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厦门市儿童EB病毒(EBV)感染情况及常见疾病,探讨EBV-DNA阳性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EBV-DNA载量与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34例疑似EBV感染患儿,采用ELISA检测EB病毒衣壳抗原Ig M (EBV-CA-Ig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BMC中EBV-DNA载量并分析结果。对168例EBV-DNA阳性患儿,按EBV-DNA载量分为低病毒量组和高病毒量组。结果 234例患儿中,EBV-CA-IgM阳性101例(43. 16%),EBV-DNA阳性168例(71. 79%)。不同年龄组患儿EBV-CA-IgM阳性率及E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患儿EBV-DNA载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不同季节患儿EBV-CA-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不同季节患儿E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168例EBV-DNA阳性患儿中,出院主要诊断以单核细胞增多症(IM)、急性扁桃体炎和肺炎为主;出院次要诊断以电解质紊乱、轻度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为主。EBV-DBA阳性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扁桃体肿大和淋巴结肿大。高病毒量组患儿眼睑水肿、扁桃体肿大、淋巴结肿大、肝脏肿大和脾脏肿大发生率显著高于低病毒量组(均P0. 01)。与低病毒量组相比,高病毒量组患儿异常淋巴细胞比率、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血小板计数(PLT)降低(均P0. 01),而C-反应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厦门市儿童EBV感染率较高,不同年龄组患儿EBVCA-IgM和EBV-DNA阳性率不同,不同季节患儿EBV-CA-IgM阳性率不同; EBV-DNA阳性患儿的主要疾病为IM和呼吸系统疾病;不同病毒载量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存在差异,可用于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儿童呼吸道感染EB病毒(EBV)外周血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比值变化,及其与EBV-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6月医院确诊为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624例,另选择同期健康儿童10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外周血EBV-DNA载量;利用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统计分析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同时人工镜检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并计算百分比。结果健康对照组儿童外周血未检出EBV-DNA,62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共检出EBV-DNA阳性245例,阳性率为39.26%,EBV-DNA阳性样本平均EBV-DNA病毒载量为(3.56±0.68)log IU/ml;1~3岁组患儿EBV-DNA阳性率高于<1岁及>3岁患儿,不同年龄呼吸道感染患儿EBV-DNA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感染EBV-DNA阳性组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比值,均高于呼吸道感染EBV-DNA阴性组患儿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呼吸道感染EBV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比值明显升高,并与EBV-DNA载量呈正相关,可作为初步快速诊断呼吸道感染EBV的辅助性检测指标,适用于广大的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喉鳞癌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评估其对端粒酶卡扎尔体蛋白1(TCAB1)、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8月日照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行手术治疗的喉鳞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EBV感染情况,分为EBV阳性组55例和EBV阴性组37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差异,分析影响喉鳞癌患者EBV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比较EBV阳性组与EBV阴性组癌组织TCAB1及c-myc基因表达水平及外周血EBV-DNA水平,评估喉鳞癌患者外周血EBV-DNA水平与TCAB1及c-myc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吸烟史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EBV阳性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EBV阴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喉鳞癌患者EBV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EBV阳性组癌组织TCAB1及c-myc mRNA相对表达量、外周血EBV-DNA水平均高于EBV阴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喉鳞癌患者外周血EBV-DNA水...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血浆EB病毒DNA(EBV-DNA)载量检测在儿童EBV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实验室指标对照研究,选取189例EB病毒感染患儿(EBV原发感染123例,EBV复发感染66例)及153例非EBV感染患儿(EBV既往感染135例,无EB病毒感染18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浆EBV-DNA载量及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EBV抗体谱,跟踪监测33例EB病毒原发感染患儿2周,2、6个月的血浆EBV-NDA载量及EBV抗体谱变化。