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RUNX3基因在6种不同肝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51例肝癌组织、23例肝增生结节组织、40例肝硬化组织、9例乙肝组织、5例脂肪肝组织和14例正常肝组织的RUNX3蛋白表达水平,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1例肝癌组织中弱阳性率、中度阳性率、强阳性率分别为41.18%(21/51)、3.92%(2/51)、3.92%(2/51);23例肝增生结节组织中弱阳性率、中度阳性率、强阳性率分别为60.87%(14/23)、4.35%(1/23)、13.04%(3/23);加例肝硬化组织中弱阳性率、中度阳性率、强阳性率分别为30.00%(12/40)、22.50%(9/40)、35.00%(14/40);9例乙肝组织中弱阳性率、中度阳性率、强阳性率分别为44.44%(4/9)、11.11%(1/9)、44.44%(4/9);5例脂肪组织中弱阳性率、中度阳性率、强阳性率分别为0%(0/5)、20.00%(1/5),80.00%(4/5);14例正常肝组织中弱阳性率、中度阳性率、强阳性率分别为0%、0%、100%(14/14).前三者与后三者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UNX3基因的蛋白表达在肝癌形成过程中随癌前期病变向癌的方向发展呈递进性下降,RUNX3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的渐进性下降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RUNX3基因在6种不同肝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51例肝癌组织、23例肝增生结节组织、40例肝硬化组织、9例乙肝组织、5例脂肪肝组织和14例正常肝组织的RUNX3蛋白表达水平,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1例肝癌组织中弱阳性率、中度阳性率、强阳性率分别为41.18%(21/51)、3.92%(2/51)、3.92%(2/51);23例肝增生结节组织中弱阳性率、中度阳性率、强阳性率分别为60.87%(14/23)、4.35%(1/23)、13.04%(3/23);加例肝硬化组织中弱阳性率、中度阳性率、强阳性率分别为30.00%(12/40)、22.50%(9/40)、35.00%(14/40);9例乙肝组织中弱阳性率、中度阳性率、强阳性率分别为44.44%(4/9)、11.11%(1/9)、44.44%(4/9);5例脂肪组织中弱阳性率、中度阳性率、强阳性率分别为0%(0/5)、20.00%(1/5),80.00%(4/5);14例正常肝组织中弱阳性率、中度阳性率、强阳性率分别为0%、0%、100%(14/14).前三者与后三者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UNX3基因的蛋白表达在肝癌形成过程中随癌前期病变向癌的方向发展呈递进性下降,RUNX3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的渐进性下降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肝癌细胞株及肝癌组织中Krappel样因子8(KLF8)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免疫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不同肝癌细胞株及肝(癌)组织中KLF8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结果 KLF8的mRNA及蛋白质水平随肝癌细胞株侵袭转移潜能的增强而明显升高(P<0.05);正常肝组织(6例)、无转移肝癌组织(17例)、有转移肝癌组织(6例)中KLF8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377±0.0658、0.4683±0.2073、0.6669±0.0239(P<0.05);在正常肝组织和肝硬化组织中KLF8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6.7%(1/6)和33.3%(2/6),均为弱阳性,在肝癌组织中强阳性率为81.8%(27/33),肝癌转移灶中强阳性率为83.3%(5/6)(P<0.01).结论 KLF8可能参与肝癌的发生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DNA修复酶hOGG1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术前化疗对DNA损伤修复机制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38例(术前未做化疗患者72例和术前行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患者66例)肝癌患者的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hOGG1的表达。结果正常肝组织hOGG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3·33%(16/30),术前化疗组肝癌组织hOGG1蛋白的阳性率为75·76%(50/66),术前未化疗组的肝癌组织阳性率为59·72%(43/72),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97,χ2=4·0292,均P<0·05);在术前化疗组中,肝癌组织中的hOGG1蛋白表达率为75·76%,癌旁组织为57·58%(38/66)(χ2=4·9091;P<0·05)。结论化疗药物可能上调肝癌组织对DNA损伤的修复能力,hOGG1蛋白表达不仅能反映肝细胞内DNA修复能力,还可能成为评价化疗药物所致的氧化应激反应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MRP1/CD9蛋白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P1 /CD9蛋白在人肝细胞癌 (HCC)中的表达及其与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构建肝癌组织芯片。样本包括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组织 1 5 2例,癌栓 2 2例,肝内转移癌 4例,肝外转移癌 1 7例。正常对照肝组织 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 )方法检测肝癌组织芯片中样本MRP1 /CD9蛋白的表达。结果  2 7% ( 4 1 /1 5 2 )肝细胞癌原发灶表达MRP1 /CD9蛋白。伴癌栓形成HCC中MRP1 /CD9蛋白表达率低于无癌栓形成者 (分别为 2 1. 8 2%和 4 0. 4 8% ; P < 0. 0 5 )。巨块型肝癌中MRP1 /CD9 蛋白表达率亦低于直径在 1 0cm以下者 (分别为 5%和 3 4. 8 2% ; P <0. 01 )。MRP1 /CD9蛋白表达尚与HCC病理分级及血清AFP水平有关:病理分级 2级的阳性表达率高于 3 ~ 4级 (分别为 3 9. 0 2%和 2 2. 5 2% ; P = 0. 0 4 3 ),血清AFP≤ 2 0μg/L者阳性表达率高于 >2 0μg/L者 (分别为 4 1. 9 4%和 2 2. 5 0% ; P = 0. 0 2 9 )。结论 肝细胞癌MRP1 /CD9蛋白表达水平低下可能与癌组织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iR-23a与转录因子RUNX1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运用荧光素报告基因活性分析检测miR-23a与RUNX1基因3’UTR区结合情况。收集胃癌患者手术标本(胃癌及癌旁组织)87例,分别运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23a,RUNX1的表达。结果: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分析提示RUNX1是miR-23a的靶基因。在87例胃癌组织中miR-23a阳性表达率为82.76%,RUNX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4.94%,与癌旁对照组(分别为25.29%,80.46%)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的miR-23a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且miR-23a的表达随着胃癌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演进而上调(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的RUNX1的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且RUNX1的表达随着胃癌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演进而下调(P<0.01);miR-23a与RUNX1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474,P=0.004)。