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段发兰  李亚新  胡筱梅  李毅 《微循环学杂志》2011,21(1):42-43,46,81,85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液中T辅助细胞17(Thl7)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水平,探讨其在RA中的变化特点及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检测50例活动期RA患者血清和其中15例关节液以及30例正常人血清IL-17水平.同时测定RA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伴有多个关节肿、痛、畸形的免疫性疾病, 严重情况下会引起关节功能的严重障碍, 现已证实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 FLS)与RA有极强的关联性, RA-FLS在RA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RA-FLS可自行产生多种炎性细胞因子, 也可被某些细胞因子或物质刺激而产生多种炎性细胞因子, 这些炎性细胞因子可增加RA-FLS的侵袭性和增殖能力, 并减少RA-FLS的凋亡, 从而进一步加重关节炎。文章重点探讨了几种可对RA-FLS产生影响的细胞因子, 以期为治疗RA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3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8、炎性指标红细胞沉降率以及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水平,观察RA患者临床数据包括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以及DAS28评分等,探讨RA患者血清IL-37水平升高的意义以其在RA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80例RA患者、80例健康对照患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RA患者血清中IL-37[(40.33±11.25)pg/mL]、TNF-α[(110.41 ±35.37) pg/mL]、IL-18[(121.73±29.22) pg/mL]水平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42.31±15.02) mm./h]、CRP[(38.31±17.22) m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37[(18.21±5.72) pg/mL]、TNF-α[(30.19±6.82) pg/mL]、IL-18[(55.47±7.29) pg/mL]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37的表达与TNF-α、IL-18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81,P=0.001).结论 IL-37在RA患者体内高表达并与其它几种炎性因子的表达具有相关性,IL-37可能作为炎性抑制因子参与了RA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IL-6、IL-18和CRP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4例RA患者,以7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6、IL-18和免疫荧光法测定CRP的水平,并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结果:RA患者的血清Plt、ESR、RF、IL-6、IL-18和CRP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RA患者活动期上述指标含量(除RF外)均显著高于稳定期(P〈0.01),Plt升高RA患者组与Plt正常组相比,RF、ESR、IL-6、IL-18和CRP水平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L-6、IL-18和CRP在RA患者的疾病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的水平变化与RA患者病情有关,联合动态监测有助于临床观察RA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31是2004年新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其受体是由IL-31受体A(IL-31 receptor alpha, IL-31RA)和抑瘤素M受体(oncostatin-M receptor beta,OSMR)组成的异源性二聚体。最近的研究表明,IL-31通过刺激促炎性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6.
IL-1基因多态性对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及IL-1蛋白表达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α(IL-1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多态性对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及对IL-1β产生的影响。方法:检测136例RA病人及102例正常人的IL-1等位基因分布,其中72例病人系已明确患病2年内出现关节破坏者,IL-1基因多态性检测采用PCR-RFLP法,同时分析不同类型基因型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受刺激后分泌IL-1β水平的不同。结果:IL-1α等位基因1、2的频率和携带率在RA组及正常人组无显著差异。IL-1β纯合子等位基因2频率在2年内出现骨侵蚀组明显高于2年内未出现骨侵蚀组,IL-1β纯合子等位基因2携带病人组具有较高的血沉及关节肿胀、压痛指数,从携带IL-1β纯合子等位基因2病人中分离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脂多糖刺激后分泌的IL-1β量明显高于其它组病人。结论:RA与IL-1β基因多态显著相关,IL-1β等位基因2促进IL-1β分泌,IL-1β等位基因2的检测可作为预测RA严重性的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7(IL-17)以及护骨因子(OPG)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0例RA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1α、IL-1β、IL-17、OPG和CRP的水平。结果:RA患者IL-1α、IL-1β、IL-17、OPG、和CRP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IL-1α、IL-1β、IL-17、OPG、CRP在判断RA的活动性以及骨质破坏等方面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IL-6、TNF-α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细胞因子与性激素分泌异常在RA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我们对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雌二醇(E2)、睾酮(TEST)的水平进行了检测,以探讨其在RA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h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IL-21和IL-22在血清中的表达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以及与儿童哮喘发作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68例哮喘患儿和30例健康对照患儿血清中IL-17、IL-21和IL-22的水平进行检测。