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1997年共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129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髓灰质炎(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72/10万,未发现由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确诊病例。1997年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9.92%,7天内及时送检率达98.58%。在AFP病例的粪便标本中,未分离到脊灰病毒;而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的分离率,由1995年的7.69%提高到1997年的12.90%。AFP病例接触者的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5.35%,从中分离到脊灰病毒3株,均均为脊灰病毒疫苗株,其中Ⅰ型1株,Ⅲ型2株;分离出NPEV的38例,分离率为6..28%。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1997年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241例,采集粪便标本238例,其中208例采集了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经接种RD和Hep-2两种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在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病毒13例,脊灰病毒和其它肠道病毒混合2例,非脊灰的其它肠道病毒61例,共76例,病毒分离阳性率为31.9%;在208例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完成病毒分离工作180例,分离到脊灰病毒2例,非脊灰的其它肠道病毒74例,共76例,病毒分离阳性率为42.2%。分离出的脊灰病毒经国家脊灰实验室作型内鉴别,均确定为脊灰疫苗相关株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1995年共报告15岁以下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90例,发病率为1.32/10万。省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收到AFP病例的粪便标本共79例,占88%;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68%(61/90);粪便标本7天内送省脊灰实验室的占65%(52/79)收到粪便标本后7天内分离培养的占89%(70/79);分离培养结果及时报告率为87%(69/79)。病毒分离阳性率13.92%(11/79),其中脊灰病毒(PV)Ⅱ型5株,Ⅲ型1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5株。收到AFP病例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3l8份,病毒分离阳性率5.66%(18/318),其中PVⅡ型8株,NPEV10株。全部送检粪便标本NPEV分离率3.78%(15/397)。所分离的PV均为疫苗株,且Ⅱ型居多。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1996年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163例,采集粪便标本161例,分离到肠道病毒(EV)37株,阳性率为230%。其中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8株,分离率为50%;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29株,分离率为180%。8株PV经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均为疫苗株。对26株NPEV定型,其中柯萨奇B组(CoxB)10株,艾可(ECHO)7株,不能被中和9株。1996年采集AFP病例接触者粪便标本102例,分离到NPEV35株。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1995年共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213例,分布在70个县(市、区,下同),占全省县数的66.4%,其中脊髓灰质炎(脊灰)5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报告发病率为1.61/10万,脊灰皇散发。AFP病例14天内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70%,48小时内调查率为96%;全年共分离6株脊灰疫苗病毒,已有3年末发现脊灰野病毒所致病例。此结果显示:江苏省通过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做好口服脊灰疫苗(OPV)常规免疫,开展强化免疫,建立AFP病例监测系统,加强管理等,消灭脊灰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不足之处,如双份合格粪便标本的采集率、及时随访率等都较低,尚须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1992-199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粪便标本病毒学监侧结果表明,AFP病例出现麻痹后,间隔24-48小时及时采集双份合格粪便标本,可显著提高病毒分离的阳性率。同时使用RD细胞系大大提高了非脊髓灰质炎(脊灰)肠道病毒(NPEV)的检出率。为证实消灭脊灰,在今后的AVP病例监测中,必须进一步提高监测质量,尽早采集双份合格粪便标本,做好实验室病毒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7.
1995年江西省对156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了分离鉴定,分离病毒阳性率为12.8%,其中非脊灰肠道病毒阳性率为12.2%,脊灰病毒阳性率为0.6%。通过实验分析证明,病毒分离的阳性率与AFP病例粪便标本采集的合格率、及时率、季节变化、年龄分布及细胞的敏感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1995年共检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212例,双份粪便标本14天内采集率为75.2%。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分离阳性6例,分离率2.8%,其中Ⅰ型Ⅰ例,Ⅱ型3例,Ⅲ型2例,经型内鉴定均为疫苗株。自1991年以来已连续4年未分离到脊灰野病毒。212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出其他肠道病毒19例,分离率9.0%。不同月份、不同年龄组、不同采便时间,其他肠道病毒的分离率虽不同,但无显著性差异。全省1995年共确诊临床符合病例3例,2例采集双份粪便标本,仅1例为合格标本,病毒分离结果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菏泽地区1997年急性驰缓性麻痹进行监测报告和分析。菏泽地区1997年共报告AFP急性驰缓性麻痹33例,无脊灰临床符合病例和脊灰确诊病例;33例AFP分布于全区的县市,呈散发,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报告发病率为1.375/10万;AFP病例48小时内调查率为93.94%,14天内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75.76%,从AFP病例及接触者粪便标本中从未分离出脊灰病毒,而分离出cox、ECHO人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199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工作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吉林省1996年共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90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髓灰质炎(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3/10万,AFP病例48小时内调查率为989%,14天内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22%,粪便标本7天内送至省卫生防疫站的占966%,省卫生防疫站收到粪便标本后7天内分离培养率为966%。AFP病例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89%,零病例旬报及时率为957%。麻痹60天后随访并将随访表75天内送至省卫生防疫站的占866%。AFP病例就诊24小时内报告率422%。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 2 0 0 1年脊髓灰质炎 (脊灰 )实验室对全省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粪便标本及部分接触者粪便标本进行了常规监测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资料来源 1997-2 0 0 1年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灰实验室病毒分离及鉴定原始记录和粪便标本收检登记表。1 2 粪便标本来源AFP病例及接触者粪便标本由病例所在县 (市、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集 ,在干净容器冷藏送至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灰实验室。1 3 病毒分离和鉴定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 (WHO)扩大免疫规划和传染性疾病部 1992年《脊灰病毒检验手册》规定的…  相似文献   

