降尤为明显,为2015年达到消除疟疾的目标和计划奠定了基础.但本地感染病例和传疟按蚊仍然存在,因此疟疾防制不可放松,应重点加强外省尤其是安徽籍和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的防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评价基本消灭恶性疟后的疟疾监测效果,为消除恶性疟提供依据。方法开展疟疾病例侦查,治疗病人,疫点处理;加强临床医生疟疾诊疗知识培训,提高疟疾诊治能力;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农民工防治疟疾意识。结果2005—2011年,常住人口监测检出疟疾占疟疾病例总数2.40%(15/624)。血检常住人口疟原虫阳性率为0.001%(15/2454711),间日疟15例,未检出本地感染恶性疟和输入恶性疟二代病例;流动人口监测检出疟疾占疟疾病例总数97.60%(609/624),输入性疟疾病例数增加,致使2009-2011年疟疾发病率比上一年发病率分别上升11.11%、30.00%和69.23%。结论广西消除恶性疟后,控制输入性疟疾传播是巩固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马山县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输入性疟疾监测提供防控依据和策略。方法对1990—2010年"三热"病人进行疟原虫血检,对阳性者的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0—2010年共血检300 605人,其中无外出本地居民血检292 240人,无检出阳性病例;外出回归本地居民和外来流动人口共血检8 365人,阳性228例,年均阳性率为2.73%,均为输入性疟疾。外出回归本地居民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8.68%(225/228)。外来流动人口病例仅占1.32%(3/228)。其中,间日疟阳性213例,恶性疟阳性15例。5—10月病例最多,共147例,占64.47%。感染地区以海南省158例为最多,占69.30%。以20~49岁年龄组最多,共190例,占83.33%。男性200例,占87.72%。病例职业以矿业、林业、建筑业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5.00%(171/228)。228例病例均治愈。结论 1990—2010年马山县疟疾发病均为流动人口的输入性疟疾病例,提示流动人口中"二热"病人应作为疟疾重点人群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