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糖尿病并发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危险因素。方法:利用Meta分析对1998—2004年各国符合条件的7个有关糖尿病并发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的病例一对照研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计算每个因素的综合OR值。根据对研究问异质性检验结果,采用相应的模型: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结果:共有5个因素有显著意义,分别为:糖尿病病程(OR=2.45,95%CI,1.67~3.62)、高血压(OR=I.83,95%CI,1.42~2.36)、神经病变(OR=3.52,95%CI,3.18.3.89)、视网膜病变(OR=2.44,95%CI,1.86—3.21)、吸烟(OR=I.53,95%CI,1.06—2.23)。结论: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吸烟为糖尿病并发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而饮酒的作用尚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中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勃起功能障碍(ED)的关系.方法 选取160例男性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问卷评估勃起功能.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观察组(86例2型糖尿病合并ED的男性患者)及对照组(74例2型糖尿病不合并ED的男性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心血管临床指标,采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ED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中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冠心病的比例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A/C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中,IMT、Log尿A/C比值与ED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ED的男性患者更可能患有心血管疾病.早期检测与管理ED发病情况有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帮助识别高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成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就诊的2344例成年男性中46例诊断为ED者为ED组,自另外2298例非ED男性中随机选取200例作为非ED组,对比两组成年男性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教育水平、工作性质、婚姻状况、夫妻关系、家居环境、生活习惯、基础疾病、精神类药物使用史、性生活频度的差异,并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ED患者平均年龄为(54.6±9.2)岁,明显高于非ED患者的(35.4±8.8)岁,脑力劳动者占60.9%,明显高于非ED患者的42.5%,家庭和睦率为32.6%,明显低于非ED患者的78.0%,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D患者合并糖尿病率为32.6%,明显高于非ED患者的10.5%,精神类药物使用率为19.6%,明显高于非ED患者的4.0%,性生活频度为(2.2±1.4)次/月,明显低于非ED患者的(5.8±1.6)次/月,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夫妻关系、糖尿病、精神类药物使用史以及性生活频度均为E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夫妻关系、糖尿病、精神类药物使用史以及性生活频度均为ED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聂莉  李琰华  李俊伟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3):4267-4273
糖尿病是全球常见慢性病之一,而勃起功能障碍作为经常被忽视的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婚姻稳定及家庭和谐。现将从2型糖尿病伴勃起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全民对2型糖尿病伴勃起功能障碍的认识,为2型糖尿病伴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指导,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通常指男子在性刺激下,持续的或反复不能达到或维持足够阴茎勃起以完成满意性交,是男性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中ED的发生率高达30%-70%,比非DM患者高2~5倍,且随年龄和病程的增长发生率明显增加。本文就近年来糖尿病E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我院门诊31例男性糖尿病(DM)患者的性功状态、年龄、DM病程、测血压、查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微量蛋白、生殖内分泌激素等指标.结果 糖尿病性ED患病率为45.16%,随年龄、糖尿病的病程增加而增加,与HbAlc(P<0.05)及UAER(P=0.004)显著差异.结论 糖尿病性ED患病率高,且随年龄、糖尿病病程长和有微血管病变的以及血糖控制不良的ED而加重.它与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一样共同具有不可逆的.因此控制血糖有助于延缓DM性ED.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我院门诊31例男性糖尿病(DM)患者的性功状态、年龄、DM病程、测血压、查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微量蛋白、生殖内分泌激素等指标.结果 糖尿病性ED患病率为45.16%,随年龄、糖尿病的病程增加而增加,与HbAlc(P<0.05)及UAER(P=0.004)显著差异.结论 糖尿病性ED患病率高,且随年龄、糖尿病病程长和有微血管病变的以及血糖控制不良的ED而加重.它与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一样共同具有不可逆的.因此控制血糖有助于延缓DM性ED.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健阳胶囊在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13年10月在恩施州中心医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120例,分成试验组58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运动治疗及安慰剂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阳胶囊3粒/次,2次/d,两组均治疗3个月。根据国际勃起功能评分问卷(IIEF-5)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比较,并比较两组治疗后全球疗效问题(GEQ)阳性答复情况,根据勃起硬度分级量表(EHGS)评价两组治疗效果,记录患者服药后的不良事件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①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IIEF-5评分[(19.87±3.84)分]显著高于治疗前[(12.40±2.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IIEF-5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5.31±3.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治疗后GEQ阳性答复率为81.03%(47/58),对照组为48.39%(30/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参照EHGS评价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1.03%(47/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32%(25/62),两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阳胶囊对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有较好的疗效,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男性脑卒中患者勃起功能障碍(ED )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26例男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量表判定入选患者有无ED ,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ED组和非ED组。采用NIHSS评分量表及改良Rankin (mRS)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状态;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比较ED组与非ED组临床因素及心理因素组间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D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38例(30.2%)患者患有ED。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药物使用及抑郁与ED显著相关,而多因素分析提示ACEI药物使用及抑郁与ED独立相关。结论男性脑卒中患者的 ED较为常见,患者使用ACEI药物及抑郁是ED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性功能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飞  郭宏 《北京医学》2005,27(10):580-582
