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叶酸对老年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90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5),收集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分离血清,应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检测Hcy的水平;使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应用超声法评价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cy、FMD、NO、ET-1和VEGF均有所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改善结果更显著,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叶酸与老年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一定的关系,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剂量叶酸能否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 共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叶酸治疗(20 mg/d)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随访6个月,观察2组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超声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变化率(FMD)变化来评价血管内皮功能,并观察2组间差别.结果 大剂量叶酸治疗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8.58±3.40) μmol/L vs. (12.57±3.12) μmol/L,P<0.01].叶酸治疗后FMD由4.20%±1.51%增加至8.62%±1.48%(P<0.01).结论 大剂量叶酸治疗可能通过降低同型半胱氨酸以外的途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对冠心病患者有潜在的益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叶酸干预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以及血管内皮功能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将52例轻、中度原发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叶酸干预组(30 例)和对照组(22例)。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与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ID),同时采用酶标免疫吸附法测定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浆Hcy水平。结果:叶酸干预组治疗12周后肱动脉FMD为(11.37±4.22)%,较治疗前的(7.13±3.36)%及对照组的(8.58±3.48)%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肱动脉EID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治疗12周后血浆Hcy水平为(12.66±3.20)μmol/L,较治疗前的(16.63±3.48)μmol/L及对照组的(14.54±4.77)μmol/L均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叶酸干预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能降低血浆Hcy水平,但内皮功能的改善与血浆Hcy的降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炎症细胞因子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1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测定血脂、炎症细胞因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intima-mediathickness,IMT)及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ndothelium-dependantflowing-me-diateddilation,EDFMD)。结果在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IL-6分别与IMT和FMD显著正相关(r=0.636,P=0.011;r=0.524,P=0.032);TNF-α也分别与IMT和FMD显著正相关(r=0.341,P=0.038;r=0.273,P=0.043);IL-10分别与IMT和FMD显著负相关(r=-0.501,P=0.013;r=-0.301,P=0.029)。结论高胆固醇血症中,致炎细胞因子(IL-6和TNF-α)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而抗炎细胞因子(IL-10)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Moens  A.  L.  Claeys  M.  J.  Wuyts  F.L.  黄欣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7,3(7):17-18
本研究旨在验证大剂量叶酸(10mg/d)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行冠状动脉介入的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并确定其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测定40例AMI后患者[16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正常,24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11μmol/L)]肱动脉的血流介导舒张功能(FMD)。在此双盲、交叉对照临床试验中,受试者被随机分配首先接受叶酸(10mg/d,A组)或安慰剂(B组)服用6周,经2周的洗脱期后交叉。评估基线、6周和14周时的血浆叶酸盐、总同型半胱氨酸及其亚型(氧化型、还原型和蛋白结合型)的水平、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在A组中,叶酸使FMD从3.98%±0.35%增至6.44%±0.56%(P〈0.001);[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马刚  何灿辉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12):1630-1632,1635
目的:研究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的降压作用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H型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对照组接受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 2水平,炎症因子含量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结果:观察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叶酸、维生素B1 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a(TNF-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内皮微粒(EMPs)数目低于对照组、血管扩张反应(FMD)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有助于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缓解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是治疗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口服叶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叶酸加常规治疗组(叶酸5 mg口服,2次/d,n=26)和常规治疗组(n=14),服药3月后复查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血管扩张作用,观察比较服药前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口服叶酸3月后的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血管扩张(FMD)为(12.12±3.12)%,较治疗前的(8.89±4.57)%有显著改善(P<0.001);对照组FMD治疗前后分别为(8.87±2.05)%和(9.06±1.90)%,二者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治疗3月后,叶酸组的FMD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叶酸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8.
