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多数 2型糖尿病病人 ,经合理饮食、运动和口服降糖药物 ,可达良好控制。但是病程长 ,或用药不规则 ,或较重的病人 ,口服药几乎足量 ,甚至磺脲类加双胍类联用 ,血糖也达不到一般控制标准 ,我们把这一类病人称难治性糖尿病。现将我们近几年治疗的 116例病人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16例 ,男 5 6例 ,女 60例 ;年龄 3 5~70岁 ;病程 1~ 2 0年。其中大部分合并不同程度的合并症。所有病人均作全面查体 ,检测肝功能、血脂、血流变、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及胰岛素分泌试验。1 2 治疗方法1 2 1 综合治疗 所有病人均经医生…  相似文献   

2.
赵璇 《青岛医药卫生》2009,41(2):146-147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可概括为两大类: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本文就糖尿病治疗药物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患者经过非药物性综合治疗仍未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时应开始口服降糖药治疗.目前临床应用的口服降糖药有下列几类,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是一组以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不足所致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中国是糖尿病大国,据统计,目前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已突破1亿,我国几次大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过去的30年中,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上升了10倍。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重点。除小部分经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就能控制病情的Ⅱ型糖尿病病人以外,都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常见的药物治疗方式有: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曾淑范 《家庭医药》2003,(11):11-11
对于2型糖尿病患,当口服降糖药物失效或合并有严重并发症时,就需要换用胰岛素治疗;当患有手术、外伤、各种感染或妊娠时,也需短期应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患者有90%存在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也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其实,患者从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起,其胰腺的内分泌功能已减弱并逐渐走向衰竭。单纯采用胰岛素促分泌剂及其他口服降糖药,无法逆转这一病理过程的进展。因此在治疗中必须采取胰岛素补充或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7.
治疗糖尿病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38  
随着对糖尿尿病基础研究的深入以及临床药理学的迅速发展,目前治疗糖尿病用药已打破了传统的确酰脲类,双胍类等化学结构,新的药物相继开发。本文介绍了已在临床使用或正在临床研究的格列脲,瑞格列奈、那格列奈,AC2993,曲格列酮,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米格列醇,pramlintide等10多个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适应症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药品评价》2011,(7):46-46
既往研究提示,早期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使部分患者在短期内不依赖降糖药物就能维持血糖在满意水平,这一结论尚需要更长期的观察和深入研究来证实。实际上,研究发现,不论是用口服降糖药还是胰岛素治疗,均可以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9.
《医药保健杂志》2009,(22):61-61
我今年60岁了,最近被查出患了Ⅱ型糖尿病。在我的周围也有一些“糖友”,他们有的让我用胰岛素治疗,说效果好,也有一些人说我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根本用不着使用胰岛素。对此,我很迷惑。请问,我到底该不该使用胰岛素呢?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药物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据世界卫生组织1997年报告,全世界明确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约l.35亿,到2025年将突破3.0亿,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发达国家。1996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3.21%,葡萄糖耐量低减发生率(IGT)为4.72%,比1980年全国13省市调查患病率上升了约5倍。老年人糖尿病发生率更  相似文献   

11.
治疗Ⅱ型糖尿病药物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对Ⅱ型糖尿病用药进行归纳,总结。方法:参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及相关药品说明书。并进行整理,综述,结果: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单独或联合应用于Ⅱ型糖尿病,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结论:新药的研究开发促进临床治疗。药物治疗Ⅱ型糖尿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1]。西药虽然降糖效果好,但作用单一、单向,维持时间短,并有可能伤及肝肾等内脏器官。由于中药的毒副作用小、药源广泛,中药治疗糖尿病有着独特的方法和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徐英影  张文 《上海医药》2002,23(6):255-256
目的:观察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改用胰岛素治疗的疗效。方法:诺和灵30R每天2次皮下注射。从小剂量开始,20U/d,1~2d后逐渐加量,每次增加2~4U,直至达到有效标准。结果:改用胰岛素治疗后患者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下降,C肽明显上升(均为P<0.05),用药15.4±6.4d达有效标准,人均用胰岛素量27.0±9.5U/d,治疗费用明显下降。结论:胰岛素可有效控制Ⅱ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的血糖水平,且副作用甚少,医疗支出下降。  相似文献   

14.
景华 《上海医药》2014,(6):25-28
1型糖尿病是T细胞介导的以胰岛13细胞破坏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需应用外源性胰岛素控制血糖,目前没有根治办法。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能诱导分化成胰岛素分泌细胞,已经成为人们寻找诱导β细胞替代物的新资源。本文综述干细胞在1型糖尿病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病程较长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口服降糖药往往血糖控制欠佳[1].2005年10月至2006年8月我们对48例继发口服降糖药失效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甘精胰岛素补充治疗,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患者的合理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持续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群体中占大多数,约占95%~([1]).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而且2型糖尿病的发病趋向低龄化、其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病死率高,对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必须积极正确的治疗.但是,2型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病程的自然进展,长期血糖控制有困难.面对如此大量需长期治疗的患者,合理治疗及合理用药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在糖尿病患者的强化治疗方案中,持续皮下胰岛素泵输注为目前最接近模拟人体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治疗方式[1]。现将45例采用外置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16周后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1999—2003年2型糖尿病患者45例,符合1985年WHO的诊断标准,男性33例,女  相似文献   

18.
李晖 《中国药业》2003,12(5):72-73
目的:介绍2型糖尿病的治疗药物。方法:通过查阅近年国内外医学刊物,概述了常用治疗糖尿病药物的作用机制、使用特点及临床应用概况。结果:2型糖尿病的治疗途径已从单一增加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发展到增强胰岛素受体敏感性、控制葡萄糖代谢。结论:随着医药科学的迅猛发展,将会研制出不同作用机理的抗糖尿病药物。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的临床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一种与遗传基因相关 ,内源性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疾病。临床上将糖尿病分为胰岛素依赖型 (IDDM)及非胰岛素依赖型 (NIDDM)。糖尿病发病率有迅速增长的趋势 ,它是继心血管疾病、癌症之后致残率、致死率最高的第三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防治糖尿病列为全球保护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饮食疗法、药物疗法和运动疗法。本文就糖尿病的药物治疗进展情况进行综述。1 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是目前治疗NIDDM的主要方法。现在认为NIDDM与下列因素有关 :( 1)胰岛β细胞…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外糖尿病患者人数正以惊人的速度增加,该病已列为继脑血管、癌症之后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日前全球有超过1.25亿的糖尿病人,糖尿病已成为世界第五位的死亡病因,其中Ⅱ型糖尿病(NIDDM)占90%以上,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Tomyuki等对日本大阪在校儿童Ⅱ型糖尿病发病率的研究显示,其发病率为28.6/100000,较先前资料高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