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基于胸部CT图像,探讨成年男性胸椎椎体CT值评估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白求恩医院2020年9-11月均接受胸部螺旋CT扫描和双能X线光吸收法(dual energy X ray absorptiometry, DXA)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检查(两项检查时间差为1个月内),男性患者93例,年龄22~96岁,平均年龄(61±15)岁。利用DXA作为参考标准,通过测量胸1至胸12椎体CT值来探讨胸椎椎体CT值评估BMD的可行性并确定CT值诊断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最佳测量椎体。所有研究对象均采集一般临床资料及利用西门子医疗系统有限公司(AI-Rad Companion Chest CT,原型机ver.4.3.3)软件测量胸1椎体至胸12椎体的CT值。以DXA测量的骨密度T-score为标准,将93例患者分为骨密度正常组(n=47)、骨量减少组(n=30)和骨质疏松组(n=16),采用方差分析分别比较各组间胸1至胸12各椎体CT均值的差异;用Pearson相关分析每一椎体CT值与DXA测得的腰椎BMD...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脊柱退变对腰椎 DXA(双能 X线骨密度测量仪 )测量结果的影响 .方法  5 0例受试对象依据 WHO有关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分为正常对照组 (12例 )、骨量减少组(14例 )及骨质疏松组 (2 4例 ) ,比较脊柱退变 Nathan积分对BMD测定值的影响 ,并对骨质疏松组中腰椎 DXA测定正常合并高度退变的患者中轴骨行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  1Nathan积分同外周骨 BMD值呈负相关 (r=- 0 .72 2 ,P<0 .0 1) ,同中轴骨 BMD值呈正相关 (r=0 .334 ,P<0 .0 5 ) . 2当Nathan积分大于 9分时 ,退变对中轴骨 BMD测定值影响显著 . 3扫描电镜见实验组骨小梁变细 ,穿孔 ,残端游离 ,丧失原有海绵状节构 .结论 尽管随腰椎退变程度加重 ,中轴骨BMD值降低并不明显 ,但骨小梁结构已遭到破坏 ,力学性能减弱 ,在临床工作中对同时伴有疏松及退变的患者应需综合判定 ,早期发现并治疗骨质疏松 .  相似文献   

3.
何敏  姚珍薇  唐良萏  卢起  骆建云  王雅 《重庆医学》2012,41(29):3041-3042,3045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变化规律及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病率。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量40岁以上人群正位腰椎骨密度2 325例,按年龄、性别分组统计。结果男女骨密度值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中老年男性骨量减少患病率为42.2%,骨质疏松为37.3%;中老年女性骨量减少为19.8%,骨质疏松为66.5%;50岁以后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男性骨量减少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42.3%,女性为79.7%,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显著高于老年男性(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患病率逐年增加,女性比男性更易患骨质疏松,低骨量是导致骨质疏松骨折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与双能X线(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进行对比,确定跟骨定量超声(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在结缔组织病患者骨质疏松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26名女性结缔组织病患者,采用DXA检测腰椎及右髋部骨密度,同时采用QUS扫描其右侧跟骨。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43.4±19.8)岁(30.0~80.0岁)。根据DXA结果,36例(28.6%)骨密度正常(T值≥-1.0),90例(71.4%)骨密度异常,其中45例(35.7%)骨量减少(-2.5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在老年男性中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8至2010年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门诊收集行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骨密度的老年男性研究对象 382人.以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分3组,即骨量正常组、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按年龄分为3组,60~70岁组,71~80岁组和>80岁组.采用Spearman分析各部位骨密度与OSTA指数的相关性.以DXA法诊断骨质疏松为标准,比较OSTA指数评价骨质疏松症风险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Youden指数.结果 本组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为9.42%,低骨量42.67%.在骨量正常组、低骨量组、骨质疏松组间,年龄逐渐增大,OSTA指数、骨密度(包括股骨颈、大转子、全髋部、腰椎L1~L4)、体重逐渐下降(P<0.01).在年龄渐增3组间,骨量正常的百分比逐渐下降,分别为60.68%、51.97%、33.33%,>80岁组骨质疏松者明显增加(24.64%),占全部骨质疏松的94.44%.OSTA指数评分显示,随年龄增加,3组间骨质疏松中风险和高风险百分比逐渐增加(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OSTA指数与股骨颈、大转子、全髋部骨密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3、0.28、0.29 (P<0.01),与腰椎L1~L4骨密度的相关系数0.06(P>0.05).以T值≤-1为切点,OSTA指数≤-1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Youden指数分别为56.28%、64.48%、60.21%、0.21;以T值≤-2.5为切点,上述指标分别为86.11%、57.80%、60.47%和0.44.结论 OSTA指数与骨密度存在相关性;OSTA指数评价骨质疏松症风险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较好,可作为骨质疏松诊断简单的筛查工具.