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 女 ,42岁。右腰部疼痛 4年多。 2 0天前因剧烈腹痛 4小时在当地医院以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并无明显炎症 ,而见腹腔内有较多血性液体。探查发现出血来自右肾 ,并见右肾有 1包块 ,右肾部分血运障碍 ,因条件所限未予处理便关腹。于 1999年 8月来我院拟择期手术。体查 :体温、血压正常 ,腹部未触及包块 ,肝、肾区无叩击痛 ,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正常 ,肝、肾功能正常。B超 :于右肾上极见 9 9cm× 8 4cm之强回声区 ,与肾脏无明显分界 ,其内有小液性暗区 ,加彩见肿块周边及内部有点状血流信号。胸部X线…  相似文献   

2.
管娜  丁洁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6):1342-1345
目的探讨家族性少年型肾单位肾痨的诊断思路。方法分析1例9岁家族性少年型肾单位肾痨男性患儿的临床特点、家族史、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特点。结果临床特点:学龄儿童,隐匿起病,表现为肾功能衰竭、贫血、夜尿多、生长迟缓,不伴高血压,尿液检查无异常,出现肾功能衰竭时的年龄为9岁。家族史:患儿姐姐1岁时发现贫血,6岁时死于尿毒症。实验室检查特点:无血尿、蛋白尿,B超检查示肾脏大小基本正常,皮髓边界不清。肾脏病理特点:肾小管病变严重,肾小球病变相对较轻。肾小管病变表现为“三联征”,即肾小管基底膜完整性破坏,表现为不规则增厚;肾小管萎缩和囊性变;肾脏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结论肾单位肾痨是引起儿童慢性肾衰竭最常见的遗传性疾病。该患儿表现为慢性肾衰竭,有家族史,家系中同代多人发病,考虑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超显示肾脏大小基本正常,皮髓边界不清,怀疑有肾单位肾痨。肾脏病理结果显示为“三联征”,符合肾单位肾痨表现。出现慢性肾衰竭的年龄为9岁,无高血压和蛋白尿,考虑为家族性少年型肾单位肾痨。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8岁.因"左侧腰部酸胀6个月"入院,体格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核素肾图提示双侧肾功能正常.B超检查发现左肾中上极囊性占位.进一步行CT检查提示病变大小约6 cm×7 cm,边界清楚,囊内组织密度均匀,增强后见其中有线样增强影(图1),提示囊肿内有含血管成分的结构深入其中,考虑此囊肿为肿瘤性病变,而非单纯性肾囊肿,诊断为"左肾囊性占位,囊性肾瘤?".根据CT片估计,患侧肾脏约能保留1/4~1/3的正常部分,因此决定在全麻下行左肾切除术.手术取左侧11肋下斜切口,术中见左肾中上极囊性肿物,大小约8 cm×6 cm,有完整包膜,与肾脏周围组织边界清晰,将其连同肾脏完整切除.剖开肿物见其内为清亮液体物质,被薄层纤维性组织分隔为大小不等的多个囊腔.术后病理切片报告:囊壁内衬单层扁平细胞,部分为立方形细胞;囊壁间隔内组织为纤维组织,部分纤维细胞核染色较深,未见肾单位结构及恶性细胞成分,诊断为"囊性肾瘤".患者术后恢复顺利,随访半年无异常.  相似文献   

4.
余蜀江  胡毅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1):1228-1228
<正>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32岁。打蓝球扭伤腰部,院外B超示左肾上极囊性占位性病变,建议CT检查,明确性质。查体:心、肺功能正常,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肾区无叩痛。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尿、血常规正常。CT平扫示左肾上极见大小约1.22cm×1.66cm×2.00cm密度减低区,CT值为7.0Hu,边界不清;增强扫描明显强化,CT值为30.0Hu,边界仍欠清楚;倾向肾癌可能;延时4min、24min、248min扫描低密度区与肾盂肾盏内对比剂密度相等;最后诊断为肾盏憩室。B超自CT增强扫描后连续追踪3d憩室内对比剂的变化,第1,2天憩室内对比剂存留,第3天憩室内对比剂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5.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2岁,因"反复右腰部疼痛2年余"入院.查体:腹软,右上腹部可触及质硬、表面光滑、稍活动包块,深压痛(+),与肝脏分界不清,余无特殊.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未见异常;肿瘤标记物及尿脱落细胞学均阴性.肾动脉CT+三维重建:右肾占位,考虑肾癌(见图1);双肾MRI平扫+增强:右肾囊实性占位,性质倾向恶性(见图2);CT+MRI 3D可视化处理后可见右肾占位侵及下腔静脉,压迫肝脏(见图3);全身骨显象:右肩关节代谢活跃.充分术前评估准备,联合肝胆科,择期在全麻下行开放性右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右肾11 cm×9 cm×8 cm大小,占位与肝尾叶、肾上腺、下腔静脉黏连,第16组淋巴结明显肿大,肾门、主动脉旁未见肿大淋巴结.病检结果:中-低分化鳞癌伴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肝组织未见癌浸润;第16组淋巴结未见转移性病变,呈反应性增生;输尿管残端局部黏膜固有层内可见旺炽增生Brunn巢.术后患者于我院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并于肿瘤医院行纳武单抗靶向治疗.术后6个月行膀胱镜、CT、全身骨显像、肾功能等检查未见异常,预后可.  相似文献   

