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蚓状肌的血供和肌内微血管构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蚓状肌血供特点和分布规律 ,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在 3倍放大镜下观测 3 0只成人尸手、1 2 0条蚓状肌的外在动脉 ,并采用甲醛墨汁灌注 ,火棉胶包埋 ,做成 1 5 0 μm超厚切片 ,应用染色铺片法进行染色 ,在Olympus显微镜和显微图像分析仪下测定蚓状肌内在动脉的血管网眼面积、密度和形态 ,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共观测外在动脉3 1 3支 ,证实蚓状肌血供的多源性 ;并发现第 1蚓状肌恒定的神经血管束 ,内在动脉逐级互相吻合 ,第 1蚓状肌的血管平均外径及网眼密度大于其它蚓状肌。结论 :外在动脉具有多源性 ,内在动脉具有连续性、不均匀性和发达的微循环特点。当第 1蚓状肌损伤时应吻合其固有动脉及神经以避免出现肌萎缩和挛缩  相似文献   

2.
田峰  徐媛 《沈阳医学院学报》2002,4(4):209-210,212
目的:探讨蚓状肌血供特点和分布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3倍放大镜下观测30只成人尸手,120条蚓状肌的外在动脉,并采用甲醛墨汁灌注,火棉胶包埋,做成150μm超厚切片,应用染色铺片法进行染色,在Olympus显微镜和显微图像分析仪下测定蚓状肌内在动脉的血管网眼面积,密度和形态,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共观测外在动脉313支,证实蚓状肌血供的多源性;并发现第1蚓状肌恒定的神经血管束,内在动脉逐级互相吻合,第1蚓状肌的血管平均外径及网眼密度大于其它蚓状肌。结论:外在动脉具有多源性。内在动脉具有连续性,不均匀性和发达的微循环特点。第1蚓状肌损伤时应吻合其固有动脉及神经以避免出现肌萎缩和挛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阔筋膜张肌的构筑学特征,探讨其生理功能,为临床肌移植提供资料.方法用肌构筑学法研究10侧人阔筋膜张肌.结果阔筋膜张肌平均肌重48.1±6.9g,肌长17.3±0.8cm,肌纤维长11.9±1.2cm,生理横切面积3.9±0.4cm2.结论阔筋膜张肌是一块力弱的带状肌,倾向于速度型构筑特征,在静力和动力状态下协助维持身体平衡.  相似文献   

4.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7,(3):167-168
[目的]观察足底蚓状肌的形态学结构.[方法]取20例经甲醛固定的足,行系统解剖,记录蚓状肌的起止点及其走行.[结果]4条蚓状肌起自趾长屈肌腱各趾腱的内侧相对缘,各终止腱分别沿跖骨深横韧带的跖面绕过第2~5趾的第1节趾骨基底部附于内侧跖趾关节.[结论]蚓状肌的主要功能是屈跖趾间关节,具有防止跖趾间关节近节趾骨过伸及维护跖趾间关节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80侧手蚓状肌的神经支配及血液供应解剖观察的结果表明:第一、二蚓状肌分别由正中神经的第一、二指掌侧总神经支配,第三蚓状肌由正中神经的第三指掌侧总神经支配者占25%,受尺神经深支和受正中神经、尺神经双重支配者均为37.5%。第四蚓状肌全部由尺神经深支支配。蚓状肌主要由掌浅、深弓供血,占89.4%。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蚓状肌-骨间肌法对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作用.方法: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CTS的患者55例(84侧)和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50例(50侧).采用蚓状肌-骨间肌法测定蚓状肌(2L)和骨间肌(Ⅰ)潜伏期(DML)及其差值(2LIDMLD),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此外常规记录患者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感觉、运动传导速度.结果:正常对照组和CTS组2LIDMLD平均值及范围分别为0.13±0.07ms、1.07±0.55ms,CTS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蚓状肌-骨间肌法和常规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检测CTS,阳性率分别为85.71%和63.09%.结论:2LIDMLD是诊断CTS的敏感的的电生理指标,蚓状肌-骨间肌法为一种快捷方便、诊断敏感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前锯肌的构筑学特征,探讨该肌的生理功能,为临床肌移植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取成人尸体10具,用肌构筑学方法研究。结果前锯肌上部肌重44.7±8.87g、肌长10.81±1.75cm、肌纤维长6.60±0.63cm、生理横切面积为6.41±0.35cm^2;中部肌重53.85±14.03g、肌长16.13±2.35cm、肌纤维长9.78±1.61cm,生理横切面积为5.17±0.93cm^2;下部肌重80.95±24.31g、肌长18.88±1.16cm、肌纤维长13.37±1.41cm、生理横切面积为5.73±0.70cm^2.结论前锯肌上中部在肢体运动中更多的维持肩胛骨的稳定,而前锯肌下部参与肩胛骨下角外旋。  相似文献   

8.