结果 EBV感染组血浆EBV-DNA阳性率22.2%,血浆EBV-DNA平均载量为3.72lgCopies/ml,EBV原发感染组与复发感染组血浆EBV-DNA阳性率分别为26.8%、1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EB病毒感染的诊断中,血浆EBV-DNA的敏感度22.2%、特异度100.0%、诊断符合率57.0%,血浆EBV-DNA与EBV-CA IgM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患儿EB病毒原发感染诊断中,血浆EBV-DNA的敏感度26.8%、特异度95.7%、诊断符合率54.4%,血浆EBV-DNA与EBV-CA IgM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EBV-DNA与EBV-CA IgM检测结果一致性不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例EB病毒急性感染患儿血浆EBV-DNA转阴率2周为84.8%、2个月为93.9%,EBV抗体谱原发感染转为既往感染率2个月为6.1%、6个月为93.9%。结论血浆EBV-DNA载量检测有助于患儿EBV感染的治疗效果观察和愈后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比值变化,观察其与EB病毒(EBV)-DNA间的相关性。方法将122例经临床确诊为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EBV-DNA载量分为阳性组(EBVDNA>500IU/ml)和阴性组(EBV-DNA≤500IU/ml),选取同期50例正常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两组EBVDNA定量,计算EBV-DNA含量;收集两组淋巴细胞总数与淋巴细胞比值等。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比值与EBV-DNA载量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未检出EBV-DNA;EBV-DNA阳性者40例,阳性率为32.79%(40/122),阳性组EBV-DNA载量平均为(3.61±0.72)logIU/ml。不同年龄间患儿EBV-DNA阳性率相比较(P<0.05)。阳性组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比值为(52.71±17.44)%,高于阴性组、对照组(P<0.05);阴性组高于对照组(P<0.05)。阳性组异型淋巴细胞比值为(6.97±3.52)%,高于阴性组、对照组(P<0.05);阴性组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比值与EBV-DNA载量呈正相关性(r=0.611,P<0.001);异型淋巴细胞比值与EBV-DNA载量呈正相关性(r=0.758,P<0.001)。结论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比值可有助于临床诊断EB病毒感染,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EB病毒(EBV)感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病理及Bcl-2、Bax表达的相关性及其对EB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8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EBV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77例及未感染组709例,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EB感染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不同TNM分期患者的EBV-DNA载量,分析其与TNM分期的相关性;比较两组Bcl-2、Bax mRNA表达量,分析其与EBV-DNA载量的相关性及对EBV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感染组出现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及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占比高于未感染组(P<0.05);EBV感染与TNM分期及出现桥本甲状腺炎相关(P<0.05);感染组患者EBV-DNA载量随TNM分期升高呈上升趋势(P<0.05);EBV-DNA载量与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感染组的Bcl-2 mRNA表达量高于未感染组,Bax mRNA表达量低于未感染组(P<0.05);EBV-DNA载量与Bcl-2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与Bax mRNA表达量呈负相...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郴州地区健康儿童的EBV感染及携带情况,为正确诊断儿童EBV相关疾病和科学防治儿童EBV的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抽取郴州县区健康儿童350例(4月~14岁),根据年龄大小分为:婴儿组(<1 岁),幼儿组(1岁~),学龄前组(3岁~),学龄组(6岁~),大童组(10~14岁),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清中的EBV CA-IgG,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EBV-DNA,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50例健康儿童中,EBV CA-IgG的总阳性率为67.14%,EBV-DNA总阳性率为50.86%,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00),EBV CA-IgG和EBV-DNA的阳性率及核酸阳性者EBV-DNA的载量在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儿童,EBV CA-IgG和EBV-DNA的阳性率及核酸阳性者病毒载量在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 CA-IgG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升高;EBV-DNA的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大先升高,再降低,核酸阳性者病毒载量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降低。在同组中比较,EBV CA-IgG和EBV-DNA阳性率在婴儿组、幼儿组和学龄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学龄组和大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间比较,核酸阳性者的病毒载量,婴儿组和幼儿组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 在诊断EBV感染时,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EBV-DNA比血清中EBV CA-IgG更能反应病毒实际感染水平,临床价值更高。