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NO期鼻咽癌颈淋巴结区域预防照射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方云  彭苗  胡伟汉  韩非  王馨  徐慧敏 《癌症》2010,29(1):106-110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一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阴性者颈部的区域预防照射范围及剂量尚无定论。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鼻咽癌影像学诊断N0期患者颈部预防野照射方式,并分析颈部淋巴结复发因素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205例N0期鼻咽癌患者资料,治疗前均行鼻咽部和颈部影像学检查。采用直线加速器产生的6~8MV高能X线,以面颈联合野为主的放疗技术,鼻咽原发灶照射剂量为60~80Gy,颈部剂量为46~64Gy。常规分割、连续照射。按颈部预防照射范围将患者分为两组,半颈预防组和全颈预防组。60例进行了化疗。随访时间3~6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累积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计算,对生存率的差异采用log-rank进行显著性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前进法。结果:205例N0期鼻咽癌患者,3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2.9%、91.9%。半颈、全颈预防组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2.27%、0,T1、T2、T3、T4期患者的颈部复发率分别为0、3.08%、0、0,鼻咽无复发时、复发时的颈部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1.03%、0,各组淋巴结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  相似文献   

2.
颈淋巴结阴性鼻咽癌颈部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Li Y  Cao KJ  Chen QY  Xie GF  Huang PY 《癌症》2005,24(5):627-630
背景与目的:颈淋巴结阴性鼻咽癌(简称N0鼻咽癌)约占全部鼻咽癌病例的20%~30%,对这部分患者,治疗规范是在照射鼻咽病灶的同时预防照射双上颈部。但有些研究者主张行全颈预防照射。本研究分析和比较上颈部预防照射和全颈预防照射的颈部复发率和生存率的影响,以探讨N0鼻咽癌颈部的放射治疗。方法:选取178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N0鼻咽癌患者,其中88例接受上颈预防照射(上颈照射组),90例接受全颈预防照射(全颈照射组)。用Kaplan-M eier和log-rank法计算和比较两组生存率,用Cox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上颈照射组和全颈照射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9%、90.9%、80.7%和97.8%、80.0%、71.1%(P=0.224);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是93.2%、80.7%、77.3%和85.6%、68.9%、64.4%(P=0.163);颈部复发率分别是1.14%和1.08%(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T分期和近期疗效是影响N0鼻咽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颈淋巴结阴性鼻咽癌患者只需作上颈预防性照射。  相似文献   

3.
Cui CY  Li L  Liu XW  Liu LZ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10):754-758
目的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探讨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分布和转移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94例经病理证实的初治鼻咽癌患者的磁共振(MR)资料,分析咽后淋巴结转移与鼻咽癌原发灶侵犯部位、颈部淋巴结转移和鼻咽癌分期的关系。结果有165例(56.1%)患者发现有咽后淋巴结转移。从C1到C3水平,外侧组咽后淋巴结转移率呈递减趋势。口咽、鼻腔、茎突前后间隙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咽后淋巴结转移率较高。294例患者中,有219例(74.5%)出现咽后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31例(10.5%)仅出现咽后淋巴结转移,54例(18.4%)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134例(45.6%)同时出现咽后和颈部淋巴结转移。T1、N0及Ⅰ期的患者咽后淋巴结转移率较低。结论咽后淋巴结转移与鼻咽癌早期局部侵犯及上颈链、颈后三角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咽后淋巴结和Ⅱ区颈部淋巴结均为是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首站。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调强放疗(IMRT) N0期鼻咽癌患者颈部预防照射的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08年本中心IMRT的 270例N0期(第6版AJCC/UICC分期)初治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171例接受上半颈预防照射,99例接受全颈预防照射。所有患者均接受鼻咽原发灶、上颈部淋巴引流区(包括双颈Ⅱ、Ⅲ、ⅤA区)6 MV X线IMRT,鼻咽原发灶剂量为68 Gy分30次,上颈剂量为54 Gy分30次,疗程6周。全颈预防照射者下颈部及锁骨上采用颈前半野常规技术,剂量为50 Gy分25次。结果 中位随访65.1个月,随访率为93%。上颈、全颈预防照射的 5年肿瘤相关生存率分别为95.3%、91.9%(χ2=0.76,P=0.384),颈部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9.4%、99.0%(χ2=1.18,P=0.278),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8.8%、94.9%(χ2=2.31,P=0.128)。