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的急重症眼病之一,致盲率极高,一旦误诊误治会给患者带来不可逆的视力损害,甚至终身失明。现就我院2003年8月~2005年1月共收治误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5例19眼,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抚顺市眼病医院住院患者的青光眼类型构成和视力损害情况.设计以医院为基础的回顾性调查.研究对象 2001年~2005年抚顺市眼病医院住院青光眼患者1428例.方法 参照全国青光眼学组1987年推荐标准对住院青光眼患者进行分类,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盲与低视力的标准分析各类青光眼的视力损害情况.主要指标青光眼类型构成比,青光眼的致肓和致低视力的发生率.结果 1428例患者中,男性515例,女913例,平均年龄(63.5 11.5)岁.其中,原发性青光眼1183例(82.8%),继发性青光眼243例(17.0%),先天性青光眼2例(0.1%%).原发性青光眼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920例(77.8%),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25例(19.0%),开角型青光眼38例(3.2%).原发性青光眼中双眼盲54例,占4.6%(54/1183),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致肓占68.5%(37/54),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致盲27.8%(15/54),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致盲3.7%(2/54.),单眼盲220例(18.6%,220/1183),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致盲153例69.5%(153/220),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致肓26.8%(59/220),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致盲3.6%(8/220).结论 以医院为基础的闭角型青光眼的调查表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抚顺地区住院青光眼患者中的主要类型,而住院闭角型青光眼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居多且视力损害严重,如能加强和规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防治和急诊处理,可大幅度降低青光眼的致盲率.(眼科,2008,17:113-116)  相似文献   

3.
四年来,我们采用板层巩膜瓣下环钻术治疗青光眼,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供同道们参考。临床资料板层巩膜瓣下环钻术39例48眼男14女25。年龄最小36岁,最大71岁。开角型青光眼3例6眼,闭角型青光眼36例:其中慢闭2例4眼,急性发作期25眼,发作间歇期13眼。39例入院时视力光感~0.9;出院时视力0.1~1.2。入院时眼压20.55~82.64mmHg;出院时2例2眼22.38mmHg,余者均在20mmHg以下。观察时间6个月至4年。1例1眼术后一个月眼压上升29.59mmHg。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回顾 1999年 9月~ 2 0 0 2年 12月 ,收住我院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17例 17眼 ,均伴有晶状体混浊 ,视力 <0 5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随访 1~ 12月 ,对比术前、术后的视力 ,前房深度 ,前房角和眼压变化。结果 :17眼患者术后眼压皆控制正常范围 ,视力恢复良好。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 ,是治疗伴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干扰素在青光眼滤过术中应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观察 2 2例 2 9眼青光眼滤过术中应用干扰素棉片贴敷的临床效果 ,在术后眼压控制情况和视力提高情况等方面 ,与对照组进行对比 ,以评价其疗效。临床资料本组均为住院患者 ,按随机抽样原则分为两组。观察时间 8~ 12月 ,观察内容 :眼压、滤过泡形态、视力等。用药组 :开角型青光眼 3例 4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1例 14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6例 9眼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2例 2眼。年龄 :17~ 81岁。视力 :光感~ 0 0 15眼 ,0 0 2~ 0 16眼 ,0 2~0 3 6眼 ,0 4~ 0 99眼 ,1 0 5眼。两组年龄经统计学处理P >0 0 5 ,差异无显著性。采用常…  相似文献   

6.
作者回顾了台湾三军总医院2001—2004年实施的小梁切除术治疗的52例52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结果,其中急性闭角犁青光眼急性发作眼15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7例。平均随访32个月(26~42个月)。所有患者shaffer前房角分级均〈2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眼为药物降眼压(静脉注射高渗剂、乙酰唑胺0.25日4次,2%毛果芸香硷日4次,0.5%噻吗心安日2次,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30例(30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19例(27眼)。均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并发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均明显降低,达到正常范围(P〈0.05),术后视力均有所提高(尸〈0.05),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急性组。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伴发白内障的急性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8.
