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源性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减少)症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富超  朱军  李开俊 《中国药房》2006,17(19):1495-1496
目的探讨药源性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减少)症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994年1月~2005年11月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的药源性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病例311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给药途径以口服的发生率最高(78.78%),致死率约为9.65%;给药种类以中枢神经系统用药、抗微生物药、激素及调节内分泌功能药的发生率居前3位。结论严格控制用药指征是减少药源性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减少)症发生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药源性血液病(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源性白细胞减少症(D-LP)和粒细胞缺乏症(D-AGC)1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概念外周血白细胞(WBC)低于4ⅹ109/L时称为白细胞减少症(Leucopenia)。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成人低于2ⅹ109/L,儿童低于1.5ⅹ109/L者称为粒细胞减少症(Neutropenia)。人的粒细胞数受多种因素影响,除遗传、环境因素外,尚可因病人的年龄、活动状态而不同。当ANC低于0.5ⅹ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sis)。引起粒细胞减少的病因很多,药源性粒细胞减少症是指特定药物通过不同机制引起ANC选择性减少或缺乏的病症。2病…  相似文献   

3.
<正> 许多血液病可因服用多种药物的常规剂量而引起。本文仅涉及药物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与再生障碍性贫血(下称再障);这两者虽不常见,但均为一般药物治疗中可出现的并发征。 粒细胞缺乏症和再障的发病率 某些药物引起这些病的发病率目前还难确定。据瑞典报道,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的年发病率约  相似文献   

4.
药物免疫损伤及药物对血细胞的毒性可导致药源性血液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其发病率为全部药源性疾病的10%。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发病率最高,约占50%。血小板下降引发的疾病占30%。而骨髓障碍和红细胞损伤分别为11%及8%。本文论述药物免疫损伤及细胞毒作用引发的药源性血液疾病。  相似文献   

5.
王璟 《首都医药》2000,7(11):51-51
所谓白细胞减少症是一种血液病,血液中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109/L的时候,就称为白细胞减少症,而其中主要是粒细胞的减少.当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则称为粒细胞减少症.当白细胞计数低于1×109/L,而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甚或完全缺乏时,称粒细胞缺乏症.药源性粒细胞减少症和药源性粒细胞缺乏症是指特定药物在不同患者中,通过不同机理,引起外周血液内中性粒细胞数选择性减少或缺乏为特征的血液学超敏反应.  相似文献   

