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asui等通过MRI检查对21例采取保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为期最短7年的随访研究(J Spinal Disord Tech,2005,18:121-126),分别对发病初期、2年和末次随访时MRI的突出髓核所占椎管的比例及其与临床症状体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在保守治疗2年和末次随访的时候,突出髓核占据椎管比例比发病初期均有明显减少,椎间盘退变程度均有加重。在最初和2年随访时的MRI影像中,未发现与有症状和无症状患者相关的影响因素,而且在2年以后腰椎间盘的退变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2.
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畅  林定坤  王羽丰  黄刚 《中国骨伤》2004,17(12):753-754
我院自2001年购人美国枢法模第2代后路显微髓核摘除系统(micro-endoscopical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52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 2 0 0 2年 5月~ 8月开展了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系统 (m 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 y,MED)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 6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6例 ,男 19例 ,女 7例。年龄 2 3~ 5 0岁 ,平均 39.5岁。病史 2个月至 3年 ,平均 1年 2个月。单间隙突出 2 4例 ,双间隙突出 2例 ,合并神经根管狭窄 6例。突出部位 :L3~ 43例 ,L4~ 517例 ,L5~ S16例。突出类型 :中央型5例 ,旁侧型 2 1例 ,其中突出型 18例 ,脱出型 5例 ,游离型 3例 ,突出间盘或后纵韧带部分钙化 4例。突出程度 :突出间盘占椎管矢状径 <5 0 %…  相似文献   

4.
CT导引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盘内和盘外注射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对151例椎间盘突出的患苦在CT导引下分别于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内和突出物的表面注射胶原酶,所有患者均获随访。结果 术后随访8个月~4年,优良率为92%,无并发症。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内和突出物的表面共同注射胶原酶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间盘镜治疗兼论相关问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效果、适应证、禁忌证及讨论一系列相关问题。方法:经后路椎板间隙椎间盘镜下行髓核摘除术。结果:217例患者门诊随访3—12个月,通过回顾分析,按有关标准评定其疗效,优186例,良25例,中6例,差O例,优良率达97.3%,治愈率85.9%。平均住院天数6.5d,平均费用8648元,手术操作时间30-120min。结论: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脊柱力学结构完整、住院时间短、疗效高、患者痛苦小、乐于接受等优点,该方法有较广泛的适应证,作为现代微创治疗手段,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微创脊柱外科主要有两类技术:一是经皮穿刺技术,包括经皮髓核溶解术、经皮髓核摘除术和经皮髓核激光切除术;二是内镜辅助技术,包括腹腔镜、胸腔镜和脊柱内镜下脊柱手术技术.前一类技术是在X线透视下通过降低椎间盘内压力间接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有一定盲目性和局限性;后一类技术腹腔镜和胸腔镜只用于前路手术,脊柱内镜主要用于椎间盘髓核摘除,内镜直视下手术直接解除神经压迫,包括经椎间孔入路和经椎板入路两种椎间盘镜,前一种因入路难且适应证窄开展不多.目前,微创脊柱外科开展最多的当属经椎板入路的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Foley等[1]1997年首次对该技术进行报道,1999年镇万新等[2]首先运用该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得成功.此后,MED在国内迅速开展起来.本文就MED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MED与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比较经皮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automatedpercutaneouslumbardiscectomy ,APLD)与经显微内窥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 ,ME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 方法 :两组病例 (APLD组 5 2例 ,MED组 4 8例 )采用统一的病例选择标准、疗效评定标准 ,均获得 6~ 14个月的随访。结果 :APLD组有效率71 1% ,MED组有效率 87 5 % ,两组治疗有效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APLD是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治疗方法 ,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传统手术的微创化、内窥镜化 ,但术者的操作技能对疗效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分分型对该疾病治疗方式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2004年1月~6月在门诊应用自行建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分分型(简称为“6分Ⅴ型法”),对3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分型,其中Ⅰ型28例(9%)。Ⅱ型72例(23%),Ⅲ型105例(34%),Ⅳ型66例(21%),Ⅴ型41例(13%);治疗原则为:Ⅰ型、Ⅱ型病人采取保守治疗,Ⅳ型、Ⅴ型手术治疗;Ⅲ型先行保守治疗3月,无效转手术治疗。现对所有病人进行门诊随访,症状体征消失且正常生活工作者判定为治愈,平均随访20个月(18~25个月)。结果:312例病人,失随访46例(15%),随访266例(85%);随访病人的总治愈率为87%。100例Ⅰ型和Ⅱ型病人行保守治疗,88例获随访,治愈率为93%;107例Ⅳ型、Ⅴ型病人中有95例收住院进行了手术,全部获随访,治愈率为96%;105例Ⅲ型,有26例进行了手术,全部获随访,手术治愈率为75%;保守治疗的79例中,随访63例,治愈率为71%,Ⅲ型总治愈率为73%。结论: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分分型后,对Ⅰ型和Ⅱ型病人选择保守治疗、Ⅳ型和Ⅴ型病人选择手术治疗均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但Ⅲ型不管选择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效果均不如其他各型;对Ⅲ型腰间盘突出症有再分亚型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采用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但对脊柱的稳定有一定的影响.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具有创伤小、疗效肯定、对腰椎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影响小等特点[1],被逐渐应用于临床.2002年2月~2004年5月,我院使用德国Rudolf公司的椎间盘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突出症7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客观评价各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手术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有70余年的历史,在我国如果从1952年方先之首次发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报告算起,也有53年了。这期间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几经改进,手术方法越来越规范,尽量保持脊柱后方结构稳定的椎板开窗法已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所采用。