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4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与冠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寻找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化指标,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方法:对近11年文献中所包含的3021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心绞痛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提取证候要素,运用现代医学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观察中医证候要素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以血瘀、痰浊、气虚、阴虚为主,其他次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中以气滞、阴虚证候要素为主,在三支病变中以血瘀、痰浊为主。结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不同,其主要中医证候要素不同,提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要素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中医血瘀证候的冠脉造影结果特点及性别差异,以更好运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治法.方法 随机选取100例冠心病中医辨证属心血瘀阻证素患者,解析冠心痛中医血瘀证候的冠脉造影结果特点及性别差异.结果 血瘀证候冠心病冠脉造影分析,心血瘀阻证候多见单支和双支病变及轻中度狭窄;男女患者冠脉造影结果特点比较,男性病变程度较女性重,且部位多发.结论 冠心病中医血瘀证候的冠脉造影结果特点及性别差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中医的临床诊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证候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68例住院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记录其病史、症状、体征、舌脉象及理化检查结果,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以辨证分型的7个中医证候为自变量,分别以Gensini积分、冠脉病变支数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寒凝证、痰浊证、阴虚证与Gensini积分以及冠脉病变支数均呈正相关,血瘀证与冠脉病变支数正相关。结论寒凝、痰浊、阴虚、血瘀四证与冠脉病变程度正相关,在提示冠心病病情变化方面具有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与冠脉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了解冠脉病变情况,并由专业中医师根据患者四诊结果做出相应的辨证,分析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证候多属于复合证型,且证素组合主要以痰浊、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寒凝经脉为主。另外,从冠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来看,在单支病变中,主要以本虚证多见,且主要以气虚、阳虚证为主。双支病变以上多虚实夹杂,其中双支病变者患者多见有气滞血瘀证、寒凝经脉证、湿热证,三支病变患者多见痰浊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从狭窄程度方面看,狭窄程度较轻者亦多以气虚为主,而狭窄程度严重者多为痰浊证、气滞血瘀证。而在病变部位方面,病变部位与中医证候并未呈现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脉造影结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必要实施更大规模的临床调查进一步揭示冠心病中医证素与冠脉造影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及其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用流行病学方法收集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基本情况、冠脉病变特点及中医证候学特点,并与非糖尿病冠心病组比较.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中,高血压和血管重建病史与非糖尿病冠心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回旋支、右冠脉、多支病变显著高于非糖尿病冠心病组.患者血瘀证、阴虚证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冠心病组.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冠脉病变和中医证候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前,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已经广泛应用于冠心病临床诊断。研究[1-3]表明不同中医证型的冠心病患者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存在差异,但此类研究多存在样本小、证型不全等不足,本研究以较大样本(432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总结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冠状动脉造影广泛应用于可疑或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使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检出越来越多,给予临界病变患者何种治疗即血运重建治疗还是药物治疗尚无统一定论.冠心病患者依据冠脉造影下冠脉狭窄程度决定是否予以血运重建术,但临界病变患者的预后除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外,与病变的性质相关性更大,而冠脉造影对临界病变提供的信息有限,使其在此类患者治疗决策中的应用受限.加强对冠脉病变斑块性质特点的认识与研究,综合评价冠脉临界病变,对心血管事件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冠脉临界病变的几种主要微创检测方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与血脂水平、EF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95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判别,同时检测血脂水平、EF,分析证型与血脂水平、EF及冠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结果:中医证型为痰浊内阻证、心血瘀阻证、心气虚弱证等。单支病变多见气滞血瘀证,多支病变多见痰浊内阻型、心血瘀阻证;气滞证冠脉狭窄程度较轻,而阴寒凝滞证冠脉狭窄程度最重。痰浊、瘀血证TG、TC、LDL-C水平高于其他证型(P〈0.05),HDL-C痰浊证低于其他证型(P〈0.05)。中医各证型EF无特异性差别。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程度改变,冠心病中医证候分布呈现一定规律,血脂水平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辨证分型与冠脉造影、血脂、EF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与血脂水平、EF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95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判别,同时检测血脂水平、EF,分析证型与血脂水平、EF及冠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结果:中医证型为痰浊内阻证、心血瘀阻证、心气虚弱证等。单支病变多见气滞血瘀证,多支病变多见痰浊内阻型、心血瘀阻证;气滞证冠脉狭窄程度较轻,而阴寒凝滞证冠脉狭窄程度最重。痰浊、瘀血证TG、TC、LDL-C水平高于其他证型(P<0.05),HDL-C痰浊证低于其他证型(P<0.05)。中医各证型EF无特异性差别。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程度改变,冠心病中医证候分布呈现一定规律,血脂水平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浆Apelin水平的变化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探讨血浆Apelin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1年10月因胸痛初诊入院并行冠脉造影者84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两组血浆Apelin水平,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冠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结果 冠心病组Apelin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着冠心病临床类型严重程度的加重,血浆Apelin水平逐渐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浆Apelin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Apelin水平明显降低,其水平的降低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coronary heart disease,DM-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中医证型的特征。