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病理特征的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Notch1蛋白表达的差异,探讨Notch1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胃癌组织标本和相应的54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Notch1蛋白的表达。结果 Notch1蛋白在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表达较多,在早期胃癌组织和进展期胃癌组织中表达较少。Notch1蛋白在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早期胃癌组织和进展期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9%、57.9%和25.7%;进展期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Notch1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早期胃癌和癌旁正常组织(P<0.05)。Notch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Notch1蛋白表达降低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胃癌的早期诊断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癌组织浸润仅限于胃粘膜层及粘膜下层属早期胃癌,发生于腺体上皮而未突破腺体基底膜称原位癌。癌直径在0.5cm以下称微小癌,0.6-1.0cm称小胃癌。早期胃癌经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术后5年存活率为82.2%-92.2%,微小癌、小胃癌术后5年存活率可达100%。本简介胃癌早期诊断进展。  相似文献   

3.
研究早期胃癌的癌旁病变,对探讨胃癌的组织发生及防治有重要意义. 1材料和方法 对我院自1980~1998年间12例早期胃癌切除标本,通过癌灶中心作1~3个平行取材包埋切片.对癌灶及其周围1cm范围内胃壁作连续切块检查,HE染色,癌灶作AB-PAS染色.  相似文献   

4.
咸伟声 《吉林医学》2012,33(2):313-314
<正>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我国恶性肿瘤之首位。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浸润仅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早期胃癌手术治疗的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中晚期胃癌则很差,仅为5%~15%[1],所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胃癌患者  相似文献   

5.
胃粘膜上皮细胞及其分泌的粘液糖蛋白在胃肠道疾病过程中常出现异常变化。许多研究表明,胃粘膜肠化和异型增生与胃癌关系密切以及凝集素具有专一性识别并结合特定糖基的特点。本研究用5种凝集素探针观察早期胃癌旁癌前病变上皮细胞中糖基的变化,探讨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 60例早期胃癌含癌和切缘组织蜡块各1块,共120块。其中癌旁组织49例伴肠化,50例伴中一重度异型增生,58例含正常组织;切缘组织中35例伴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4(MCM4)在早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疾病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在医院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273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同期选取在医院接受胃镜下胃黏膜活检正常的200例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CM4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比较不同病理特征早期胃癌患者胃黏膜癌组织MCM4表达。根据早期胃癌患者术后3 a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绘制Kaplan-Meier曲线分析早期胃癌组织MCM4不同表达患者术后复发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胃黏膜癌组织MCM4高表达率高于对照组胃黏膜正常组织(P<0.05);黏膜下层浸润、低/未分化早期胃癌患者胃癌组织MCM4高表达占比分别高于黏膜内层浸润、高/中分化患者(P<0.05);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3 a复发率为11.36%(31/273),Kaplan-Meier曲线显示,胃癌组织MCM4高表达患者术后3 a复发率高于低表达患者(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最大直径...  相似文献   

7.
应用P53单克降抗体,通过免疫组化SABC法,对15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P53其因表达进行了检则,探讨P53其因突变与胃癌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早期胃癌P53基因表达高于进展期胃癌,癌旁组织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及不完全结肠化生物有不同程序P53基因表达。提示P53基因突变发生在胃癌形成的早期。  相似文献   

8.
丘文峰 《广西医学》2000,22(5):1072-1073
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浸润仅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内(1).随着对胃癌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深入探讨,胃癌的检出正逐步趋于早期化和微型化发展,对于不典型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肠上皮化生及恶性贫血等病同胃癌发生关系也日趋重视.查阅我院1988年1月至1998上12月660例胃癌患者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认早期胃癌29例(占4.39%)的临床和病理资料作如下报道.  相似文献   

9.
早期胃癌的诊断和内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发病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 ,其预后与癌浸润的深度有关。据统计早期胃癌手术后 5年存活率 :粘膜层癌为10 0 % ,粘膜下层癌为 90 % ,固有肌层癌为 70 % ;浆膜下层癌为 5 0 % ,浆膜层癌为 70 %~ 40 % ;无淋巴结转移者为 80 % ,远处淋巴结转移者为 2 3% ,有远隔脏器转移者几近于零。可见提高胃癌预后的关键 ,在于早期胃癌的诊断。1 早期胃癌的定义和分型  早期胃癌是指癌细胞浸润仅局限于胃壁的粘膜层和粘膜下层者 ,不论其范围大小 ,有否淋巴结转移。这是日本胃肠道内镜学会 196 2年制定的标准 ,至今仍为世界各国所采用。  早期胃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早期胃癌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是越来越普及,近年来内镜下黏膜下层切开-剥离术(ESD)的出现使其适应症越来越广泛。对其适应证的选择上要求正确的内镜下浸润深度的肉眼诊断。方法日本国立癌中心中央病院过去3年(2001~2003年)在该院施行的外科方法胃切除或内镜下胃黏膜切除(EMR)的1846例(早期胃癌1258例,进展期胃癌588例)单发胃癌病例为对象,首先把胃癌浸润深度的确诊率用内镜下临床诊断(c)和切除后病理学诊断(p)两者比较来探讨;再次对早期胃癌的误诊病例,从肉眼分型、溃疡(UL)有无、部位、肿瘤大小、组织类型角度进行了误诊倾向的探讨。结果(1)内镜在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鉴别上,术后早期胃癌(p)和术后进展期胃癌(p)确诊率分别为95%(1199/1258)、86%(504/588)其中5%的早期胃癌被误诊为进展期,14%的浸润癌被误诊为早期胃癌;(2)对术后早期胃癌1258例探讨中对术后粘膜层癌(pM)在术前内镜下诊断为粘膜层癌(cM)、粘膜下层癌(cSM)、侵及肌层以上癌(cMP-)的病例,分别是85%(714)、14%(112)、1%(10)也就是说粘膜层癌(pM)的准确诊断率为85%...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一般根据浸润深度将胃癌分为早期和进展期两类,癌组织浸润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者,定义为早期胃癌(EGC);癌组织侵及肌层以下者定义为进展期胃癌(AGC).  相似文献   

