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研究表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因素,而胆红素是一种强有力的内源性抗氧化剂,能强烈抑制氧化型脂蛋白的表达.本研究将讨论血清胆红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年龄及婚姻状况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冠心病猝死,是世界人群致死、致残的主要病因。应对方式作为对ACS患者的心理影响不容忽视。对30例ACS患者的应对方式中,年龄、婚姻状况两种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为临床护理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v Syndrome)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和猝死。系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出现裂纹,继而出血和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阻塞所致,约占所有冠心病人的30%。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0%的病人发病后1h在院外猝死,死亡原因主要是可救治的心律失常。而快捷、准确、有效和安全的院前救护是冠心病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清胆红素检测一直作为肝胆疾病诊断指标。近年的研究发现胆红素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活性对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冠心病(CAD)发生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讨CAD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并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测定的临床意义以及Tbil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住院并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232例,据造影结果及ACS诊断标准分为对照组7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7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87例.测定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发病24 h之内的Tbil和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同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及载脂蛋白B(apoB).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或择期冠脉造影检查,依据Gensini评分对冠脉病变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探讨其与Tbil之间的相关性.结果:UAP组与AMI组、对照组相比,Tbil明显降低(P<0.01),血脂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AMI组和对照组之间Tbil及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不同病变支数之间Tbil及血脂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Tbil和LDL-c是ACS发病的影响因素,回归系数分别为-0.159(P<0.05)和0.795(P<0.001),OR分别为0.853和2.215,95%CI分别为0.773~0.941和(1.474~3.328). Tbil与冠脉积分无线性相关性(r=0.006,P>0.05).结论:Tbil是ACS发病的保护性因素,发生AMI时,Tbil可能将反馈性升高,起到对缺血冠脉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血小板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猝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其中AMI又分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及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血小板的激活在ACS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是核心,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自然病程有良性影响,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减少复发。本文阐述ACS的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指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征候群,主要有3种表现形式:①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AMI)。②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③不稳定型心绞痛(UA)。其基本病理基础是以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为特点,大多数死亡病例死于心源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AM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冠心病猝死。ACS患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采取的应对方式在AC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状况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和预后,而应对方式作为对ACS患者的心理影响更不容忽视。现对30例ACS患者的应对方  相似文献   

9.
1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尿酸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AMI)。血尿酸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子及预测因素逐渐引起人们重视。本文对156例ACS患者血尿酸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或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在内的一组急性冠脉事件.目前认为由于不稳定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脉管腔闭塞所致[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是临床发生ACS的重要病理基础.炎性因子如:高敏CRP(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作为反映斑块稳定性的炎性介质.  相似文献   

11.
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或冠状动脉内内出血栓形成导致的严重心肌缺血事件,是缺血性心肌脏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目前,临床上经常遇到ACS合并糖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CH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包括稳定的冠状动脉疾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稳定的冠状动脉疾病或者临床完全无症状或者表现为稳定性心绞痛.病理生理特点是冠状动脉硬化斑块导致血管腔固定狭窄.没有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但并不意味着斑块是稳定的.仍有发生破裂导致心肌梗死的可能能性。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心源性猝死(SD)。三者有共同的发病基础-血栓。最初研究发现,当血栓不完全或间断阻塞冠脉管腔时,常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而血栓突然完全闭塞管腔则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根据患者最初心电图(ECG)表现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ACS。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进展情况,认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总的原则是急性发作期有效灌注缺血心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浆脂蛋白(a)[(Lp(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变化,观察Lp(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按疾病发展进程进行分类,即不稳定型心绞痛(UA)60例,心肌梗死(M I)60例,设健康对照组50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Lp(a),常规血脂采用酶法进行检测。结果:M I组患者血中Lp(a)水平明显高于UA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Lp(a)与冠状动脉疾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溃烂.进而诱发血栓形成引起冠脉血流完全中断或极度降低的病理生理改变所导致的综合衙.主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急件非ST段抬岛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72岁.以发作性胸痛3个月,加重3天为主诉入院.入院时查体,BP130/80mmHg,两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6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0.2mV,伴T波倒置,V4~V6导联ST段下移0.4mV伴T波倒置.急查肌钙蛋白阳性,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正常.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表面破裂或出现裂纹,继而出现出血和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或完全阻塞所致。其临床表现可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ntable angina,UA)、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 linfarction,AMI)或心源性猝死,约占所有冠心病患者的3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期血清尿酸水平与一氧化氮(NO)的相关性。方法:对纳入的39例ACS患者按血清尿酸浓度高低分为A、B、C3组,以健康人群体检共31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NO的变化。结果:尿酸值越高NO值越低,尿酸大于421μmol/L时更为显著,P〈0.001。结论:血清尿酸升高与ACS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引起血栓形成而导致的心脏急性严重缺血综合征。本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及死亡率高的特点。因此对ACS早期诊断、及时危险分层以及合理的临床干预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按200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及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发布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指南,根据患近期缺血性胸痛发作时ECG的ST段变化.ST段抬高ACS主要演变为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AMI).非ST段抬高ACS主要演变为非Q波型心肌梗死(N-QMI)和UAP。  相似文献   

20.
探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实施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指导意义。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35例、急性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3例)和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对所有人员均进行hs-CRP检测,统计分析不同组别人员hs-CRP水平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hs-CRP水平。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hs-CRP水平显著性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后hs-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性降低(P<0.0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实施hs-CRP检测对临床的指导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