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外科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外科术后患者肠内、外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55例外科术后患者肠内、外营养支持情况进行分析,其中肠内营养支持(enteral nutrition,EN)26例,肠外营养支持(parenteral nutrition,PN)29例,对血清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总数(LYM)、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监测并进行治疗费用比较。结果①EN组与PN组营养支持后营养指标组间比较:EN支持组Alb、LYM与PN支持组相比有明显增高(P<0.05);Hb、TSF、MAMC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EN组、PN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自身营养指标的比较:两组Alb、Hb、LYM均有增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TSF、MAMC差异无显著性(P>0.05)。EN组与PN组营养支持费用比较,同样供能1 265千卡,EN组比PN组节约费用约34.3%。结论外科术后患者,根据疾病情况,及早选择肠内营养,及时调整EN、PN比例,使营养支持治疗更加合理,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根据营养支持方式分为EN组和PN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48 h内开始营养支持治疗。PN组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行早期肠外营养(EPN)支持;EN组行EEN支持。观察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后7、14 d,两组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肌围(AMC)水平均高于支持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14 d,EN组TP、ALB、TSF、AMC水平高于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HGB)在支持前后及各时间段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期间EN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EN和PN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营养状况,但EN比PN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肠外营养(PN)支持前后血液营养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38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分为营养组(n=20)和对照组(n=18),营养组于术后24 h内开始营养治疗,对照组不进行营养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10天血液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A、IgG、IgM)、预后营养指数(PNI)值的变化。结果(1)2组术前和术后第1天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2)术后第1天2组ALB、PA、TRF、IgA、IgM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IgG、PNI有降低趋势(P>0.05);(3)术后第10天营养组ALB、PA、TRF、IgA、IgG、IgM、PNI均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对照组ALB、PA、TRF、IgA、IgG、IgM、PNI降低更为严重(P<0.05,P<0.01);营养组ALB、PA、TRF、IgA、IgG、IgM、PN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术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能改善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机体免疫功能,有助于促进术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外营养结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的影响及合理性.方法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EN+ PN组)和全肠外营养支持组(PN组)各30例.EN +PN组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行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结合支持,8天后转为全肠内营养支持.PN组在整个治疗期行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治疗后第2、8、14天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IgA、IgG、IgM,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费用.结果 从第8天起EN+ PN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IgA、IgG平均高于P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 PN组在降低并发症和降低住院费用明显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合可以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费用,符合患者的病理、生理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武韬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7):839-841
目的:探讨对于喉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两种支持治疗对患者营养代谢状况、免疫及应激激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喉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EN组31例和PN组19例,术后按照病人的个体情况给予连续营养支持7d。两组病人分别于术前、术后1d,4d,和8d分别检测各组的营养指标、细胞免疫指标、体液免疫指标及炎症反应指标,及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50例喉癌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均低于健康对照组,而CD8、C-反应蛋白(CRP)及补体C3、C4则高于空白对照组。术后8d,EN组血清PA的水平较术前没有降低反而升高,PN组术后测得的PA水平与术前相比较明显降低;EN组Hb水平与术前比较没有减少,而PN组术后Hb水平较术前有所减少,两组术后的Hb水平有统计学差异。EN组CD3、CD4、CD4/CD8、IgG、IgA、IgM高于PN组,CD8显著低于PN组。EN组感染人次少于PN组,但两组之间感染人次差异不大。结论:喉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在恢复营养状况、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的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治疗在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为颅脑损伤患者规范化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纳入标准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我院及我市中医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治疗(EN)组43例及肠外营养治疗(PN)组41例,健康体检正常志愿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PN组48h后通过深静脉给予静脉营养。EN组伤后48h置胃管开始肠内营养,观察EN组及PN组血糖、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浆前白蛋白(PA)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变化。