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冠心病患者80例,根据有无合并糖尿病分为2组,其中DM—CHD组40例,非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non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coronary heart disease,NDM—CHD)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累及支数、狭窄程度及形态病变)及中医证型(虚证、实证及虚实夹杂证)的分布特征。结果DM-CHD组冠状动脉病变多见于3支病变或重度弥漫狭窄或严重钙化,与NDM—CHD患者的1支病变、轻重度狭窄和局限性狭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多见气虚、血瘀、痰浊、阴虚4证,DM—CHD组痰浊、阴虚、阳虚证发生率显著高于NDM—CHD组(P〈0.05),同时DM-CHD组多见复合证及虚实夹杂证,与NDM-CHD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DM—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较NDM—CHD患者严重,DM—CHD患者中医证型复杂,在气虚、血瘀基础上,多有阴虚、痰浊。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比女性与男性冠心病患者的差异,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将冠脉造影确诊的146例女性冠心病患者与同期造影确诊的男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中医证型及冠脉病变特点相互对比分析。结果:与男性相比,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较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比例高,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或P〈0.01);冠脉病变程度严重,病变累及左前降支及三支的比例较男性高(P〈0.01);中医证型方面,伴有气虚、阴虚及气滞等证表现者其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或P〈0.01),而具有血瘀、痰浊、寒凝等证的比例则与男性相似(P〉0.05)。结论:与男性相比,女性冠心病患者年龄偏大,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者比例高,冠脉病变程度严重,应重视绝经期后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中医治疗应在活血祛瘀、化痰通络治标的同时,顾护正气,加强益气养阴,同时注意调畅情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前和术后进行桡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桡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等参数的变化,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48例桡动脉穿刺成功,成功率为96%;术后1例患者出现桡动脉闭塞,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出现。术前和术后桡动脉内径等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可靠的,它既可作为经股动脉途径的补充,也可作为首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高血压中医证型辨析在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价值及患者冠状动脉检查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CA)检查的高血压患者209例,采用64层螺旋CT检查,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并对比证型诊断,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高血压分级、血脂升高与高血压中医证型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高血压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医证型与斑块狭窄程度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火亢盛证与痰湿壅盛证在斑块狭窄程度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这两证型中冠脉狭窄轻度与中度(P=0.004)、重度(P=0.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构成比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准确的证型诊断可以帮助我们重视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可能存在的病变.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无创高分辨率二维超声比较冠心病(CAD)患者与非CA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斑块的发生情况,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与CAD的关系.方法: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的137例患者根据血管病变分成分为4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n=31)、单支病变(n=36)、双支病变(n=33)、三支病变(n=37),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1周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测定其生化、血脂水平,测量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计算体重指数,并记录其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的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的发生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且有统计学意义;随着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的增加,CAD的发生明显增加.结论: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CAD关系最为紧密,可利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来筛查出伴有心血管多种危险因素CAD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6.
湖南地区早发冠心病冠脉病变与病性证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湖南省早发冠心病(prematu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P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证素之间相关性.方法 对156例早发冠心病患者进行证素分类辨证分析.冠脉病变程度以狭窄程度表示,病变积分以Gensini积分计算,心功能分级采用Killip分级.结果各证素组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痰浊>阴虚>血瘀>气虚>热蕴,各组间冠脉病变程度与证素无明显相关性,各组间心功能Killip分级无显著差异,各组Gensini积分气虚组病变积分较其他组高.结论 湖南地区早发冠心病以痰浊为主要证素,但含有气虚证素的早发冠心病一般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超声检查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判断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探讨其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疑似冠心病、行冠脉造影的住院患者106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0支病变组),单只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只病变组。超声测量颈动脉IMT,同时注意观察动脉硬化斑块的大小、位置、数量及斑块性质等。结果:颈动脉IMT值、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多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冠状动脉积分与颈动脉IMT值及冠状动脉积分与颈动脉硬化积分之间均呈显著性相关。结论:颈部动脉血管的IMT及斑块对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至2006年经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病例499例,对各病例的危险因素和冠脉造影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从冠脉狭窄度、病变血管的累及支数等情况来分析冠状动脉病变与其危险因素的相互关系.结果空腹血糖与冠脉狭窄度相关.高血压、吸烟、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累及冠脉的血管支数相关,且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管累及的支数呈正相关.结论(1)高龄的病人冠脉病变程度较重,常有多支病变;(2)有高血压史的病人易出现多支病变;(3)有糖尿病史的病人多表现为冠脉的弥漫病变;(4)吸烟的病人冠脉病变程度较重,常发生多支病变;(5)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增高的病人容易出现多支病变,且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与右冠状动脉病变相关;(6)空腹血糖的增高可以加重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