健康儿童EBV-DNA的检出率较高,体内存在普遍携带感染,但病毒载量不高,且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预防和诊治EBV感染时,我们应根据儿童的年龄段,充分考虑EBV存在的携带感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EB病毒(EBV)所致儿童肾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儿科2010-2018年收治的儿童EB病毒感染者304例,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45例(A组)和单纯非特异性呼吸道感染症状59例(B组)。比较两组患儿的肾损伤情况,并对EBV-DNA定量与肾损伤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本研究304例患儿出现肾损伤者占29.61%,最常见肾损伤为单纯蛋白尿,占22.70%;A组和B组患儿肾损伤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EBV-DNA定量亚组间肾损伤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V引起肾损伤的发生率较高,以单纯蛋白尿居多;而肾损伤与EBV-DNA定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平凉地区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的EB病毒(EBV)感染率及临床特征,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因呼吸道感染收治住院的患儿1 312例,通过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EBV、支原体、衣原体、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免疫球蛋白M(Ig M)抗体水平,获取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的EBV感染率及上述其他病原体的合并感染情况。对患儿性别、年龄、民族及感染季节进行单因素分析,总结并归纳EBV感染的高危因素及主要临床特征。结果 1 312例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中,463例感染EBV,感染率为35.29%。EBV抗体阳性患儿中,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柯萨奇病毒(27.65%)、支原体(15.55%)、腺病毒(11.02%)、呼吸道合胞病毒(10.15%)和衣原体(5.62%)。男性患儿的EBV感染率为35.08%,女性患儿的EBV感染率为35.56%;选取的患儿为汉族和回族,经卡方检验,不同性别及民族患儿EBV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年均有患儿感染EBV,夏、秋两季感染率较高,分别为43.85%和44.3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均有患儿感染EBV,其中3~7岁年龄段患儿的EBV感染率最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多种多样,绝大部分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血沉增快、白细胞计数10.0×109/L、C-反应蛋白及单核细胞升高。结论 EBV是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对于夏秋季节呼吸道感染的学龄前患儿应高度警惕,及时给予针对EBV的实验室检查对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合并EB病毒(EBV)感染患者1年生存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80例ALL合并EB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1年生存情况分为无事件生存组(n=49)与有事件生存组(n=31),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2周、治疗1个月EBV-DNA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EBV-DNA水平对生存情况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yer生存曲线分析EBV-DNA对患者1年生存率影响;分析患者1年生存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EBV-DNA载量水平均较高,治疗后两组EBV-DNA载量水平均降低,无事件生存组治疗2周、1个月时EBV-DNA载量水平低于有事件生存组(P0.05);ROC曲线显示,治疗2周诊断效能最大:曲线下面积(AUC)为0.808,特异度86.70%,灵敏度93.30%;Kaplan-Meyer生存曲线显示1年生存率高EBV-DNA载量组为(41.53±11.08)%,低EBV-DNA载量组为(82.05±20.5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热、治疗2周全血EBV-DNA、治疗1个月全血EBV-DNA、治疗1个月疗效、中枢神经受累与预后不良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1个月EBV-DNA、中枢神经受累是ALL合并EBV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1个月疗效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ALL合并EBV感染患者治疗1个月后EBV-DNA可作为判断治疗效果、预后重要指标,可为疾病治疗效果评估和后期治疗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检测EB病毒(EBV)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的血浆可溶性HLA-G (sHLA-G)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分析EBV感染IM患儿血浆sHLA-G水平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51例EBV感染IM患儿及146例正常对照儿童血浆sHLA-G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86例EBV感染IM患儿及30例正常对照儿童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EBV感染IM组血浆sHLA-G水平130.30(77.28~217.23)U/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82(6.39~44.90) U/ml,经Mann-Whitney U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472,P<0.01);EBV感染IM组外周血CD3+、CD8+淋巴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上升、而CD4+、CD4 +/CD8+、CD16+56+、CD19+淋巴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EBV感染IM组血浆sHLA-G水平与CD3+、CD4+、CD8+、CD4 +/CD8+、CD16+56+以及CD19+细胞表达率间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EBV感染IM患儿血浆sHLA-G水平明显升高,并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血浆sHLA-G水平可作为EBV感染IM的辅助诊断指标,其升高的机制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EBV-DNA载量与外周血辅助型T细胞(Th)1/Th2型相关因子及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在吴江区儿童医院确诊为EBV-IM患儿7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患儿外周血中EBV-DNA。