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IL-21转染的脐血造血干细胞(CD34~+UBSC·IL-21)对荷卵巢癌裸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从脐血分离CD34~+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用于重组体pIRES2-IL-21-EGFP转染.以肿瘤大小、荷瘤鼠生存期判断CD34~+UBSC-IL-21对荷瘤裸鼠的治疗效应.以RT-PCR、免疫荧光、ELISA、Western blot、脾细胞增殖试验及免疫组化法分别鉴定CD34~+UBSC和肿瘤组织中IL-21的表达及活性.裸鼠脾细胞中NK细胞含量及脾细胞的杀伤效应、血清中IFN-γ和TNF-α水平分别用FCM与ELISA检测.结果 pIRES2-IL-21-EGFP成功转染CD34~+UBSC.CD34~+UBSC-IL-21能抑制肿瘤生长,延长荷瘤裸鼠生存期,治疗鼠肿瘤局部能表达IL-21、血清IFN-γ和TNF-α水平升高,NK细胞含量及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增强,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转染IL-21的CD34~+UBSC有良好的抗裸鼠卵巢癌作用,该结果为临床使用UBSC为载体的基因治疗卵巢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刘敏  孔北华  曲迅 《现代免疫学》2005,25(3):239-241
通过研究卵巢癌及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外周血NK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情况及NK活性的变化,分析探讨宿主NK细胞受体与肿瘤免疫逃逸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分离受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MTT法检测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受体NKG2D和NKG2A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作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与良性卵巢肿瘤组和正常组相比,卵巢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降低,NK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水平降低,而NKG2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其变化与卵巢癌的病情进展有关。此结果表明,卵巢癌患者机体NK细胞杀伤活性下降,NKG2D与NKG2A二者之间的平衡表达可能对NK细胞的功能状态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获取rhIL-18原核表达产物并研究其活性。方法:用本室构建的含基因重组表达载体PBV220-IL-18的大肠杆菌DHSot,经42℃热诱导表达和包涵体提取纯化后获取rhIL-18蛋白;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rhIL-18刺激PBMC分泌IFN-γ的活性及MTT法检测其对NK细胞杀伤K562细胞自然杀伤活性;同时用荷瘤小鼠模型检测其体内抗瘤功能。结果:诱导含重组表达载体PBV220-IL-18的大肠杆菌D145ct后,蛋白电泳显示出一条相对分子量(Mτ)为18000的蛋白条带;10μg rhIL-18蛋白体外刺激PBMC后,其分泌IFN-γ的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8倍,细胞毒性提高3倍;同时rhIL-18蛋白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和延长荷瘤鼠生存期。结论:获得了有免疫调节功能和抗肿瘤活性的rhIL-18蛋白。为今后IL-18重组产物的研制和开展肿瘤的生物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KH26荧光染料作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MSC)示踪剂在移植治疗卵巢癌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从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中培养获得传至第3代贴壁细胞,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其表面分子表达,茜素红及油红O染色观察其向成骨、成脂细胞诱导分化状况。用PKH26标记经鉴定的UMSC,荧光显微镜观察其标记率,再用标记的2×106个UM-SC经尾静脉移植给荷卵巢癌裸鼠,14天后观察标记细胞的迁移和转归。