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s of 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 (OSTA) in aged men.Methods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was measured by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 in 382 male outpatients. Their data were collected. After excluding such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MD as diseases or drug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WHO osteoporosis diagnosis value or ag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OSTA index and BMD was analyzed by Spearman correlation. The concordance of OSTA and BMD wer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by a four-fold table.ResultsThe prevalence of osteoporosis was 9.42% and osteopenia 42.67%. Age increased gradually in the osteoporosis, osteopenia and normal bone mass groups. But OSTA index, BMD (including lumbar vertebrae L1-4, femoral neck, trochanter and hip) and weight decreased gradually in those groups. The percent of normal bone mass decreased with advancing age. And the percentages were 60.68%, 51.97% and 33.33% respectively. Osteoporosis increased in the older group (>80 years old) and the percentage was 24.64% accounting for 94.44% of all osteoporotic subjects. Judging by the OSTA index, the rate of low osteoporotic risk decreased with advancing age. But the rates of mid-risk and high-risk increase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OSTA index and BMD in femoral neck, trochanter, hip and L1-4 was 0.33, 0.28, 0.29 and 0.06 respectively.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OSTA index and BMD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except for L1-4.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coincidence and Youden index of OSTA index with a T score cutoff of -1 of BMD were 56.28%, 64.48%, 60.21% and 0.21 respectively versus 86.11%, 57.80%, 60.47% and 0.44 with a T score cutoff of -2.5.Conclusion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OSTA index and BMD.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coincidence of OSTA index are excellent based upon the standard of BMD by DXA. It is a useful and simple diagnostic tool of osteoporosis.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骨密度与钙调节激素的关系.方法[ HTSS〗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65例老年男性骨密度(BMD).用放免法测定睾酮( T)、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骨钙素(BGP).结果 (1) 随年龄增加,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患者逐渐增加;(2) T、CT随年龄增加而逐步减少,PTH逐渐增加,而BGP无明显变化;(3) 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组T、CT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均P <0.001),PTH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P<0.01),BGP在骨质疏松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而骨量减少组则与正常组无差异 (P>0.05).结论增龄、钙调节激素异常是引致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社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合肥市社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社区跟骨骨质疏松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合肥市天鹅花园社区中部分40岁以上中老年人进行跟骨骨密度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在调查的820例中老年人中,平均跟骨超声传播速度(SOS)男性为(1 496.5±28.5)m/s,女性为(1 490.8±28.0)m/s,男性跟骨SOS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P<0.05).女性跟骨骨质疏松患病率(18.88%)显著高于男性(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8326,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每周运动次数、奶类摄入及每天静坐时间为骨质疏松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女性、高龄、少运动、体质指数低、奶类摄入量低和静坐时间过长是该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危险因素,其中运动、静坐时间和体质指数为可控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文通过对辽河油田地区健康体检成人骨密度状况的调查,为了解该地区骨密度现状和诊断、预防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放射线吸收法测量了参加健康体检的长期居住在辽河油田地区的2 131(男性1 209,女性922)例成人的第2~4手指的平均骨密度.