6.
<正>1病历摘要患者,女,50岁,因外院B超检查时发现右肾异位肾,为进一步确诊来我院复查。查体示:无发热、无腰酸、腰痛。我院超声所见:右肾窝未探及正常肾脏组织回声,于右中上腹部可见肾组织回声,大小约9.2 cm×3.6 cm,形态失常,轮廓欠规整,皮、髓质分界欠清,肾门位于肾脏的内前方,肾门处可探及低回声区。超声诊断为右肾旋转不良并右肾外肾盂。另行尿常规、血常规正常。次日行CTU三维重建,提示:右肾前移,旋转不良,右肾体积增大,肾门朝向内外方,其肾盂、肾盏位于肾实质外缘;右侧肾盏、肾盂轻度扩张,其内未见明显充盈缺损。CTU三维重建确诊为右肾旋转不良并右肾外肾盂。  相似文献   

7.
肾脏功能减退与肾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肾脏功能减退与肾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肾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MDRD简化公式评估肾小球滤过率(GFR),并将患者分为四组,A组:对照组;B组:血压正常,GFR>90mL/min;C组:血压正常,GFR30~90mL/min;D组:高血压,GFR30~90mL/min。将四组患者的肾活检组织进行光镜、电镜和免疫荧光检查,观察肾血管病变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患者血管病变无明显增加(6.7%vs.11.1%);C组血管病变程度(34.3%)较B组明显加重(P<0.05);D组血管病变程度在各组中最为严重(45.0%),但与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随着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即使无高血压的存在,血管病变也逐渐增加。肾脏血管病变可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肾脏功能减退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正>病例资料患者,男,57岁。1年前自觉右上腹疼痛不适,无发热、黄疸、血尿、腹泻,1月前症状加重而入院。查体:右上腹略隆起,可扪及一包块,局部压痛,双肾区无叩痛。血常规、大、小便常规、乙肝三对、心电图均正常。影像检查:上中腹部CT增强扫描示右上腹膜后形态不规则巨大肿块影,包绕右肾上部,并致右肾受推挤向前外侧移位。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37岁。1989年10月12日因右腹部包块50天收入院,既往无泌尿系统症状。查体:右上腹丰满,触及8×9cm卵圆形包块,内缘及下缘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质韧、无压痛、轻度活动。右肾区无叩击痛,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血、尿常规正常。B超示右上腹实质性包块8.7×9.6cm,回声均匀,与肾、肝、胰无明显关系。肾图示双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39岁,因干部体检B超检查发现“后腹膜肿物”而入院治疗。患者一直无任何不适感,精神好,胃纳佳,大小便正常,近来体重无明显改变。既往史无特殊。体查:心肺正常,腹软,全腹未能触及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法音(-),肠鸣正常。B超检查:肝、胆、脾未见异常,牌不大,厚33nun,上下径99nun。腹部左侧,相当于脾下方,左肾的前方见一实性均质的低回声肿物大小约68nunX48mm,边界清,边缘整,肿物内右侧见有两条平行光带。肿物将左肾向后推,但与左肾。脾无关。腹主动脉前淋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脏功能减退与肾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肾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MDRD简化公式评估肾小球滤过率(GFR),并将患者分为四组,A组:对照组;B组:血压正常,GFR>90 mL/min;C组:血压正常,GFR 30~90 mL/min;D组:高血压,GFR 30~90 mL/min.将四组患者的肾活检组织进行光镜、电镜和免疫荧光检查,观察肾血管病变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患者血管病变无明显增加(6.7% vs. 11.1%);C组血管病变程度(34.3%)较B组明显加重(P<0.05); D组血管病变程度在各组中最为严重(45.0%),但与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随着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即使无高血压的存在,血管病变也逐渐增加.肾脏血管病变可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肾脏功能减退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把实验性汞、氟中毒的家兔和大白鼠随机各分成两组,一组用作对照,另一组灌喂海尔福一号。1个月后杀死动物取其肾、肝、心、肺进行病理检查,结果表明:汞中毒动物对照组的肾脏病变最严重,肝脏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心脏1例有灶性坏死,动物病死率高;汞中毒灌服海尔福一号的动物,肝脏虽也有轻度脂肪变性,但肾病变明显减轻,心肺正常,动物病死率低。氟中毒及其对照组动物肾、肝、心、肺均正常。  相似文献   