咽后淋巴结阴、阳性患者 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9.4%、93.7%(χ2=8.96,P=0.003)。急性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黏膜炎和咽喉炎,无3+4级张口困难和口干等晚期不良反应。结论 N0期鼻咽癌患者IMRT时行上半颈预防照射也许是可行的,第7版AJCC/UICC将颈淋巴结阴性而咽后淋巴结阳性鼻咽癌上调为N1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N0期鼻咽癌上半颈预防照射的长期随访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hen CZ  Li DR  Chen ZJ  Li DS  Guo LJ  Guo H 《癌症》2008,27(3):295-298
背景与目的:对N0期鼻咽癌患者的颈部预防照射,照射范围必须包括全颈还是上半颈,目前还存在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回顾性分析评价N0期鼻咽癌半颈照射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2例N0期鼻咽癌患者半颈预防照射颈部长期控制结果及相关因素。全部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放疗,鼻咽中位剂量DT70Gy;颈部治疗范围只包括双侧上半颈,治疗中位剂量DT50Gy。Kaplan-Meier法计算相关生存率、颈部复发率,log-rank检验对颈部复发率差异进行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有17例患者治疗后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颈部5年控制率96.06%;其中6例患者同时合并鼻咽部复发,11例单纯颈部复发。单纯野内和野外复发率分别为0.93%(4/432)和1.62%(7/43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7)。63例患者有鼻咽复发,有鼻咽复发者的颈部复发率为9.52%(6/63),明显高于无鼻咽复发者的2.98%(11/3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鼻咽复发是影响颈部控制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N0期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颈部复发率很低,颈部预防照射范围仅包括双上颈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NO期鼻咽癌上半颈预防照射的长期随访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对NO期鼻咽癌患者的颈部预防照射,照射范围必须包括全颈还是上半颈,目前还存在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回顾性分析评价NO期鼻咽癌半颈照射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2例NO期鼻咽癌患者半颈预防照射颈部长期控制结果及相关因素.全部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放疗,鼻咽中位剂量DT 70 Gy;颈部治疗范围只包括双侧上半颈,治疗中位剂量DT 50 Gy.Kaplan Meier法计算相关生存率、颈部复发率,log-rank检验对颈部复发率差异进行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有17例患者治疗后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颈部5年控制率96.06%;其中6例患者同时合并鼻咽部复发,11例单纯颈部复发.单纯野内和野外复发率分别为0.93%(4/32)和1.62%(7/3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7).63例患者有鼻咽复发,有鼻咽复发者的颈部复发率为9.52%(6/3),明显高于无鼻咽复发者的2.98%(11/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鼻咽复发是影响颈部控制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NO期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颈部复发率很低,颈部预防照射范围仅包括双上颈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EBV-DNA检测与鼻咽癌咽后淋巴结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B病毒与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首诊鼻咽癌患者721例,按"中国鼻咽癌2008TNM分期"标准对咽后淋巴结及颈部淋巴结转移进行判断,分别计算咽后淋巴结阴阳性与颈部淋巴结阴阳性的病例数;使用PCR检测法对病例进行治疗前血浆EBV-DNA检测,以及记录每个病例EBV-DNA拷贝数。[结果]鼻咽癌患者咽后淋巴结转移者有较高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Pearson关联系数,r=0.342,P=0.000,有统计学意义;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较单侧转移者有较高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咽后淋巴结与颈部淋巴结均有转移者较其他病例组有较高的EBV-DNA拷贝数,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鼻咽癌患者咽后淋巴结转移与颈淋巴结转移有正相关关系,咽后淋巴结与颈部淋巴结均有转移者有较高的EBV-DNA拷贝数。推测EBV-DNA检测可作为评估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颈部淋巴结复发原因及其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994年 11月~ 2 0 0 1年 9月因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颈部淋巴结复发而行颈淋巴结清除的 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复发时间平均为 3 4 5个月( 6 5~ 2 42 5个月 ) ,其与治疗前N分期和照射剂量相关 ,联合化疗不能提高颈部淋巴结的控制率。