苦碟子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兔高蛋氨酸饮食复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物模型,观察苦碟子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雄性新西兰兔喂食高蛋氨酸饲料(基础饲料中加入1.7%蛋氨酸)8周复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物模型.光镜检察各组动物胸主动脉的病理改变,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组间比较t检验.结果 模型对照组大鼠灌胃给予蛋氨酸可诱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血浆(含量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NOS活性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苦碟子及叶酸、B12干预可抑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发的动脉粥样硬化,NOS活性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下降,NO含量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 高蛋氨酸可诱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发动脉粥样硬化.苦碟子及叶酸、维生素B12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诱发的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预防作用,并且对其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认知行为疗法(CBT)对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患者焦虑、抑郁及身心健康的影响,评价其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Pub 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关于CBT对ICD患者干预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进行常规心脏护理治疗),同时筛检纳入的参考文献。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文献504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焦虑评分的WMD为-0.60(95%CI-1.12~-0.08,P=0.02),抑郁评分的WMD为-0.18(95%CI-0.39~0.02,P=0.08),心理健康评分的WMD为-0.22(95%CI-0.68,0.25,P=0.36),身体健康评分的WMD为-0.10(95%CI-0.80~0.60,P=0.78)。结论 CBT可以改善ICD患者焦虑症状,但是与常规心脏护理相比,患者的抑郁症状及身心健康状况未见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18月龄健康大鼠,尾静脉注射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生理盐水溶液制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模型组(Hcy),给予叶酸和维生素B12(FB)作为治疗组,持续6个月。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记忆相关分子的变化。结果①成功构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模型,尾静脉注射同型半胱氨酸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由对照组(8.6±1.1)μmol/L增高到(15.2±1.2)μmol/L,同时补充FB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下降到(12.6±1.1)μmol/L;②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导致大鼠记忆障碍,补充FB能够有效改善记忆能力,对学习能力没有影响;③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使蛋白激酶A(PKA)催化亚基(PKA-Cα)和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的水平明显下降,而补充FB可明显提高PKA-Cα和p-CREB的水平。结论补充FB能够有效改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所诱导的阿尔茨海默样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PKA及CREB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超声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胭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病变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46例按照是否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分成二组,将正常对照组24例为一组,共分三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测量各组的腘动脉IMT值以及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扩张值(Flow-mediated Dilation,FMD),然后将各组指标对照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未出现下肢血管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肱动脉FMD值明显降低,有显著性意义(P<0.01);FMD值与糖尿病患者的IMT值呈显著负相关,r=-0.745(P<0.05)。结论:超声可以通过测量肱动脉FMD值比IMT值更早出现改变,来说明糖尿病患者在合并下肢动脉病变之前,已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害,而且,FMD值与IMT值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口服叶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叶酸加常规治疗组(叶酸5mg口服,2次/d,n=26)和常规治疗组(n=14),服药3月后复查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血管扩张作用,观察比较服药前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口服叶酸3月后的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血管扩张(FMD)为(12.12±3.12)%,较治疗前的(8.89±4.57)%有显著改善(P<0.001);对照组FMD治疗前后分别为(8.87±2.05)%和(9.06±1.90)%,二者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治疗3月后,叶酸组的FMD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叶酸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3.
陈雯  郭进 《广西医学》2004,26(6):791-794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 对 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 (A组 ) ,2 4例老年健康人 (B组 )测定血尿酸 (UA)、同型半胱氨酸 (Hcy)、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 ,采用高分辨超声检测肱动脉基础动脉内径 (D0 )、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 (FMD)、非内皮依赖性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 (NID)。结果 A组患者的UA、Hcy、ET明显高于B组 (P <0 0 1) ,NO、FMD、NID低于B组 (P <0 0 0 1) ,D0 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UA、Hcy与ET呈正相关 (P <0 0 1) ,UA、Hcy、ET与NO、FMD、NID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起重要作用 ,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斑块分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相关性.方法 冠心病患者76例与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及斑块积分,检测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并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结果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积分0级28例,1级25例,2级18例,3级5例.冠心病患者FMD为(6.94±4.21)%, IMT(1.03±0.32)mm, FIB为(3.24±1.07)g/L,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FIB与FMD存在负相关(r=-0.429,P<0.05),与颈动脉斑块分级存在正相关(r=0.363,P<0.05),与颈动脉IMT无相关性(r=0.09,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FIB水平升高,冠心病患者血浆FIB与颈FMD存在负相关,与颈动脉斑块分级存在正相关.FIB水平能反映内皮功能受损的程度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临床上加强降纤治疗对延缓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受损及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可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高血压组患者分为他汀治疗组(辛伐他汀40 mg,每晚1次服用8周,A组,n=60)和非他汀治疗组(B组,n=66),采用无创超声技术检测FMD、IMT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高血压各组的颈动脉IMT、IMT/D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FMD明显下降.