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4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53例老年慢性肾脏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营养不良将其分为营养不良组(84例)和营养正常组(69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营养不良组体重指数、基础代谢率及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前蛋白(PA)、肌酐水平均低于营养正常组,年龄、透析时间>12个月占比、尿素清除指数(Kt/v)<1.2占比、焦虑症状占比、抑郁症状占比及血尿素氮水平均高于营养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透析时间>12个月、Kt/v<1.2、焦虑、抑郁及血清Alb、Hb、PA水平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血清Alb、Hb、PA水平、透析时间、Kt/v、有焦虑抑郁症状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临床可据此对有以上特征的患者进行... 相似文献
2.
维持性血液透析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治疗措施。随着维持性血液透析应用的日益广泛,各种并发症的显现也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期,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现将我院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血透室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治疗的74例MHD患者纳入MHD组,并选择同期74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入组次日对两组受检者进行SF-36量表评分;收集MH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HD组患者的SF-36量表生理健康总评分(PCS)、心理健康总评分(MCS)及综合评分分别为(56.19±19.28)分、(55.16±18.78)分、(56.07±21.6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79±23.36)分、(84.43±24.42)分、(86.17±28.9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婚姻情况、经济状况、透析时间、白蛋白、糖尿病、透析充分性是MH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白蛋白、Kt/V及糖尿病均为影响MHD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年龄、白蛋白、透析充分性及糖尿病均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目前的营养和生活质量状况,分析影响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21年10月至12月在安徽省芜湖市某省级三级甲等医院的血液净化中心需要定期来MHD患者进行筛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影响MHD患者SF-36总分的危险因素。结果:MHD患者MNA总分(22.06±3.01)分,MHD患者潜在营养不良风险为63.08%(82/130),明确营养不良为5.38%(7/130)。MHD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总分为(58.50±11.38)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无外出社交意愿、无配偶、MNA营养状态差和年龄大是影响MHD患者SF-36总分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MHD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较高的风险,生活质量水平处在较低的程度。外出社交意愿、婚姻状态、营养状态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1例终未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未并发消化道出血的2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透析周期长、吸烟、喝酒、辛辣刺激饮食、消化道基础疾病及肝素个性化等情况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 血肌酐、尿素氮、透忻不充分、不合理使用刺激性药物、不良饮食习惯、消化道基础疾病、透析前贫血、低蛋白血症及肝素缺乏个性化是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河南医学研究》2019,(19)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血透室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5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通过问卷填写的方式分别调查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同时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将PSQI分值<5分者纳入良好睡眠质量组,其他患者则纳入失眠质量不佳组,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χ~2检验与多因素分析找出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50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PSQI量表评分为2~15分,平均(8.19±3.34)分。其中PSQI分值<5分者8例,占16.00%。高龄、透析时间长、糖尿病、高血压、高水平血清磷、低水平血清钙、低水平血红蛋白均是患者睡眠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普遍较差,可能受患者年龄、透析时间、合并基础疾病、血清指标表达等因素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7.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ESRD)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透析治疗的目的是延长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时间,减少病死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美国全国随机抽样2300例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矫正一些影响因素后,强烈说明高透析剂量伴有低病死率,透析剂量每增加0.1死亡危险率降低7%;另国内有研究表明透析充分对患者血压控制有利;同时透析充分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不充分者低。因此血液透析做到透析充分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医学综述》2020,(1)
目的探讨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贫血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规律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13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相关资料,根据血红蛋白水平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分析MHD患者的贫血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MHD患者中血红蛋白的达标率为44. 2%(50/113),贫血组患者的年龄大于未贫血组[(67±11)岁比(60±9)岁],血清铁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高于非贫血组[362(180,597)μg/L比203(82,368)μg/L,294(156,700) ng/L比172(89,318) ng/L],肌酐水平低于非贫血组[(640±230)μmol/L比(744±231)μmol/L],糖尿病肾病患者比例高于非贫血组[70. 0%(44/63)比44. 0%(22/50)](P <0. 05)。二分类反应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 049,95%CI 1. 002~1. 098)、血清铁蛋白(OR=1. 002,95%CI 1. 000~1. 004)、甲状旁腺激素(OR=1. 003,95%CI 1. 001~1. 005)、糖尿病肾病(OR=2. 703,95%CI 1. 088~6. 717)是影响MHD患者贫血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MHD患者中血红蛋白的达标率较低,年龄、血清铁蛋白、甲状旁腺激素、糖尿病肾病是影响MHD患者贫血的危险因素,对于存在以上情况的患者应给予积极的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死亡原因,提出防治措施,以期降低死亡率,提高病人生存年限.方法 (1)回顾性分析我院10余年来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病人原因.(2)将死亡病人作为死亡组,同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未死亡病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病因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心血管并发症、脑血管意外、感染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分别占52.69%、13.98%、11.83%.两组在平均动脉压、血红蛋白、白蛋白、透析频率、透析超滤、血肌酐水平及病因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是死亡的主要病因.