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运动功能恢复十分重要。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对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并与非早期康复组100例进行对照研究。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0年1月~2001年6月入住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2组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间发病时间、年龄、伴发疾病、既往史、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早期康复组,50例脑卒中后2~4周为晚期康复组。早期康复组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症状不再进展48h后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晚期康复组入院后即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1,3月均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汉密顿焦虑量表、HDRS抑郁量表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康复治疗1和3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显著提高,汉密顿焦虑量表、HDRS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下降。结论 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提高肢体功能,改善焦虑及抑郁状态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于 2000年 1月~ 2001年 1月对收住的 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并设置同期入院的 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对照,效果显著。现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80例患者均无意识障碍,均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均经颅脑 CT证实。早期康复组 (康复组 )40例,男 25例,女 15例,平均年龄 58.6岁,发病到入院时间平均 4.2 d。对照组 40例,男 26例,女 14例,平均年龄 56.6岁,发病到入院时间平均 4.3 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 >0.05),两组患者偏瘫出现的部位及脑梗死发生的部位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早期康复组,50例脑卒中后2~4周为晚期康复组。早期康复组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症状不再进展48h后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晚期康复组入院后即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1,3月均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汉密顿焦虑量表、HDRS抑郁量表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治疗1和3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显著提高,汉密顿焦虑量表、HDRS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下降。结论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提高肢体功能,改善焦虑及抑郁状态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们将1997-1998年用该药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隔日用药和每日连续用药两组,并对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经头部CT证实为急性脑梗死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隔日用药组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50-71岁,平均年龄63.1岁。发病至首次用药平均时间分别为隔日用药组7.42小时,连续用药组7.45小时。按Pullicino公式[1]购计算出两组用药前脑梗死灶平均体积,参照脑卒中病人临床疗效评分标准【‘J,对两组病人神经功能及疗效进行评定。1.2用药方法隔日用药组:给予东菱精纯克栓酶(DF-521…  相似文献   

6.
陈明远  梅翠红 《护理研究》2006,20(11):2939-2940
[目的]探讨早期与晚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16例脑梗死病人,其中早期康复组与晚期康复组各108例。早期康复组在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2周内开始康复治疗。晚期康复组在发病2周后开始康复治疗。两组均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法进行训练。采用改良巴式指数(MBI)、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康复评价。[结果]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MA和MBJ入组时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0d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早期康复组较晚期康复组改善程度更大(P〈0.05)。[结论]早期与晚期康复治疗均可明显促使神经功能恢复,但早期康复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晚期康复组。  相似文献   

7.
陈明远  梅翠红 《护理研究》2006,20(32):2939-2940
目的探讨早期与晚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16例脑梗死病人,其中早期康复组与晚期康复组各108例。早期康复组在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2周内开始康复治疗。晚期康复组在发病2周后开始康复治疗。两组均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法进行训练。采用改良巴式指数(MBI)、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康复评价。结果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MA和MBI入组时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0d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早期康复组较晚期康复组改善程度更大(P<0.05)。结论早期与晚期康复治疗均可明显促使神经功能恢复,但早期康复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晚期康复组。  相似文献   

8.
1 资料与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 76例,平均年龄 (58.9± 7.4)岁。均经头颅 CT确诊,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除外脑出血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于 2 h内,生命体征尚平稳。 2 方法 7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康复组及对照组。两组治疗基本相同,早期康复组给予及时、持续、专业的康复训练。本着因人而宜,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发病初期给予良肢位,同时指导陪护做按摩及关节被动运动;继而床上训练,坐、立位训练,行走训练。 1次 /d,每次 30 min。 评定方法: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 1、 4、 8周进行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  相似文献   

9.
超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急性脑梗死患何时开始康复,目前尚有争议,为探讨超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心身功能恢复的影响,作此对比研究。方法 将68例急性脑梗死患随机分为超早期康复组(生命体征稳定后12h)、早期康复组(生命体征稳定后24h),每组34例,以2-4周康复为晚期康复组。3组患人院时、康复训练后1,3月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汉密顿焦虑量表、HDRS抑郁量表评定。结果 3组患康复训练后ADL评分均显提高,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下降。超早期和早期康复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晚期康复组,超早期康复组治疗效果优于早期康复组,而且无一例病情加重。结论 超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提高ADL,改善焦虑及抑郁状态有积极的意义,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 1998年 1月~ 2000年 1月对抑郁型精神障碍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干预与未进行心理干预的患者比较,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 50例,均符合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随机分成 2组,康复组 25例,男 2例,女 23例,年龄 16~ 55岁,平均 36.8岁,病程 2 d~ 2年。对照组 25例,男 3例,女 22例,年龄 17~ 59岁,平均 36.5岁,病程 3 d~ 2年。主要症状为恐惧、焦虑、情感爆发、嗜睡、运动、感觉障碍等。 方法:两组病人均采用抗精神药物加电针治疗,康复组在其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 1)用身心放…  相似文献   