结果:从脐血MNC培养获得传至第3代贴壁细胞,其低表达CD34和CD133而高表达CD44、CD29及CD90特征性分子,并能诱导分化为成骨、成脂细胞。经鉴定表明:从脐血MNC中可培养出UMSC。PKH26标记的UMSC呈长梭形或纺锤形,标记阳性率达98.63%。标记的UMSC在裸鼠经14天迁移后,在裸鼠脾脏及肿瘤组织中均可见发出红色荧光的标记细胞。结论:PKH26标记的UMSC可作为体内示踪细胞移植治疗卵巢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通过研究转染IL-27基因的人食管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抗肿瘤效应及其对NK细胞表达和功能的影响,旨在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IL-27基因转染的人食管癌细胞(Eca109/IL-27)接种于裸鼠,观察其抗肿瘤效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间质中NK细胞浸润数量;ELISA检测脾细胞产生IFN-γ的含量;RT-PCR检测移植瘤组织中IL-12Rβ2、TNF-α和IL-1β基因的表达;LDH法检测NK细胞对其靶细胞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接种Eca109/IL-27细胞荷瘤裸鼠的移植瘤体积较接种野生型Eca109细胞(未转染)和Eca109/LXSN(空载体质粒转染)减小、裸鼠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接种Eca109/IL-27细胞移植瘤组织中NK细胞浸润数量增多(P0.05),IL-12Rβ2、TNF-α和IL-1β基因的表达水平增高(P0.05)、脾细胞产生IFN-水平增高(P0.05)、NK细胞对其靶细胞K562细胞杀伤活性增强(P0.05)。结论:IL-27在裸鼠体内能够通过活化NK细胞、诱导炎症性细胞因子的产生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单核细胞、未成熟和成熟树突状细胞(DCs)表达MHC Ⅰ类相关抗原A(MICA)的情况,以及DCs表达MICA后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单核细胞、未成熟DC(iDCs)以及LPS、TNF-α、CD40L、IL-15和IFN-α分别刺激的成熟DCs表面MICA的表达,并观察DCs表达MICA后对NK细胞表达CD69、细胞毒活性和分泌IFN-γ的影响.最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重组NKG2D/Fc蛋白和抗IL-12单克隆抗体(mAb)对DCs激活NK细胞的影响.结果:单核细胞不表达MICA,iDCs低表达MICA.LPS、TNF-α和CD40L对DCs表达MICA无影响;但IFN-α和IL-15可促进DC上调MICA表达.DCs表达MICA后可促进NK细胞表达CD69、分泌IFN-γ、杀伤K562细胞.NKG2D/Fe蛋白可抑制NK细胞的杀伤活性和分泌IFN-γ;而抗IL-12mAb仅抑制IFN-γ分泌.结论:MICA在DCs表面的表达受局部微环境影响,且DCs表达MICA后可增强NK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可溶性MICA在乳腺癌免疫逃逸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乳腺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MICA(sMICA)表达情况, 探讨sMICA在乳腺癌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方法: ELISA方法检测乳腺肿瘤患者外周血sMICA的分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sMICA及白细胞介素15(IL-15)对NK细胞表面NKG2D表达的影响.MTT法检测NK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ELISA结果显示, 血清sMICA含量在健康成年人血清中为阴性, 在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中含量为(76.8±22.3)ng/L, 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含量为(205.36±71.27)ng/L, 乳腺癌患者中血清sMICA含量高低与TNM分期呈正相关.应用含sMICA的血清与NK细胞共培养可明显下调NK细胞的杀瘤活性[(76.2±6.7)% vs (48.4±4.1)%], NK细胞表面NKG2D表达和上清中IFN-λ分泌量也下降.IL-15明显上调NK细胞表面NKG2D表达, 增加培养上清IFN-λ分泌量和增强NK对MCF-7的杀瘤活性.结论: sMICA表达与乳腺癌TNM分期正相关, sMICA通过下调NK细胞NKG2D表达水平而降低NK细胞杀瘤活性, 在肿瘤免疫逃逸中起重要作用.IL-15可以上调NK细胞NKG2D的表达并增强NK细胞杀瘤活性.  相似文献   

8.