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对 15例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并对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周边前房深度、前房角进行了对比观察。对象 :为近两年在我科就诊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共 15例 18只眼。其中男 8例 ,女 7例 ;右眼 8例 ,左眼 4例 ,双眼 3例 ;年龄 5 5~ 81岁。所有病例都有典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史 ,经全身及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后 ,停药或仅局部用Pilocarpine眼水可维持眼压 <2 1mmHg。各眼晶状体混浊程度不等 ,Ⅱ~Ⅲ级核。方法 :所有病例均于眼压降至正常后行白内障超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原发性窄角型开角型青光误诊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1年12月至2005年8月我院收治的被误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原发性窄角型开角型青光眼15例(17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误诊的原因和治疗效果。结果1.眼压:入院时的眼压43.38~81.78mmHg,平均为(51.66±5.46)mmHg;手术后的两年随访,在没有用降眼压药物的情况下,眼压在10mmHg以下有2例,10~15mmHg有4例,15~20mmHg有7例,20~25mmHg有2例,平均为(15.92±4.55)mmHg。经统计学处理,手术前后的眼压差异有显著性(p<0.001);2.视力:手术前的视力在0.3~1.0,手术后视力0.4~1.2,手术前后视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3.误诊原因:7例病人根本无房角检查情况,4例病人房角检查情况因为医师经验不足而有误,4例病人是手术前没有停用降眼压药物,其中有1例手术前匹罗卡品眼药水每小时点眼一次,而单单根据眼压控制,房角开放而采用周边虹膜切除。4.误诊情况:误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发作的4例(4眼),误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的7例(9眼),已行周边虹膜切除后残余性青光眼4例(4眼)。结论原发性窄角型开角型青光眼可以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的临床表现,临床的确诊要靠房角检查,治疗要按照开角型青光眼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高眼压状态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31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6mo~2a,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前房角的变化。结果:术后视力明显改善,矫正视力≤0.1者2眼(6%),0.1~0.2者8眼(26%),0.3~0.6者15眼(48%),0.8~1.0者6眼(19%)。术后1wk眼压均控制正常。术中或术后未出现脉络膜上腔出血、视网膜出血或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周边虹膜切除术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角开放超过2/3,行周边虹膜切除术,术后随诊4~10年,统计眼压升高及进行性视野损害情况。结果在本组病例2986例2996眼中,均行周边虹膜切除术,随诊4~10年,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者2086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234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852眼;眼压高于30.39mmHg,有进行性视神经损害者610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4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56眼。结论以往对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及类型认识不足,不能很好地掌握周边虹膜切除术的适应证,今后应对闭角型青光眼要多做检查,特别是超声生物显微镜,以确定类型和发病机制,正确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在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中的作用 ,证实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第 1次急性发作者 2 0例 (2 0眼 ) ,联合应用可耐受最大剂量降眼压药物 3~ 6小时 ,均不能将眼压控制在 3 0mmHg(1mmHg =0 . 13 3kPa)以下 ,立即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观察激光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及前房角变化。结果 激光术后 2小时全组 2 0眼眼压从 3 2~ 68mmHg降至 12~ 2 8mmHg ,视力均有提高 ,房角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宽。结论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是快速降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眼压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23例曾行三联术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3例(23眼),男9例(9眼),女14例(14眼)。年龄56~79岁,平均65.6岁。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5眼(21.5%),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眼(21.5%),急性闭角型青光眼9眼(39.1%),继发性青光眼4眼(17.3%)。晶体核硬度:Ⅰ~Ⅳ级,术前视力光感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玻璃体抽吸术在药物难控制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住院患者共60例60眼,男28例,女32例,入院诊断符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临床特征,且药物治疗24h后眼压仍>21mmHg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控制眼压为21~35mmHg者26眼(43%),眼压~50mmHg者18眼(30%),50mmHg以上者16眼(27%)。视力范围为光感~0.3。所有患者行局部麻醉下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抽吸术治疗,吸出玻璃体液0.4~1.0mL,术后继续观察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变化,眼压控制稳定后分别进行单纯抗青光眼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置换术,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出院后门诊观察,随访6~12mo。结果:患者60例60眼急性闭角性青光眼行玻璃体抽吸术后,第3d检测眼压≤21mmHg者14眼(23%),眼压为~35mmHg者29眼(48%),眼压~50mmHg者13眼(22%),眼压>50mmHg者4眼(7%);抽吸术后视力增加2行的为28眼(47%),视力增加1行的24眼(40%),视力不增加的8眼(13%);58眼前房深度增加(97%);抽吸术后并发前房出血16眼(27%)。眼压控制稳定后分别进行单纯抗青光眼术14眼,青光眼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置换术28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8眼。