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肝癌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 50年代用放射疗法治疗肝癌以来 ,随着放疗设备和放疗方法的不断改进 ,放疗在肝癌 治疗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 既往的放疗方法射线是从二维方向上投射 , 因而要使靶区得到高剂 量照射而正常组织少受损伤很难办到 , 新近发展的三维立体定向放疗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 可行的手段 . 从三维方向上进行非共面多野投照 , 提高靶区精确性并确保靶区内剂量均匀分 布 , 可提高靶区剂量 , 降低正常组织照射剂量 , 从而提高局部控制率 ,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1997年 7月 ,我院引进瑞典立体定向体部框架和美国 Renderplan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 至 2001年 6月共治疗肝癌 42例 , 其中原发性肝癌 24例 , 转移性肝癌 18例 , 现将治疗方法和疗效分 析如下 . 相似文献
2.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SR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采用立体定向伽玛射线体部治疗(γ-刀)系统治疗125例肝癌患者。根据肿瘤的大小、临床靶体积、患者的身体状况与治疗目的,制定治疗计划。等剂量曲线50%~80%,单次刺量3~5Gy,治疗次数7~14次,总剂量35~50Gy,每日或隔日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肝区疼痛症状缓解率为82.8%,AFP转阴或滴度下降为90.9%,生存质量(Karmofsky评分)提高52.0%。肿瘤大小≤5cm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2%,64.2%和7,1%;≤10cm者1、3、5年生存率为51,1%,20.O%和4.4%;〉10cm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0.5%,13.5%和0。弥漫型肝癌1年生存率只有20.0%,无1例生存超过2年。毒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SRT使肿瘤局部得到准确高剂量照射,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近期治疗效果较理想,为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1种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96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联合SBRT治疗44例(研究组),单纯TACE治疗52例(对照组)。TACE灌注化疗药物为:氟尿嘧啶(5-FU)(1 000~1 500)mg和/或顺铂[DDP(40~60)mg],表阿霉素(E-ADM)(30~50)mg,栓塞剂为超乳化碘油(3~18)ml。SBRT采用月亮神立体定向伽玛射线旋转聚焦全身放射治疗系统,≥50%等剂量线包绕PTV,单次剂量3~6Gy,5次/周,照射总量30~50Gy。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TACE平均次数分别为2.0(1~6)和3.6(1~7)。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1个月和10.6个月。两组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2.5%、32.8%,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35.8%、22.5%,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44,P=0.040)。2年生存率分别为40.5%、29.2%,3年生存率分别为32.2%、20.3%,2年、3年总生存率比较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48,P=0.032)。研究组发现2例放射诱发的肝病。结论:TACE联合SBRT比单纯TACE对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治疗疗效好,毒副反应未增加。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小体积寡转移瘤患者局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6年12月85例转移灶≤5个、预计生存期>3个月、一般状况良好的Ⅳ期寡转移瘤患者,采用3个剂量的SBRT,主要研究终点是局部控制率和毒性反应,次要研究终点是总生存期(OS)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疗效评价采用RECIST 1.1版标准;毒副反应采用RTOG评价标准;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Log-rank检验生存差异。结果 85例患者共187处转移灶,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局部控制率为66.8%(125/187),其中24、30、36 Gy剂量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39.0%、79.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中位PFS为7.8个月(1~25个月),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3.3%、25.0%、23.0%;中位OS为25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0.5%、75.6%、70.6%。4例患者发生3级以上急性毒副反应,其中2例是肺部转移瘤,2个月后证实为放射性肺炎;另外1例是肝脏转移瘤,放疗时发生严重呕吐、转氨酶升高需入院治疗;还有1例肝、肺、骨多发转移患者发生4级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为主)。结论 寡转移瘤患者在安全治疗范围内可以从局部SBRT放疗中获得较好的局部控制率,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6.