6.
药源性粒细胞缺乏症(粒缺)在国内外部有报道,其死亡率超过20%。如何提高粒缺患者的生存率已引起医学界关注。我院用重组粒(单)集落刺激因子(rhG/GM-CSF)共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并探讨本院1例对乙酰氨基酚导致的严重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发生的原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报道1例对乙酰氨基酚导致严重粒细胞缺乏症,同时对对乙酰氨基酚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分析,通过临床表现和文献分析推测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对乙酰氨基酚导致严重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的可能性比较大.结论: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药源性粒细胞缺乏、血小板、白细胞降低发生概率小,但因其是非处方药物,应用率高,应引起临床药师、医师及患者警惕,为临床提供合理的用药方案,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慢性良性粒细胞减少(CBG)需与先天性粒细胞缺乏症(Kostmann综合征,CA)相鉴别,后者更严重。重组人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先天性粒细胞缺乏症及慢性粒细胞缺乏症等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有效。但至今未见rhG-CSF对儿童期CBG疗效的报道。本文研究rhG-CSF对CBG患者的疗效并与先天性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比较。对象和方法先天性粒细胞缺乏症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参与食管癌患者粒细胞缺乏症伴发热抗感染治疗实践1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食管癌患者粒细胞缺乏症伴发热抗感染治疗,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过程,将药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了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水平。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患者药物治疗,有助于临床治疗,减少药源性危害发生。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经验性治疗中的作用。通过甲巯咪唑致粒细胞缺乏症1例案例分析,讨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的经验性治疗。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应给予经验性的抗菌药物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同时注意对症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1.
王利苹  谢宁 《上海医药》2023,(3):54-55+64
目的 :分析并探讨1例对乙酰氨基酚导致的严重粒细胞缺乏发生的原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报道1例对乙酰氨基酚导致严重粒细胞缺乏症,同时对对乙酰氨基酚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分析,通过临床表现和文献分析推测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 :对乙酰氨基酚导致粒细胞缺乏的可能性较大。结论 :对乙酰氨基酚导致药源性粒细胞缺乏发生概率小,但因其是非处方药,应用概率高,应引起临床药师、医师及患者警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发病率呈增妊趟势,甲亢的内科治疗常规采用抗甲状腺药物。但其所致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尤其是严重的粒细胞缺乏症。我院1998-2004年共收治7例由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646例药源性心血管疾病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药源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及一般规律 ,从而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对1995年~2000年国内公开报道的646例药源性心血管疾病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646例药物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中 ,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为59 8 %。诱发的药物涉及155种 ,其中心血管系统用药占37 2 % (240/646) ,为最多 ;品种以普罗帕酮引起的最多 (75例 )。致死病例35例(5 4 % ) ,致死药物亦以心血管系统用药居首位。药源性心血管疾病以中、老年人多见。结论 :做到合理用药 ,对心血管病患者的用药严密监测 ,可降低药源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王丹  杨玉芝  冯琨  江红  向朝峰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38-2139
目的 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药物(ATD)致粒细胞缺乏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因ATD引起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G-CSF治疗与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结果 G-CSF治疗组的患者粒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糖皮质激素治疗组[(7.1±4.2)d与(12.9±5.4)d、(10.4±6.4)d与(18.3±3.9)d,均P<0.05].14例患者治愈,1例死于重度感染.结论 ATD致粒细胞缺乏症的患者经G-CSF治疗,能够有效缩短粒细胞恢复的时间,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正>粒细胞缺乏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周围血液中粒细胞绝对值计数低于0.5×109/L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粒细胞缺乏常给患者带来较大安全隐患,如继发严重的细菌、真菌感染等。因此,一旦发生,要及时给予有效干预。本研究收集2010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感染相关性粒细胞缺乏症56例,27例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广谱抗菌素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GSF)及综合治疗对粒细胞缺乏症并严重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比较治疗前后患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结果9例粒细胞缺乏症并严重感染的患经广谱抗生素和G—GSF及综合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广谱抗生素和G—GSF及综合治疗措施对粒细胞缺乏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药物引起的血液疾病较为常见,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其发病率约占全部药源性疾患的10%,其中以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之发病率最高.导致各种血液病的药物各有不同,有的药物可致多种血液病。不同药物可通过不同机制致病,但一般不外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两方面。前者与用药剂量无关,后者则与长期或大量用药有关。各种血液病的病情及病程十分不同,部分病例病情较为严重,病死率较高。诊断主要依据用药历史、临床表现、外周血及骨髓检查等。特别要注意与非药源性血液病的鉴别。有些患者由于曾接受多种药物治疗,有时难于确定致病药物。关于治疗,除及时停用致病药物及采取对症和支持疗法外,必要时采取控制感染等综合措施。现将常见的药源性血液病概述如下,并附表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甲巯咪唑片致重度粒细胞缺乏症的一般规律和临床特点。方法 基于1例甲巯咪唑片致重度粒细胞缺乏症的病例,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2月公开发表的文献,分析甲巯咪唑致重度粒细胞缺乏症的一般规律及临床特点。结果 共纳入文献44篇,包含患者49例,其中男性7例(14.3%),女性42例(85.7%),年龄(39.3±15.5)岁,日剂量为(29.9±11.9)mg,重度粒细胞缺乏症多发生于用药后1~3个月内,常有高热、咽痛等症状,大部分患者经积极治疗可好转,但仍有部分患者因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而死亡。结论 甲巯咪唑可导致罕见的重度粒细胞缺乏症,临床医生应注意合理用药,以减少和避免重度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粒细胞缺乏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抗病毒、退热等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口服维生素B4片和鲨肝醇片,疗程至粒细胞恢复正常为止。治疗组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肌肉注射。结果: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缩短粒细胞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但不缩短发热时间和疾病病程。结论:集落刺激因子应用于粒细胞缺乏症具有见效快、效果好、无不良反应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效果,旨在降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感染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56例甲亢患者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症,按照数字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升粒细胞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15~30 mg/d泼尼松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粒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和感染率发生情况以及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粒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率为10.71%(3/28),对照组为7.14%(2/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升高、消化道症状等不良反应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