国内外很多文献报告的髓核摘除术后长期随访结果证实了这一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MED椎间盘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5月~2003年5月,我科收治120例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MED和开放手术,笔者对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评价MED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椎间盘镜手术(MED)与开放手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1例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MED手术和37例行开放手术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MED组优良率为90.0%,开放手术组优良率为89.2%,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而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两种方法疗效相近,但MED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高于开放手术组,MED不应作为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和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患者的选择确定手术方式,MED组65例,传统手术组60例。对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进行比较分析。按JOA腰痛评分标准评估疗效。结果两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段JOA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出现3例脑脊液漏、传统手术组2例脑脊液漏。MED组出现3例腰椎间盘突出复发,传统手术组1例复发。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D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ED)与小切口髓核摘除术(M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04—01—2007—01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采用MED手术55例,MTD手术43例,将其手术疗效、腰椎功能改善率及具体手术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76个月(72~81个月),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腰椎功能改善率及手术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MED组在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方面均低于MTD组(P〈0.05)。结论MED与M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临床疗效相当.各有优缺点,二者可根据临床的具体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15.
sterman  H  Seitsalo  S  Karppinen  J  张桦 《脊柱外科杂志》2006,4(5):317-317
目前对于直接比较椎间盘摘除术与非手术疗法的疗效结果的资料很少。Osterman H等将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20~50岁,临床上有神经根压迫症状持续6~12周而无绝对手术指征)随机分到微创组和非手术治疗组。50例患者(89%)有2年有效随访。结果:两组在腿痛或下腰痛程度、主  相似文献   

16.
经典的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有70余年的历史,大量文献报道此方法具有良好效果。随着骨科新理论、新技术的出现,从简单的微创手术,到复杂的人工椎间盘置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但也因此出现了一些争议,如究竟应该怎么看待常规髓核摘除术后影像学出现的一些解剖学改变?是否所有的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都需要融合?如何正确掌握各种术式的适应证?如何评价各种手术的治疗效果?参加本期讨论的各位作者都是在本领域中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他们的观点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如果能将不同专家的讨论从头到尾读一遍,可能有助于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这一问题的总的了解,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如果您还有其它见解,欢迎来稿参与讨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低温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69例经体格检查、CT和,或MRI检查确诊的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髓核成形术治疗组28例,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保守治疗组41例,采用卧床休息、抗炎、理疗等综合保守疗法。随访1年~2年8个月,平均2.1年,采用Prolo功能评定法和VA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髓核成形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总体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2.1%和85.4%,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6d和16.9d,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发率分别为10.8%和22%,差异有显著性(P〈0.05)。髓核成形术治疗组并发椎间盘炎1例,行腰椎融合术后治愈。结论:髓核成形术和保守疗法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满意率相近,但髓核成形术治疗组复发率低,住院治疗时间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0 引言 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依赖介导和不依赖介导的,我们就依赖CT和透视介导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现将相关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与传统开放式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4年3月采用临床同期、随机化、病例对照研究。将97例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后路MED治疗,对照组47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方式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按1994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学组制定的手术疗效标准评价术后出院时疗效,并按照腰痛疗效评分方法评价其术后6、12和24个月时的临床效果。结果:MED组有2例发生脑脊液漏,对照组有2例定位错误、3例脑脊液漏和1例马尾神经损伤。MED组比对照组手术时间缩短1/3,术中出血量减少100ml,术后住院时间缩短5.8d。术后下地活动时间缩短9d,恢复日常生活时间减少24.2d,住院费用减少737元。MED组患者出院时的优良率为92.0%,对照组为91.5%,差异无显著性(P〉0.05)。MED组术后6、12和24个月时临床疗效评价优良率分别为88.0%、86.0%和84.0%,对照组分别为91.5%、91.5%和89.4%,各时间点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在术后2年内效果相近,但MED安全可靠,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以及恢复日常生活时间早、且费用较少的优点,是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能射频技术的发展,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 nucleoplasty)也先后被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间盘突出症。笔者就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理、基础及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