结论:RUNX1是miR-23a直接调控的靶基因;miR-23a高表达和RUNX1蛋白低表达可能是胃黏膜恶性转变以及发生浸润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上皮、20例异型增生、108例胃癌组织及47例相应癌转移淋巴结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胃黏膜和异型增生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4/20)和70%(14/20),均呈弱阳性表达胃癌组织MMP-9表达阳性率为88.9%(96/108),显著高于前两者(P<0.05);癌转移淋巴结MMP-9阳性表达率为100%(47/47),明显高于胃癌原发灶(P<0.05);MMP-9表达强度与胃癌细胞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与胃癌生长方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脉管侵犯及病期密切相关(均P<0.05);MMP-9强阳性表达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MMP-9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中RUNX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RUNX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巾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提取肝组织样本的总RNA(包括65例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6株肝癌细胞株及1株正常肝细胞株),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 检测标本中RUNX3 mRNA的表达水平,并经Western blot法验证.结果 (1)对照组(癌旁组织)RUNX3 mRNA表达量为肝癌组(癌组织)的4.2倍.41例(63.08%)肝癌组织中的RUNX3 mRNA表达水平比对照组织显著下调:下调8倍以上者17例,下调4倍以上者21例,下调2倍以上者3例.(2)66.67%(4/6)肝癌细胞株RUNX3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肝细胞株明显下调.(3)RUNX3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4)在肝癌组织中 RUNX3的表达与患者肝硬化(P=0.028)及组织分型(P<0.001)相关.结论 RUNX3基因的缺失或低表达可能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中人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mRNA表达,探讨其甲基化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7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肿瘤标本及其癌旁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测定RUNX3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并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RUNX3基因在75例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水平及甲基化与肝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75例肝癌组织中有34例(45.3%)存在RUNX3基因CpG 岛的异常甲基化,癌旁组织中有7例(9.3%),而正常肝组织中未检测到RUNX3基因CpG岛的异常甲基化,RUNX3基因异常甲基化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18,P<0.01);75例原发性肝癌实时定量PCR分析有45例肝癌组织中存在RUNX3 mRNA 表达缺失或下调,其中60% (27/45)伴随启动子甲基化,即RUNX3 mRNA表达下调与RUNX3基因甲基化密切相关(x2=9.77,P<0.01);而肝癌组织非甲基化组RUNX3基因表达量高于甲基化组4倍以上;RUNX3基因CpG岛甲基化与患者肝硬化关系密切(x2=5.07,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存在RUNX3基因CpG岛异常甲基化,CpG岛的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基因表达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与患者肝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Galectin-3、Fascin-1和β-catenin蛋白在结直肠腺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微波-EliVisionTM(MW-Eli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60例CRC、30例结直肠腺瘤和3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Galectin-3、Fascin-1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CR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Galectin-3、Fascin-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阳性率在CRC组织中分别为68.3%(41/60)、53.3%(32/60)和81.7%(49/60);在腺瘤组织中分别为46.7%(14/30)、30.0%(9/30)和43.3%(13/30);在正常黏膜组织中分别为20.0%(6/30)、3.3%(1/30)和13.3%(4/30),三者在三种组织中表达阳性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的表达与CRC的TNM分期、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0.01);Galectin-3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与CRC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Fascin-1蛋白表达与CRC分化程度无关(P>0.05);三者的表达均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Galectin-3蛋白与Fascin-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728,P<0.01;r=0.696,P<0.01);β-catenin蛋白与Fascin-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507,P<0.01)。结论 Galectin-3、Fascin-1和β-catenin蛋白在CRC组织中的高表达与其高侵袭能力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潜在预测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通过高通量组织芯片技术,制作石蜡组织微阵列,运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检测RUNX3蛋白在癌旁及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分析其与结直肠癌各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求该基因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生物学意义,以期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价和基因治疗指标的筛选提供有价值的实验依据。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均来自未经化放疗的诊断明确的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62例及相应癌旁组织21例。采用石蜡组织微阵列技术,运用HE染色明确病理诊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RUNX3在非癌组织及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与统计。实验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结果显示:(1)在21例癌旁相对正常组织中和6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RUNX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2%(20/21)和69.4%(43/62),癌旁相对正常组织中RUNX3蛋白的阳性染色率高于结直肠癌组织(P=0.017)。在62例肿瘤中16例结肠肿瘤和46例直肠标本中RUNX3阳性率分别为(12/16,75.0%),(31/46,67.4%),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573)。(2)RUNX3的表达与肿瘤各病理指标之间关系:在45例溃疡型样本和17例隆起型样本中,RUNX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2%(28/46)和88.2%(15/17),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49)。在25例无淋巴结转移样本和37例有淋巴结转移样本中,RUNX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4.0%和59.5%,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41)。RUNX3的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分化程度、病变大小及不同浸润深度间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1)结直肠癌组织中RUNX3蛋白表达较癌旁黏膜组织呈现显著降低下调趋势,提示RUNX3蛋白表达下调可能与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2)RUNX3基因表达无年龄、性别、分化程度、病变大小、浸润深度间差异,但与肿  相似文献   

12.