积极控制高血压,加强营养,充分透析,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患者进行营养学评估,采用膳食分析、人体学测量及生化指标的测定对可能影响患者营养状况的常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均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主要由于蛋白质及能量摄入不足、透析不充分、未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结论重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指导患者合理膳食,针对各相关因素全面落实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开同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有效性,观察开同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相关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b)、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同时选择30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开同(a-酮酸)0.12g/(kg。d),对照组无治疗,总观察期20周。分别在实验开始及20周检测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结果:与正常人比较,治疗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TG、TC水平显著升高(P<0.05),ALB、PALB、Hb显著降低(P<0.05),20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5,治疗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均显著升高,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降低。结论:开同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骨质疏松症(OP)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MHD患者150例,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量骨密度,并采用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记录MHD患者OP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50例MHD患者中,发生OP 61例,发生率为40.67%;MHD患者OP与非OP性别、年龄、BMI、透析龄、透析治疗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高龄、BMI小、透析龄长、低通量透析是MHD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MHD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为性别、年龄、BMI、透析龄、透析治疗方式,临床可依据其影响因素实施针对性的措施,以降低O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经济及卫生事业的发展及血液透析技术疗法的广泛应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感染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合并症、低蛋白血症、药物的使用及透析血管通路等,相应的预防措施也不断被提出并实施应用。作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两种血液净化方式治疗后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延安市人民医院于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取3个月以上的持续透析治疗.根据患者透析方式的不同,分为甲组(血液透析)52例和乙组(腹膜透析)48例.记录两组患者临床转归情况,并分析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高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未接受系统的饮食指导,观察组接受为期6个月的系统饮食指导。6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首次透析治疗后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改良主观营养评分为(12.01±3.25)分、营养不良-炎症评分为(6.07±3.55)分,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评分(14.10±3.68)分和(8.21±4.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体质量指数为(22.69±3.76) kg/m2、肌酐为(992.73±174.35)μmol/L、血红蛋白为(104.65±20.56) g/L、白蛋白为(41.85±5.63) g/L,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0.32±3.21) kg/m2、(828.53±93.52)μmol/L、(92.71±17.51) g/L和(36.43±5.02)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6个月后与首次透析时相比较,对照组患者仅肌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改良主观营养评分、营养不良-炎症评分、肌酐、血红蛋白、白蛋白等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干预能够有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家庭动力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8-9月在西部战区总医院、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MHD的304例患者为MHD组;同期选取299名正常人群作为正常人群组,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家庭动力学量表探讨家庭功能状况;采用疾病相关资料调查表描述MHD患者疾病情况。结果 与正常人群组相比,MHD患者在家庭灵活性、稳定性、沟通能力方面均明显下降,但角色互补能力较强(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在职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合并症是MHD患者家庭动力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MHD患者家庭动力学水平低于正常人群,且受低文化程度、不在职、低家庭人均月收入、合并症的影响。医护人员应积极完善家庭成员角色职责,提高家庭的支持与理解,为MHD患者制定家庭护理干预措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安徽省有代表性的5所综合性医院中行规律性透析的221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4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受腹膜透析和(或)结肠透析的7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HCV抗体及逆转录酶PCR(RT-PCR)方法检测HCV-RNA来确定HCV的感染情况,分析其与MHD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透析时间、肾移植史、外科手术史及输血史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中共有HCV感染者19例(12.75%),对照组中共有HCV感染者2例(2.78%),观察组的HCV感染率高于对照组(x2=5.616,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透析时间越长,存在肾移植、其他外科手术以及输血等情况的MHD患者,其HCV感染率高于无上述情况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透析时间(OR=5.153,P<0.01)以及输血史(OR=1.384,P<0.01)是MHD患者HC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透析时间是MHD患者HCV感染的首要影响因素(β=1.536,P<0.01)。结论 MHD患者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透析机应专机专用、严格筛选血源、减少输血次数等控制措施以降低其HCV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与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对56例MHD患者进行营养综合评估(SGA)、人体测量及生化指标的测量。观察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肌围(AMc)、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gB)、计算Kt/V值评估透析充分性等,计算实际体重占理想体重百分比(IBw%)并作营养评价,分析其与死亡率的关系。结果①营良好组、轻中度营养不良组及重度营养不良组患者间ALB、PA、TF、AMC、HgB、Kt/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良好组与轻中度营养不良组TSF、IB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营养良好者48.2%、轻中度营养不良者42.9%、重度营养不良者8.9%。②营养良好者死亡率11.1%、营养不良死亡率31%,其中轻中度营养不良组死亡率20.8%、重度营养不良组死亡率80%,死亡率明显高于营养状况较好者。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1.8%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且死亡率明显高于营养状况较好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