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联合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R+T组(32例)与R组(30例),R+T组行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R组行单纯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观察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R+T组有效24例,有效率75.0%,R组有效15例,有效率5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新型立体定向放疗联合TACE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外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立体定向精确放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伴肝外转移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改良版RECIST评价短期疗效.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评估患者长期疗效.数字疼痛强度分级法评估患者疼痛强度.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评价急性放疗不良反应.结果:短期疗效评估结果显示γ-SBRT治疗总有效率为82.1%;长期疗效评估显示治疗后患者1年生存率为52.1% (25/48),2年生存率为27.1% (13/48),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疼痛评价显示γ-SBRT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缓解率为83.3%.不良反应评价结果显示γ-SBRT治疗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下降,未出现明显骨髓抑制,无严重放射性肺炎发生.结论:γ-SBRT治疗可提高肝癌伴肝外转移患者生存率,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未明显增加.γ-SBRT治疗是肝癌伴肝外转移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全身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符合入选条件的原发性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予体部伽玛刀加中药治疗。采用超级γ刀(SGS—I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根据肿瘤的位置、临床靶体积和患者的身体状况与治疗目的,制定放射治疗计划及调整剂量分布。肿瘤体积55.9—2579.0cm3,等剂量曲线50%。60%,周边照射总剂量33-40Gy,分割处方剂量3.3—5.0Gy,重复治疗8~12次,5次/周。中药治疗采用中药协定1号处方和2号处方加减,1号处方(党参、葛根、白术、黄芩等21味)用于伽玛刀治疗中和治疗后半月内,以健脾和胃、清热理气为主,辅以化瘀、补肾等;2号方(党参、葛根、白术、柴胡等21味)在伽玛刀治疗后半月开始,至少服用2-3月,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气为主,辅以化瘀、抗癌等。对照组予体部伽玛刀治疗,方法同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3个月行CT或MR复查,肿瘤控制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和94.23%,6个月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75.00%、71.15%和60.42%、57.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临床症状和改善肝功能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吖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大肝癌临床疗效确切,毒副反应较轻。联合中药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放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分析立体一定向放射治疗颅脑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利用CT或MRI进行三维重建,用三椎治疗计划系统和Varian fh xg lk gkipkkd 6MV X线进行4至8野同中心非共面旋转照射,剂量:6Gy/次,2次/周,总量10Gy-32Gy。效果评价以卡氏评分,临床症状改善及肿瘤缩小。结果:42例患者近期均取满意效果,X刀治疗后1至3周临床症状改善率为85.7%,随访6至20个月,影像学资料显示,肿瘤完全消失10例(23.8%),明显缩小13例(30.9%)轻度缩小10例(23.8%),基本不变7例(16.6%),继续增大2例(4.76%)。结论:X线立体定向放射颅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无痛苦的治疗方法,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精确定位,精密计划,精心操作,可控制肿瘤达一定效果,并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颅内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5例颅内肿瘤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制定计划和直线加速器6MV X线进行多弧旋转或非共面射野照射.根据肿瘤情况、部位选择参考等剂量线,间隔1天,单次剂量3Gy~8Gy,总量50Gy~70Gy.效果评价采用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结果:25例患者近期均取得满意效果,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随访6个月~21个月复查,CR 10例(40%),PR 12例(48%),NC 2例(8%),PD 1例(4%),总有效率达88%(22/25).结论: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颅内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无痛苦的治疗方法.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注意并发症,优化剂量选择,可控制肿瘤达一定效果,并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颅内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5例颅内肿瘤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制定计划和直线加速器6MV X线进行多弧旋转或非共面射野照射。根据肿瘤情况、部位选择参考等剂量线, 间隔1天,单次剂量3Gy-8Gy,总量50Gy-70Gy。效果评价采用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结果:25例患者近期均取得满意效果,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随访6个月-21个月复查,CR 10例(40%),PR 12例(48%),NC 2例 (8%),PD 1例(4%),总有效率达88%(22/25)。