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硫化氢(H2S)是具有臭皮蛋样气味的有毒气体,在相对密闭生产空间中发生急性中毒事故屡见报道[1,2],常造成致死致残的严重后果。渔船船舱作为特定的生产环境常发生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3,4],现就3起渔船舱内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进行调查,分析中毒原因,探讨预防救治措施。调查资料例  相似文献   

2.
砷化氢是一种具有强烈溶血性毒作用的有毒气体,砷化氢中毒发病快,易误诊及死亡率高,在工业生产中屡有发生。为了杜绝中毒事故发生,并提高该病的诊断、治疗水平,现将三起事故的原因及误诊教训报告如下,以引起大家警惕。1 中毒原因事故1:某锌厂氯化锌车问首次采用高砷电尘灰(含砷2%)制造氯化锌,所用设  相似文献   

3.
近年我国因有毒气体泄漏造成职业中毒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化学)的发生频率还很高,如重庆市开县高桥镇川东北气矿井发生的天然气“井喷”事故,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爆炸泄漏事件,京沪高速公路江苏淮安段氯气泄漏事件等。事件的发生均具有突发性、灾难性、复杂性和社会性,对公众健康和国民经济的影响很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社会安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朝阳区2004-2008年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朝阳区2004—2008年的32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研究其发生原因与规律,为探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毒事故的调查资料,对事故发生地点、时间、职业分布、毒物类别、事故发生原因等要素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8年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数分别为:5、5、4、7、11起,共计32起,平均6.40起/a;共造成163人中毒,死亡16人(9.82%),其中单起事故中毒人数最多为57人,最多死亡人数为2人;致死事故共12起(37.50%),平均每起死亡1.33人;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主要是苯及其同系物、硫化氢、甲烷等。中毒事故以公用事业、建筑、化工等行业居多,由窒息性气体引发的职业中毒与发生在密闭空间中的中毒事故较多;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为缺乏安全教育和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结论窒息性气体、有机溶剂是引起朝阳区职业中毒的主要危害因素,密闭空间是朝阳区职业危害监管关键点。  相似文献   

5.
曹振村 《职业与健康》2006,22(24):2167-2167
2004年4月14日,我市某小煤窑井下发生特大火灾,造成11名作业人员一氧化碳中毒窒息死亡,1名擅自下井施救的矿工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事故。我们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发生在某公司司机休息室的一起一氧化碳(CO)中毒事故, 发现中毒原因是废气管道布局设计不合理, 直燃型空调锅炉节气阀垫片损坏没有及时更换垫片, 单靠调节流量泵调节燃气流量, 造成燃气、空气比例失调, 导致大量CO产生, 沿废气管道裂缝进入休息室引起CO中毒。有毒气体管道布局设计时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维修作业时应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7.
赖燕 《职业与健康》2005,21(2):205-206
工业萘(naphthalcne)起火燃烧及引发的甲醇、乙醇、二氧化硫爆炸,易形成现场混合性有毒气体中毒,加之起火爆炸,易对现场人员造成复合性损伤。笔者现报道1起工业萘起火燃烧并引发甲醇、乙醇、二氧化硫爆炸造成在场灭火的消防官兵中13人烧伤及中毒事故的现场调查。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11家石油化工企业近四十年来发生的24起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发生原因。这些事故共造成104人中毒。其中死亡36人,占石化系统急性中毒总人数的34.6%。其中,重复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单位6个。特别是1990年后,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发生频率(9起)、中毒人数(44人)、死亡人数(19人)都明显上升。从分析可见:①缺乏中毒预防知识是首要原因。如不懂工艺随意顶岗;在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例二甲基甲酰胺(N, N-dimethyl formamide, DMF)中毒事故发生经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及中毒患者临床症状等方面的全面调查, 发现该企业工作环境卫生条件差, 缺乏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体防护是中毒发生的主要原因。建议企业应积极改进生产工艺, 加强通风排毒和个人防护, 每年定期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开展岗前及定期职业卫生培训, 提高劳动者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认识, 保证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对接触DMF的工人(特别是新工人), 应定期关注其肝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10.
韦光毅  柳元  陈启玲 《职业与健康》2008,24(18):1879-1880
目的分析柳州市某矿井下发生的一起中毒事故原因,为安监部门进行事故认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中毒事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该事故中毒3人,均死亡。事故现场空气中氧气含量为5.4%,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浓度未超标,硫化氢和甲烷未检出。结论违返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是造成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应落实提出的相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二起由于金属矿采矿中矿井发生自燃而引起的有毒气体中毒事故。共5人中毒,调查情况如下。 中毒发生经过 该矿不是高硫硫化矿床,含硫约5%左右,但局部有鸡窝样集点,以硫的氧化物或盐类存在。在开掘日渐向深层发展的情况下,顶板压力愈来愈大,硫化  相似文献   

