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江山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1年江山市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江山市2006-2011年共报告梅毒560例,年均发病率15.85/10万;患者男多于女,性别比1.11∶1;高发年龄组为20~49岁(76.4%),农民占58.4%;非婚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结论应继续加大性病防治宣传力度,尤其是高危人群和外出务工人员的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同时进一步加强梅毒疫情监测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遏制梅毒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2.
刘君 《现代预防医学》2015,(21):3846-3848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梅毒疫情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东城区近六年梅毒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4 年东城区累计报告梅毒病例 1097 例,年平均发病率 26.50/10 万,其中以 2011 年增长最为迅速;梅毒发病居该区乙类传染病第2~4位;发病以离退人员、家务及待业、其他和干部职员为主,占 74.48%;男女性别比为1.43︰1;有 20~44岁年龄组和65~岁以上年龄组两个发病年龄高峰;老年人群梅毒报告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梅毒发病率以隐性梅毒为首,其次为二期、一期梅毒;发病地区以繁华和人口密集地区为主。结论 东城区梅毒发病率快速增长后呈现略有下降和螺旋上升的特征,扩大对梅毒重点人群的宣传干预监测覆盖面,提高网络疫情报告的准确性,规范早期梅毒和性伴的诊断治疗以及病例的追踪随访,以控制梅毒的进一步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漳州市隐性梅毒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0-2009年隐性梅毒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09年漳州市共报告梅毒7 285例,其中隐性梅毒4 413例(60.6%),以2005-2009年增长最快,占总病例数的60.0%以上.患者男多于女,性别比1.06∶1;15~49岁年龄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宣威市梅毒流行趋势及流行特点,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3年宣威市传染病疫情中的梅毒病例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宣威市2005-2013年共报告梅毒1038例,年平均发病率7.69/10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的1.28/10万上升至2013年的12.49/10万;近年来男性报告发病率有所下降,女性报告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女性报告发病率均高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1:1.35;高发年龄组为20~49岁性活跃人群,占报告发病总数71.68%;重点人群是农民、家务待业人员和离退人员;近年来隐性梅毒上升较快,其它梅毒有所下降,梅毒患者中隐性梅毒居多占67.24%,隐性梅毒中女性报告发病数高于男性。[结论]宣威市梅毒流行呈上升趋势,应针对梅毒疫情的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防治工作,遏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分析广东省平远县2010-2014年梅毒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平远县近5年梅毒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0-2014年,平远县共报告梅毒病例364例,年均发病率为32.48/10万,城区发病率(40.09/10万)高于偏远地区(13.23/10万)(χ2=50.543, P=0.000)。病例报告以隐性梅毒(75.27%)为主,农民高发(61.81%)。20~39岁女性梅毒发病构成(43.85%)显著高于男性(14.12%)(χ2=38.714, P=0.000),但50岁以上人群男性发病构成(63.84%)显著高于女性(34.76%)(χ2=30.778, P=0.000)。 结论 平远县梅毒疫情报告发病率较高,应结合艾滋病防制网络开展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控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4—2018年上海市嘉定区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未来梅毒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发病日期搜集汇总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14—2018年5年间的所有梅毒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其发病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4—2018年嘉定区共报告2992例梅毒,年均发病率为38.89/10万,总体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以隐性梅毒为主,且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胎传梅毒占比较少且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隐性梅毒、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和三期梅毒在不同年份间的构成比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55,P<0.05)。梅毒发病的高峰时间为3~6月,报告病例以户籍人口为主,男女比例为1.04∶1。不同年份各期梅毒报告发病数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其中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性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793,P=0.001<0.05;χ2=12.701,P=0.013<0.05),而隐性梅毒、三期梅毒和胎传梅毒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39岁为梅毒的高发年龄段。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嘉定中心老城区和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青壮年的家务及待业者、工人和老年离退人员。