12.
21例早期胃癌及癌周的病理变化与粘膜活检对照,结果表明:早期胃癌以表面凹陷型多见。6例癌周组织中可见明显的不典型增生,并有逐步向癌移行的现象。说明对胃癌高危人群行胃镜随诊粘膜活检,能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胃癌组织p53、p73蛋白及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p53、p73蛋白及细胞凋亡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57例手术切除的胃癌及胃癌旁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的p53、p73蛋白表达,同时用TUNEL方法检测组织中的凋亡细胞.结果 胃癌组织p53、p73表达率显著高于胃癌旁组织;低、未分化型腺癌表达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型腺癌;有淋巴转移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53、p73高表达的癌组织,细胞凋亡减少,早期胃癌凋亡低于晚期胃癌.结论 胃癌组织p53、p73蛋白高表达,可延缓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机制障碍可能是胃癌细胞发生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p16基因D9s171、D9s16 0 4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 (LOH) ,探讨p16基因微卫星不稳定性 (MI)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银染技术对 2 0例胃癌和癌旁组织LOH进行分析。结果 :癌组织D9s171和D9s16 0 4的LOH分别为 3例和 10例 ,癌旁组织分别为 2例和 4例。两位点LOH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胃癌组织较癌旁组织LOH发生率明显增高 (P <0 .0 5 ) ;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两个微卫星位点LOH的发生率分别为 5 0 % (4/ 8)和 5 8.3% (7/ 12 ) (P >0 0 5 ) ;两位点LOH发生存在相关性(P <0 0 5 )。结论 :D9s171,D9s16 0 4微卫星位点的LOH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而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或胃癌的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酪氨酸蛋白激酶下游分子2(DOK2)在早期胃癌中的表达意义,并就DOK2表达与早期胃癌患者的病理特征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30例胃癌患者为实验组,采集其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同时采集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分析样本中DOK2mRNA表达情况,分析样本中DOK2蛋白表达情况,并对DOK2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DOK2mRNA表达与DOK2蛋白表达在胃癌组织中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5),癌旁组织与正常组织表达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②DOK2蛋白表达与早期胃癌患者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均存在密切联系(P<0.05),并与患者生存时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DOK2与早期胃癌浸润状态、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存在明显相关性,可作为早期胃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p16基因D9s171、D9s1604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LOH),探讨p16基因微卫星不稳定性(MI)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对20例胃癌和癌旁组织LOH进行分析。结果:癌组织D9s171和D9s1604的LOH分别为3例和10例,癌旁组织分别为2例和4例。两位点LOH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癌组织较癌旁组织LOH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两个微卫星位点LOH的发生率分别为50%(4/8)和58.3%(7/12)(P>0.05);两位点LOH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D9s171,D9s1604微卫星位点的LOH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而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或胃癌的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21例早期胃癌及癌周的病理变化与粘膜活检对照,结果表明:早期胃癌以表现凹陷型多见。6例癌周组织中可见明显的不典型增生,并有逐步向癌移行的现象。说明对胃癌高危人群行胃镜随诊粘膜活检,能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胃癌的病理形态学研究在胃癌的防治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二十年来,由于对胃病变的诊断方法和技术的迅速进步,特别是纤维胃镜的广泛应用,不仅为早期胃癌的诊断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而且为胃癌的病理形态学研究,特别是对早期胃癌以及癌前病变的研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大大地推动了胃癌病理形态学的发展,对早期胃癌、中晚期胃癌以外及癌前期病变的病理形态学及其组织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新的概念。因此本文拟就目前胃癌病理形态学研究中某些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作概  相似文献   

19.
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p16及p5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凤  王伴青  温永顺 《医学争鸣》2005,26(3):286-287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p53蛋白表达在胃癌发生 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 例正常胃黏膜组织,20例轻度不典型增生,16例中度不典型 增生,12例重度不典型增生,12例早期胃癌和42例进展期胃 癌中p16,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16,p53蛋白在正常胃 黏膜组织、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中阳性率分别为100.%,0;90%, 0;81.2%,6.2%;50%,16.7%;41.7%,58.3%;35.7%, 73.8%.随着胃黏膜病变的进展,p16蛋白的阳性率逐渐下 降,而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则与p16相反,其阳性率逐渐上 升.p16和p53蛋白在癌前病变与胃癌之间的阳性表达以及 它们在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之间的表达均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p16,p53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关, 在此过程中它们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系.  相似文献   

20.
苑德峰  邢生贵 《医学综述》1999,5(11):506-506
<正>胃癌为消化系疾病中的高多发病,由于此病发生隐缓,预后较差,严重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各学者对此研究甚多,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不少的进展,笔者在此论述胃癌在临床诊治中值得注意的有关问题。1 加强早期胃癌的认识,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侵及粘膜层或粘膜下层,而不考虑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癌变过程,早期胃癌的临床症状不突出。组织病变复杂而不明显,早期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如能及早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则预后较好。 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一般是通过病理组织活检来确诊。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此病早期的认识。有文献把早期胃癌的临床特征列为以下几条:①40岁以上的患者,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