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部分桡侧腕屈肌腱瓣修复陈旧性第一腕掌关节部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一腕掌关节脱位为第一掌骨受到轴向加尺偏暴力使掌骨基底部向背侧、桡侧近端移位所致,常常伴有韧带断裂,招致关节不稳,严重影响拇指对掌及外展活动。作者自1999年始采用部分桡侧屈腕肌腱瓣修复陈旧性第一腕掌关节脱位患者8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性,年龄18~25岁。受伤原因:击打沙袋3例,擒拿格斗4例,摔伤1例。受伤时间:3个月~1年,平均6.7个月。所有病例均经过门诊复诊。1.2手术方法于前臂腕掌桡侧作“S”形切口,自腕掌横纹向近端延伸,长约10cm,切开皮肤、皮下及前臂深筋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腕掌关节脱位或并骨折致尺神经深支损伤的致病机理及治疗。方法 1988年4月至2009年9月治疗4例腕掌关节脱位或并骨折致尺神经深支损伤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29~57岁,平均39岁。左手3例,右手1例。第2~5腕掌关节掌侧脱位1例,第4~5腕掌关节掌侧脱位1例,第5腕掌关节掌侧脱位1例,腕部多处骨折脱位1例。3例患者采用骨折切开复立克氏针内固定并行尺神经探查松解术,1例复位内固定腕舟骨、第1掌骨骨折和第2、3掌骨基底背侧脱位骨折,并复立钩骨骨折。结果 所有患者获6~11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腕掌关节对位对线好,术后4周拔]克氏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综合评价均为优。结论 腕掌关节脱位或并骨折可致尺神经深支损伤,多为脱位的掌骨基底直接压迫尺神经深支;早期诊断腕掌关节脱位或并骨折并进行及时复位是神经功能得以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第一腕掌关节脱位为第一掌骨受到轴向加尺偏暴力使掌骨基底部向背侧、桡侧近端移位所致,常常伴有韧带断裂,招致关节不稳,严重影响拇指对掌及外展活动.  相似文献   

4.
程水明 《中国骨伤》1998,11(5):71-72
1993年6月~1995年6月,运用单块背侧夹板固定治疗新鲜腕舟状骨骨折1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8例中男13例,女5例;年龄19~53岁;左腕7例,右腕11例;3例为舟状骨结节部骨折,15例为舟状骨腰部骨折;均在伤后1周内就诊。治疗方法与结果取杉树皮自制夹板,长度从前臂中上1/3处至掌指关节,宽度为手腕部3/4左右。腕关节外敷止痛消炎药膏后,衬以棉纸,上置夹板,用绷带缠绕。在腕掌部绷带绕过第1掌骨与虎口,固定后,使腕关节处于中立位,制止腕关节背伸、掌屈及尺、桡偏活动。每周更换药膏。固定期间…  相似文献   

5.
陈旧性第一腕掌关节脱位修复一例戢良超患者女,29岁。因右手腕桡侧外伤后畸形伴拇指活动受限10个月入院。检查:右手第一掌骨基底部向大多角骨近端桡背侧移位约2.5cm,并形成假关节。拇指运动受限。X线片示第一腕掌关节全脱位。于1996年1月31日行第一...  相似文献   

6.
掌背动脉蒂逆行掌骨瓣移位治疗指骨骨折不连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设计以掌背动脉为蒂的逆行掌骨瓣移位,对12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发现手的掌背动脉在指蹼处与指革侧总动脉有恒定的吻合支.并发出1~3条小分支至2~5掌骨基底部.临床应用掌背动脉蒂逆行掌骨瓣移位治疗指骨骨折不连接6例,掌骨瓣最大1.2cm×0.5cm×0.5cm,最小0.7cm×0.5cm×0.5cm。指骨均在2.5~3个月内骨性愈合,经术后8~10个月随访,按TAM标准评价,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0%.本术式提供有血运的活骨,加速骨折愈合,为治疗指骨骨折不连接提供了一个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掌、背侧韧带同时重建治疗第一腕掌关节脱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对第一腕掌关节掌背侧韧带的同时重建,为治疗第一腕掌关节脱位提供一种新的术式。方法 利用桡侧腕屈肌腱和桡侧腕长伸肌腱桡侧部分腱束移位,与拇长展肌腱交叉后编织缝合,起到同时重建掌、背侧韧带,并将第一掌骨悬吊的作用,使脱位的第一腕掌关节复位并稳定。结果 临床应用3例,效果满意。结论 桡侧屈腕肌腱和桡侧腕长伸肌腱部分移位与拇长展肌腱交叉缝合法符合第一腕掌关节韧带重建的解剖要求,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是治疗第一腕掌关节脱位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第2掌骨纵向半侧骨干移位和二期拇对掌功能重建治疗改良Blauth 3B和3C型拇指发育不良的疗效.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8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收治的改良Blauth3B和3C型患儿资料12例.将第2掌骨纵向半侧移位延长第1掌骨,稳定第一腕掌关节.确认骨折愈合后,二期行肌腱移位拇对掌功能重...  相似文献   

