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1例献血者ABO血型检测与初筛血型检测不符样本进行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分析其原因。方法:纸片法初筛血型,应用PK7300血型仪进行ABO血型鉴定,试管法进行血型血清学复测ABO血型,使用测序技术对献血者ABO基因进行测序并比对测序结果。结果:纸片法血型鉴定为AB型,PK7300血型仪正反鉴定一致为B型,试管法血型检测该献血者为B(A)型,测序分析证实ABO基因型:B(A).02/O.01.02,在700位有CG杂合突变,测序结果与试管法血型血清学检测一致,证实该献血员为B(A)亚型。结论:PK7300血型仪鉴定血型存在亚型漏检,试管法ABO血型鉴定是实验室全自动血型检测方法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1例ABO疑难血型样本进行血清型和基因型鉴定.方法 用血清学方法对标本进行ABO血清型检测,根据血清型结果,选取ABO基因亚型检测试剂盒,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进行基因亚型鉴定,用直接测序法对ABO基因的第6、7外显子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血清学结果显示,该样本的红细胞上具有高凝集强度的A抗原和中等凝集强度的B抗原,样本血浆中含有弱凝集强度的抗-B抗体,初步判定为ABw型;B亚型基因分型试剂的结果显示,该样本ABO基因为ABw12型;直接测序结果显示,该标本ABO基因第6外显子序列为278CT、297GA,第7外显子序列为467CT、526CG、657CT、703GA、796CA、803GC、930GA杂合,即在基因型A102/B101的基础上,该序列nt278位发生了C>T杂合突变,经与血型抗原基因变异资料库的数据比对,确定突变的等位基因为Bw12,基因型为A102/Bw12.结论 中国人群中发现A102/Bw12基因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样本的分子机制,为临床ABO血型正反不符样本的鉴定和输血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ABO血型正反不符的样本,选取其中血清学反应格局相似的样本6份,应用血清学方法、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BO基因直接测序及TA克隆单体型分析等方法分析其分子机制,对其进行分类,并回顾性调查临床输血情况.结果 导致该6份样本ABO血型正反不符情况有3种:抗原减弱(2份)、抗体减弱(3份)、ABO亚型(1份).遵循同型或相容性输注原则进行输血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ABO血型存在异质性,血清学反应格局相同的样本可由多种机制引起.  相似文献   

4.
目的 结合ABO血型血清学结果,采用ABO基因测序技术鉴定CisAB血型.探讨CisAB/B亚型的血清学和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对于送至青岛市中心血站ABO血型待定的献血者标本,采用经典试管法进行血清学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测序的方法分析ABO基因第6,7外显子及侧翼序列、启动子和增强子序列.对于有突变的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例ABO血型血清学正、反定型不符的血样标本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方法采用试管法对此例血样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应用直接测序及单倍型测序的方法确定其基因型。结果此例样本血型血清学结果显示,其正定型为AwB型,反定型为B型;直接测序及单倍型测序最终结果显示,其中一条等位基因为O01,另一条等位基因与A101标准序列相比,存在c.297A>G、c.657C>T、c.796C>A、c.803G>C及c.930G>A碱基突变。结论经基因测序证实,此例血清学定型困难的样本基因型为O01/B(A)new型,此突变类型的B(A)型既往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_(el)01亚型血清学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和试管法检测先证者ABO表型,多功能非放射性磷酸盐偶联法检测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的反应活性,荧光PCR法进行ABO血型基因分型,Sanger一代测序法对第1~7外显子进行测序。