治疗后A组的TC、TG、LDL-C、颈动脉IMT、IMT/D均有明显降低(P<0.05).而B组治疗前后各血脂水平、颈动脉IMT、IMT/D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A、B两组FMD均升高,A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 辛伐他汀可延缓颈动脉IMT的进程,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肾病与血Hcy相关性及叶酸干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与血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及叶酸对上述两者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2011年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的门诊、住院患者连续入选为研究对象,收集有效病例60例,并按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分组,同时收集体检对照者资料20例,分别测定血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以判断糖尿病肾病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监测叶酸治疗前后血同型半胱氨酸、肾功能的变化,明确叶酸对上述两者的影响作用。结果 2型糖尿病各组病人血同型半胱氨酸显著高于体检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显著高于糖尿病尿蛋白正常组(P〈0.05);叶酸治疗后T2DM各组血同型半胱氨酸、血肌酐显著下降(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肾病有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血管内皮损伤所致;补充外源性叶酸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收集已公开发表的叶酸预防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文章,进一步分析叶酸预防卒中的效果.方法检索1966年1月至2013年1月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OVID循证医学数据库、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VIP数据库,同时检索美国心脏协会会议文献,收集叶酸预防脑卒中的RCT,采用RevMan 4.1软件进行Meta分析.所有研究的终点事件均包含卒中.将相对危险度(RR)作为衡量补充叶酸预防卒中的疗效指标.对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15篇RCT纳入研究.补充叶酸卒中风险降低8%(RR=0.92,95%CI:0.85-0.99;P=0.03).亚组分析表明,未添加含叶酸谷物的研究,卒中风险降低11%(RR=0.89,95%CI:0.81-0.97;P=0.007).治疗时间≥3年的研究,卒中发生风险降低8%(RR=0.92,95%CI:0.80-0.99;P=0.04).低剂量叶酸(〈5 mg)的研究,卒中发生风险降低8%(RR=0.92,95%CI:0.85-1.00;P=0.05).同型半胱氨酸下降比例≤20%的研究,卒中发生风险降低9%(RR=0.91,95%CI:0.83-0.99,P=0.03).结论 叶酸能有效降低卒中的风险,低剂量的叶酸以及长期服用叶酸能更有效预防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功能和炎性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28例MHD患者(实验组)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管内皮功能、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TNF-α、血脂和肾功能。结果实验组患者的IMT、Hs-CRP、IL-6、TNF-α、TG、LDL-C、血尿素氮(BUN)、S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内皮细胞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IMT的增加,Hs-CRP、IL-6、TNF-α、TG、BUN、Scr呈逐级升高的趋势(P<0.05);FMD呈逐级减少的趋势(P<0.05)。IMT与BUN(r=0.622)、Hs-CRP(r=0.561)、TNF-α(r=0.512)、Scr(r=0.457)、IL-6(r=0.377)和TG(r=0.329)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FMD呈显著负相关(r=-0.734,P<0.000 1)。结论血管内皮功能和炎性细胞因子可能参与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探讨叶酸、维生素B12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按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80例和脑梗死未合并高血压组80例,再采用随机数字表将脑梗死未合并高血压组80例患者分为干预Ⅰ组和非干预Ⅰ组,每组40例;将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80例患者分为干预Ⅱ组和非干预Ⅱ组,每组40例;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测定肱动脉内径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计算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变化率(FMD);循环酶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内皮型NO合成酶(eNOS)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干预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干预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和脑梗死未合并高血压组FMD及血清NO、eNO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且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低于脑梗死未合并高血压组(P<0.01);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和脑梗死未合并高血压组IMT及血清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且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高于脑梗死未合并高血压组(P<0.01)。干预Ⅰ组治疗2周后BI评分及血清NO、eNOS水平高于非干预Ⅰ组,NIHSS评分低于非干预Ⅰ组(P<0.01);干预Ⅰ组治疗12周后BI评分及血清NO、eNOS水平高于非干预Ⅰ组,NIHSS评分及血清Hcy水平低于非干预Ⅰ组(P<0.01)。干预Ⅱ组治疗2周后、治疗12周后BI评分及血清NO、eNOS水平高于非干预Ⅱ组,NIHSS评分及血清Hcy水平低于非干预Ⅱ组(P<0.01)。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和脑梗死未合并高血压组患者血清NO水平与血清Hcy水平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90和-0.79,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两者具有协同作用;叶酸、维生素B12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清Hcy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探讨叶酸、维生素B12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按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80例和脑梗死未合并高血压组80例,再采用随机数字表将脑梗死未合并高血压组80例患者分为干预Ⅰ组和非干预Ⅰ组,每组40例;将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80例患者分为干预Ⅱ组和非干预Ⅱ组,每组40例;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测定肱动脉内径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计算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变化率(FMD);循环酶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内皮型NO合成酶(eNOS)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干预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干预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和脑梗死未合并高血压组FMD及血清NO、eNO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且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低于脑梗死未合并高血压组(P<0.01);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和脑梗死未合并高血压组IMT及血清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且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高于脑梗死未合并高血压组(P<0.01).干预Ⅰ组治疗2周后BI评分及血清NO、eNOS水平高于非干预Ⅰ组,NIHSS评分低于非干预Ⅰ组(P<0.01);干预Ⅰ组治疗12周后BI评分及血清NO、eNOS水平高于非干预Ⅰ组,NIHSS评分及血清Hcy水平低于非干预Ⅰ组(P<0.01).干预Ⅱ组治疗2周后、治疗12周后BI评分及血清NO、eNOS水平高于非干预Ⅱ组,NIHSS评分及血清Hcy水平低于非干预Ⅱ组(P<0.01).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和脑梗死未合并高血压组患者血清NO水平与血清Hcy水平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90和-0.79,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两者具有协同作用;叶酸、维生素B12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清Hcy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