用已构建的mIL-21/pcDNA3.1重组质粒对H22细胞建立的小鼠肝癌模型进行基因治疗,观察IL-21对小鼠体内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影响及对小鼠生存的影响。采用BALB/c小鼠左腋皮下注射腹水型肝癌细胞株H22细胞建立小鼠移植肝癌模型,给荷瘤小鼠瘤体内注射mIL-21/pcDNA3.1进行基因治疗,MTT比色法检测IL-21对荷瘤小鼠T细胞增殖水平及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观察治疗后荷瘤小鼠生存情况及肿瘤生长情况的改变。病理检测结果显示,成功建立了小鼠移植型肝癌模型,MTT比色法显示基因治疗后小鼠T细胞增殖水平及NK细胞杀伤活性显著升高,荷瘤小鼠肿瘤生长速度减慢,生存期显著延长。IL-21基因治疗肝癌荷瘤小鼠可显著提高荷瘤小鼠体内抗肿瘤免疫应答水平,抑制肿瘤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新近发现的免疫调节因子——白细胞介素21(IL-21)对外周血及脐血来源的CIK细胞产生及抗肿瘤活性的体外作用。方法:采集分离正常人的外周血及脐血单个核细胞,加用细胞因子诱导培养CIK细胞,在有无人源IL-21(200ng/μl)培养条件下,检测CIK细胞表达及杀伤K562细胞和急性白血病患者肿瘤细胞活性的变化;检测培养上清IFN-γ的浓度及杀伤活性以及RT-PCR法检测培养细胞的IFN-γ RNA表达的不同。结果:在人源IL-21的作用下,培养14天时,①CIK细胞的产生由17.5%升至26.5%(外周血来源);33.8%升至55.9%(脐血来源)。②CI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由24.0%升至52.2%(外周血来源);35.1%升至79.7%(脐血来源);脐血来源CIK细胞对1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由27.4%升至58.3%。③外周血来源培养上清IFN-γ的浓度上升了近一倍,对K562的杀伤作用增加了近一倍;脐血来源培养上清IFN-γ的浓度上升了三倍多,对K562的杀伤作用增加了近二倍;④外周血和脐血来源培养细胞的IFN-γ RNA表达均明显增高。结论:人源IL-21可增加外周血及脐血来源CIK细胞产生及增强其抗肿瘤活性,通过增加IFN-γ的表达产生为其作用机制之一,提示IL-21在增强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板蓝根多糖(RIP)影响NK细胞对食管癌细胞杀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相关蛋白CyclinD1、p21和p27的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和TNF-α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NKG2D配体MICA、MICB、ULBP1和ULBP2的表达,钙黄绿素释放法(CARE-LASS)检测NK细胞对食管癌细胞的杀伤率。结果:RIP可促进NK-92细胞增殖,抑制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且具有显著剂量依赖性。食管癌可促进NK细胞中TNF-α和IFN-γ的表达。RIP可促进食管癌细胞Eca-109中NKG2D配体MICA、MICB、ULBP1和ULBP2的表达,促进与食管癌细胞联合作用后NK细胞中TNF-α和IFN-γ表达,提高NK-92细胞对食管癌Eca-109细胞的杀伤活性。结论:RIP通过提高食管癌Eca-109细胞中NKG2D配体表达,促进NK-92细胞中TNF-α和IFN-γ表达,增强NK-92细胞对食管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自然杀伤T(NKT)细胞的比例、NKG2D/NKG2A水平和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方法采集并分离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NK、NKT细胞占PBMC的比例,NKG2D、NKG2A水平,经佛波酯(PMA)、布雷菲德菌素A(BFA)、离子霉素(ionomycin)处理后,流式细包术检测IFN-γ、TNF-α的水平,分析各指标与乙肝病毒载量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关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者相比,CHB患者外周血NK细胞和NKT细胞比例明显降低;NKG2A阳性的NK细胞和NKT细胞明显升高;经PMA、BFA、ionomycin刺激后,IFN-γ阳性的NK细胞和NKT细胞明显降低。