结果:先证者血清学试验检测为A_(el),血清和红细胞上均无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活性,ABO血型基因分型结果为AO2,基因测序结果确认为A_(el)01/O02,第1~7外显子测序结果为该样本在A101/O02的基础上发生了239G>A的突变,该突变为首次发现。结论:根据血型血清学结果推测,该突变导致了A抗原弱表达。基因分型预测ABO血型表型,基因测序是直接获得ABO亚型的证据,最终须结合ABO血清学方法来确定其ABO血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3例ABO变异型Bw亚型进行基因鉴定及序列分析。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检测ABO血型, 并应用Sanger测序进行ABO基因鉴定。结果 3例ABO血型鉴定均符合Bw亚型, 基因分型分别为ABO*Bw.11/0.01.02、ABO*Bw.12/0.01.01、ABO*Bw.34/A1.02, 测序发现分别存在c.695T>C变异致多肽链Leu232Pro替换, c.278C>T变异致多肽链Pro93Leu替换, c.889G>A变异致多肽链Glu297Lys替换。结论本研究分别发现了Bw11、Bw12、Bw34亚型各一例。基因检测可作为血清学结果的补充确定ABO血型的亚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疑难ABO血型标本的表型与相应等位基因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5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各科室送检的临床病人和献血者的45份血液样本。通过试管法检测45例患者及献血者的血清表型,同时采用sanger双碱基DNA分子测序的方法检测ABO等位基因。结果血清学检测的45例血液样本中,出现了A抗原减弱12例(Aw6例,A3 1例,Ael,5例);B型减弱6例(Bw);AB抗原减弱9例(AB表型);Cis AB:12例;B(A):6例;存在A101、A102、A311、Ae L02、Ax02、Ax13、Bl01,Bw,O01、O02、B(A)04、Cis AB01、Cis AB08等基因亚型。结论常规的血清学方法对疑难ABO血型,尤其是ABO血型的亚型鉴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血型基因测序分析的方法可以较好地区分血清学定型模糊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新等位基因278C>T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ABO血型系统中Bw变异型的分子遗传背景,发现并鉴定一个新的ABO等位基因。方法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1例ABO血型疑难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先证者ABO基因转录调控序列和全编码序列进行突变筛选和检测。结果血清学和家系调查鉴定该样本为Bw表型,对gDNA和cDNA研究发现该样本存在第6外显子278C/T杂合,单倍体分析发现一种新的Bw等位基因,该等位基因与B101相比,差异仅在第6外显子的278C〉T错义突变,导致多肽链P93L替换,该突变点位于以前报道的Bw等位基因功能域之外。结论在中国人群中发现一种新的导致Bw变异型的ABO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0.
ABO血型基因分型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ABO血型基因分型的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基因定型方法对ABO血型基因定型并观察其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和疑难血型检定。结果 :对已知ABO基因的DNA标本进行基因定型 ,证实文中的ABO基因定型方法可靠 ;对 10 4例健康、无血源关系的汉族个体ABO血型基因定型 ,结果与血清学所定表型完全符合 ;并用ABO基因分型技术解决临床输血前血型鉴定、产前胎儿血型鉴定、亲权试验及血清学亚型的正确性验证。结论 :ABO血型基因分型技术可以正确判定ABO血型疑难样本  相似文献   

11.