12.
半球扩散模型在氨中毒职业病危害事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通过在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中应用半球扩散模型,进行氯突发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定量风险评估,探讨其在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中的作用,从而提高职业病危害评价水平.方法以某火力发电厂二期工程为对象,通过对其使用液氨过程可能发生氨中毒职业病危害事故,应用半球扩散模型进行定量风险评估的实践和认识,对这一评价方法简单加以介绍,并结合国内典型事故案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应用有毒气体半球扩散模型,对可能发生液氨钢瓶泄漏造成的突发氨中毒事故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做出定量风险评估.结合事故案例分析,其估算的结果与国内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基本一致.结论应用的半球扩散模型,其计算参数可通过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有关资料中获得,在实际应用中简明、易行,并通过典型事故案例验证,有一定的实用性及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市职业病危害评价水平,并为企业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预案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导依据,说明这一评价方法在今后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中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减少中小型箱包加工企业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分析中小箱包加工企业的特点及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通过案例,探讨造成中小箱包加工业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原因和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报告3起五金电镀厂使用含1,2-二氯乙烷(DCE)清洗剂而引起的急性中毒事故.方法 调查事故经过及进行现场检测,并分析事故原因和特点.结果 现场调查发现3起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工厂负责人及工人在不了解含1,2-DCE清洗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下,盲目使用而导致中毒事故发生;同时工作场所1,2-DCE质量浓度超标(事故1为51.4 mg,/m3,事故2、3为28.6 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15.0 mg/m3)且没有按要求采取职业病防护措施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3起事故有几个共同特点:①1,2-DCE中毒事故有从以往的玩具制造、制鞋业等向五金电镀厂转移的趋势;②该市刚进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职能调整,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一定的监管空白;③中毒病人被初诊医疗机构误诊而延误治疗时机.结论 迫切需要理清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职能,同时应继续加强工厂职业卫生监督,避免中毒事故再次发生,还应开展对工人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职业健康教育,提高职业病防治意识.  相似文献   

15.
液氨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氨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范围广泛,但其所具有的危险特性使得一旦发生泄漏事故,极易造成人员中毒和伤亡。为了最大限度控制液氨泄漏带来的危害后果,结合2013年发生的多起液氨泄漏事故,对液氨泄漏的原因及危害做了分析,同时对液氨泄漏事故应急处置中的关键环节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某市1986至2005年间发生的40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找出其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为制定预防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毒事故的调查资料,对事故发生的时间、行业、毒物类别、事故发生原因、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及救援等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某市近10年中毒事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化工矿山、交通、基建是该市预防急性中毒事故的重点行业;一氧化碳、苯、二氧化碳、砷化氢、硫化氢中毒居前5位,极度和高毒类化学品引起的事故居首位,中毒死亡人数居前4位的毒物依次是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碳、农药;蔬菜及果脯加工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存在严重隐患;缺乏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和违反安伞操作规程是导致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结论 应对极度和高毒类化学品中毒事故采取相应措施,以控制中毒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某市1986至2005年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某市1986至2005年间发生的40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找出其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为制定预防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毒事故的调查资料,对事故发生的时间、行业、毒物类别、事故发生原因、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及救援等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某市近10年中毒事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化工矿山、交通、基建是该市预防急性中毒事故的重点行业;一氧化碳、苯、二氧化碳、砷化氢、硫化氢中毒居前5位,极度和高毒类化学品引起的事故居首位,中毒死亡人数居前4位的毒物依次是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碳、农药;蔬菜及果脯加工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存在严重隐患;缺乏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和违反安伞操作规程是导致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结论 应对极度和高毒类化学品中毒事故采取相应措施,以控制中毒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989至2003年全国窒息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我国窒息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特点,为制定职业性窒息性气体中毒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收集的1989至2003年的窒息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15年间全国共报告窒息性气体重大急性中毒事故273起,中毒患者1638例,死亡600人,分别占全国重大急性职业中毒总中毒起数、总中毒例数和总中毒死亡人数的53.95%、35.17%和78.64%,平均中毒年龄(33.8±9.7)岁,中毒死亡年龄(36.6±10.0)岁。(2)我国窒息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时间主要分布在每年的4~9月;中毒物质主要集中在硫化氢、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化学物;行业主要集中在化学、开采、水处理、造纸和食品酿造等工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清洗、检修、生产、采矿和挖掘等岗位;中毒场所主要集中在密闭空间、地下室和矿井;中毒和死亡者多为男性。结论(1)我国窒息性气体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危害更为严重。(2)应抓好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毒物的控制;规范挖掘、清洗、疏通、检修和采矿等岗位的作业;重视密闭空间作业的职业危害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某市1986至2005年间发生的40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找出其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为制定预防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毒事故的调查资料,对事故发生的时间、行业、毒物类别、事故发生原因、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及救援等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某市近10年中毒事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化工矿山、交通、基建是该市预防急性中毒事故的重点行业;一氧化碳、苯、二氧化碳、砷化氢、硫化氢中毒居前5位,极度和高毒类化学品引起的事故居首位,中毒死亡人数居前4位的毒物依次是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碳、农药;蔬菜及果脯加工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存在严重隐患;缺乏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和违反安伞操作规程是导致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结论 应对极度和高毒类化学品中毒事故采取相应措施,以控制中毒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正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具有高温高压的特点,会产生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和职业中毒等事故发生后易造成严重的职业损伤。应急救援设施是发生事故时的有力武器与重要保障,在高效处置事故、保障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应急救援设施的配置和使用,职业病防治法及标准等法律法规均有相关要求,但由于对职业病危害风险识别不足、对应急救援设施相关标准理解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石化企业建设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