患儿血清中IL-17、IL-21和IL-22与患儿性别、年龄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三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在不同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与年龄亦无相关性。哮喘患儿血清中IL-17(37.35±10.52)pg/mL和IL-22(407.42±137.41)pg/mL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IL-21表达水平在两组之间无差异;IL-21和IL-22的表达与哮喘发作程度无关,而IL-17表达水平与哮喘发作程度呈正相关。结论:Th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和IL-22在哮喘的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监测病情和诊断哮喘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成纤维型滑膜细胞增殖和炎性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明确雌激素在RA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处于活动期、有膝关节积液的9例女性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无菌采集膝关节液,分离培养成纤维型滑膜细胞,待细胞传至第3~4代时,用终浓度分别为10-10、10-9、10-8、10-7、10-6 mol/L的雌二醇(E2)处理48 h,同时设未加E2的空白孔作为对照组,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1、IL-6、GM-CSF、MMP1、MMP2和MMP3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E2浓度为10-6、10-7、10-8 mol/L时RA滑膜细胞增殖率显著增高,并具有浓度依赖性,而E2浓度为10-9、10-10 mol/L时细胞增殖率没有显著改变。②不同浓度E2处理后,培养上清中IL-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2浓度为10-6、10-7、10-8、10-9 mol/L时,IL-6和MMP-2浓度显著升高(P<0.05);培养上清中均未测得GM-CSF和MMP-1、MMP3,说明三者在体外培养的RA滑膜细胞中低表达。结论雌激素在RA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刺激RA滑膜细胞增殖和促进某些致炎细胞因子的分泌而导致RA患者关节滑膜增生和炎性病变。  相似文献   

11.
<正>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累及外周关节为主的慢性、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和关节滑膜合成的促炎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7等在关节损害和终末器官损害中起着关键作用。RA患者易于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和卒中的风险显著增加。RA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加速进展与吸烟、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痹阻型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IL-1、IL-6、TNF-α的表达水平,分析IL-1、IL-6、TNF-α与炎性活动指标ESR、CRP、DAS28之间的关系,探索细胞因子与RA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RA湿热痹阻型患者外周血血清90例、RA湿热痹阻型患者关节液28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30例及健康对照组血清30例IL-1、IL-6、TNF-α的表达,并常规方法检测ESR、CRP。利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A湿热痹阻型患者外周血血清中IL-1、IL-6及TNF-α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5,10.56,8.758;P0.05);RA湿热痹阻型患者关节液中IL-1、IL-6及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外周血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3.09,2.496;P0.05);RA湿热痹阻型患者关节液中IL-1、IL-6及TNF-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骨性关节炎关节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2.46,2.51;P0.05)。RA湿热痹阻型患者外周血血清和关节液中IL-1、IL-6及TNF-α的表达与ESR、CRP、DAS28无相关性(P0.05)。结论 RA湿热痹阻型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液中IL-1、IL-6及TNF-α的异常升高可能参与了RA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通过对4种常见风湿性疾病患者血清IL-17水平的检测,探讨IL-17在风湿性疾病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了常见四种风湿性疾病及20例正常人血清IL-17水平,同时对其与有关免疫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1)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SS)及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RA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ACR分值呈正相关;AS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ESR、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SS及SLE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IgG水平呈正相关,与C3水平呈负相关;SLE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3)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SLE患者血清IL-17水平差异显著,4种常见风湿性疾病患者组间IL-17水平无差异。结论:RA、SLE、AS及SS患者血清IL-17水平明显升高,在疾病活动期尤为明显,提示IL-17可能在风湿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滑膜液中IL-10、IL-12和sFasL含量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细胞因子和凋亡分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中的作用,用ELISA法分析了26例RA患者滑膜液和血清中IL-12、IL-10和可溶性FasL(sFasL)的含量。