结论: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颅内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无痛苦的治疗方法。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注意并发症,优化剂量选择,可控制肿瘤达一定效果,并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治疗晚期胆管癌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治疗晚期胆管癌的疗效。方法对 18例晚期胆管癌患者,采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技术,总剂量平均为42.6Gy(32-48Gy),分7-9次完成(隔天1次),每次照射剂量为4-6Gy。结果治疗结束后,黄疸明显消退;CR 11例(61.1%),PR5例(27.8%),有效率为88.9%;随访中位生存期为15.4个月,1年生存率为61.5%(8/13)。结论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晚期胆管癌,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朱旭由金萍夏晓萌耿艳赵婷张冬孙上钧吴登斌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2023,(3):234-238
目的初步探讨寡转移性疾病肺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46例SBRT治疗的肺部寡转移瘤患者, 其中原发性肺癌肺内寡转移36例, 继发性肺寡转移瘤10例。病理类型:腺癌31例, 鳞癌12例, 其他3例。剂量方案:6 MV X射线, 48~60 Gy分4~8次。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1、2年总生存(OS)率, Spearman法分析肺部寡转移的处方剂量模式、靶区体积和肺部剂量与急性放射性肺炎(ARP)相关性。结果中位随访期15.5个月, 1、2年OS率分别为65%和37%。其中1级ARP为27例(59%)、2级为16例(35%)、3级为3例(7%), 未发生4级ARP。ARP分级与处方剂量模式、靶区体积相关(P<0.05), >2级ARP与双肺V5相关(P<0.05)。结论 SBRT治疗肺部寡转移癌安全有效, 处方剂量模式、靶区体积、双肺V5与ARP发生密切相关并可能成为其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ray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SRT)是治疗脑转移瘤的有效方法之一,该研究意在评价脑转移瘤患者SRT的疗效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自1999年7月至2004年12月止,78例脑转移瘤患者在本中心接受SRT方式治疗。其中,49例为单发病灶,29例为多发(2~6个)病灶,总病灶数为122个。38个病灶采用SRT单次治疗,中位处方剂量为15Gy(11~24Gy)。84个病灶采用SRT分次(2~6次)治疗,中位处方剂量为24Gy(11~40Gy)。39例SRT联合全脑放疗30~40Gy。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别采用log-rank法和Cox模型。结果:中位生存时间12.9(1.7~77.4)个月。1年颅内PFS为87.4%,1和2年OS分别为53.9%和25.8%。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KPS(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e)≥70、颅外肿瘤获控制和SRT联合全脑放疗的... 相似文献
18.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肺癌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是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上的重大革新[1] 。目前国内多采用隔日一次的治疗方式 ,但每日一次的治疗更符合放射生物学的治疗原则[2 ] 。本研究将我院 1999年 2月~ 2 0 0 0年 3月收治的 4 6例原发性肺癌进行立体定向适形治疗 ,探讨每日一次治疗的可行性以及与隔日一次治疗疗效的比较。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原发性肺癌 4 6例 ,其中男 33,女 13例 ,年龄 4 2~ 70岁 (平均 5 6岁 ) ;鳞癌 32例 ,腺癌 14例。临床分期 :Ⅱ期 18例 ,其中T1N1M0 3例 ,T2 N1M0 4例 ,T3 N0 M0 11例 ,;ⅢA期 12例 ,其中T3 N1M0 8例… 相似文献
19.
放疗后残存、复发鼻咽癌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局部残存。区域复发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和毒副作用。方法 对33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局部残存,区域复发的患者,应用大恒公司生产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6MVX线,60%-90%为参考剂量曲线,肿瘤边缘分次剂量为3-8Gy(中位数:6Gy),间隔1-2天,总剂量为12-48Gy(中位数:31Gy)/3-13次(中位数:6或次),靶体积为4.2-45.0cm^3(中位数:18.7cm^3)。患者分为3个组;A组11例为首程根治性放射治疗后6个月内经鼻咽镜,CT或MRI检查发现仍有较大肿块残存;B组组13例为首程根治性放射治疗后6个月以上区域复发者;C组9例为根治性放射治疗后复发行二程放射治疗后6个月以上再次复发者。结果 全部33例患者CR为54.5%,PR为33.3%,NC为12.1%。A组CR为63.6%,PR为36.4%,NC为0,B组CR为61.5%,PR为23.1%,NC为15.4%。C组CR为33.3%,PR为44.4%,NC为22.2%,A,B,C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72.7%,32.3%,33.3%。鼻咽部大出血的发生率为12.1%(4/33)。结论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局部残存。区域复发,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推量治疗或单一治疗是1种有效的方法。鼻咽部大出血是其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I对原发性肝癌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DCRT)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10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DCRT后行MRIT1WI、T2WI及动态增强检查,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放疗后肝癌缩小缓慢,病灶在T1WI和T2WI上信号多变。存活肿瘤动态增强早期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呈低信号;肿瘤坏死组织无强化。放射性肝损伤T1WI主要呈低信号,T2WI主要呈高信号,动态增强动脉期无强化或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明显强化,强化持续时间长。结论MRI可判断放射治疗后原发性肝癌存活或坏死情况,能客观评价放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