对10例肩胛下肌的构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肩胛下肌由5~7个双羽构成的多羽肌,肌重130.1±30.29,肌纤维平均长5.69±0.6cm生理横切面积21.48±6.4cm^2?肩胛下肌属于力量型肌,肌力比三角肌中亚部更大,在协同三角肌外展以及在稳定肩关节中提供较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腰方肌的构筑学特征,为探讨腰方肌的功能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利用肌构筑学法研究6具成人尸体的腰方肌.结果 腰方肌平均肌重(112.62士10.09)g,肌长(14.86±1.98) cm,肌纤维长(10.08±1.83) cm,生理横切面积(10.21±1.01) cm2.结论 腰方肌是位于脊柱两侧呈四边形的伸肌,下方要比上方宽阔.该肌倾向于力量型设计,主要作用为使脊柱侧屈及后伸运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查清人颞肌的肌构筑学特征 ,了解颞肌前、后两部的生物力学属性 ,阐明其生理功能。方法 对人 10侧颞肌的肌构筑指数进行了测算和量化分析。结果 颞肌前部为多羽肌 ,内部有两个与肌表面平行的腱板 ,肌纤维排列较垂直 ,从浅深两面附着于腱板上 ,后部肌纤维较长 ,呈前后水平走向附着于腱膜上。前、后两部各构筑指数比较 ,除生理横切面积外 ,均有显著性差异。颞肌后部肌重大于前部 ,但生理横切面积与前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相反 ,前部肌的生理横切面积 /肌重比率却明显高于后部肌 ,后部肌的肌纤维长 /生理横切面积比率高于前部肌。前、后两部各项构筑指数在左右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颞肌前部属力量型肌 ,后部较前部倾向于速度型肌。前部肌在维持下颌位置和产生咬合力上起主要作用 ,后部肌在下颌后退和侧移位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人膈构筑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人膈形态和构筑学特征.方法对8具成人尸体(男4,女4)膈采用大体解剖法和肌构筑法研究.结果膈为穹隆形阔肌,表面积男性为908.25±75.77cm2;女性为676.06±44.28cm2.肌重男性为185.00±20.91g;女性为131.75±20.69g.肌性部的表面积和重量分别占整个膈的84.80%和87.58%,其中,胸骨部分别占1.75%和1.40%;肋部分别占57.40%和56.94%;腰部分别占25.65%和29.24%.胸骨部肌束长4.43±1.12cm,肋部肌束长9.54±0.87cm,外侧束肌束长8.48±1.02cm,膈脚肌束长11.55±1.91cm.结论①男性膈的表面积和肌重均大于女性膈.②膈肋部的运动幅度大于腰部和胸骨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髂腰肌的肌构筑学特征,为深入探讨髂腰肌的功能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运用肌构筑学法研究5具成人尸体的髂腰肌.结果 髂腰肌平均肌重(295.6±16.77)g,肌长(53.6±4.41)cm,肌纤维长(52.8±4.96)cm,羽状角(14.9±2.77)°,生理横切面积(4.9±0.68)cm2.结论 髂腰肌是由髂肌和腰大肌构成的,倾向于速度型构筑的特征,使髋关节产生屈曲、外展及旋内.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肘关节运动肌的构筑特征,并对这些肌产生的张力和缩短速度作量的评价。方法用肌构筑法研究12侧人肘关节运动肌。结果肱三头肌的生理横切面积是屈肘肌的1.9倍(41.56与21.69cm2),但前者的肌纤维长仅及后者的2/3左右(6.白与与10.37cm)。旋前和旋后运动的肌力大致相等。旋前圆肌、旋后肌、财肌和肱桡肌的生理横切面积合计达22.10cm2。结论由于肱三头肌的快缩纤维比例较大,再加肘关节的杠杆装置,肱三头肌的伸肘速度可与屈肘肌相匹配。肘关节周围的小肌对稳定肘关节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行环指潜伏期差值比较法联合第二蚓状肌-骨间肌法检查诊断腕管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新疆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腕管综合征患者69例(88侧),均应用常规电生理方法以及环指潜伏期差值比较法、蚓状肌-骨间肌检查法检测,分别比较两种方法与传统电生理方法检出阳性率。