记录年龄,测量身高、体重,计算出体重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辽河油田地区指骨骨密度男性大于女性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BMI峰值均出现在30~39岁组,40岁以上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2)人体在40岁后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女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男性.(3)男女性BMD值均随BMI增加而升高.结论 辽河油田地区健康体验成人指骨骨密度随年龄变化,并与性别、BMI有关.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Xu SW  Wang JW  Li W  Wang Y  Zhao GF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4):1205-1209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对大鼠骨折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  84只 4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去卵巢骨质疏松 (OP)组和假手术对照 (SO)组 ,两组各 4 2只。去势后 10周骨质疏松模型建立后 ,各大鼠建立胫骨骨折内固定模型。骨折后 2、4、6、12、18周取胫骨标本行骨组织形态学、骨矿物质密度 (BMD)、生物力学等检测 ,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与SO组比较 :( 1)OP组骨折愈合过程中软骨内成骨过程延缓 ,骨小梁结构疏松、排列紊乱 ,可见大量破骨细胞 ;( 2 )骨折后 6、12、18周OP组骨痂BMD比SO组分别小 12 8%、18 0 %、17 0 % ,差异有显著意义 (均P <0 0 5 ) ;( 3)骨折后 4、6、12、18周OP组骨痂最大载荷比SO组分别小 2 4 3%、31 5 %、2 6 6 %、2 8 8% ;最大应力比SO组分别小 2 3 9%、33 6 %、19 1%、2 4 9% ,两指标在各时点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均P <0 0 5 )。结论 骨质疏松影响大鼠胫骨骨折中晚期愈合质量 ,主要表现为软骨内成骨过程缓慢、破骨细胞骨吸收活跃、骨矿物沉积减少和力学强度恢复障碍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问题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骨质疏松本身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其定义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修正。传统的骨质疏松定义是指骨量减少,包括有机质和无机质同时减少,所剩下的骨为正常骨。这个定义是定性的,没有界定到什么程度就能诊断为骨质疏松,因此缺乏可操作性。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骨密度测量技术,使我们能够对人体的骨密度进行快速准确的测量,使人们对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同时治疗骨质疏松新药的研制和开发也对骨质疏松的诊断提出新的要求。目前广为接受的骨质疏松的定义是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共识:即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增加的系统性骨骼疾病。为了具有可操作性,WHO于1994年提出了基于腰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DXA)的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这一诊断标准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是骨质疏松诊断的基础。同其他疾病一样,骨质疏松的诊断也包括病史、症状与体征、辅助检查(包括骨密度测量、影像学检查和化验等)。  相似文献   

11.
老年男性骨密度值与体重、体重指数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骨密度值与体重、体重指数的关系.方法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182名60~70岁健康老年男性腰椎正位骨密度,通过测量其身高、体重并换算出体重指数,根据体重指数分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及超体重组,分析不同组间骨密度值的差异.结果各组间骨密度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骨密度与体重、体重指数呈正相关(均P<0.01),体重、体重指数与骨质疏松发生率有关.结论体重及体重指数是影响老年男性骨密度值的因素之一;低体重、体重指数<20kg/m2者,发生骨质疏松的机会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柳州市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广西柳州市中老年人骨质疏松(OP)的发病情况.方法 1 230名中老年人采用骨密度仪检测股骨颈骨密度(BMD)值,以10岁作为一个年龄段,按年龄段和性别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中老年人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逐年下降,骨量与年龄呈负相关.40~49岁年龄段男性OP患病率为20.39%,女性为20.71%;50~59岁年龄段男性OP患病率为31.90%,女性为54.09%;60~69岁年龄段男性OP患病率为41.72%,女性为65.14%;70岁以上男性OP患病率为52.42%,女性为75.14%.结论 本地区中老年人随年龄增长,骨钙丢失明显加速,骨质疏松(OP)患病率随之增加,女性发病明显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MRI迭代最小二乘法水脂分离定量技术(IDEAL-IQ)的椎体骨髓脂肪分数(FF)值在评估腰椎骨质疏松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88例同时接受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DXA)和腰椎IDEAL-IQ序列检查的患者,根据DXA结果分为正常骨量组(36例)、低骨量组(23例)和骨质疏松组(29例),并在IDEAL-IQ序列脂肪分数图中测量椎体的脂肪分数;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椎体的FF值,ROC曲线评估诊断效能;FF值与年龄、身高、体重、BMI指数以及BMD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正常骨量组、低骨量组、骨质疏松组FF值分别为(38.84±6.75)%、(51.96±7.65)%、(58.39±12.81)%,总体及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FF值识别正常组、低骨量组的AUC为0.797,以46.85%为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3.91%、80.56%;FF值识低骨量组、骨质疏松组的AUC为0.691,以57.12%为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9.31%、69.57%。FF值与年龄呈正相关(P<0.001,r=0.6059);FF与身高(P...  相似文献   

14.