11.
自1999年1月~2000年10月共行CT引导立体定向多靶点置管引流术治疗量较大、不规则形高血压脑出血50例,较单靶点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血肿排除快、更彻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1999年1月~2000年10月对血出量较大、不规则形高血压脑出血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多靶点组及单靶点组各50例。100例患者均行CT检查证实,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见表1,具有可比性。1.2 方法病人入院血压>165/100mmHg给予降血压,局麻下安装安科ASA-602S脑立体定向仪,行CT扫描,多靶点组根据不规则血肿的形状在不同层面不同部位选择…  相似文献   

12.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非手术治疗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对1992年1月-2000年12月8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分别采用早期手术治疗和早期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死亡率及主要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1992年1月-1994年12月的29例采用早期手术治疗,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5.2%和93.1%,1995年1月-2000年12月51例采用早期非手术治疗,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为23.5%和51.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采用早期非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窥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分阶段早期康复护理,4周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康复组的神经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恢复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地预防急性脑梗死并发症发生,促进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偏瘫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作用。方法:将75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40例患者在病情稳定48h后就进行肢体功能训练的康复护理,对照组则给予一般常规护理。结果:康复组患者治疗后在提高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继发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防止继发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何时开始康复,目前尚有争议,为探讨超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复的影响,作此对比研究。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超早期康复组(生命体征稳定后12h)、早期康复组(生命体征稳定后24h),每组34例,以2~4周康复者为晚期康复组。3组患者入院时、康复训练后1,3月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汉密顿焦虑量表、HDRS抑郁量表评定。结果3组患者康复训练后ADL评分均显著提高,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下降。超早期和早期康复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晚期康复组,超早期康复组治疗效果优于早期康复组,而且无一例病情加重。结论超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提高ADL,改善焦虑及抑郁状态有积极的意义,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急性脑梗死肢体障碍早期康复的治疗效果,自 1998年 10月~ 2000年 6月,根据 Bobath偏瘫治疗技术的原理与手法,科学改进上肢及手的锻炼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上肢及手功能锻炼效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所有患者经头部 CT或 MRI诊断为脑梗死,均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 [1],除外有下列情况者: (1)无肢体功能障碍者; (2)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严重内科并发症者; (3)意识障碍,不能配合康复训练者。入选病例 80例,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 40例,男 25例,女 15例,年龄 36~ 78岁,平均 61.…  相似文献   

17.
1资料与方法 52例在神经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病人,诊断按 WHO标准,均经 CT确诊。随机分成两组,康复组和对照组各 26例。其中男 40例,女 12例,年龄 43~ 78岁,平均 63.7岁。发病均在 1月内,平均 15d,脑梗死 32例,脑出血 20例。临床症状和体征为偏瘫、言语障碍,排除急性期重度昏迷、高热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 两组病人均针对病因进行消除脑水肿,减轻颅内压,抢救生命,预防感染、及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待生命体征稳定,脑梗死在入院当日即开始康复,平均 2~ 3d,脑出血平均 3~ 5d,康复治疗连续 4~ 5周。康复组具体方法如…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所致失语是一种常见临床症状,发病早期即采取了康复训练,其语言功能恢复较好,现就 100例脑卒中语言康复训练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 1999年 3月~ 2000年 3月住院失语的脑卒中患者共 100例,均符合我国现行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1],并经 CT或 MRI确诊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 50例。康复组男 28例,女 22例,年龄 38~ 65岁,平均 51.5岁。脑梗死 26例,脑出血 24例,按 BDAE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 [2]: 1级 10例, 2级 15例, 3级 12例, 4级 9例, 5级 4例。接…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致急性假性球麻痹的早期康复护理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是引起急性假性球麻痹最常见的原因。假性球麻痹可导致病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语言障碍 ,常导致吸入性肺炎 ,甚至窒息死亡。因此 ,提高对假性球麻痹患者的护理水平 ,最大程度的促进功能恢复是非常必要的。我科 2 0 0 0年 3月~ 2 0 0 1年6月对 6 4例脑梗死致急性球麻痹患者分组进行了早期康复训练 ,效果明显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的 6 4例脑梗死致急性假性球麻痹病例 ,全部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并经颅脑CT或MRI证实。将其随机分成康复训练组 (康复组 )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 )。康复组 34例 ,男 2 4例 ,女 10…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年龄32—76岁;脑出血50例,脑梗死70例;病程<1周,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依接受治疗情况分为康复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按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治疗。保持良肢位,瘫痪肢体被动、主动运动训练,坐位平衡、站立平衡训练,移动训练,语言功能训练,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1.3疗效评定①运动功能的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评分法。②ADL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1],两组均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