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颌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缺血的临床文献鲜有报道,近期我们成功完成1例桡动脉移植颌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桡动脉移植颌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一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颌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缺血的临床文献鲜有报道,近期我们成功完成1例桡动脉移植颌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颌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移植吻合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颌内动脉第二段与大脑中动脉第二段(M2)近端之间移植搭桥术的方法.方法 10个灌注好的尸头,共20侧.行额颞瓣开颅,游离颞浅动脉主干及其两个分枝,测量其外径;于颧弓下、下颌切迹上、颞下窝内,游离颌内动脉第二段,把其远端离断并测量其长度和外周直径作为吻合口的近端;然后打开侧裂池,分离出M2分枝的近端并予以测量其外周直径,作为吻合口的远端;用4.0 mm的磨钻在颅中窝底圆孔外3.0~4.0 cm处磨出一骨孔,再测量颌内动脉断端经骨孔到M2近端的距离;最后以颈部胸锁乳突肌前为切口,游离出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分别测量分叉部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外周直径和经耳前皮下到M2近端的距离.结果颌内动脉第二段断端的直径(2.5±0.3)mm,大于颞浅动脉分叉部的直径(1.6±0.3)mm;颞下窝内颌内动脉第二段的长度(断端到下颌支)为:( 17.8±0.3) mm;颈外动脉起始段到M2起始段距离(162.4±1.8)mm,颈内动脉起始段到M2起始段距离(171.1±1.7)mm,颌内动脉断端到M2起始段的距离(62.6±1.4)mm,较上述两者行程短,而且直.结论颌内动脉第二段与大脑中动脉M2近段之间移植搭桥术是一种可选择的颅外-颅内血管移植搭桥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技术治疗的3例患者共3枚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并应用多个关键词对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总结并分析相关文献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有2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术,1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3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神经功能缺损,未发生手术相关永久并发症;7~12个月的临床随访,3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临床症状加重。Pubmed数据库文献检索共得到1篇相关文献,报道了1例患者采用了血管内治疗技术,未发生任何技术相关永久并发症。结论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发生与颈内动脉闭塞关系密切,其血管内治疗技术上是可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待于大宗病例的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告1例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表现为动脉瘤的病例,以提高对此种疾病的认识.方法 患者,男,57岁.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病,CTA及DSA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起始部闭塞;左侧大脑中动脉相当于分叉部可见囊状突起,双侧大脑中动脉远端血管呈烟雾样改变.予以手术治疗,术中证实此“动脉瘤”为一动脉盲端,未予处理,仅行脑-硬膜-动脉-肌肉血管融合术(EDAMS).结果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至半年时,TIA未发作.结论 当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存在动脉瘤样改变,远端发生烟雾样现象并伴有缺血症状时,要考虑到动脉闭塞形成残端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远端动脉瘤破裂的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治疗1例破裂的大脑中动脉M3段动脉瘤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术前CTA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3段动脉瘤,术中成功夹闭动脉瘤并清除血肿减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大脑中动脉远端动脉瘤少见,破裂后易形成脑内血肿,早期行开颅手术夹闭并清除血肿,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正重复大脑中动脉(Duplicated Middle Cerebral Artery,DMCA)是大脑中动脉M1段的一种罕见变异,发生率为0.2~2.9%,最早由Rrompton在1962年报道。DMCA是指除原有的大脑中动脉以外,在同侧颈内动脉的末端又发出另一支大脑中动脉。该血管变异与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瘤及血管畸形有关。DMCA很少见,本研究现报道本院1例DMCA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希望提高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对DMCA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报告并评价颌内动脉(MA)与大脑中动脉(MCA)近端搭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桡动脉(RA)移植MA-MCA搭桥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的变化,结合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这种新的搭桥术式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10例患者中,术后CTA和(或)DSA检查示搭桥血管通畅8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示搭桥血管通畅1例(出院后3个月行CTA检查示搭桥血管仍通畅);术后未复查1例.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16个月,平均10.3个月,绝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于术后4个月死亡,没有发现与移植物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RA移植MA-MCA 近端搭桥术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安全有效的方法,与其他术式相比,该术式具有血流量高、移植血管取材短和搭桥路径短等优点,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持续性三叉动脉(persistent trigeminal artery,PTA)或胚胎型三叉动脉又名原始三叉动脉(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异常吻合,临床上多是偶尔发现,常伴有其他脑血管异常,包括动脉瘤.通常无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脑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后循环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头痛等症状.脑血管造影可确诊,治疗上主张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完全血栓化的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完全血栓化的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组2例患者均为中年女性,表现为头痛(不剧烈)和发作性头晕。经头颅CT、MRI和DSA检查诊断为完全血栓化的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予以观察随访。结合文献复习,完全血栓化的颅内动脉瘤以女性多见,首发症状多为头痛,均为未破裂动脉瘤,多发于大脑中动脉。其术前易误诊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或肿瘤等,多采用动脉瘤孤立切除或血管重建术治疗。结论完全血栓化的大脑中动脉瘤易与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等相混淆。当病灶位于动脉主干或分支远端时,应高度考虑完全血栓化的动脉瘤存在;若其无占位效应,则以观察为主,定期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12.
脑膜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发病率占第二位的常见肿瘤,但发生于颅外的异位脑膜瘤较为少见,特别是原发于蝶窦的异位脑膜瘤更为罕见,本文报道了我科曾收治的1例患者,并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结合文献复习完善对大脑前动脉巨大蛇形动脉瘤(GSA)的认识,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GSA病人的临床资料,予开颅动脉瘤夹闭切除术。总结该病例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术后病理显示:动脉瘤内血栓形成。术后3个月随访预后良好,改良Rankin评分为0分。DSA复查:右侧颈内动脉未见明显血管狭窄及动脉瘤,右侧大脑前动脉近段1支被动脉瘤夹夹闭,静脉引流通畅。结论以间断头痛起病考虑肿瘤卒中的病人,结合影像学特征,应认识到存在GSA的可能;完善的术前检查及颅内血管代偿情况评估对选择GSA手术方式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1病例简介患者,男性,45岁,主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2.5 h”于2005年9月23日10时30分在我院急诊就诊。患者于入院前2.5 h无明显诱因突发左肢无力,逐渐加重,不能持物、行走,无言语不清,无头痛、头晕,无饮水呛咳,无视物旋转及视物成双。我院急诊查体:双侧血压125/75mm Hg。意识清,言语欠流利,额纹对称,左侧中枢性面瘫。左侧上肢肌  相似文献   

