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静  马建军  杨淑梅 《新疆医学》2012,42(6):172-174
为推进抗菌药临床的合理应有效控制细菌耐药,2009年3月,卫生部颁发《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38号文》[1],2011年4月,卫生部组织实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以下简称《专项整治活动方案》)[2],这项行动被业内人士称为"史上最严"的抗菌药整治,其中要求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为了解某医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合理预防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3~8月100份出院病历(非干预组)及2013年3~8月100份出院病历(干预组),对干预前后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非干预组的药物选择合理率、有指征使用率、用药时机合理率、用药疗程合理率均显著低于干预组(P<0.05),非干预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我院抗菌药物整治活动政策落实有力,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合理率升高、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显著降低、用药时机和用药疗程合理率显著升高,联合用药情况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某三甲医院骨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骨科2011年8月后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人均用药天数、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统计分析,并与专项整治活动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较2011年7月前,骨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下降81.43%;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的合理使用情况得到改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下降24.46%,人均使用抗菌药天数下降60.4%;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下降15.6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61.57%。结论专项整治活动后骨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取得阶段性成绩,但有些指标仍未达到要求,需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我院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病例3792例,对抗菌药物的适应症、药物选择、用法用量、用药时机、持续时间等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2013年到2015年,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率分别为48.2%,78.9%,90.1%,医院专项整治成效显著。结论 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愈趋规范,但仍存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指征把握不严、术后使用时间过长等不合理现象,医院应加强贯彻落实抗菌药合理应用的相关规定,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药学干预前后的结果,评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方法 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实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数据监测,以T检验法对数据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I类(清洁)切口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和介入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比例均下降(P<0.05),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上升(P.<0.05).结论 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药学干预,云南昆钢医院抗菌药物各项应用指标发生明显改善,多项指标已符合卫生部规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明显下降,处方合格率明显上升。结论: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切实有效促进了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该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地提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数据资料,总结归纳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专项整治措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以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总体趋势良好,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符合卫生部规定、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平均为30.58DDD,符合卫生部规定的40DDD的目标值;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30%。结论通过专项整治,临床抗菌药物走上合理轨道,收到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本院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取得的成效.方法:通过本院信息系统(HIS系统)提取5年(2010年~2015年)抗菌药物相关使用数据,统计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期间以及整治活动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标的变化,对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效果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专项整治活动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均达到了专项要求;病原学送检率中全部使用抗菌药物及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经持续改进达专项要求,但是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整治前后一直未达标.结论:经过5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本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很大的提高,但仍存在需要完善和加强的问题,医院要加大力度对全院临床医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的宣传与培训、多方面干预等措施,以促进本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
王华 《海南医学》2013,24(21):3242-3243
目的 探讨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我院3种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乳腺、腹外疝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5月(整治前)和2012年1~5月(整治后)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26份,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时机、疗程等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整治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由整治前的100%降至13.11%,术前0.5~2 h首次给药率由55.38%升至75.00%,预防用药1d的比例由整治前的33.85%上升至整治后的75.00%.结论 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后,我院3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各项指标明显改善,有效地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妇幼保健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现状,为贯彻落实国家卫计委发布的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6月出院病例中所有的Ⅰ类切口手术共794例为调查对象,其中乳腺手术286例,妇科手术508例。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填写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表和Ⅰ类切口感染病例调查表,制定评价标准,对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及得出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关系。结果:通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的一系列措施,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20.65%,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达94.64%,给药时机合理率为63.69%,用药疗程合理率为23.21%。Ⅰ类切口手术使用抗菌药物与切口感染无关联。结论:参照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妇幼保健院在Ⅰ、Ⅱ类切口类别的区分上应作适当调整,在给药时机和用药疗程的把握上还需进一步规范。感染管理科将协同相关科室适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敦促医护人员在诊疗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遵循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这才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相秀英  董杰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3):130-133