结论上海市嘉定区近几年梅毒疫情呈下降趋势,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要继续提高梅毒的检测水平,早发现,早治疗。继续加强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提高防病意识,减少梅毒的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宜昌市2011—2020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梅毒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20年宜昌市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0年宜昌市累计报告梅毒病例8 10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9.76/10万,梅毒报告发病率从2011年的17.39/10万上升至2018年的24.49/10万(APC=6.82%,95%CI:2.34%~11.49%,P<0.05),从2018年的24.49/10万下降到2020年的17.55/10万(P>0.05)。主要以隐性梅毒为主,为5 837例(72.00%),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4.23/10万。7月份病例数达到高峰,为836例(10.31%),2月份病例数最低,为433例(5.34%)。年均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县市区分布为秭归县(28.51/10万)、西陵区(25.01/10万)、当阳市(23.73/10万),不同地区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3.92,P<0.01)。男女性别比为0.72∶1。病例主要集中在20岁以上人群,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厚街镇梅毒疫情流行特征,为制订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4年厚街镇梅毒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年全镇共报告梅毒1 17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4.84/10万,最高为2011年(54.12/10万),最低为2009年(37.20/10万),各年份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19,P<0.01)。报告病例以流动人口为主,占78.36%,病例分期以隐性梅毒居多,占68.40%,报告病例主要为20~49岁青壮年,占68.91%,男女比例为1.03∶1,职业分布以工人为最多,占35.26%,时间分布以5月和3月发病例数较多,分别占11.33%和10.76%,区域分布呈中部社区发病例数较多,周边社区较少的情形。结论 厚街镇梅毒处于较高发病率水平,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重点加强流动人口及工厂员工的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提倡安全性行为,增强人们主动筛查、主动防治的意识,有效控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正>梅毒是一种极大危害人群健康的性传染病,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高危人群中疫情上升迅速。1994年以后增加更快,特别是近3年,国家性病监测信息系统显示我国梅毒的发病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黑龙江省2009-2011年每年梅毒报告病例则以平均每年12.44%的速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四川省资阳市2011-2014年梅毒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4年四川省资阳市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梅毒报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4年4年间梅毒报告病例数共计4 074例,其中2011年897例,2012年1 316例,2013年997例,2014年864例。发病年龄集中在15~65岁,共占78.74%。≤19岁、20~29岁、30~39岁年龄组,各年男性梅毒报告病例数低于女性;40~49岁、50~59岁、≥60岁年龄组,各年男性梅毒报告病例数高于女性。近年来隐性梅毒增幅较大,其构成比从2011的53.96%上升到2014年的57.75%,农民和家务及待业所占比例较高,占报告总病例数的70.70%。结论 2011-2014年四川省资阳市梅毒发病数仍然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济南市2009 - 2018年梅毒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梅毒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济南市2009 - 2018年梅毒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济南市2009 - 2018年共报告梅毒病例10 301例,以隐性梅毒为主(51.18%);年均发病率为14.81/10万,由2009年的9.29/10万上升至2018年的17.86/10万,时间上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 397.935,P<0.01);男女性别比为1.12︰1;20~49岁年龄组和60岁~年龄组发病分别占总病例数的64.24%和21.12%,呈典型的“双峰分布”特点;职业分布主要以家务及待业(32.68%)、农民(17.42%)、商业服务(10.64%)、离退人员(10.57%)和工人(7.48%)为主;各区县均有梅毒病例报告,年均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地区是天桥区(31.36/10万)、槐荫区(29.52/10万)、市中区(21.23/10万)。结论 济南市梅毒疫情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仍需继续做好梅毒防控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筛查和监测,对梅毒患者采取规范化诊疗服务,进一步遏制梅毒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6-2010年江油市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江油市本地梅毒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江油市梅毒报告发病数持续增长,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8.43/10万,隐性梅毒增长明显,2010年所占比例有所下降;报告发病年龄以20~49岁最高,占发病总数的72.10%;男女性别比为1∶1.32(χ2=8.771,P>0.05);职业以农民、工人、家政最多,占总病例数的69.60%;以初高中(含中专)文化为主,占82.09%;已婚占到了87.11%;病例主要分布在城区的中坝镇、太平镇和三合镇,占到了55.95%。结论江油市梅毒发病处于快速增长期,应切实加大梅毒防治知识宣传和梅毒检测力度,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减少传染源,有效控制梅毒流行。  相似文献   

14.
