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眼眶部外伤后低剂量CT扫描的最优化。方法 对336例眼眶部外伤患者行眼眶部低剂量CT扫描,并对每例患者行晶状体视神经层面常规剂量CT扫描,对比该层面二者的图像质量与患者的辐射剂量。结果 眼眶部低剂量CT扫描与常规剂量CT扫描,对显示眶内结构及眶壁骨质,2种扫描方法图像质量差异无显著性。低剂量单次扫描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为7.4 mGy,常规剂量的CTDIw为24.6 mGy。结论 眼眶部低剂量CT扫描可获得与常规剂量几乎相同的影像信息和图像质量,且单层扫描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减少了17.2 mGy。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源CT低剂量冠状动脉CTA成像的扫描参数、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心率控制在70次/min以下的患者进行双源CT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除固定扫描参数外,主要参考患者的体质指数(BMI)范围来调节管电压、管电流、对比剂流率。再随机抽取100例常规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根据冠状动脉各段血管显示情况及图像质量评价标准,采用低剂量冠状动脉CTA成像(前瞻性序列扫描技术)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序列扫描技术的平均X射线剂量CTDIVol为11.96~14.25mGy,大约是回顾性心电门控(CTDIVol为30.36~45.67 mGy)的1/3,总的有效剂量E(2.6±0.9)mSv,大约是回顾性心电门控(8.2±0.1)mSv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源CT冠脉CTA成像中,采用前瞻性序列扫描技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并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并且心率控制在70次/min以下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副鼻窦低剂量CT扫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观察四种不同毫安秒(mAs)对副鼻窦图像的影响,以筛选出最低的扫描条件。方法 93例病人分4组按不同条件进行扫描,对CT图像进行评分,以确定其质量。使用SAS软件包进行分析,秩和检验分析。CT中的计算机软件自动计算出每层的辐射剂量。结果 不同mAs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不同mAs组病人的辐射剂量:300 mAs扫描组每层扫描的辐射剂量为65.5 mGy,而100、50及40 mAs组的辐射剂量分别为16.4、8.2及6.5 mGy。结论 副鼻窦CT可以用40 mAs的低剂量CT扫描,而对图像的诊断质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低剂量CT扫描在颅面部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颅面部外伤患者分为4组,其中1组行常规剂量扫描,其余3组行不同低剂量CT扫描,比较常规剂量组(120kV,220mA)和低剂量组(120kV,160、80、60mA)共4组的图像质量及患者所受辐射剂量。结果:低剂量(160、80mA)CT扫描所得CT图像较好,60mA组患者所受辐射剂量较低,比常规剂量组单次扫描权重剂量指数分别降低了33%、67%和73%;低剂量(160、80mA)与常规剂量组所得图像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60mA组与常规剂量组所得图像质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可利用低剂量(80mA)对颅面部外伤进行扫描,所得的图像对疾病的诊治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低剂量多层cT在鼻咽部检查中的图像质量,建立合适的低剂量扫描条件,以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的同时,减少受检者接受的放射剂量。方法:前瞻性将360例鼻咽部cT平扫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常规剂量组(120kV,250mAs)、低剂量1组(120kV,100mAs)、低剂量2组(90kV,100mAs),分析此三组鼻咽部cT图像质量和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鼻咽部低剂量多层cT检查的图像质量能够达到诊断要求,能够清晰显示鼻咽壁、咽隐窝、咽鼓管咽口、咽旁间隙及卵圆孔等结构。三组CT剂量加权指数分别如下:常规剂量组为38.1mGy,低剂量1组为15.2mGy,低剂量2组为7.1mGy。三组cT剂量加权指数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低剂量2组的CT检查图像质量既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又可减少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脑出血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脑出血患者行头颅低剂量CT扫描,分析评价其图像质量,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并与传统扫描的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图像清晰无伪影,对比度、分辨率均符合诊断要求;应用低剂量技术,40例患者的平均CTDIvol为37.25 mGy,较传统扫描方式的46.08 mGy,降低约19.1%。