结论 CHB患者NK、NKT细胞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受体表达失调和细胞因子分泌功能下降等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表达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和HPV E2融合蛋白的肿瘤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方法:转染重组质粒得到高表达CRT、E2和CRT-E2融合蛋白的肿瘤细胞,作为肿瘤疫苗隔周两次腹腔注射免疫小鼠,17天后观察成瘤率,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特异性T细胞增殖能力、CIL活性以及睥淋巴细胞分泌IFN-γ水平,并观察荷瘤小鼠生存期.结果:高表达CRT-E2融合蛋白肿瘤疫苗免疫小鼠后,其成瘤率明显低于其他实验组,NK细胞杀伤活性、特异性T细胞增殖能力、CTL活性和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其它实验组(P<0.01),生存期也明显延长(P<0.01).结论:小鼠体内实验显示,表达CRT-E2融合蛋白肿瘤疫苗能够诱导特异性CD8+T细胞免疫应答和NK细胞活性,显著抑制了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能量可控陡脉冲(ECSP)对荷瘤大鼠淋巴细胞活化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ECSP治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悬液注射法建立Wistar大鼠皮下瘤模型,ECSP处理后每3天检测肿瘤大小。处理后2周,利用MTT法检测各组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淋巴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大鼠脾淋巴细胞分泌的IL4和IFN-γ的表达。结果:ECSP处理组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ECSP处理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淋巴细胞活性的表达明显高于荷瘤对照组(P〈0.05,P〈0.05),荷瘤对照组的细胞因子IFN—γ呈低表达,而IL-4呈高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ECSP处理后,与同期荷瘤大鼠对照组比较IFN-γ表达水平升高,而IL-4表达水平降低。结论:ECSP可以抑制肿瘤生长,诱发机体抗癌免疫反应,改善和恢复荷瘤鼠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多发性硬化(MS)进展型患者不同表型NK细胞亚群对临床主要治疗方法的反应性差异.方法: 分离患者外周血中的NK细胞, 以流式细胞术根据表面抑制性受体CD94/NKG2A表达情况分为两个亚群CD94/NKG2A-bright和CD94/NKG2A-dim.分别加入IFN-β, 测定两个亚群表面CD94/NKG2A变化及细胞增殖, 同时检测两种亚群分泌IL-10和TGF-β情况.结果: CD94/NKG2A阳性表达的NK细胞占25.5%, 其中CD94/NKG2A-bright和CD94/NKG2A-dim分别占其中的23.6%和76.4%.加入IFN-β, CD94/NKG2A-bright组增殖率明显低于CD94/NKG2A-dim组, CD94/NKG2A表达峰度变化不大.CD94/NKG2A-dim组中CD94/NKG2A表达显著增加.两个亚群分泌的IL-10和TGF-β与未刺激组相比, 均有明显差异.CD94/NKG2A-bright和CD94/NKG2A-dim组间亦有明显差异.结论: IFN-β通过诱导NK细胞CD94/NKG2A表达在非特异免疫系统中抑制NK细胞; 同时刺激IL-10 和TGF-β分泌进一步发挥对免疫系统的抑制.CD94/NKG2A-bright和CD94/NKG2A-dim对IFN-β反应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NKG2D表达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患儿自然杀伤(NK)细胞和CD8+T细胞NKG2D表达,探讨导致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免疫功能紊乱的可能机制.方法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29例,同龄健康对照组25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NK细胞、CD8+T细胞表面激活性受体NKG2D及抑制性受体NKG2A表达,CD14+单核细胞(MC)表面NKG2D配体MHC Ⅰ相关分子A(MICA)与人巨细胞病毒蛋白UL16的结合蛋白1(ULBP-1)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检测血浆游离MICA (sMICA)、IL-7、IL-12、IL-15、IFN-γ及TGF-β等细胞因子浓度.