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复发大多发生在 2年内 ,早期诊断和提高颈部照射剂量有可能提高颈部控制率 ,而联合化疗无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颈部预防照射对无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 月至2005年1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有完整记录的88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临床资料,分为颈部预防照射组与无颈部预防照射组。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复发率、远转率、颈部远转率。结果:颈部预防照射组与无颈部预防照射组1 年生存率分别为:82.00% 、84.20%(P=0.785),3 年生存率42.86% 、52.63%(P=0.675),5 年生存率26.67% 、31.42%(P=0.641);1 年复发率9.09% 、12.50%(P=0.663),3 年复发率39.39% 、32.00%(P=0.562),5 年复发率61.54% 、47.62%(P=0.341);1 年远转率27.08% 、25.71%(P=0.889),3 年远转率68.18% 、57.14%(P=0.312),5 年远转率75.00% 、70.00%(P=0.642)。 预防照射组与未预防照射组分别有3 例与5例患者2 年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均伴有其他部位的远处转移灶,该8 例患者均死于别处转移。2 年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8.33% 与18.52% ,无显著性区别(P=0.230),平均生存期分别为25.67、27.40个月。结论:颈部预防照射未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复发率、远转率,特别是颈部远处转率。颈部预防照射在无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治疗中不是必需的放疗靶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颈部淋巴结复发原因及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4年11月~2001年9月因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颈部淋巴结复发而行颈淋巴结清除的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复发时间平均为34.5个月(6.5~242.5个月),其与治疗前N分期和照射剂量相关,联合化疗不能提高颈部淋巴结的控制率。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复发大多发生在2年内,早期诊断和提高颈部照射剂量有可能提高颈部控制率,而联合化疗无效。  相似文献   

11.
影响N0期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颈淋巴结复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颈淋巴结阴性(N0)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颈淋巴结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放射治疗的N0期鼻咽癌211例复发因素。结果211例N0期鼻咽癌放射治疗后49例复发。采用面颈联合野放射治疗,上颈预防剂量>50 Gy比面颈分野上颈剂量50 Gy者颈淋巴结复发率低(t=12.93,P=0.000)。咽旁间隙受侵,T分期高,颈淋巴结复发率高(t=14.91,P=0.001及t=8.78,P=0.003)。全颈预防照射比单纯上颈预防照射的下颈复发率低(χ  相似文献   

12.
声门上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及病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力珍 《中国肿瘤临床》1999,26(12):911-913
目的:通过100例声门上区癌的临床病理研究。分析其原发癌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临床颈淋巴结阴性的63例中30例只切除原发癌,术后14例因颈淋巴结肿大而行治疗性颈清术,另33例在切除原发癌的同时,行选择性上颈清除术;临床颈淋巴结阳性的37例,均行了治疗性颈清术。结果:(1)100例颈淋巴结转移率为51%。(2)51例颈淋转移癌中,有35例转移癌侵至淋巴结包膜外,其中21例治疗失败。3)100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鼻咽癌IMRT后发生远处转移之间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10—2012年接受IMRT的474例初治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各种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采用进入法进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474例患者中400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122例经IMRT后存在颈部淋巴结残留。4年累计远处转移率13.7%(65/474),4年OS、DFS、LRFS、DMFS分别为82.9%、81.4%、93.5%、86.3%。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式、下颈Ⅳ/Ⅴb/Ⅴc区淋巴结转移、颈部转移淋巴结最大直径、残留淋巴结大小、淋巴结消退时间是DMFS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放化疗能降低鼻咽癌IMRT后远处转移发生率。颈部淋巴结越大,越容易发生残留,残留淋巴结越大,发生远处转移风险越高。