目的探讨男性糖尿病患者性功能障碍状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通过国际勃起功能评分问卷(IIEF-5),对352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勃起功能障碍(ED)调查,对年龄匹配的163例ED和非ED者行相关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35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ED 235例,占66.8%;82例糖尿病ED者与年龄匹配的81例非ED者比较,ED亚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及脑血管病变显著增高(P<0.05).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糖尿病神经病变与ED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ED患病率较高,与糖尿病病程、糖尿病神经病变显著相关,积极预防糖尿病,延缓其并发症发生对减少ED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理想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大鼠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Ⅰ、Ⅱ、Ⅲ三组各30只,每组再分为正常组(CN)和糖尿病组(DM),每组各15只,DM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CN组腹腔注射等量体积的柠檬酸盐缓冲液。成模8周、12周及16周注射阿朴吗啡(APO,80μg/kg)观察大鼠阴茎勃起情况,制备糖尿病性ED大鼠模型。结果Ⅰ、Ⅱ、Ⅲ三组中的糖尿病大鼠在8、12、16周注射阿朴吗啡后勃起次数分别为(1.0±0)次、(1.0±0)次、(1.0±0)次,勃起率分别为33.3%、21.4%、14.3%,ED发生率分别为66.7%、78.6%、85.7%。Ⅰ、Ⅱ、Ⅲ三组中的正常大鼠勃起次数分别为(2.2±0.8)次、(2.3±0.8)次、(2.0±0.7)次,勃起率均为100%,ED发生率为0。各组间勃起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STZ 65 mg/kg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方法安全有效,颈部皮下注射APO 80μg/kg筛选糖尿病ED大鼠可行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勃起功能障碍(DED)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用无记名问卷形式,根据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表(IIEF-5)自我评分,对904例已婚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吸烟史、饮酒史、应用降压药物等因素进行调查,并分析其与DED的关系。结果DED患病率为67.7%(612/904),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HbA1c、收缩压、吸烟、饮酒与DED发生独立相关,病程每增加5年、年龄每增加10岁、HbAlc每增加2%、收缩压每增加30mmHg(1mmI-is=0.133kPa)、吸烟史优势比(OR值)分另0为1.96、1.25、2.32、1.12和1.67(P〈0.05),饮酒史OR值为4.37(P〈0.01)。结论DED患病率较高,年龄、病程、HbA1c、收缩压、吸烟、饮酒与其发生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效果。方法选择月龄、体重以及身体其它的各项指标均相同的45只健康雄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糖尿病组、正常组以及治疗组,对糖尿病组以及治疗组进行建模处理,对正常组进行常规喂养,对三组大鼠的性勃起功能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ED大鼠组阴茎海绵体MaxICP/MAP明显低于正常大鼠组(P〈0.05);治疗组阴茎海绵体MaxICP/MAP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利用粉防己碱来对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进行治疗时,主要是通过对钙通道进行阻滞,来确保阴茎的勃起功能正常,且疗效相对较好,可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勃起功能国际问卷(IIEF-5)诊断ED,将60例糖尿病性ED患者分为胰岛素泵组、常规胰岛素强化组和口服药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及治疗6个月后测定血糖、血清睾酮,并进行IIEF-5评分。结果治疗后三组IIEF-5评分明显升高。胰岛素组患者IIEF-5评分较口服药组明显升高。治疗3个月后,胰岛素泵组患者的IIEF-5评分较胰岛素组更高,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FBG、HbAllc、IIEF-5无明显差异。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明显提高糖尿病性ED患者的勃起功能,其疗效优于口服药,胰岛素泵治疗能更早地改善糖尿病性ED患者的勃起功能。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MED)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到神经、血管、代谢、内分泌、神经递质等多方面因素。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体内不断积聚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在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作者针对AGE在DME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少清  汪力  高芳 《吉林医学》2012,33(4):706-70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35例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组及单纯2型糖尿病组。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上述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病史病程、生活方式、理化检查结果等情况。此外,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DN组的血压、每日吸烟量、吸烟时间、糖尿病家族史的比例高于D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的BMI、腰围等均高于D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生化指标比较结果表明:DN组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的计数低于DM组,而GHbA1c、总胆固醇、尿素氮、血清肌酐等指标均高于DM组(P<0.05)。结论:多因素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高血压、白蛋白低、总胆固醇高是2型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吸烟与男性2型糖尿病(DM)患者勃起功能障碍(ED)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400例男性2型DM患者的问卷调查,采用勃起功能国际指数(IIEF-5)评分问卷对其勃起功能进行评分,按照患者吸烟指数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的基础信息和勃起功能。结果大量吸烟组ED患病率为75.5%、中量吸烟组ED患病率为70.2%、少量吸炯组ED患病率为60.0%、不吸烟组ED患病率为56.0%、戒烟组ED患病率为59.5%:大量吸烟组ED的患病率与其他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吸烟可能是男性2型DM患者ED患病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