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4排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在64排CT CTA下的表现及64排CT CTA 对该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临床证实的主动脉夹层CTA表现及其与DSA的比较。结果:85例患者中阳性58例,阴性27例。与DSA比较造影剂用量明显减少,肾毒性减小;检查时间缩短,患者接受辐射量减少;显示病变范围扩大等。结论:多排螺旋CTA具有几种技术特点,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成像后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全程血管的形态走向。区分动脉管壁的硬化性钙斑及管腔内造影剂,从各方位、多角度直观观察评判受检血管,对临床医生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CT表现,所有病例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利用多平面重组法(MPR)、曲面重组法(C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成像法(VRT)进行血管成像。结果:21例患者均可观察到真假腔形态、大小、剥脱的内膜片、破口位置和主动脉壁钙化,观察主动脉弓及分支血管受累情况。结论:64排螺旋CT能准确、全面诊断主动脉夹层,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更多的信息,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主动脉夹层的64排螺旋CT特征及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予以超声心电图、64排螺旋CT平扫及64排螺旋CT主动脉造影诊断,并对3种的诊断的准确率.结果:64排螺旋CT主动脉造影诊断准确率为100.00%,64排螺旋CT平扫准确率为73.33%,超声心电图准确率为23.33%,3组诊断准确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DebakeyI型的16例,DebakeyⅡ型4例,DebakeyⅢ型10例,真假腔30例,内膜片29例,内膜破口29例.结论:64排螺旋CT主动脉造影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准确率高,且可快速、清晰的将血管腔及血管分支受累情况及邻近组织清晰呈现,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CT征象。方法用Siemens Emotionl6排螺旋cT机检查2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按照Stanfur分型本组中9例为A型,16例为B型。CT平扫10例未见异常改变,15例可见主动脉增粗,8例可见内膜钙化及内移,7例显示主动脉外壁钙化。增强扫描后25例均显示真假两腔及剥离的内膜(100%);22例可见内膜破VI(88.9%);25例均可见鸟嘴征,且均位于假腔;87.7%(64/73)的假腔直径大于真腔;12例可见血栓形成。结论MSCT A扫描速度快,能显示主动脉的整体形态,准确判断真假腔,测量病变累及范围,了解主动脉分支受累情况,发现主动脉周围的病变.是一种优良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优势。方法:对2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行MSCTA检查,采用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等方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DeBakeyⅠ型8例(34.8%),Ⅱ型3例(13.0%),Ⅲ型12例(52.2%),壁内血肿3例。主动脉重要分支受累5例(21.7%),均在三维重建中有特征表现。横轴位图像上可观察到真假腔形态、大小、剥脱的内膜片、破口位置及内膜和主动脉壁钙化,MPR重建图像能观察主动脉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内膜与各分支血管之间的关系。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能直观、立体显示真、假腔的形态、大小、破口位置及其与大分支血管的关系,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64排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以及三维重建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能够清楚直观地显示主动脉夹层大小,破口位置、内膜移位、主动脉壁钙化、真假腔形态、主要分支血管受累情况,并有助于做出准确分型。结论:运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以及多种后处理技术,能对主动脉夹层进行准确诊断、分型,以及明确分支血管受累情况;上述技术在治疗方案选择、术前、术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 angiography,CTA)及各种图像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A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确诊为AD的32例患者,均行64排CTA检查,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以及三维容积成像(VR)后处理。结果:32例患者CTA均显示内膜片、内膜破口、真假腔及分支血管受累情况。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能快速、准确、无创地诊断主动脉夹层,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怀疑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 T血管扫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对扫描的图像进行容积重组(VR),多排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等技术进行后处理,重建与分析血管图像,辅助诊断是否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结果 本组20例均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所有图像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以及真腔、假腔、内膜片、内膜破裂口等,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部位和范围得到真实直观的显示.根据Debakey分型:Ⅰ型3例,Ⅱ型2例,Ⅲ型15例.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成像分辨率高、诊断检出率高,通过结合三维后处理技术,可清晰地显示夹层动脉瘤的部位和范围,以及破裂口的所在位置,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对江西省婺源县中医院36例经手术证实的主动脉夹层应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对其影像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多平面重建系统工具、最大密度重建系统工具以及容积再现等图像系统处理方法对影像进行三维立体重建。