根据病毒拷贝数,将所有患儿分为低载量组(n=17),中载量组(n=35)和高载量组(n=21)。检测三组患儿相关生化指标[白细胞(WBC)、血沉(ESR)、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Th1/Th2型细胞标志物[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IL-6、IL-10]及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CD4+/CD8+、CD19...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EB病毒(Epstain-Barr Virus,EBV)多抗体联合检测在儿童EBV感染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Liaison化学发光分析仪定量检测2016年8月-2017年2月疑似EBV感染的4251例患儿血清中EBV(VCA-IgM、VCA-IgG、EA-IgG和NA-IgG)抗体,结合临床症状分析患儿EBV感染阶段,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EBV-DNA含量。结果患儿EBV阳性1799例,阳性检出率为42.3%,其中抗体VCA-IgG阳性1769例(41.6%)、NA-IgG阳性1719例(40.4%)、VCA-IgM阳性329例(7.7%)及EA-IgG阳性136例(3.2%);四种抗体联合检测结果显示,无感染、既往感染、复发感染和原发感染比例分别为57.6%、30.7%、9.8%和1.9%;80例原发感染患儿的主要疾病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8.8%)、支气管炎及肺炎(27.5%);VCA-IgM抗体检测与EBV-DNA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EA-IgG、VCA-IgG、NA-IgG和VCA-IgM四种抗体联合检测,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可为感染EB病毒患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住院儿童单纯人类疱疹病毒(EBV)感染及EBV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相关检测结果,以期探究单纯感染EBV的免疫状态与EBV合并MP感染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8年7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在儿科病区的单纯感染EBV和EBV合并MP患儿145例,其中EBV合并MP感染的患儿71例,作为A组;单纯感染EBV的患儿74例,作为B组;同期在我院门诊进行健康检查符合健康标准的儿童69例作为正常对照C组。3组对象均分析血常规和生化指标。A、B组患儿分别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补体和EBV-DNA拷贝量。结果 A、B组白细胞数目(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和血沉(ESR)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WBC、NEUT%和MONO%显著高于B组,A组LYMPH%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C反应蛋白(CRP)和肌酸激酶(CK)均显著高于C组,A组ATL、AST、GGT、CRP和CK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D3~+[(71.44±12.05)%]和CD8~+[(38.30±20.78)%]均高于B组[(65.69±8.64,28.80±1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CD4~+[(28.39±15.23)%]、CD4~+/CD8~+(1.29±0.52)及CD16+56[(8.37±5.67)%]均低于B组[(35.42±10.78)%,1.29±0.52,(13.31±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免疫球蛋白IgG[(10.96±3.51)g/L]、IgM[(1.88±2.39)g/L]和IgA[(1.42±0.90)g/L]均高于B组[(8.04±2.25,0.86±1.29,0.75±0.5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BV合并MP感染的患儿在血常规、生化、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上能反映病情一定的变化情况,应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并及时检查确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儿童EB病毒(EBV)DNA的检出率,了解儿童EB病毒感染情况,以及与性别、年龄和季节的关系,以有效的预防EBV感染.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8 348例疑似EBV感染患儿EBV-DNA检测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8 348例疑似EBV感染患儿总体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124例巴尔病毒(EBV)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和血清免疫因子水平。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9年12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24例EBV感染患儿为研究组,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组43例和单纯性EBV组81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2名为对照组。