结果  64侧临床典型病例,正中神经常规电生理异常47侧;环指潜伏期差值比较法异常53侧;蚓状肌-骨间肌法异常55侧;联合3种方法异常60侧。24侧不典型病例,正中神经常规电生理异常15侧;环指潜伏期差值比较法异常21侧;蚓状肌-骨间肌法异常20侧;联合3种方法异常22侧。结论  联合应用环指潜伏期差值比较法及蚓状肌-骨间肌法可明显提高腕管综合征检出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人前列腺的微血管构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两例新鲜成人尸体,经髂内动脉灌注10%的印度墨汁福尔马林混合液,石蜡切片光镜观察方法研究了人前列腺组织的微血管构筑。发现前列腺被膜有丰富静脉和疏松结缔组织,静脉迂曲并形成有血窦样局部膨大。  相似文献   

16.
显示人皮肤微血管构筑4种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显示人皮肤微血管构筑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酶组织化学的Gomori-Takmatsu钙钴法和(NBT/BCIP)硝基四唑氮蓝/5-溴-4-氯-3-吲哚磷酸盐(NBT/BCIP)显色法,以及CD34和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化法,显示人皮肤的微血管构筑。结构与传统方法比较。该4种方法匀能良好显示人皮肤的真皮内和真皮下的微血管构筑,免疫组化法的特异性好,但酶组织化学法通过厚切片技术,能更好显示微血管的网状结构。CD34的敏感性高于Ⅷ因子相关抗原。结论:这4种方法的初步确立,为皮肤和皮瓣的血运研究,甚至为瘢痕形成和创伤愈合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作锋  薛黔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9,32(3):232-233,239
目的研究臂前群肌的构筑学特征,深入探讨该肌群的功能并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6具,用肌构筑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肌重肱二头肌长头81.72±23.26g,短头67.20±20.43g,肱肌158.44±34.00g。肌纤维长肱二头肌长头9.32±0.77cm,短头10.24±0.70em,肱肌8.09±0.35cm。羽状角喙肱肌20.8±3.060。生理横切面积/肌重(CSA/MW)肱二头肌长头0.10±0.009,短头0.09±0.005,肱肌0.12±0.009。肌纤维长,生理横切面积(FL/CSA)肱二头肌长头1.00±0.24,短头1.74±0.78,肱肌0.44±0.07。结论肱二头肌为速度型肌肉,能提供的速度和动幅较大;肱肌倾向于力量型设计;喙肱肌为羽状肌,主要功能为维持上肢的姿势和肩关节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人胚胎肝动脉血管构筑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肝动脉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方法,研究了24周人胚胎肝脏微循环血管三维构筑特点。本文观察了肝内微血管芽生的形态学特征,观察到肝内存在有血管球及特殊类型的血管网;讨论了胚胎肝内微循环血管构筑的临床意义,为胚胎肝移植术提供血管立体构筑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胃经沿线小腿骨间膜的血管及钙的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穴位的物质基础及穴位血管与钙的分布。方法:(1)在成人小腿骨间膜的墨汁灌注标本上,观测其胃经(胫侧缘)沿线的3,4,5及7寸(中医使用的同身寸,以下全同)处血管的分布特点;(2)用质子激发X线发射(PIXE)技术,对胃经沿线的小腿骨间膜组织进行扫描,测得钙的相对含量。结果:(1)胃经沿线3,4,5,7寸处的血管密度(Aa%)显著高于各寸之间的血管密度(P〈0.01);(2)各定标点的钙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