9.
小知识     
《实用手外科杂志》2000,14(4):205-205
本奈氏(Benett)骨折:是第一掌骨基底骨折脱位的一种类型.骨折线由掌骨基底部从内上侧斜向外下方而进入腕掌关节,掌骨基底内侧形成一个三角形骨块,此骨块与大多角骨的关系不变,骨折远段向背外侧移位.  相似文献   

10.
第一掌骨背侧血管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研究第一掌骨背侧4种血管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对32只新鲜尸手标本,分别行血管染料灌注、血管造影、透明标本后,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结果(1)桡动脉腕背支、拇指桡侧指背动脉、第一掌背动脉的拇指尺侧支、拇指桡掌侧动脉掌指关节周围支、拇主要动脉分出的拇指尺侧指背动脉等5支血管,共同构成第一掌骨背面区域筋膜层的血管网;并与拇指背皮神经呈节段性伴行。(2)供区内有2条同行浅静脉干,存在静脉瓣膜。结论该供区可设计成拇指桡侧指背动脉、拇指桡侧血管筋膜蒂、拇指尺侧指背动脉筋膜蒂和拇指背皮神经伴行血管蒂等4种类型的岛状皮瓣,可顺行或逆行移位修复创面。  相似文献   

11.
李庭高 《中国骨伤》1992,5(3):31-31
笔者收治一例第一掌骨基部骨折并掌尺侧脱位及尺侧小骨块同时脱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自1981年以来至今作者采用切开复位粗丝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Bennett骨折17例,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例新鲜Bennett骨折均为手法复位后外固定不满意的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3例;年龄18、39岁,平均27.4岁;右侧13例,左侧4例。 1.2 手术方法 臂丛麻醉气性止血带下于手背沿第一掌骨尺侧作与第一掌骨平行,至大多角骨部稍向腕掌侧弯曲的切口长5~6cm。逐层切开暴露腕掌关节,切开关节囊暴露骨折端,直视下整复骨折脱位达满意程度后,用直径1.5mm钻头或克氏针在第一掌骨近端紧靠腕掌关节而又不能通过关节面钻一与掌骨纵轴近乎垂直的骨洞,然后用一带有粗丝线的大圆针紧贴第一掌骨骨折部的掌侧关节囊缝一针。因该缝针带有双线,缝穿过掌侧关节囊后,剪断针尾缝线即为二根,用其中一根缝线穿过上述骨洞打结,使骨折得以固定,另一根缝线再包绕骨折远断端打结加强固定。检查无误后缝合关节囊并逐层缝合。术毕予腕关节功能位石膏托固定3~4周。 1.3 随访及结果 术后获得随访15例,最长15年,最短4年,平均7.3年。获得随访的15例一年后患指功能均达正常水平。 2 讨论  相似文献   