王键  龚颜  曾荣  魏劲松 《海南医学》2013,24(3):424-426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退行性改变等特征,以致骨脆性、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代谢性全身骨骼疾病.合适的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是研究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基础.本文就绝经后骨质疏松雌性大鼠模型复制的基本方法、月龄和造模的选择及常用的评价指标特点简要综述,为研究去势骨质疏松疾病动物的正确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梁晓红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1):1891-1893
目的 分析老年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跟骨定量超声与双能X线吸收(DXA)骨密度测定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以101例老年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3组:﹤65岁38例,65~75岁48例,>75岁15例。均行跟骨定量超声与DXA骨密度检查,分析两者相关性;并以DXA T值评估结果为标准,分析跟骨定量超声相关指标BUA、SOS、T-score和SI对骨质疏松和骨密度降低的诊断效能。 结果 >75岁患者的DXA平均T值明显低于﹤65岁患者和65~75岁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75岁患者的BUA、T-score、SI明显低于﹤65岁患者,>75岁患者的BUA、T-score、SI明显低于65~75岁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A值、T-score、SI与DXA T值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2=0.3154、0.3207,P<0.05),三者对骨质疏松和骨密度下降均有良好的诊断效能。BUA值、T-score、SI诊断骨质疏松的最佳工作点分别为:BUA=55.205 dB/MHZ,T-score=-2.47,SI=65.635;诊断骨密度降低的最佳工作点分别为:BUA=60.725 dB/MHZ,T-score=-1.605,SI=79.196。 结论 跟骨定量超声结果BUA和T-score与老年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骨密度密切相关,对骨质疏松具有预测作用,有望成为其临床筛查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惠州地区中老年人群腰椎骨密度(BMD)的分布规律和骨质疏松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对人口≥45岁的896例惠州居民的腰椎骨量进行测定,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惠州地区腰椎骨密度在45岁开始随年龄的增加而逐年减少;50岁后女性骨量的丢失速率明显快于男性;女性50~59岁骨量开始快速丢失,约60岁后趋缓;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结论惠州地区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BMD逐渐降低,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增加,女性更为明显,为惠州地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了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白细胞介素-31(IL-31)和白细胞介素-33(IL-33)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变化,探讨IL-31和IL-33与PMOP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绝经后女性共146例,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测受试者的骨密度,根据骨密度将受试者分为三组:骨量正常组、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测定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研究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和健康受试者髋关节的几何结构强度,探讨各强度参数与骨折发生危险性的关系.方法 在进行了100例健康者DXA双侧股骨颈骨密度(FN BMD)、骨结构参数[截面转动惯量(CSMI)、截面面积(CSA)、截面模量(SM)、皮质骨内径(ED)、皮质骨外径(OD)、皮质骨厚度(CT)、髋轴长度(HAL)、股骨颈干角(NSA)、髋关节强度指数(SI)]配对t检验比较的基础上,对59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与年龄匹配的健康组DXA髋部几何结构强度参数进行比较,并作为骨折危险因素变量带入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计算各参数与骨折发生的相对危险性.结果 双侧髋部的DXA参数均呈高度正相关(r=0.847~0.998,P<0.05),部分参数存在较小但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骨折组女性的FN BMD、CSMI、CSA、SM、CT和SI显著低于对照组女性.骨折组男性的FN BMD、CSMI、CSA、SM和SI显著低于对照组男性.经身高、体重和FN BMD 校正后,骨折组女性的CSMI、SM仍然显著低于对照组女性,骨折组男性的SM显著低于对照组男性.HAL为男、女性组入选股骨颈骨折模型的唯一因素,其OR值分别为1.385和1.269.结论 髋部几何结构参数差异可以解释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骨强度的降低,DXA测量的HAL参数对于男、女性髋部骨折风险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骨量减少为特征 ,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和骨折危险频度增加 ,并伴有骨痛的疾病称为骨质疏松症。骨量减少是指骨的有机质和无机质 ,即骨矿物质和有基质等比例的减少 ,单纯骨的钙化障碍 ,骨的矿物质减少 ,而骨基质无改变 ,称为佝偻病 (儿童 )与骨软化 (成人 ) ;若同时存在骨质疏松与骨软化称为骨质疏松软化症。1 分类按病变范围可分为全身性骨质疏松与局限性骨质疏松。( 1)全身性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1绝经后骨质疏松 ( 型、高转换型 )。 2老年性骨质疏松 ( 型、低转换型 )。3青年特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 :1内分泌疾病 ;2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广州市健康公务员人群骨强度(SI)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方法应用超声定量骨强度仪对3144名广州市健康公务员行跟骨SI参数测量。结果广州市公务员男女SI峰值均在21~30岁,随着年龄的增长,SI值逐渐下降,骨质疏松发生率逐渐增加,且男性与女性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女性50岁以后下降幅度明显高于男性(P<0.05),骨质疏松发生率男性57%,女性67%,骨量累积减少率男性17%,女性25%。结论骨强度与年龄和性别有很大的相关性,定量超声(QUS)能反映骨质随年龄、性别的变化,是一种较理想的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