记录所有患儿入组时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荧光定量PCR反应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EBV DNA载量;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EBV DNA载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IM组患儿的年龄为(5.13±1.56)岁,大于单纯性EBV组(P<0.05),出现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脾肿大、肝肿大、眼睑水肿、鼻塞、打鼾的比例为88.37%、93.02%、93.02%、48.84%、60.47%、32.56%、55.81%和46.51%,高于单纯性EBV组(P<0.05);IM组患儿的血CD3+T、CD8+T细胞、IL-6、TNF-α为分别为(73.25±7.16)%、(40.19±4.21)%、(33.68±5.71)ng/L、(72.52±11.26)ng/L高于对照组,而CD4+T、CD4+/CD8+T细胞、IL-2分别为(34.86±3.75)%、(0.89±0.15)、(10.43±3.38)ng/L则均低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CD3+T和CD8+T细胞水平均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314,0.447,P<0.05),CD4+T和CD4+/CD8+T细胞水平与病毒载量呈负相关(r=-0.425,-0.376,P<0.05)。结论 EBV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和细胞免疫功能与病毒载量有关,有望应用于临床评估EBV感染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儿童EB病毒(EBV)感染情况,分析其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real-time PCR进行血浆EBV-DNA检测的儿科患儿的结果及相关疾病。结果 3 448例患儿中EBV-DNA阳性者530例,阳性率15. 4%;根据年龄分组后,婴幼儿组(3岁)阳性率为10. 0%(136/1 359);学龄前期组(3~6岁)阳性率为19. 9%(273/1 374);学龄期组(6岁)为16. 9%(121/715),婴幼儿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学龄前期组和学龄期组(P0. 01)。阳性患儿DNA载量范围为2. 34~6. 80 [3. 21 (0. 71)],男性为2. 34~6. 35 [3. 23 (0. 70)],女性为2. 42~6. 80[3. 19 (0. 73)],婴幼儿组、学龄前期组和学龄期组DNA载量中位数分别为3. 24 (0. 76)、3. 24 (0. 71)和3. 15 (0. 69),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EBV-DNA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分析患儿的疾病谱,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为临床最常见疾病,占61. 7%,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24. 5%(主要为化脓性扁桃体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及上呼吸道感染),血液系统疾病2. 8%(主要为噬血细胞综合征)及其他疾病10. 9%,各疾病间EBV-DNA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EBV感染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儿童,不同年龄组的EBV-DNA的阳性检出率不同,感染疾病以IM为主,real-time PCR检测血浆EBV-DNA有助于EBV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段儿童呼吸道感染EB病毒(EBV)免疫球蛋白M(IgM)与DNA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1062例患儿的血清标本,同时用荧光探针PCR法检测患儿咽拭子标本,对不同年龄段结果采用软件SPSS11.5进行x2检验分析.结果 1062例患儿EBV-DNA阳性率为46.61%,EBV-IgM阳性率6.7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BV-DNA各年龄段分组检测中≤1、2~3、4~7、8至16岁组患儿EBV-DNA阳性率分别为21.05%、40.91%、65.71%、50.00%,≤1岁的婴儿阳性率最低,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处于不同阶段,对EB病毒的免疫应答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EBV感染单个核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8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发热7 d内、起病1、3、6及9个月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血浆中EBV DNA,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清EBV VCR-IgM,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8例患者在EBV感染发病7d内,单个核细胞中EBV DNA检出阳性34例,EBV VCR-IgM阳性22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9,P<0.01);血浆EBV DNA检出阳性16例,与EBV-VCR-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MC与血浆中EBV-D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5,P<0.01).起病后9个月仍有3例患儿单个核细胞中可检测到EBV DNA.结论 EBV感染初期,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V DNA,可作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快速、敏感的诊断方法;EBV可长期存在于单个核细胞中,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V DNA亦可作为判断疗效及监测病情的一种有效手段.EBV感染患儿表现出多系统损伤可能与PBMC中EB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DNA拷贝量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的15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咽拭子MP-DNA定量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低拷贝量组75例及高拷贝量组83例。比较不同DNA拷贝量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表现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结果高拷贝量组患儿总热程、使用大环内酯类后热程、住院时间均长于低拷贝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商拷贝量组患儿发生呼吸困难/窘迫、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比例、细胞因子及A2063G突变率均高于低拷贝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肺炎患儿DNA拷贝量与病情严重度有关,MP肺炎患儿进行DNA定量检测有利于病情监测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