观察随访6~12mo,眼压控制≤17mmHg者54眼,眼压≤21mmHg者4眼,眼压为~35mmHg者2眼,未见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抽吸术应用在药物难控制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能明显降低眼压,为各种青光眼手术的治疗实施提供安全可靠的条件,有助于视功能保护和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青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9年6月山西省眼科医院17~40岁青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51例(61眼)的病历资料,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2年。结果本研究中男15例(29.41%),女36例(70.59%),男女比例为1∶2.4。包括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1眼(34.43%),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0眼(65.57%)。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的视力较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提高且眼压控制明显。虹膜囊肿和瞳孔阻滞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发生率高。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房深度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较浅。46眼(75.41%)行小梁切除术,14眼(22.95%)行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1眼(1.64%)未行手术。术后并发症有前房积血、低眼压、脉络膜脱离、浅前房及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多发生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结论青年闭角型青光眼因解剖因素在治疗时有其特殊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常伴有虹膜囊肿,晶状体比较厚,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常因为眼轴短,发病隐匿,术后容易引起并发症,尤其是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治疗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邯郸市眼科医院青光眼的住院病人5年构成和视力损害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1~2005年邯郸市眼科医院住院患者中不同类型青光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62例患者中,男性320例,女642例,平均年龄(61.2±13.6)岁.其中,原发性青光眼794例(82.5%),继发性青光眼127例(13.30%),先天性青光眼13例(1.4%).原发性青光眼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24例(53.4%),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13例(37.4%),开角型青光眼57例(7.1%).原发性青光眼中双眼盲发生率7.9%(63/794),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致盲、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所致分别占36.5%(23/63)、52.3%(33/63)、11.1%(7/63);低视力发生率16.8%(134/794),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致盲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所致分别占46.2%(62/134)、30.6%(41/134)和8.9%(12/134).结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邯郸地区住院青光眼患者中的主要类型,而住院闭角型青光眼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居多且视力损害重,如能加强和规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防治和急诊处理,可大幅度降低青光眼的致盲率.  相似文献   

17.
朱雷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7):1385-1387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我院2010-01/2012-12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15例115眼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45例45眼行前房穿刺术减压后再行小梁切除术治疗,列为观察组,70例70眼行药物减压后,再行小梁切除术治疗,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的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眼术后视力均有所提高,术后观察组视力恢复较对照组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前房穿刺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术后高眼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高眼压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10月~2003年2月收治的争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高眼压患者22例22眼,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16个月。结果术后22眼眼压全部控制在2.8kPa以下,其中15眼(68.2%)控制在2.0kPa以下。无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控制抗青光眼滤过术后高眼压,改善视力,是治疗瞳孔阻滞型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性术后高眼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3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取单纯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人术进行治疗,其中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4眼(11.11%)、前驱期5眼(13.89%)、急性发作期27眼(75.00%),术后随访6~12月,平均(8.15±4.23)月。结果手术后视力均有提高,最佳矫正视力0.4~0.8者14眼(38.89%),≥1.0者19眼(52.78%)。术后随访眼压在10.48。16.48mmHg。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单纯晶状体超声乳化可有效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相似文献   

20.
郭力 《眼科新进展》2000,20(6):439-439
绝对期及近绝对期青光眼的治疗 ,一直是眼科界争论的焦点 :采用何种手术方法 ?近绝对期青光眼因手术导致残存视力突然丧失的危险性如何 ?我们几年来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绝对期及近绝对期原发性青光眼 ,取得了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标准 :眼压 >2 .79k Pa,眼底呈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 ,无其他影响视力的并发症 ,未行青光眼手术的原发性青光眼 ,排除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视力下降者 ,视力无光感为绝对期 ,光感至 0 .0 2为近绝对期。其中男 13例 15眼 ,女 2 5例 2 5眼 ,年龄 48~ 77a,平均 6 2 a。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