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汪机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新安医家。汪机一生勤于临证,著作颇丰,〖JP2〗其针灸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针灸问对》一书中。汪机在《针灸问对》一书中观点纷多,主张遵从经旨、“治病无定穴”、针灸必先诊脉、针法“有泻无补”、灸主温阳、无病忌灸等,并且勇于批判诸家之说,包括《金针赋》针法、“子午流注”针法、针灸补泻手法等。  相似文献   

2.
明代医家汪机著有《针灸问对》一书,集中反映了其针灸学术思想。主张"针法浑是泻而无补",提倡无病忌灸,反对保健灸法,说理熨贴,笃实明辨;提倡医家应圆机活法,灵活治病取穴,不可按图索骥,同时应提高医术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世医所行针刺手法和行医陋习怀疑否定,重视用针从简,不可巧立名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针灸学家汪机的生平、成就及《针灸问对》,对其针灸学术思想从师宗岐黄,重在发挥;重视诊法,特色昭著;简化针法,针药合用等方面进行了评介。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对新安名医汪机代表作《石山医案》《医学原理》中所载的咳嗽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分析,结合具体临证案例,总结汪机治疗咳嗽的学术思想。其认为咳嗽多因“肺为火击”而致,外感、内伤之邪均可化火犯肺导致咳嗽;其临证注重辨别肺虚与肺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同时重视脾与咳嗽的关系,认为脾虚失运亦可导致咳嗽,治宜补中健脾、标本同治;此外,其临证还善用人参、黄芪甘温补土、以益肺金、扶正固本、培补元气以治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寻仲景针灸学术思想,希冀后学领会仲师针灸立法之精微,以供临证参考。[方法]从《伤寒论》针灸条文中总结其针灸治疗的特点与规律。[结果]《伤寒论》中对针灸疗法的记载简要,其中论述针刺者10条,论火灸法者7条,论火逆证者18条,体现出针与灸的使用范围、针药并用、灸药并用、针法治未病,治病求本等思想。[结论]仲景针灸学术思想对指导后世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不无裨益,其在针灸史上作出的贡献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7.
明代名医汪机(1463-1539年),字省之,号石山,安徽省祁门县人。《伤寒选录》为其代表作之一。该书现仅有一套残本藏于日本,国内据此版本影印出版行世。该书有八卷,卷一主要是采集“诸先贤所论于仲景有发明者”“以广识见”。卷二至卷六部分,为仿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体例,就六经病证“摘取诸症条中一症,另立条款,为之发明”。卷七为六经病脉汇集,“使人知脉同症异而治亦各有不同”。卷八介绍伤寒方药,分为“药方加减例”“伤寒药性主制要略”和“制方用药之法”三部分。汪机所加评按主要表现在“释疑解惑”“矫枉纠偏”和“解题发挥”三方面。该书对后人学习和研究伤寒病、温病等均有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忻洙教授从事针灸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拥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其对腧穴定位、概念等针灸核心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腧穴间配伍应用会出现协同或拮抗作用的假说,倡导针药异途而同理,主持摄制我国第一部灸法教学片,为针灸学的发展以及培养针灸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10.
主要从医案记录内容、诊断、辨证及治疗等方面对汪机<石山医案>所载128例医案进行分析研究,以便对临床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一、阐发幽微 深得要旨;二、调理脾胃 振奋阳气;三、善用灸法 辨证施艾(灸);四、崇尚泻血 效如反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文以《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涉及针灸的条文为依据,分析张仲景的针灸学术思想。方法 在通读理解的基础上,摘录有关条文,分析、归纳、总结其学术思想。结果 书中直接涉及针灸的条文48条。结论 张仲景提出了“阳证宜针,阴证宜灸”的针灸治疗原则,在辩证的基础上,将针灸用于发散表邪、疏通经脉、清泻瘀热、温阳散寒、通阳行痹等方面,并将针灸后病人的反应作为判断及病愈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王樟连教授针灸学术思想菁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王樟连教授针灸学术思想。其学术上主张习古践今,兼收并蓄,衷中参西,优势互补。重视脉诊,强调辨证、辨病与辨经;提倡针药结合,并善用穴位注射治疗各科疾病;对于气血阻滞的各种病症,施用拔罐,补泻分明。  相似文献   

14.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后世尊为“药王”。孙氏自幼聪明好学,“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老庄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他学识渊博,通百家之说,尤精于医。其针灸学思想及成就见于《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以下分别简称《要方》、《翼方》)。 《要方》与《翼方》十分重视唐以前的针灸文献,各种病症主治项下均开列有针灸处方。除此之外,《要方》第20~30卷分别记述了明堂三人图第一,三阴三阳流注第二,针灸禁忌第三,五脏六腑旁通第四,用针略例第五,灸例第六,太医针灸宜忌第七及孔穴主对法:《翼方》第26~28卷分别  相似文献   

15.
新安医家汪机承袭易学中的阴阳思想,在其《营卫论》中通过阐述营卫阴阳气血的关系、营卫之说的具体内容以及人参黄芪益气养血的特点,体现其"以阳为本"的阴阳观。  相似文献   

16.
从博采众家,精选类编;重灸轻针,阐发甚多;以经统穴,详述主治;注重气机,升降出入等4个方面探讨王焘的针灸学术思想。对于研究王氏的针灸学术思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临床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刘涓子为东晋时期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刘遵考的父亲,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从父.于永元元年(499),刘涓子撰著了<刘涓子鬼遗方>.刘氏在吸收前代医学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平生的治验,在<刘涓子鬼遗方>详细地论述了痈疽、疮疡、金疮、外伤等外科疾病的病因、证候、鉴别诊断和预后,并对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痈疽病证做了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以徐凤的《针灸大全》为基础,从徐凤生平及其著作《针灸大全》考证入手,对徐凤《针灸大全》的学术特点进行总结,进而对其针灸学术思想内涵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20.
作者在学习《针灸资生经》的基础上就宋代针灸学家王执中的学术思想从考证腧穴,增补验穴;重视灸法、药饵;取穴独特;资生后天;承先启后等六方面作了初步探讨,对研究王执中的学术思想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