结论低剂量CT扫描技术可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动管电流调节低剂量CT在尘肺诊断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45例经专业机构确诊的尘肺患者均行固定管电流(150 mA)常规剂量CT扫描(固定组)和自动管电流调节低剂量CT扫描(ATCM组,固定噪声指数为14,管电流50~200 mA),记录两组不同扫描条件下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采用双盲法分别对两种扫描方法所获取图像的质量、尘肺影像特征(阴影大小、阴影密集度、尘肺分期)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尘肺的CT影像征象显示率方面,ATCM组可清晰地显示各种尘肺特征性表现,与固定组相比,两者在显示尘肺影像特征(阴影大小、阴影密集度以及尘肺分期)、图像质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组的CTDIvol、DLP分别为13.53 mGy和(337.13±13.53) mGy/cm,ATCM组分别为(7.39±0.45) mGy和(188.78±1.80) mGy/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动管电流调节低剂量CT能全面反映尘肺的特征,图像质量可满足辅助诊断要求,并且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可代替常规剂量CT用于尘肺的筛选与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鼻窦冠状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60例鼻窦冠状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80位患者行常规剂量195 mAs扫描,B组80位患者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行低剂量60mAs扫描,比较常规剂量扫描与低剂量扫描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结果 低剂量60 mAs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剂量,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间的CTDIvol、DLP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鼻窦冠状位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即可满足临床诊断,又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邹才盛  孔飚  叶佳国 《现代保健》2011,(14):123-12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儿童五官科疾病(包括眼耳鼻喉)的最适合低剂量。方法使用Philips16MSCT对100例儿童眼、耳、鼻、喉部位分两组进行扫描:一组常规剂量、一组低剂量。同时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影像质量按优秀、良好、差三个等级进行评价。结果两组不同剂量的扫描方法比较,结果显示图像质量有差异,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较好,以优秀为主;低剂量组图像质量稍差以良好为主。但两组均未出现图像质量为差的现象,均能满足诊断需要。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儿童五官科疾病检查中既可以明显降低患儿的辐射剂量,又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心脏扫描在不同辐射剂量情况下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心脏扫描患者扫描图像资料100份,按照图像扫描时所用不同辐射剂量分为高剂量组(2.00±0.76)m Sv、中等剂量组(1.50±0.35)m Sv和低剂量组(0.75±0.13)m Sv,比较3组的图像质量差异,并对不同剂量心脏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做线性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低剂量组相比于其他两种辐射剂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剂量组和中等剂量组相比,两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2不同剂量条件下扫描参数的设置与图像质量与CT设置的准直、层厚及重建方法等密切相关。结论:64层螺旋CT的心脏扫描中相同参数条件下,辐射剂量高低对图像质量有影响,而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可通过优化扫描条件获得,如优化重建方法和扩大显示视野等即可满足高质量影像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双源CT超低管电压(70 kVp)联合FLASH的扫描技术在儿童鼻旁窦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80例临床怀疑鼻旁窦炎的患儿随机分成A、B两组,实验组(A组) 40例:管电压70 kVp,螺距3.0,所得数据采用迭代算法(SAFIRE) 重建;对照组(B组)40例:管电压80 kVp,螺距1.5,所得数据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重建。分析比较2组不同扫描方式的主、客观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包括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实验组的CTDIvol (mGy)、DLP (mGycm)和ED (mSv)较对照组显著降低(CTDIvol:0.39 ±0.004 vs 1.57 ±0.009 mGy,P < 0.001;DLP:6.31 ±0.52 vs 19.88 ±2.01 mGycm,P < 0.001;ED:0.024 ±0.005 vs 0.079 ±0.016 mSv,P < 0.001)。较对照组,试验组的图像噪声及SNR硬组织均有所增加,SNR软组织则有所下降。2名医师对2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超低管电压(70 kVp)联合FLASH扫描技术可明显降低儿童鼻旁窦CT扫描剂量,且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2.