结果 (1)IM组患儿NK细胞及CD8+T细胞表面NKG2D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3例拟诊EBV-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LH)患儿表达下调最为显著;(2)IM组患儿CD14+ MC MICA与ULBP-1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IM患儿细胞因子IL-15与TGF-β较对照组降低,IL-7、IL-12、IFN-γ及sMICA较对照组升高;(4)IM患儿NK细胞NKG2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T细胞NKG2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EBV感染患儿NK细胞、CD8+T细胞NKG2D表达过度下调可能是导致免疫功能紊乱的原因之一,IL-15及IL-12等细胞因子调控失衡,sMICA血浓度增高等多种因素可能与其NKG2D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模拟失重对白细胞介素2(IL-2)诱导的人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回转细胞模拟失重条件培养人NK细胞,CCK-8法检测NK细胞增殖活性、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双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ELISA检测γ干扰素(IFN-γ)产生水平,反转录PCR检测NK细胞IL-12β1和IL-12β2受体mRNA水平。结果与正常重力组相比,模拟失重培养24 h和48 h后,IL-2诱导的NK细胞增殖水平分别下降13.6%和31%,凋亡率分别增加8%和19%,IFN-γ分泌水平分别降低25.2%和47.8%,杀伤活性分别下降7%和18%,IL-12刺激IL-2预处理NK细胞产生IFN-γ的水平分别降低21.8%和58.8%,同时,NK细胞IL-12β1和IL-12β2受体mRNA水平显著降低。结论模拟失重抑制IL-2诱导的NK细胞增殖、IFN-γ产生和杀伤活性,并进一步通过下调IL-12受体mRNA表达抑制IL-12诱导的IFN-γ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SOCS1基因沉默的DC疫苗对荷黑素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及肿瘤微环境中IL-10对该DC疫苗抗瘤作用的影响。方法从小鼠股骨分离骨髓细胞,GM-CSF和IL-4联合诱导DCs分化,然后感染携带沉默SOCS1基因的Len-SOCS1-shRNA慢病毒;用TRP2抗原肽负载沉默SOCS1的DC细胞制备DC疫苗,LPS诱导成熟,流式细胞仪分析DC细胞表面MHCⅡ和CD86的表达,real-time PCR分析该DC细胞的SOCS1、IL-10和IL-12p40表达。用B16细胞或降低IL-10基因表达的B16(B16-IL-10-/-)制备荷瘤小鼠模型,瘤内注射DC疫苗(3×106/只),观察肿瘤生长和荷瘤小鼠生存期。采用不连续梯度离心法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观察CD8+T细胞的分布;并采用微量细胞毒的方法分析CTL活性。结果 Len-SOCS1-shRNA慢病毒感染DC后,可使SOCS1表达下调80%;下调SOCS1表达的DC细胞MHCⅡ和CD86表达有增加趋势,但与对照组DC相比无明显差异;下调SOCS1表达可降低DC细胞的IL-10表达,提高IL-12p40的表达。沉默SOCS1的DC疫苗对B16荷瘤小鼠的生存率没有明显影响,但可显著提高B16-IL-10-/-荷瘤小鼠的生存率(P<0.05)。下调SOCS1表达的DC疫苗不仅可提高B16-IL-10-/-荷瘤小鼠肿瘤浸润CD8+T淋巴细胞数,还可促进CD8+T细胞IFN-γ的分泌及CTL活性。结论沉默SOCS1可提高DC疫苗的活性,但肿瘤微环境的IL-10依然是限制该DC疫苗有效发挥抗瘤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菌鞭毛蛋白(flagellin)与IL-12协同诱导人NK细胞产生IFN-γ的作用和机制。方法:自正常人静脉血中分离PBMCs,分别与培养液(medium)、flagellin、IL-12或flagellin+IL-12共同培养。三天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的水平。收集初次培养组细胞,洗去刺激后进行二次培养,检测IFN-γ的产生。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上IL-12Rβ1和TLR5的表达情况。结果:一次培养的结果表明,flagellin或IL-12单独刺激PBMCs可诱导较低水平IFN-γ的产生。共同刺激下,可协同诱导高水平IFN-γ产生。二次培养结果表明,不同剂量IL-12的刺激flagellin初次培养组细胞,IFN-γ的产生呈剂量依赖性的增加;IL-12初次刺激组细胞在flagellin的二次刺激下,IFN-γ的产生亦呈剂量依赖性增加。