一个中国汉族ABO血型B亚型家系中发现新的B等位基因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人群ABO血型中B亚型的分子遗传背景,发现并鉴定ABO新等位基因。方法 随机选择10个正常的B型志愿捐血者样本作对照,对6例血型血清学鉴定为B亚型的样本,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方法、ABO基因第6及第7外显子PCR产物直接测序,进行基因定型;并对B等位基因的第6外显子、第6内含子及第7外显子进行基因克隆和单倍体测序分析。结果 2例血清学为Bx、BW的B亚型样本中,发现一个新的B等位基因。该等位基因与B1 0 1 等位基因相比,差异仅在第7外显子nt6 95位T>C突变。进一步对其中一个Bx 血型的个体进行家系调查,结果该家系的11人中,7人带有该新B等位基因。而其余的4例B亚型样本及10例对照样本,ABO基因的第6、7外显子未发现新的点突变。结论 首次发现6 95 T>C变异的新B等位基因,该等位基因nt6 95位由T转变为C,2 32位氨基酸由亮氨酸转变为脯氨酸,可导致糖基转移酶活性的降低,表明ABO基因的第2 32位氨基酸对决定糖基转移酶活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扩增受阻突变检测系统(ARMS)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方法,并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基因型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HBV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设计ARMS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体系,建立检测HBVB和C基因型方法,对50例临床标本进行检测。结果50例临床样本中,B型的检出率为26%(13例),C型为74%(37例),其实验结果与测序结果完全一致。常州及周边地区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型HBV为优势株。C基因型患者A1762T/G1764A突变率为62%,明显高于B型。结论ARMS检测HBV基因型,快速、准确;常州及周边地区HBV基因型主要为B、C型,且C型携带A1762T/G1764A双突变率较高,与较为严重的肝病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中国人个体ABO血型系统中具有混合外观凝集特征的B3变异型的分子遗传背景.方法 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2例ABO血型疑难样本的红细胞表型,应用连续凝集方法和13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位点检测法,排除外源性或内源性DNA嵌合的可能.对ABO基因第6、7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序列分析,并进一步通过克隆测序法鉴定2个样本的ABO基因单倍型.结果 2个无关个体红细胞与抗-B和抗-AB发生混合外观凝集,连续凝集法和STR检测排除了样本的外源性DNA污染和内源性遗传嵌合子,根据血清学特征确定这2个个体红细胞均为A183血型.单倍型序列分析发现2个样本为A1B杂合子,其中B等位基因与B101相比,差异仅在第7外显子的425T>C错义突变,导致B糖基转移酶多肽链M142T替换.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发现一种新的可能导致B3变异型的ABO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中国人个体ABO血型系统中具有混合外观凝集特征的B3变异型的分子遗传背景.方法 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2例ABO血型疑难样本的红细胞表型,应用连续凝集方法和13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位点检测法,排除外源性或内源性DNA嵌合的可能.对ABO基因第6、7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序列分析,并进一步通过克隆测序法鉴定2个样本的ABO基因单倍型.结果 2个无关个体红细胞与抗-B和抗-AB发生混合外观凝集,连续凝集法和STR检测排除了样本的外源性DNA污染和内源性遗传嵌合子,根据血清学特征确定这2个个体红细胞均为A183血型.单倍型序列分析发现2个样本为A1B杂合子,其中B等位基因与B101相比,差异仅在第7外显子的425T>C错义突变,导致B糖基转移酶多肽链M142T替换.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发现一种新的可能导致B3变异型的ABO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中国人个体ABO血型系统中具有混合外观凝集特征的B3变异型的分子遗传背景.方法 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2例ABO血型疑难样本的红细胞表型,应用连续凝集方法和13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位点检测法,排除外源性或内源性DNA嵌合的可能.对ABO基因第6、7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序列分析,并进一步通过克隆测序法鉴定2个样本的ABO基因单倍型.结果 2个无关个体红细胞与抗-B和抗-AB发生混合外观凝集,连续凝集法和STR检测排除了样本的外源性DNA污染和内源性遗传嵌合子,根据血清学特征确定这2个个体红细胞均为A183血型.单倍型序列分析发现2个样本为A1B杂合子,其中B等位基因与B101相比,差异仅在第7外显子的425T>C错义突变,导致B糖基转移酶多肽链M142T替换.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发现一种新的可能导致B3变异型的ABO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中国人个体ABO血型系统中具有混合外观凝集特征的B3变异型的分子遗传背景.