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随机将110例有症状的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分为单切口组(56例)和传统组(5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切口外观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中转开腹手术,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痛觉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切口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单切口切口外观满意度评分高于传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其优势在于提高患者切口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96例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对照组(开腹胆囊切除术)各48例,术后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用时、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1例因胆囊三角区出血,镜下止血失败而中转开腹;1例术后伤口出现感染,对照组出现切口感染4例,胆心反射5例,切口出血4例,胆管损伤、肠粘连各1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但也存在一些术后并发症,但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43例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手术经验,探讨其学习曲线及实用性推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收治43例胆囊功能障碍、有症状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患者,甄选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试验组),与同期行传统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9例(对照组)比较,统计分析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总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三点悬吊法完成15例,完全单孔法完成26例,2例中转传统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2.8±9)min,第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96 min,随着手术经验积累,从第10例开始,平均手术时间缩短至(62.5±5)min,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59.4±3)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04,P=0.16)。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3±1.1)d,对照组为(4±0.87)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28,P=0.17)。术后随访2~12个月,试验组1例患者出现切口液化,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两组患者均无切口疝,胆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安全可行,其平均手术和住院时间与传统腔镜胆囊切除相近,但切口少,术后切口疼痛轻,美容效果好。经过10例手术可完成单孔胆囊切除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LC)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优劣性。方法19例SILC及46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中转率、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切口长度的差异。结果SILC手术耗时(49.00±8.34)min长于LC(P=0.000)。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中转、术后无并发症;SILC与Lc术后患者第一天疼痛评分、术后第三天疼痛评分、总疼痛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LC切口长度(22.5±3.5)mm短于LC切口长度(P=0.000)。结论SILC总切口长度短于LC总切口长度,切口效果更美观。SILC能安全地用于单纯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同时对于没有严重合并症和腹部手术史的胆囊疾病患者SILC也是一种理想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并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100例胆囊炎患者根据适应证及手术方法选择情况,分为观察组52例采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48例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一例发生胆漏。结论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其手术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氯胺酮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超前镇痛作用. 方法将2006年7~8月,4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0例):氯胺酮组和对照组.对术后1、2、4、6、12 h及术后1、2、3 d切口痛及非切口痛分别进行VAS镇痛评分和术后镇静评分,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及术后止痛药的需求情况. 结果 术后非切口痛及切口痛,氯胺酮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F=22.805, P=0.000;F=18.109, P=0.000).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氯胺酮组(55%)和对照组(60%)相比无明显差异(P=1.000);术后需要止痛药氯胺酮组3例,对照组9例,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82). 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前应用氯胺酮能减轻术后疼痛,具有超前镇痛作用,但不能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切口镇痛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FTS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FTS组使用罗哌卡因术前及术后切口注射结合FTS理念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记录两组术后1、3、6、12、24 h的NAS。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总费用、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FTS组术后1、3、6 h的N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术后12、24 h的NA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的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FTS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罗哌卡因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快速康复外科中可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两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6月我院行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120例,其中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实验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手术治疗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结石的效果。方法将96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6例)应用LC,对照组(50例)应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均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或延长切口病例。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C相比,LC治疗胆囊结石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260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组(观察组)和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对照组),每组各13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患者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优于对照组(P<0.05);在其他指标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安全有效,费用低,技术要求低,适合在各级医院开展,值得研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改良经脐及白线隐瘢痕腹腔镜胆囊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江西省宜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93例,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行改良经脐及白线隐瘢痕腹腔镜胆囊手术,对照组行常规单孔法腹腔镜手术.对比分析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术后切口满意程度及中转率.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手术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2,P<0.000 1).观察组术后1 d切口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t=11.42,P<0.000 1);术后2 d切口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P=0.10).术后患者切口满意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P=0.067);对照组有3例中转手术.