目的调查比较《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出台前、后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5种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切除术、乳腺手术、腹外疝手术、内固定物取出术、白内障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前、后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为规范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整群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4月734例手术患者出院病历为干预前组,2011年6月-2012年4月1198例手术患者出院病历为干预后组,对抗菌药物应用的种类、给药时机、用药时限、住院天数及费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学干预后围术期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1.30±1.25)d比(9.79±1.12)d,P〈0.05];平均住院总费用、平均药品总费用、平均抗菌药物费用均明显减少(均P〈0.05),平均药品费用占平均住院总费用的比例由31.26%降至26.00%,平均抗菌药物费用占平均总药费的比例由40.06%降至22.36%;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也明显缩短[(4.6±1.2)d比(1.9±0.3)d,P〈0.05)],使用率由100%(734/734)下降至61.51%(737/1198);抗菌药物种类由7类16种下降至6类12种。结论临床药师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利于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但与《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的相关要求仍有差距,须进一步加强整治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临床用药产生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月—6月全院抗菌药物的用药金额进行统计、比较,并对各类抗菌药物用药总金额和销售金额前10位药物进行排序。结果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更加科学和规范,抗菌药物占药品销售总金额比例逐月下降,三线抗菌药物应用比例明显下降。结论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可以规范抗菌药物应用,减少经验用药的盲目性,真正实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实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干预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8月入院的100例住院病例为干预组,2011年1月之前出院的100例为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我院制订的合理用药干预方案进行干预。通过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用药无适应证、超级实用抗菌药、给药时机不当、用法用量错误、药物选择不当、用药时间过长)的发生情况、住院天数及抗菌药物费用所占比例等指标进行抗菌药物合理性应用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抗菌药物使用和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比例、不合理使用抗菌药发生率以及平均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支出比例明显降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长期持续全程干预措施对合理使用抗菌药是可行和有效的,符合卫生经济学高效节约的原则。笔者的经验有利于干预的拓展,为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240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兴富  周禹希  饶友义 《四川医学》2010,31(11):1703-1706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本院近两年来抗菌药物的应用状况和用药的合理性,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09年住院患者的病历随机抽取240份,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卫生部相关文件规定进行合理使用分析。结果抗菌药物总应用率71.7%,预防性用药占55.2%,以经验用药为主,抗菌药物应用频率最高的品种是头孢噻肟和头孢唑林,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药费的比例是手术组35.2%和非手术组50.2%;主要存在问题使用指征过宽,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不规范,病原学送检率低。结论应继续加大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与监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某三甲医院清洁切口(I类)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观察指标,对比抗菌药物监控指标的变化情况。对I类切口手术合理预防用抗菌药物加大力度进行监管后,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由49.8%下降至28.3%;术前0.5—2小时内给药率由56.5%上升至90.5%;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24h的比例由31.5%上升至87.6%。该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措施加强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提高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对有效遏制细菌耐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营造了医院合理科学用药的氛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外科围术期进行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的情况,评价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为做好抗菌药物管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东营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进行口腔颌面手术且进行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的患者320例为观察组;选取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进行口腔颌面手术且未进行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的患者32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单一用药和二联用药比例;记录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机以及两组患者术后平均用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使用抗菌药物者314例,对照组使用抗菌药物者301例.观察组患者单一用药比例[37.58% (118/314)]高于对照组[20.26%(61/301)],二联用药比例[62.42%(196/314)]低于对照组[79.74%(240/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术前0.5~2 h预防用药比例[68.15%(214/314)]多于对照组[28.90%(87/301)],术后使用抗菌药物≤24 h比例[27.71% (87/314)]高于对照组[0.00%(0/301)],使用抗菌药物超过3d比例[49.36%(155/314)]低于对照组[86.38% (260/3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4.7408、97.1398、95.9543,P=0.0000、0.0000、0.0000).③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使用抗菌药物时间[(3.24±1.87)d]短于对照组[(5.26±2.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793,P=0.0000).两组住院时间和术后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207、1.0449,P=0.5348、0.3067).结论 口腔颌面外科围术期患者实施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能够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应进一步加强监督指导与监控,促进抗菌药物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取干预措施前后血管介入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方法从该院2011年3~5月归档的血管介入手术患者出院病历中,随机抽取100份病历作为非干预组,另抽取100份病历为干预组。制订统一的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表进行调查,分别从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选择、开始用药时机及用药疗程等方面对纳入的每份病历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干预后,该院血管介入手术预防用药合理率由干预前的6%上升至干预后的99%(P<0.01),在用药时机、品种选择、用药疗程等方面的合理性均显著提高,而抗菌药物使用率、费用及使用强度(AUD)等均显著降低。结论该院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血管介入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干预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8.
任保红 《医学综述》2012,(18):3143-3144
目的评价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清洁手术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现状,通过干预措施促进抗菌药物在外科围术期的合理应用。方法以本院308例在骨科、普外科、神经外科和胸外科实施的清洁手术病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24例)和干预组(184例),对照组根据以往的临床经验用药,干预组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相关规定用药。观察两组患者在围术期的用药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我院在围术期的清洁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经干预后,术前对照组用药率为30.65%,干预组为68.48%;术后药物联用对照组为38.71%,干预组为2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现象持续时间较长,导致管理工作的难度较大,在教育和管理方面需加强,并广泛宣传,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支持,最终达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李韵梅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1):126-127
目的探讨药师对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后对其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对我院的350例住院患者所使用的抗菌药物在药师干预前后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2011年(干预前)及2012年6月(干预后)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明显降低,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住院天数明显减少,其住院费用、药费及抗菌药物的费用均显著降低,以上观察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通过采用临床药师干预措施后临床合理使用情况明显好转。降低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