13.
周亚翠 《基层医学论坛》2013,(26):3488-3489
1病例介绍患者,男,23岁,自感右侧腰背部疼痛2个月余。体格检查:右肾区叩击痛(+)。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隐血(+)。超声检查示:左肾大小形态正常(见图1),肾实质回声均匀,肾盂未见分离,左输尿管未见明显扩张。右肾区未探及正常肾脏声像图,仅见一似肾脏回声异常回声区(见图2),范围为  相似文献   

14.
1 病历报告 患者,男,53岁,来我站行健康体检,无特殊家族史,无自觉症状.查体: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肝区及肾区无叩痛.超声所见:肝左叶厚6.8cm,肝右斜径13.2cm,肝区实质回声均匀,未见占位;胆囊形态正常,大小显示为6.2cm×2.3cm,胆囊壁光滑,暗区内未见异常回声;胰腺大小形态回声正常;右肾大小为11.0cm×4.5cm,左肾大小为10.8cm×4.4cm,双肾被膜光滑,实质内未见异常回声;脾区探查不到脾脏回声,于左肾下极腹侧探及脾脏回声,且脾门朝向腹侧,脾不大,长度6.1cm,厚度3.7cm,脾脏实质回声均匀,未见占位.  相似文献   

15.
肾肿块术前诊断中,偶有假性肿瘤被误诊为肿瘤行剖腹探查,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害。作者对3例肾正常变异误诊为肾肿瘤进行了分析。 例1 男,29岁,以左肾区占位半月就诊。半月前出现左上腹剧痛,伴恶心,查体仅左肾区叩痛,入县医院行超声(US)、X线检查见左肾占位。1987年7月转入我院。查体、血常规、尿常规、肾图均无异常。  相似文献   

16.
肝脏寄生虫性肉芽肿1例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0岁,因单位体检超声探及肝区病变.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超声体检,脂肪肝,于肝右后叶探及异常低回声,内见絮状弱回声,形态尚规则.行MR进一步检查,T1WI呈低信号,T2WI病灶显示不清,抑制病灶呈稍高信号,边界清晰,MR诊断血管瘤可能性大;后行CT平扫+增强检查.  相似文献   

17.
患儿,男,12岁。近2年来,患儿左腰部绞痛,反复发作,无恶心、呕吐,无血尿、尿频、尿急等症状。B超检查:肾脏长轴切面时,双肾下极向脊柱靠拢,呈倒“八”字改变。在左、右肾下极可见一低回声区,跨越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前方,有细小均匀的回声,与肾实质回声类似,厚度约1.70cm。在中腹部横切时,此低回声区与左、右肾下极相连,呈“不对称哑铃”形改变。左肾体积增大,集合系统分离,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透明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7例肾脏肿块患者,均行腹部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瘤的增强模式、增强均匀度及包膜增强情况,比较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增强扫描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33岁,因上呼吸道感染经氨苄青霉素皮试阴性之后静滴氨等青霉素2天共6g。第二天静滴后约6小时出现剧烈的腰痛及腹痛伴恶心呕吐,于1991年11月3日急诊入院。既往无肾脏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375℃,R,P,BP均正常。呈急性病容,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无皮疹,心肺正常,腹部平坦,肝脾不大,腹部压病反跳痫明显。双侧肾区叩痛明显,腹穿未抽出腹水。实验室检查;Hb:95g/L;WBC;12×109/L;S:0.89;L:0.11;双肾、输尿管、膀洗B型超声检查及胸腹部X线平片检查均正常。给解痉止痛对症治疗22小时未见缓解,症状加剧并…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 ,48岁。间歇性左侧腰部疼痛伴镜下血尿 1a余。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红细胞满视野。B超检查应用东芝SSA - 2 40A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 3 75MHz。超声显示 :双肾大小正常 ,中上极显示清晰 ,双肾窦分离 ,左侧达 2 9cm ,右侧 1 7cm。双肾下极变长向脊柱靠近。进一步在中腹部脐上方探查 :于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前方可见一厚度 1 7cm的扁平形低回声区 ,与左右肾下极相连 ,且回声与肾实质一致 (见附图 )。B超诊断 :马蹄形肾合并双肾轻度积水。附图 :马蹄形肾之峡部AO :腹主动脉 IVC :下腔静脉箭头 (↓ ) :马蹄形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