13.
瘢痕疙瘩RUNX3基因RH120480片段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瘢痕疙瘩患者RUNX3基因RH120480片段突变的情况.方法 收集瘢痕疙瘩标本20例,设患者自身静脉血标本为正常对照,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RUNX3基因RH120480片段,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扩增片断进行基因变异检测,将不同类型的PCR片断进行全序列测定,测序结果与GeneBank比较.结果 DHPLC筛查血液样品均为单个色谱峰显示为纯合链;瘢痕疙瘩组织样品95%(19/20)为双峰显示有突变的异源双链存在.基因序列分析发现20例瘢痕组织DNA样本中,有19例突变,突变率为95%,发现2个突变位点,其中96位碱基A的缺失率为90%(18/20),对照组缺失率为10%(2/20);第279位碱基的C的插入突变率为95%(19/20),对照组缺失率为0%(0/20);两个突变位点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UNX3基因RH120480片段突变与瘢痕疙瘩的发生有关,RUNX3基因可能为一瘢痕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日光性角化病中人类相关转录因子(RUNX3)、B细胞淋巴瘤-2基因(Bcl-2)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40例正常皮肤组织、40例日光性角化病皮肤组织及40例基底细胞癌组织进行RUNX3、Bcl-2检测,通过免疫组化分析RUNX3、Bcl-2阳性表达率,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基底细胞癌组织中RUNX3、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00%、92.50%高于日光性角化病皮损组织中二者的阳性表达率(80.00%、75.00%),且高于正常皮肤组织(57.50%、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UNX3、Bcl-2在日光性角化病中共同表达阳性28例,共同表达阴性6例,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RUNX3、Bcl-2在日光性角化病中呈现正相关(r=0.577,P<0.05)。RUNX3、Bcl-2蛋白在肥厚型、萎缩型、鲍温样型、棘层松懈型、苔藓样型病理亚型日光性角化病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UNX3、Bcl-2在日光性角化病组织中高表达,二者阳性表达率呈现正相关,且在不同病理亚型日光性角化病中的阳性表达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5.
Li S  Yu B  An P  Liang Z  Yuan S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0):781-783
目的 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S)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复发的关系及其对临床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68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肠癌原发灶、癌旁肠粘膜、局部复发灶、腹腔盆腔内播散和肝转移灶中TS基因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S蛋白达表。结果 68例结肠直肠癌原发灶、局部复发灶、腹腔及盆腔内播散和肝转移灶中TS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2.1%(15/68)、88.5%(23/  相似文献   

16.
贲门癌的生物学行为及其在外科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Shao QS  Chen XR  Zou SC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10):738-740
目的 研究贲门癌的生物学行为及其在外科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调查施行根治性手术并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46例贲门癌病例,采用全胃切除根治术或全胃切除根治联合胰脾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者27例。近端胃切除根治术(D2以上)者19例。分析贲门癌的Borrmarm分型,癌肿浸润深度(pT)、生长方式,各组、站淋巴结转移的频度和术后5年生存的关系。结果 46例患者中BorrmannⅢ型占76%(35例),5年生存率40%(14/35);Ⅳ型占18%(8例),5年生存率为0;Ⅱ型占6%(3例),5年全部生存。pT2占31%(14例),5年生存率64%(9/14),其中淋巴转移10例,占71%(10/14);pT3占15%(7例),5年生存4例,淋巴结转移6例;pT4占54%(25例),5年生存率12%(3/25),其中淋巴转移率92%(23/25)。癌肿呈浸润性生长者占87%(40/46),5年生存率28%(11/40);呈膨胀性生长者占13%(6/46),5年全部生存。结论进展期贲门癌应行全胃切除的D2以上根治术,必要时行联合脾、胰体尾切除的扩大根治术为宜。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