结果表明RA患者滑膜液中IL-12、IL-10含量分别为(419.9±89.2)pg/ml和(187.7±34.5)pg/ml,外周血中这两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均较低,分别为(65.3±34.2)pg/ml(IL-12)和(85.0±12.7)pg/ml(IL-10)。滑膜液中sFasL的含量为266pg/ml,明显高于血清含量(36pg/ml)。这一结果提示,RA患者滑膜液中IL-12含量和sFasL增高,这些炎性细胞因子增高可能参与了关节滑膜中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活化,继而造成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甙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作用,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雷公藤多甙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实验应用鸡Ⅱ型胶原蛋白,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模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检测观察正常对照组、CIA模型组和雷公藤多甙治疗组大鼠血液及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浓度。结果 ELISA检测结果显示,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血清和关节液中IL-10含量明显减低,而雷公藤多甙可以升高IL-10的浓度,使之趋向正常。结论雷公藤多甙可有效减轻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关节病变,并能使CIA大鼠血清、关节浸液IL-10分子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17.
IL-1β基因多态性对RA患者PBMC IL-1β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多态对IL-1β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不同IL-1β基因型的RA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1β mRNA表达量的差异。结果: 携带IL-1β(-511)纯合子等位基因2组RA病人PBMC表达IL-1β mRNA量明显较非纯合子及正常人组为高(均P<0.01)。结论: IL-1β基因多态性改变对IL-1β mRNA的表达产生影响,IL-1β(-511)纯合子等位基因2促进了IL-1β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病人血浆促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的变化,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ARDS炎症发展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ARDS病例22例和SIRS 8例,以及正常对照10例,收集血样品,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TNF-α、IL-6和IL-10、IL-13蛋白含量。 结果: ARDS病人血浆TNF-α、IL-6、IL-10、IL-13含量分别为(629.30±187.00)ng/L、(261.10±71.30)ng/L、(458.10±111.93)ng/L、(5.21±2.02) ng/L,SIRS病人则分别为(206.10±85.90) ng/L、(141.40±41.50)ng/L、(259.60±54.34) ng/L、(1.69±0.39) ng/L,两者血浆细胞因子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但SIRS和ARDS病人的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结论: TNFα、IL-6是SIRS和ARDS演变中的重要促炎细胞因子,抗炎细胞因子IL-10和IL-13的过度释放在促进炎症反应失控和ARDS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聂瑛洁  周晓泉  袁军  安宇  肖林生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27(12):1104-1108,1112
目的:探讨经IL-4/IL-10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方法:用Percoll分层离心法从脾脏细胞分离得到DC后,用IL-4或IL-10或IL-4+IL-10进行诱导。用未经诱导和诱导过的DC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进行干扰。SD鼠设为CIA模型组,DC对照组与DC试验组。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与抗体水平,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对鼠爪关节行病理学检测。结果:DC对照组的临床症状评分,病理改变评分,细胞增殖能力,血清中抗胶原抗体及细胞因子水平与CIA模型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中,注射IL-10-DC能改善CIA鼠的滑膜炎症情况;在初次免疫后第5天注射IL-4-DC能减轻CIA鼠的滑膜炎程度;注射IL-4+IL-10-DC无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适时注射IL-4或IL-10诱导的DC,对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相关血清炎症介质和免疫指标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本文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酶联免疫法、免疫比浊法检测RA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metalloproteinase-3,MMP-3)、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并分析其水平的变化与临床病情活动程度的关系。结果:IL-18水平缓解期组和活动期组两组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GF-β1水平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MMP-3水平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两组较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显著性(P<0.01,P<0.05);CRP水平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活动期组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RA患者血清TGF-β1、MMP-3、IL-18和CRP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机制的发生及病情进展过程,该类测定对于了解病情和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