结果平面重建(MPR)显示破口32例,容积再现(VR)显示破口8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R与VR均显示内膜瓣36例,而MIP不直接显示内膜瓣,MPR、VR与MI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R与VR对真、假腔显示36例,而MIP显示真、假腔26例,MPR、VR与MI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主动脉夹层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应用中的优势。方法选取36例经手术证实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影像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多平面重建系统工具、最大密度重建系统工具及容积再现等图像系统处理方法对影像进行三维立体重建。结果能够清晰显示出主动脉夹层的范围、内膜片的形态以及破口的位置等。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主动脉夹层快速准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CT成像资料与临床资料。结果主动脉夹层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主要有:平扫可观察到主动脉影增宽6例;血管壁钙化9例,钙化内膜移位5例,薄层扫描主动脉腔内有时可见到弧形或条状分隔线4例;胸腔积液6例。增强扫描可见到"双腔征"12例。临床症状主要有:突发性撕裂样或刀割样胸背部或腰腹部疼痛。结论螺旋CT扫描能明确诊断主动脉夹层,应做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在64排螺旋CT的影像特征,特别是对破口、真腔、假腔的显示。方法 5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64排螺旋CT检查,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并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按照DeBakey分型,Ⅰ型14例,Ⅱ型4例,Ⅲ型36例;假腔呈新月形40例,半圆形9例,5例为圆形;真腔呈圆形40例,半圆形9例,扁平形5例。平扫:6例假腔呈稍高密度,10例可见钙化内膜片向腔内移位,6例未移位内膜钙化位于真腔外壁。动脉期强化特点:真、假腔同步明显强化23例,真腔强化程度大于假腔26例。静脉期强化特点:假腔密度大于真腔46例,真、假腔密度相等3例,5例假腔不强化或小片状强化。49例可见内膜破口,5例未显示破口,破口显示率约为90.7%。结论 64排螺旋CT可以明确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分型、区分真假腔,详细评估受累范围、脏器动脉供血情况,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64排CT在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64排螺旋CT平扫及血管成像对图像进行VR、MIP、MPR、CPR等图形处理,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1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的CT表现。结果64排螺旋CT的强大的图像处理能清楚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大小、形态、变化及与分支血管的关系等。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具有快速、准确、无创、全面等优点,对于主动脉壁内血肿选择治疗方案或术后随访观察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经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内膜和中膜分离,并形成真、假两个通道,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以往认为其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发病率增高。多急剧发病,病死率较高。我们回顾分析2008年11月-2009年7月我院22例临床最后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的64排CT表现,以图进一步明确64排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伟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7):2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对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肠梗阻的患者CT诊断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对图像进行整理、分析和重建。采用动态形式连续显示横断面图像,追踪患者肠管走行,确定梗阻位置,最后重建横断面图像以获取不同角度MPR图像。结果梗阻发生部位:小肠35例(58.3%),结肠25例(41.7%);梗阻发生原因:单纯性肠梗阻46例(76.7%),绞窄性肠梗阻14例(23.3%)。64排螺旋CT与临床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符,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 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MPR技术能清晰显示急性肠梗阻病灶部位,提高了确定病因及病灶范围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7.
胡金发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6):650-65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检查诊断主动脉夹层(AD)的价值。方法 12例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检查,并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诊断为AD,CT影像可清晰显示内膜片、真假腔、血栓形成及主要内脏动脉分支受累情况,依据DeBakey分型标准,Ⅰ型2例、Ⅱ型2例、Ⅲ型8例;依据stanford分型标准,A型4例、B型8例;增强扫描示动脉夹层呈真、假腔11例,附壁血栓3例。结论 16排螺旋CT诊断AD具有安全、快捷、有效的特点,对AD的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正>主动脉夹层是临床上并不多见但极其凶险的一种严重大血管疾病,其临床死亡率可达50%~70%。因夹层发生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故误诊、漏诊率也较高,文献报道容易与之混淆的疾病有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肺梗死、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CTA扫描,采用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6排螺旋CT能准确显示夹层动脉瘤的真假腔、内膜片及破裂口位置、夹层的范围、主动脉及分支的受累情况。结论16排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显著诊断价值,能快速、准确、无创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可作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