二组均无胆管损伤、术后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经脐及白线隐瘢痕腹腔镜胆囊手术安全、可行,不需要特殊器械,术后瘢痕不明显且隐蔽,手术难度不高,术后患者切口满意度高,是一种美观、安全的腹腔镜手术新途径,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在复杂胆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治的80例复杂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成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组(A组)和腹腔镜胆囊全切除术组(B组),各组4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A组与B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平均出血量(87.3±12.5)mL,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45.8±15.7)mL,B组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术中6例中转开腹,7例术后发生并发症;A组术中无中转开腹者,术后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两组中转开腹、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3类患者所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部分切除术在不同类型的复杂胆囊病变中均能够减少术中出血,有效避免中转开腹,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两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我院行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120例,其中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观察组,开腹胆囊切除术手术治疗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取146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盲分法随机平均分成2组,分别进行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比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感染、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感染、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相比均显著减少(P〈0.05)。7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患者,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讨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相比,显著减少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等,有效降低了术后感染情况,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进行改良两孔法腹壁微小瘢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及安全性.方法 对634例胆囊良性疾病的患者施行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进行改良两孔法腹壁微小瘢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改良组),同期进行常规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15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等情况.结果 改良组有11例因肝左叶肥大及胆囊三角显示不清改为三孔法,其余623例患者顺利完成改良两孔法腹壁微小瘢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组均无中转开腹、无出血、胆漏、胆道损伤等并发症,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进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组切口美容效果好(P<0.05).结论 改良两孔法腹壁微小瘢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术后手术瘢痕微小,可以适用于绝大部分的胆囊良性疾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和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梗阻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结石梗阻性胆囊炎患者90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联合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观察组的治疗,急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应用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差异。结果 观察组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100%。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住院时间等指标上均比对照组要低(P<0.05)。观察组无中转开腹病例,术后发生胆汁漏1例,无术后死亡病例;对照组中转开腹3例,发生胆管损伤2例、出血1例、胆汁漏2例,术后死亡1例;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少,简单,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开展和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囊引流术(PTGBD)对不同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的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12月在咸阳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324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有无PTGBD治疗史,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其中单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84例患者为对照组,PTGBD+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40例患者为实验组,观察两组的中转开腹率、总住院天数、胆囊切除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腹腔引流情况等。并比较不同ASA分级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面±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使用,检验。结果实验组术中中转开腹率为23.6%(33/140),对照组为20.7%(38/184);实验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7.3±3.3)d,对照组为(6.8±2.3)d。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4/140),对照组为0.5%(1/184);实验组腹腔引流率为80.0%(112/140),对照组为73.9%(136/184);两组患者的术中中转开腹率、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腹腔引流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总住院天数为(17.6±4.4)d、对照组患者为(10.6±3.0)d,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ASA分级进行亚组分析,ASA-Ⅰ级的两组患者在体温、C反应蛋白及总住院天数方面,实验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A—Ⅱ级的两组患者在年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总住院天数方面,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ASA-Ⅲ级患者,实验组中转开腹率为28.3%(13/46),对照组为32.1%(9/28);实验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10.8±3.7)d,对照组为(11.2±4.8)d;实验组总住院天数为(19.7±7.2)d,对照组为(16.8±8.6)d,两组ASA-Ⅲ级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GBD对不同ASA分级的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影响不同。PTGBD后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把急诊胆囊手术变成择期胆囊手术的方法,值得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改良两孔法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8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行改良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行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切口疼痛程度、腹壁外观满意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四孔法手术例数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卧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腹壁美容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取得与三孔法手术相当的效果,且可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术后腹壁美容满意程度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隐瘢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60例无严重胆囊炎症的胆囊息肉或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2组,新方法组行隐瘢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单孔组行常规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术后切口满意程度及中转率。结果:新方法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单孔组28例顺利完成手术,2例中转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新方法组与单孔组手术时间平均(14.17±3.51)min和(24.67±4.12)min,新方法组明显优于单孔组(P<0.01);术后切口疼痛程度轻于单孔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对切口满意程度优于单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出血、胆漏、胆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隐瘢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术后瘢痕不明显且隐蔽,相对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缩短,手术难度及中转率降低,术后患者切口满意度高,为腹腔镜手术的更微创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行途径及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免气腹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选取拟行LC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免气腹两孔法LC,对照组行气腹三孔法LC,监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研究结束后,对两组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免气腹两孔法术后疼痛较轻,术后恶心呕吐少(P〈0.01)。结论免气腹两孔法LC在极大程度满足患者美观需求的基础上,更具有临床操作简单、不增加手术难度、安全、经济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