13.
带筋膜蒂第一掌骨棒移位治疗腕舟骨骨不愈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介绍带筋膜蒂第一掌骨棒移位治疗腕舟骨骨不愈合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987~1996年,对40例42侧腕舟骨骨不愈合,采用带筋膜蒂第一掌骨棒移位治疗。术中凿取2.0cm×0.3~0.4cm第一掌骨近端桡侧骨条,骨条近端骨膜与筋膜形成与骨条相连的筋膜蒂,其宽度超过骨条的2倍。将骨棒置入舟骨骨孔内。术后管型石膏固定3个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4年,平均1.5年。按本组功能评定标准:腰部骨折的优良率为91.7%;近1/3骨折的优良率为25%;远1/3的优良率为50%。结论第一掌骨骨棒的优点是包含了骨膜、骨皮质和松质骨,骨瓣有一定的强度和血供,具有成骨及固定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4.
Bankartfracture班克尔特氏骨折肩关节盂前下方边缘分离骨折,伴有肩关节前脱位。Bartonf.巴通氏骨折桡骨远端掌侧或背侧关节面骨折,常导致桡腕关节向骨折处半脱位。Bennettf.贝内特氏骨折第1掌骨基底部的斜形骨折,掌骨近端形成轴向移位,掌侧边缘形成三角形的骨碎片。Cha  相似文献   

15.
第二掌骨骨膜骨瓣移位修复腕舟骨骨折二例郭涛*例1男,19岁。左腕外伤6个月,入院前在外院以软组织伤治疗。检查:鼻烟窝及舟状骨结节处压痛,腕桡偏受限并诱发疼痛,手握力下降,夜间腕部静息痛。X线片示腕舟骨腰部骨折,骨折线增宽、清晰,骨折近端硬化并囊性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ⅢB型拇指发育不良腕掌关节不稳的方法, 采用桡侧腕长伸肌腱的一半重建第一腕掌关节, 评价该手术修复ⅢB型拇指发育不良的疗效。方法对4例患儿的单侧拇指发育不良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均为ⅢB型拇指发育不良, 且X线片示第一掌骨长度接近正常。手术采用桡侧腕长伸肌腱的一半重建第一腕掌关节韧带。后期行拇对掌和伸拇功能重建。术后通过测量拇指桡侧外展、掌侧外展、伸拇和改良Kapandji量表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5~3.0年, 平均2.1年。术后拇指桡侧外展和掌侧外展的平均角度分别为78°和41°, 患儿拇指主动桡侧外展和掌侧外展功能获得改善。术后平均拇指伸直度为-5°, 接近正常拇指。4例患儿术后的第一腕掌关节均稳定。Kapandji评分显示术后所有儿童的拇对掌功能均有所改善。结论对于第一掌骨长度接近正常的ⅢB型拇指发育不良患儿, 使用桡侧腕长伸肌腱的一半重建第一腕掌关节韧带结合肌腱移位的分期手术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拇指对掌功能重建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评价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腱移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对20侧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建立以尺侧腕伸肌为动力肌,拇短伸肌腱移位术的解剖模型,并观察到该肌腱移位后的走行和拇短展肌的走行基本一致,并有旋前功能。2004年2月-2005年1月,对6例拇指对掌功能丧失者,实施肌腱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拇指对掌功能满意。6例中优5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腱移位术,手术方式简单,重建拇指对掌功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1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1998年1月~2002年9月行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16例,现将疗效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15例,女1例;年龄18~38岁,平均28.8岁。其中臂丛神经上、中干损伤13例,上干损伤3例。手术距受伤时间10个月~32个月,平均15个月,术前尺侧腕屈肌肌力均5级。2例术前曾行臂丛神经探查松解术,1例术后行肩外展功能重建术。1.2手术方法臂丛神经阻滞或全麻下,取仰卧位,前臂内侧直切口,掌横纹处切断尺侧腕屈肌腱,逆行游离远端2/3肌腱及肌腹;肘前横切口,经皮下隧道与前臂切口相通,将尺侧腕屈肌游离端抽出至…  相似文献   

19.
桡动脉深支于穿第一掌骨间隙之前,在第一掌骨底背侧附近,发出第一掌背动脉,该动脉常分三支至拇指背面桡、尺侧及食指背面桡侧。桡动脉深支穿第一掌骨间隙至手掌之后,立即发出拇主要动脉,亦常分三支至拇指掌面桡、尺侧及食指掌面桡侧。作者经解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以来,接受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15例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和5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随访结果。结果15例单纯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中,优11例,良4例,优良率100%;合并尺神经损伤的5例中,优3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80%。结论对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特别是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移位术是一种理想的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