王赢 《现代保健》2013,(23):77-7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检查时多层螺旋CT扫描的最适宜剂量。方法:选取120例COPD患者分成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进行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对照分析其质量。结果:120例受检查者,两种扫描方法均能使影像图像达到满意要求。而且低剂量扫描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结论:COPD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时,低剂量扫描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又可明显降低对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剂量CT引导下经皮氩氦刀微创治疗肺部肿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采用常规剂量引导的对照组与采用低剂量引导的试验组各20例;记录两组间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术中的影像学特性、表现与CT引导下辐射剂量的差异性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不同剂量CT引导下肿瘤影像学特性、术中并发症(出血、气胸)图像质量评价影像学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噪声与伪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5mA引导扫描时候,单次扫描CT剂量加权指数(CTDIvol)从常规的17.95mGy降低至2.26mGy,对照组CT下引导肺部肿瘤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为(6426.5±4352.21)mGy.cm;试验组DLP为(2492.68±1179.52)mGy.cm;DL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p<0.05)。结论低剂量CT引导下经皮氩氦刀微创治疗肺部肿瘤方法,减低患者辐射剂量,可确保手术顺利实施的整个过程,值得同行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剂量CT影像引导下肺部肿瘤微创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肺部肿瘤的患者随机分配到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使用不同辐射剂量的CT影像引导下微创治疗肺部肿瘤;记录不同剂量CT引导下肿瘤影像学特性、肿块大小、微创治疗肺部肿瘤的术中并发症(出血、气胸)影像学表现、CT剂量加权指数(CTDIvol)、扫描层数、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以及近期疗效等参数进行定量测量与差异性评价。结果表明试验组在降低毫安值,减少辐射剂量的同时,会产生一定噪声与伪影使到图像质量下降;但是两组CT影像引导下微创治疗肺部肿瘤过程的图像质量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示试验组能达到对照组临床CT影像引导下肺部肿瘤微创治疗的要求。在扫描管电流剂量降低至15mA引导扫描时候,CT剂量加权指数(CTDIvol)从常规的17.95 mGy降低至2.26 mGy,降低幅度达87.41%。对照组CT下引导肺部肿瘤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远远大于试验组,试验组DLP值仅为对照组的35%。结论低剂量CT影像引导下肺部肿瘤微创治疗的方法,大大减低了患者辐射剂量,并可确保微创手术顺利实施的整个过程,本研究最低选用管电流15 mA CT引导技术值得同行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比较双源CT Double flash螺旋扫描模式与普通螺旋扫描在评价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方法对101例患者应用Double flash螺旋扫描模式行冠状动脉CT扫描,114例患者应用普通螺旋扫描,分析2种扫描模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辐射剂量(ED)和图像质量;图像质量评价采用4分法:1分为优秀,4分为不能诊断;由2位高年资医师以双盲法单独对所有的冠状动脉段图像进行评价。结果 Double flash螺旋扫描的ED和CTDIvol分别为(1.67±0.39)mSv和(4.92±1.32)mGy,普通螺旋扫描的ED和CTDIvol分别为(5.08±1.419)mSv和(31.68±15.45)mGy,2种扫描模式的ED和CTDIvo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ouble flash螺旋扫描不可诊断节段比率为0.57%(7/1219)低于普通螺旋扫描冠脉不可诊断节段比率0.72%(10/1381),但2种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和30%两个时相图像伪影互补17.8%(18/101)。结论 Double flash扫描模式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保证较高诊断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算法对儿童副鼻窦CT能谱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医院行能谱CT检查的86例疑似副鼻窦病变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能谱CT诊断,观察组采用ASIR算法结合能谱CT诊断,采用ASIR算法对儿童副鼻窦病变诊断效能、成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成像噪声值和比较噪声比(CNR)等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常规能谱CT成像诊断副鼻窦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6.84%、60.00%和83.72%;ASIR算法结合能谱CT成像诊断副鼻窦病变分别为91.67%、85.71%和90.70%,ASIR算法结合能谱CT成像诊断副鼻窦病变的准确率较常规能谱CT成像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成像质量较对照组明显高,而CTDIvol和DLP较对照组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35,t=525.366,t=44.830;P<0.05);两组成像噪声值和CNR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SIR算法结合能谱CT诊断儿童副鼻窦病变的效能与常规能谱CT相当,在提高成像质量的同时降低患儿辐射剂量,且不会增加成像噪声。  相似文献   

17.
采用体模评价DynaCT成像质量和辐射剂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C型臂CT(DynaCT)头部扫描成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进行综合分析,并比较多排螺旋CT(MSCT)和DynaCT成像质量和所致患者辐射剂量差异。方法:采用模拟人体体模测量2种成像所致患者的有效剂量,采用CT图像质量控制体模测量2种成像的高对比分辨率和低对比分辨率。DynaCT成像采用自动曝光控制扫描体模,多排螺旋CT采用临床常规扫描条件进行图像采集。结果:DynaCT头部检查有效剂量为1.10mSv,多排螺旋CT头部扫描有效剂量为2.07mSv。2种成像模式头部扫描所致器官剂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ynaCT和MSCT成像目测高对比分辨率均为12lp/cm;对于DynaCT,当对比度为0.3%时最小可识别物体直径为6mm,而对于MSCT为4mm。结论:对于头部检查DynaCT成像所致患者有效剂量低于MSCT。采用DynaCT成像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