流式结果表明,flagellin可上调NK细胞IL-12Rβ1的表达。IL-12可上调NK细胞TLR5的表达。结论:flagellin通过上调NK细胞IL-12Rβ1的表达,IL-12通过促进NK细胞TLR5的表达,从而协同诱导IFN-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IL-17体内抗肿瘤的作用及其机制,为IL-17基因疫苗进入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已建立的稳定转染小鼠IL-17全长基因的小鼠结肠癌细胞(C26/pc DNA3.1-IL-17)及相应的对照细胞(C26/pc DNA3.1、C26)建立荷瘤动物模型,观察小鼠的成瘤性、肿瘤生长情况及小鼠生存期的变化,检测各组小鼠脾细胞增殖情况、脾NK细胞杀伤活性;及脾淋巴细胞中Th1、Th2、Th17、Treg细胞特征性细胞因子和/或转录因子的表达;检测各组小鼠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TIL)的增殖反应情况;及肿瘤浸润巨噬细胞中M1特征性细胞因子IL-10和M2特征性细胞因子IL-12的表达。结果:将C26/pc DNA3.1-IL-17细胞接种小鼠体内后,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速度、体积均明显小于C26/pc DNA3.1细胞组及C26细胞组(P0.05),接种C26/pc DNA3.1-IL-17细胞的雄性小鼠移植瘤明显小于雌性小鼠移植瘤体积(P0.05),各组小鼠生存时间没有明显区别(P0.05);接种C26/pc DNA3.1-IL-17细胞的小鼠脾细胞较接种C26、C26/pc DNA3.1细胞的小鼠脾细胞增殖能力强(P0.05),与正常小鼠脾细胞增殖能力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接种C26、C26/pc DNA3.1细胞的小鼠脾细胞增殖能力较正常小鼠脾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5);在效靶比为40∶1和20∶1时,接种三种细胞的小鼠NK杀伤率较正常小鼠均降低(P0.05),在效靶比40∶1时,接种C26/pc DNA3.1-IL-17细胞比接种C26、C26/pc DNA3.1细胞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的NK杀伤率明显增强(P0.05),效靶比10∶1时,各组之间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接种C26/pc DNA3.1-IL-17细胞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较接种C26、C26/pc DNA3.1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表达更高水平的IFN-γ(Th1的特征性细胞因子)、IL-4(Th2特征性细胞因子)、GATA-3(Th2特征性转录因子)、ROR-γt(Th17特征性转录因子)、IL-10(Treg特征性细胞因子)mRNA(P0.05);接种C26/pc DNA3.1-IL-17细胞的小鼠TIL较接种C26、C26/pc DNA3.1细胞的小鼠TIL增殖能力强(P0.05),接种三种细胞的小鼠TIL增殖能力较正常组小鼠均降低(P0.05);各组荷瘤小鼠肿瘤浸润巨噬细胞中IL-10和IL-12 mRNA表达在各组荷瘤小鼠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L-17在小鼠体内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作用与增强机体免疫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20.
结核杆菌耐热抗原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NKG2A/NKG2D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结核杆菌耐热抗原为刺激剂,观察人外岗血淋巴细胞NKG2A受体和NKG2D受体表达量的变化情况。方法:用结核杆菌耐热抗原刺激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NKG2A受体和NKG2D受体的变化。使用RT-PCR和ELISA检测PBMCs中IFN-γ的表达情况。结果:在IL-2和抗原联合刺激下,NKG2A受体的表达量在第12天大幅度上升,NKG2D受体的表达量始终变化不大。NKG2A受体的表达在T细胞、NK细胞、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表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NKG2A/NKG2D比例的上升有可能会对免疫系统造成一些影响,其中IFN-γ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