结果 EN及PN组血糖水平在伤后24h均明显升高,在伤后2周EN组明显低于PN组(P<0.01);治疗2周后Hb、ALB、PA及RBP水平均高于PN组(P<0.05);EN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PN组(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降低营养风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创伤组织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肠内(EN)与肠外营养(PN)对胃癌根治术后机体免疫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PN组和EN组,各30例,PN组患者术后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EN组患者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血浆IgA、IgG和IgM水平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浆IgA、IgG和IgM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而PN组患者IgA、IgG和IgM水平明显低于EN组(P<0.05):EN组患者切口感染和肠梗阻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且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低于PN 组(P<0.05).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提高胃癌根治术后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变化.方法 对1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采用十二指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84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84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两组患者在A-BL后10d血清中IgG、IgA、IgM及I吐含量及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值,对比研究两组的免疫功能变化.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免疫功能明显下降,而EN组患者血清中的IgG、IgA和IgM显著高于PN组(P<0.05);CD4+水平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PN组(P<0.05);IgE明显低于PN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科机械通气患者的肠内营养(EN)支持时机.方法:将86例内科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早期EN组和晚期EN组,每组43例.比较两组病人经EN达标率、机械通气时间、28 d病死率和营养相关并发症.检测机械通气开始当天和治疗后第10天血清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免疫球蛋白IgA、IgG,总淋巴细胞计数(TLC)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经EN达标率无显著差异,早期EN组显著缩短病人机械通气时间(P<0.01) ;28 d病死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低于晚期EN组病人(P<0.05).机械通气第10天,早期EN组病人ALB、Hb、IgA、TLC明显高于晚期EN组(P<0.01).结论:内科机械通气的病人应尽早给予EN,有利于病人营养状况和预后的改善,并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对食管癌术后早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EN组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组。EN组从术后1d开始经营养管予EN治疗,疗程7d;PN组从术后1d开始给予全外周静脉营养,疗程同EN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营养支持治疗并发症;术后1d及术后8d检测两组患者清蛋白(albumin,ALB)、转铁蛋白(transferrin,TEN)、前清蛋白(prealbumin,PreALB)和免疫球蛋白G(immunoglubinG,IgG)、免疫球蛋白A(immunoglubinA,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ubinM,IgM)以及淋巴细胞(1ymphocyte,LC)计数。结果E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少于PN组(P〈0.01);EN组术后消化道症状不明显。与术后1d比较,术后8d两组PreALB和TEN水平显著升高(P〈0.01);术后8d,EN组PreALB和TEN水平显著高于PN组(P〈0.05)。术后8d,EN组IgA、IgG和IgM水平显著高于PN组(P〈0.05,或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EN治疗能够促进肠道功能早日恢复,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和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陈爱华 《广西医学》2014,(2):207-209,212
目的:探讨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对肠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6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2例,含谷氨酰胺肠内营养组( Gln组)给予含谷氨酰胺营养液肠内营养,常规肠内营养组( EN组)给予普通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 PN组)给予普通肠外营养,3组疗程均为10 d。观察3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 d、10 d的营养、免疫指标及手术情况。结果术后10 d,Gln组体重(BW)、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白蛋白(ALB)均明显优于EN组和PN组(P均<0.05),且ALB高于PN组(P均<0.05),总蛋白(TP)低于EN组(P<0.05),术后10 d,Gln组CD4+、CD4+/CD8+、IgA明显高于EN组(P均<0.05),CD8+明显低于EN组,并且CD4+、CD4+/CD8+明显高于PN组(P均<0.05)。3组肛门排气时间、拆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Gln组、EN组长于PN组(P<0.05)。结论应用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对改善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兴  米佳丽 《四川医学》2011,32(3):353-355
目的研究腹部外科术后营养不良的患者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支持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营养支持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经腹部外科术后营养不良的患者187例,比较其营养支持前后营养指标的变化及住院天数等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的体重、Hbs、ALB、PA和TRE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N组和EN组、EN+PN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和EN+P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外科术后EN安全、有效,能维护机体代谢平衡,减少或避免术后感染性并发症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肠内营养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营养代谢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68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肠内组)35例和肠外营养组(肠外组)33例,分别给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和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浆谷氨酰胺、蛋白和累积氮平衡水平、肠黏膜通透性、血浆免疫球蛋白lgG和IgM水平以及感染有关并发症、营养治疗费用等的差异。结果不同营养支持6d后,肠内组血浆谷氨酰胺(422±54)μmol/L、累积6d氮平衡(30.3±24.0) mg/kg,lgG和lgM分别为(12.4±1.9)g/L和(1450±760)mg/L,均高于肠外组(均P<0.05);用药前后甘露醇/乳果糖比值的差值为0.036±0.019,高于肠外组的0.013±0.011(P<0.01);肠内组发生感染并发症3例,肠外组5例;肠内组的营养治疗费用低于肠外组(P<0.01)。