12.
姚峻  马敬仓 《现代预防医学》1997,24(4):420-421,428
本文报告了1991年~1996年全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标本中病毒监测结果。从1994年起,AFP病例标本采集率已超过80%,但标本及时采集率,及时送检率仍较低,AFP病例标本中脊髓灰质炎病毒(PV)分离率为7.19%,其他肠道病毒(EV)分离率为19.76%,而AFP病例接触者标本中,上述两指标分别为2.42%和12.12%,两类标本中同类指标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小于0.05),所分离  相似文献   

13.
自1991年4月以来,通过对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和病人接触者的粪便标本检测,山东省未发现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自1992年开始引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诊断标准,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临床确诊脊灰病例。WHO提出,分离到野病毒作为唯一的确诊依据,在消灭脊灰后期很有必要。卫生部提出,在WHO推荐标准基础上结合专家组诊断意见,能保证临床符合病例具有较高特异性。山东省所有确诊脊灰病例均由专家组诊断,对专家组诊断的临床脊灰病例仍应引起高度重视,以便综合分析是否有野病毒引起的可能。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已连续3年达到1/10万的指标,AFP病例的粪便标本采集率达到80.2%,与医院的及时报告率提高有密切关系。受病例麻痹到就诊的时间间隔和其它客观因素的影响,麻痹两周内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的期望比例为93.5%,市、县两级医院能否及时报告和采便是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和质量的关键。报告AFP病例中经省专家组诊查剔除非AFP病例191例,占报告病例的31.2%。在强调监测敏感性的同时,也应注意提高监测工作的特异性,以全面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1996年共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248例,其中237例至少采集了1份粪便标本,采便率95.6%,237例粪便标本中,单份8例(3.4%),双份229例(96.6%),合格粪便标本179例(75.5%),对所有粪便标本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方法进行了处理及病毒分离和定型,共分离出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26株(10.9%),经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别,23株为疫苗株,3株为野毒株(I型1株,Ⅲ型2株,均为缅甸输入);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50株,分离率为21.1%。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1995年共报告AFP病例137例,分布在全省47个县(市、区,下同),占全省县数的79.67%。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95/10万。AFP病例0~14天内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6.86%,AFP病例粪便标本7天内送至省卫生防疫站的占89.05%,省卫生防疫站收到标本后7天内分离培养率为92.00%。AFP病例的5名密切接触者的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2.00%。AFP病例48小时内调查率为97.08%,麻痹60天后随访并将随访表75天内送至省卫生防疫站的占85.72%。零病例旬报及时率为96.20%。AFP病例就诊24小时内报告率47.40%。上述指标中仅AFP病例就诊后报告及时率低,说明临床医生的报告意识有待提高,宣传与培训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6.
465例AFP病例粪便标本的病毒分离及分型分析江苏省卫生防疫站冷红英郑理陆培善王保安对AFP(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学监测,是实验室发现野毒株脊灰病例的有效手段。江苏省1993~1995年收集AFP病例有效粪便标本465份,病毒分离以...  相似文献   

17.
全国199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199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4732例,较1995年4801例减少89%;全国共有1836个县(区、市、旗,下同)报告了AFP病例,占全国县数的645%;全年开展含零病例报告的县超过全国县数的90%。1996年临床确诊脊髓灰质炎(脊灰)201例,分布于170个县;仅云南省发现3例输入性野病毒病例。1996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及时性全面提高: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36/10万,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31/10万;48小时内调查率为99%;AFP病例双份粪便标本采集及时率为83%,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77%。非AFP病例的鉴别和AFP病例报告的滞后、随访表的及时报送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现将河南省199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及接触者病原学监测分析如下。l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AFP病例粪便标本、血清标本、接触者粪便标本均由AFP病例报告单位采集,冷冻保存,在低温条件下运送至省卫生防疫站脊灰实验室。12细胞及标准血清使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国家脊灰实验室提供的RD和Hep-2细胞,标准脊灰病毒(PV)抗血清、标准毒株和肠道病毒(EV)组合血清由国家脊灰实验室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提供。1.3病毒分离和鉴定依照世界卫生组织(WHO)(脊髓灰质炎病毒检验手册)进行病毒分离及脊灰中和抗体测定,脊灰…  相似文献   

19.
1990~1995年广西报告AFP病例1189例,采集粪便标本994例,包括双份标本共1452份。994例在标本中分出病毒224株,阳性率22.53%,其中脊灰病毒153株,分离率15.39%,其它肠道病毒71株,分离率7.14%,153株首灰病毒中,1型87株(56.86%),Ⅱ型43株(28.10%),Ⅲ型14株(9.15%)混合型8株(5.23%),经国家脊灰实验室作型内鉴别,1990~19  相似文献   

20.
对福建省1994~199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送检的257例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共检出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21株,其中4株为I型野毒株。3年PV分离阳性率分别为19.6%、4.9%、6.4%;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24株,阳性率分别为0、5.9%、16.5%。结果表明,福建省PV季节高峰已消除,野病毒已连续2年未分离到,而NPEV分离率逐年在提高。AFP病例的病原型别也从以往的I型野病毒为主转为以NPEV和疫苗株为主。其中Ⅱ型疫苗株检出率明显上升。此外,还揭示了福建省5岁以下婴幼儿PV携带率最高,NPEV感染仍以夏秋季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