方法 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2例ABO血型疑难样本的红细胞表型,应用连续凝集方法和13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位点检测法,排除外源性或内源性DNA嵌合的可能.对ABO基因第6、7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序列分析,并进一步通过克隆测序法鉴定2个样本的ABO基因单倍型.结果 2个无关个体红细胞与抗-B和抗-AB发生混合外观凝集,连续凝集法和STR检测排除了样本的外源性DNA污染和内源性遗传嵌合子,根据血清学特征确定这2个个体红细胞均为A183血型.单倍型序列分析发现2个样本为A1B杂合子,其中B等位基因与B101相比,差异仅在第7外显子的425T>C错义突变,导致B糖基转移酶多肽链M142T替换.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发现一种新的可能导致B3变异型的ABO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中国人个体ABO血型系统中具有混合外观凝集特征的B3变异型的分子遗传背景.方法 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2例ABO血型疑难样本的红细胞表型,应用连续凝集方法和13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位点检测法,排除外源性或内源性DNA嵌合的可能.对ABO基因第6、7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序列分析,并进一步通过克隆测序法鉴定2个样本的ABO基因单倍型.结果 2个无关个体红细胞与抗-B和抗-AB发生混合外观凝集,连续凝集法和STR检测排除了样本的外源性DNA污染和内源性遗传嵌合子,根据血清学特征确定这2个个体红细胞均为A183血型.单倍型序列分析发现2个样本为A1B杂合子,其中B等位基因与B101相比,差异仅在第7外显子的425T>C错义突变,导致B糖基转移酶多肽链M142T替换.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发现一种新的可能导致B3变异型的ABO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中国人个体ABO血型系统中具有混合外观凝集特征的B3变异型的分子遗传背景.方法 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2例ABO血型疑难样本的红细胞表型,应用连续凝集方法和13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位点检测法,排除外源性或内源性DNA嵌合的可能.对ABO基因第6、7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序列分析,并进一步通过克隆测序法鉴定2个样本的ABO基因单倍型.结果 2个无关个体红细胞与抗-B和抗-AB发生混合外观凝集,连续凝集法和STR检测排除了样本的外源性DNA污染和内源性遗传嵌合子,根据血清学特征确定这2个个体红细胞均为A183血型.单倍型序列分析发现2个样本为A1B杂合子,其中B等位基因与B101相比,差异仅在第7外显子的425T>C错义突变,导致B糖基转移酶多肽链M142T替换.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发现一种新的可能导致B3变异型的ABO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中国人个体ABO血型系统中具有混合外观凝集特征的B3变异型的分子遗传背景.方法 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2例ABO血型疑难样本的红细胞表型,应用连续凝集方法和13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位点检测法,排除外源性或内源性DNA嵌合的可能.对ABO基因第6、7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序列分析,并进一步通过克隆测序法鉴定2个样本的ABO基因单倍型.结果 2个无关个体红细胞与抗-B和抗-AB发生混合外观凝集,连续凝集法和STR检测排除了样本的外源性DNA污染和内源性遗传嵌合子,根据血清学特征确定这2个个体红细胞均为A183血型.单倍型序列分析发现2个样本为A1B杂合子,其中B等位基因与B101相比,差异仅在第7外显子的425T>C错义突变,导致B糖基转移酶多肽链M142T替换.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发现一种新的可能导致B3变异型的ABO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新的B3变异型相关的B糖基转移酶基因M142T突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中国人个体ABO血型系统中具有混合外观凝集特征的B3变异型的分子遗传背景.方法 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2例ABO血型疑难样本的红细胞表型,应用连续凝集方法和13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位点检测法,排除外源性或内源性DNA嵌合的可能.对ABO基因第6、7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序列分析,并进一步通过克隆测序法鉴定2个样本的ABO基因单倍型.结果 2个无关个体红细胞与抗-B和抗-AB发生混合外观凝集,连续凝集法和STR检测排除了样本的外源性DNA污染和内源性遗传嵌合子,根据血清学特征确定这2个个体红细胞均为A183血型.单倍型序列分析发现2个样本为A1B杂合子,其中B等位基因与B101相比,差异仅在第7外显子的425T>C错义突变,导致B糖基转移酶多肽链M142T替换.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发现一种新的可能导致B3变异型的ABO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