丽水市莲都区1991-2000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丽水市莲都区位浙南山区。总人口为36万余人。1988年开始报告、登记性传播疾病(以下称性病)。1991年报告发现首例梅毒,之后梅毒病例数和发病数逐年增加。为了解梅毒在莲都区的流行动态,现将19912000年梅毒疫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灌云县梅毒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灌云县2005-2013年梅毒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年灌云县共报告梅毒932例,年均发病率9.90/10万,9年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14,P0.01)。以早期显性梅毒(I期、II期)为主(占68.13%),其次为隐性梅毒(占27.58%)。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城镇发病例高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病例年龄多为18~35岁(占54.83%),职业以农民为主(占47.64%)。性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占94.53%)。结论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加强梅毒筛查、规范诊疗是当前预防控制梅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福建省梅毒疫情态势及其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福建省梅毒报告数据,按时间、地区、人口特征和感染谱等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998-2007年,梅毒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9.1/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沿海地区福州、厦门和宁德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3.06/10万、32.57/10万和31.39/10万,居前3位;男女性别比1:1.3;年龄集中在20-49岁(78.9%);农民和家务待业者占51.0%;隐性梅毒占38.4%,显性感染占61.6%,病程以Ⅰ、Ⅱ期为主,[结论]福建省梅毒疫情态势严峻,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疫情以沿海地区和青壮年高发,隐性感染在该病感染谱中占首要权重。  相似文献   

17.
分析凉山州近年来梅毒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为制订梅毒防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凉山州2005-2010年梅毒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0年凉山州共报告梅毒病例290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1.62/10万,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梅毒各型构成中,以隐性和I期梅毒为主,占总患者数的81.48%。无明显季节高峰。女性患者高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0.69:1,男性年均发病率为9.19/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14.20/10万,男女梅毒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年龄以20-39岁的青壮年为主(66.47%);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61.34%)。结论2005-2010年凉山州梅毒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人群防范意识和防范水平,加强高危人群梅毒筛查和检测,实施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梅毒传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定西市2009 - 2018年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本地梅毒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方法,对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09 - 2018年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梅毒发病率由2009年的2.65/10万增长到2018年22.33/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1.60/10万,年均增长速度为26.06%,发病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各年份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51.75,P<0.05) ;I、II、III期梅毒各年份发病变化趋于稳定,隐性梅毒构成比由2009年的44.87%上升到2018年的94.90%。报告病例数男性少于女性,男女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12,P<0.05),女性发病增长速度高于男性;发病年龄以60岁及以上老人为主,占全部发病的35.09%,年均增长速度最快的为70岁以上老年人群;职业以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为主,分别占全部发病的78.08%和7.73%;发病居前3位的县区为临洮县、陇西县和安定区。结论 定西市梅毒发病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中青年人群、老年人群和农民是梅毒防治重点人群,应加大对此类人群的宣传干预力度,开展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三明市1992-2001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三明市制定防治梅毒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 1992 - 2 0 0 1年三明市 12县 (市、区 )上报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0年来三明市梅毒病例呈上升趋势 ,以永安市、尤溪和沙县病例为多。 1992 - 1997年以 期梅毒为主 ,1998- 2 0 0 1年以 期为主。 期梅毒男性高于女性 , 期女性高于男性 (P<0 .0 5 )。梅毒患者发病集中在 2 0~ 39岁年龄组。 [结论 ]应加强三明市梅毒防治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规范诊疗和社区卫生等 ,以控制其流行。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泉州市2005—2009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泉州市2005—2009年梅毒流行特点和发病趋势。[方法]对泉州市5年梅毒疫情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结果]5年共报告梅毒10 229例,发病率由2005年的17.85/10万上升至2009年的34.98/10万,年均增幅18.7%;近年来隐性和胎传梅毒增幅较大;男性患病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1.07∶1;高发年龄组为20~39岁的性活跃期青壮年;重点人群是农民、工人和无(待)业者;本地发病人数多于外地;县级医疗单位、综合性医疗机构报告病例最多。[结论]泉州市梅毒疫情呈持续上升趋势,应继续广泛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