颈部大淋巴结(≥6 cm)、残留淋巴结>1 cm及在放疗3个月后仍有淋巴结残留为鼻咽癌IMRT后DMFS的不利预后因素,需探讨更合理的干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document the patterns of RLN spread by using MRI. METHODS The MR images of 294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NPC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Criteria for metastatic lymph nodes included: shortest axial diameter, nodal necrosis, extracapsular spread, and a contrast enhancing rim. RESULTS RLN involvement was detected in 190 (64.6%) patient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incidence of metastatic RLNs was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involvement of the oropharynx, nasal cavity, pre-styloid parapharyngeal space, post-styloid parapharyngeal space, levator muscle of the velum palatini, and tensor muscle of the velum palatine. Patients with level Ⅱ,Ⅲ, and Ⅴ node involvement also had a higher incidence of metastatic RLNs. Of the 231 patients who had metastatic RLNs or cervical lymph nodes, 43 (18.6%) had only metastatic RLNs, 41 (17.7%) had only metastatic cervical lymph nodes, and 147 (63.6%) exhibited an involvement of both the RLNs and cervical lymph nod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cidence of RLN involvements (82.3%) and the incidence of cervical lymph node involvement (81.4%) was very small. CONCLUSION Metastatic RLNs a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early stage primary tumor involvement and supper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NPC.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弥散加权成像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对鼻咽癌原发灶及其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建立ADC值对鼻咽癌原发灶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阈值.方法 连续对56例鼻咽癌初诊患者和55例健康志愿者行MRI常规扫描和DWI扫描.鼻咽癌患者均行鼻咽部活检和图像引导下颈部淋巴结穿刺.检测56例鼻咽癌原发灶及其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和55例志愿者的鼻咽壁及其颈部淋巴结的ADC值、eADC值并行比较.结果 56例患者原发灶均经病理诊断为非角化型癌,其中51个颈部淋巴结阳性.健康志愿者检出75个颈部淋巴结.鼻咽癌患者原发灶及其转移性颈部淋巴结的ADC值均低于健康志愿者,eADC值均高于健康志愿者.ADC值≤0.809×10-3 mm2/s作为诊断鼻咽非角化型癌原发灶的阈值,其敏感性为80.4%,特异性为74.5%,阴性预测值为79.2%,阳性预测值为77.6%,准确性为78.4%.ADC值≤0.708×10-3 mm2/s作为诊断淋巴结转移的阈值,其敏感性为43.1%,特异性为93.3%,阴性预测值为70.7%,阳性预测值为81.5%,准确性为73.0%.结论 弥散加权成像对鼻咽癌原发灶及其转移性淋巴结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鼻咽癌咽后淋巴结的发生率及特征,探讨其与受累部位、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33例经病理证实、无远处转移的初诊鼻咽癌患者MRI资料。根据2008临床分期标准进行分期。采用率的比较分析咽后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肿瘤侵犯部位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咽后淋巴结阳性率为66.3%,其中单侧41.4%,双侧24.9%;不同T、N分期(T1、T2、T3、T4;N1b、N2、N3)的咽后淋巴结转移率均不同,其中T1期均低于T2、T3以及T4期(P<0.05),N1b期均较N2、N3期低(P<0.05);(2)茎突前间隙、颈动脉鞘区、口咽、椎前肌、翼内肌等结构侵犯者的咽后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未侵犯者(P<0.05);(3)全组病例颈淋巴结转移率为82.0%,其中咽后淋巴结阳性者高于阴性者(87.8% vs.70.5%,P<0.05);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者高于单侧转移者(94.0% vs. 84.1%,P<0.05);(4)咽后淋巴结最大直径≤20 mm与最大直径>20 mm患者的颈淋巴结各区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率高与茎突前间隙、颈动脉鞘区、椎前肌、翼内肌及口咽侵犯相关;(2)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影响颈淋巴结的转移;(3)咽后淋巴结的直径大小与颈淋巴结各区转移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接受盆腔同步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复发率高约10%,严重影响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有研究提出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高危患者在盆腔放化疗的基础上行腹主动脉旁淋巴引流区预防性放疗。本文分析了腹主动脉旁淋巴引流区预防性放疗的疗效、适用人群、靶区上界、预防剂量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