15.
原始三叉动脉(PTA)是成人最常见的一种永久性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胚胎吻合血管,大概在0.02%~0.06%的全脑血管造影中可以发现PTA[1],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变异,与临床关系较为密切[2].  相似文献   

16.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烟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是颈内动脉末端及其主要分支大脑前动脉、中动脉进行性狭窄或闭塞,并颅底异常血管网(烟雾血管)形成为特征的脑血管疾病[1].好发于东亚地区[2],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脑缺血和脑出血[3].目前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4],包括直接血运重建术、间接血运重建术和联合上述两种手术方式.直接血运重建术是颅内-颅外动脉的血管吻合(主要是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有时可行枕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目前应用于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动脉瘤等治疗.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Middle cerebral artery bypass,STA-MCA)搭桥术后能迅速增加脑血流量,从而达到改善脑灌注、减少卒中发生的风险.但手术对手术设备及操作者要求高,围手术期可能出现脑梗死、高灌注损伤等并发症.本研究主要针对STA-MCA搭桥术的发展历史、围手术期处理、并发症及疗效等进行探讨,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作者报告一种选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行锁骨下动脉与大脑中动脉搭桥的颅外—颅内动脉搭桥术的新方法。此法适用于颞浅动脉,枕动脉等颈外动脉不能作为供血动脉以及必须立即提供高血流搭桥的病人。手术方法:采取直接切取大隐静脉的方法,并以选用膝下至踝上的一段为好,因管径较小便于与颅内血管吻合。静脉处理应轻柔,以免其内部受伤,  相似文献   

18.
脊髓神经鞘瘤为最常见的脊髓良性肿瘤,约占脊髓原发肿瘤的30%,多数位于髓外硬膜下[1].单发的髓内神经鞘瘤较少见,同时存在于脊髓内、外的单发神经鞘瘤罕见.目前为止,国外仅报道9例,国内报道1例[1-3].本文为我院收治的1例脊髓内-外神经鞘瘤,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 患者,男,29岁.主因"右上肢疼痛、麻木3年伴左下肢发凉1年"入院.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查体:右侧肘以远、脐水平以下针刺觉减退,右侧伸肘、屈腕及手内在肌肌力Ⅳ+级,右侧Hoffmann征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1例表现为巨大占位性病变合并同侧大脑前动脉A1段闭塞的大脑中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切除的病例资料。结果经MRI、MRA、CT、DSA等检查及细致的术前评估,对夹层动脉瘤进行孤立切除,术后患患恢复良好,视力视野损害明显改善,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多数大脑中动脉夹层动脉瘤可行动脉瘤孤立切除(必要时需血管重建)等手术治疗,以避免出血、梗塞或占位效应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治疗成人烟雾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成人烟雾病患者(出血型13例,缺血型4例)的临床资料,均行STA-MCA搭桥术治疗,其中双侧STA-MCA搭桥术15例,单侧STA-MCA搭桥术2例。结果 术后13例出血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2例出现过度灌注综合征。17例随访3~36个月,13例出血型患者中,12例恢复正常或临床症状改善,1例术后突发颅内出血,预后不良;4例缺血型患者术后3例未再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减少。结论 STA-MCA搭桥术治疗烟雾病,可以降低出血型患者的再出血率和致残率,以及缺血型患者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