结论肠内营养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营养代谢,维护其肠黏膜屏障,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且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机体炎症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EN组及肠外营养(PN)组,各40例,EN组于术后第1天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PN组于术后第1天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营养指标[IgG、氮平衡(NB)、总蛋白(TP)、血清蛋白(ALB)]、MDA、SOD及炎症因子白介素-2、6、8(IL-2、6、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情况。结果:与术后1d相比,两组治疗术后7dIgG、NB、TP、ALB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而EN组术后7d各营养指标改善效果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血清SOD水平显著下降,术后第7天恢复至术前水平,而EN组术后第7天MDA值恢复至术前水平,PN组MDA值高于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IL-2、6、8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术后第7天两组IL-2、6、8和TNF-α水平低于术后第1天,且EN组低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机体营养,调节血清sOD、MDA变化,降低机体炎症应激性反应,促进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疗效。方法对ICU 122例患者EN支持前后的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N支持后,观察组各营养指标水平均高于支持前(P<0.05);观察组CD3+、CD4+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以及CD4+/CD8+比值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IgG、IgA、IgM的浓度均高于支持前(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改善ICU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肠内(EN)肠外营养支持(PN)对胃癌术后营养和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 62例进展期胃癌,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各31例。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营养状况,功能状态,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PN组术后第5、第8天总蛋白、清蛋白和前清蛋白水平均低于术前水平(P〈0.05)。EN组术后第8天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及前清蛋白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5 d EN组血清总蛋白前清蛋白水平高于PN组(P〈0.05)。术后第8天,EN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和前清蛋白水平均高于PN组(P〈0.0 5)。EN组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显著高于PN组(P〈0.0 5);EN组体力状况分级为1~2级,PN组为2~3级。EN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PN组(P〈0.05)。结论 EN有助于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功能状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防治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老龄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老年重症脑血管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与肠外营养组(PN),各33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按照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原则,EN组逐步实施肠内营养,PN组给予肠外营养。2周后观察体重变化百分比(IBW%)、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变化,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3个月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TSF、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与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EN组IBW%、TSF、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N组上消化道出血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N组总有效率为66.7%,EN组总有效率为42.4%,PN组病死率为18.2%,EN组病死率为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在改善老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及远期的病死率方面优于肠外营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的支持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对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的支持效果。方法将4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EEN组(n=20)与PN组(n=20)。EEN组患者,术后24h开始经鼻肠营养管予以肠内营养液瑞素;PN组患者,术后24h开始经锁骨下静脉给予肠外营养,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支持均为7d。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第8d晨起静脉采血检测营养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体液免疫指标(IgA、IgM、IgG),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即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相关费用等。结果 EEN组患者术后IgA恢复程度显著高于PN组(P〈0.05),并且肠功能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相关费用低。结论 EEN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营养补给方法 ,而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所以是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早期首选的营养支持方法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临床关系。方法 分析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与 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相关营养指标[ 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及前白蛋白(PA)]、临床指标(胃肠功能 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治疗费用及术后感染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免疫指标(T 细胞亚群CD3+、 CD4+、CD8+ 及CD4+/CD8+ 比值,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 及IgM)及疲劳指数的关系。结果 ①肠内营养(EN) + 肠外营养(PN)组营养指标ALB、TF 及PA 值高于EN 组和PN 组(P <0.05);② EN+PN 组术后住院时 间和术后所需营养费用低于EN 组和PN 组(P <0.05);EN+PN 组术后第1 次排气时间和第1 次排便时间较 EN 组和PN 组快(P <0.05);EN+PN 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EN 组和PN 组(P <0.05);③ EN 组、EN+PN 组术后T 细胞亚群CD3+、CD4+ 及CD4+/CD8+ 均高于术前(P <0.05),3 组术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 及IgM 水平均高于术前(P <0.05);④ EN+PN 组疲劳指数较EN 组和PN 组下降(P <0.05)。结论 肠内外 联合营养支持更有利于恢复免疫及肠道功能、减少感染性并发症及改善患者的疲劳指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