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11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的营养状况,针对不同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方法 通过人体学测量,生化指标的测定及透析状况分析等,综合评估11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 113例患者,营养良好组与营养不良组比较,上臂肌围(MAMC)、前白蛋白(PA)及透析前肌酐(Pre-Cr)显著升高(P<0.05).各项营养指标异常的比例为理想体重百分比(IBW%) 15.4%,体重指数(BMI)19.5%,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90.3%,上臂肌围(MAMC)36.3%,白蛋白(ALB)40.7%,前白蛋白(PA) 35.4%,血红蛋白(Hb)92%.所有患者尿素减少率(URR)为0.663±0.080,尿素清除指数(Kt/V)为1.392±0.231.结论 1)血清前白蛋白、上臂肌围及透析前血清肌酐水平对评估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可靠敏感,临床实用性强.2)及时、准确的进行营养状况评估,采用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与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对56例MHD患者进行营养综合评估(SGA)、人体测量及生化指标的测量。观察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肌围(AMc)、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gB)、计算Kt/V值评估透析充分性等,计算实际体重占理想体重百分比(IBw%)并作营养评价,分析其与死亡率的关系。结果①营良好组、轻中度营养不良组及重度营养不良组患者间ALB、PA、TF、AMC、HgB、Kt/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良好组与轻中度营养不良组TSF、IB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营养良好者48.2%、轻中度营养不良者42.9%、重度营养不良者8.9%。②营养良好者死亡率11.1%、营养不良死亡率31%,其中轻中度营养不良组死亡率20.8%、重度营养不良组死亡率80%,死亡率明显高于营养状况较好者。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1.8%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且死亡率明显高于营养状况较好者。  相似文献   

3.
贾洪艳  武子霞  张红燕  乔佑杰 《广东医学》2012,33(10):1470-1472
目的 研究双极反渗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及贫血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进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56例,基础治疗不变,更换水处理系统后使用双极反渗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12个月,观察比较使用双极反渗水后血清白蛋白(Alb)、人体测量、改良定量主观营养评分(MQSGA)等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改为双极反渗水透析6个月后,透后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TC)、转铁蛋白(TF)及血红蛋白(Hb)浓度均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Alb水平和主观营养评分得到显著改善(P<0.05).延长观察到双极反渗水透析12个月,TSF、MAMC、TC、TF、Hb、Alb水平明显升高(P<0.05),MQSGA评分改善(P<0.05),CRP、IL-6下降(P<0.05).结论 水质提高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及贫血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为制订合理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诊治的62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改良定量主观营养评估(MQSGA)及实验室生化检查来评估患者营养状态,对可能影响状态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共有32例发生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1.6%。32例营养不良患者中,轻中度23例(71.9%),重度7例(21.9%),极重度2例(6.2%)。蛋白质摄入不足、老年、透析不充分及腹膜炎症状态与患者发生营养不良有关。两组患者血肌酐、白蛋白、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及上臂肌围(MAMC)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蛋白质摄入不足、老年、透析不充分及炎症状态与患者发生营养不良有关。临床工作中应采取有效合理的干预方法加强营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CRP)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状态的关系.方法 对在我院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透析日空腹采血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铁蛋白(SF)以及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C反应蛋白(CRP)等;测定患者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等.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TSF、AC、AMC、Hb、Hct、BUN、Scr、Alb与CRP呈负相关,CRP与铁蛋白无相关性.结论 CRP是反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早期营养不良及炎性反应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张海红  胡晓玲 《四川医学》2006,27(11):1146-1147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营养状态及影响因素。方法 28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HD患者于透析日上机前空腹采血测定一般临床指标及C-反应蛋白(CRP);透析前后血尿素氮(BUN),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测定患者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等;按Kt/V将患者分为透析充分组、透析不充分组。结果 透析不充分组的患者TSF、AC、血肌酐(Scr)、BUN、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蛋白(Alb),均显著低于透析充分组患者,而CRP水平显著高于透析充分组;糖尿病肾病HD患者CRP与RBC、Hb、HCT、Alb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透析不充分的糖尿病肾病HD患者营养状况较透析充分组患者差;贫血及低蛋白血症严重;贫血、营养不良与CRP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杨荆  王茜 《重庆医学》2013,(34):4189-4191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老年营养不良血液透析患者的疗效。方法对34例老年营养不良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为期1年的营养干预,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蛋白质和热量摄入以及各营养指标进行营养干预前、后的自身对照。结果营养干预后患者营养状况与干预前比较,明显好转(P<0.05);蛋白质、热量摄入、无内瘘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同侧上臂肌围、血清白蛋白(ALB)、前清蛋白(CPA)、血红蛋白(HGB)与干预前比较,均增加(P<0.05)。结论合理的营养干预对改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高世洪  刘强  孟红茹 《安徽医学》2018,39(6):747-749
目的 研究维持型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钠水平与营养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平顶山市中医院接受MHD的终末期肾病患者68例,依据血清钠水平分为低钠组(28例)与正常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臂围(MAC)、上臂肌围(MAM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握力(HGS)、营养状况、体质量及实验室指标水平.结果 低钠组透析间期体质量获得量占干体质量的百分数(IDWG%)、改良定量整体主观评估(MQSGA)评分均高于正常组,MAMC、HGS及血清白蛋白(ALB)则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前血清钠水平与MAMC、HGS和ALB水平呈正相关(r=0.689、0.591、0.612,P<0.05),与MQSGA评分呈负相关(r=-0.516,P<0.05).控制年龄、性别和糖尿病等混杂因素后,血清钠水平仅与MQS-GA评分呈负相关(r=-0.406,P<0.05).结论 MHD患者透析前血清钠水平降低,可能与蛋白质能量消耗较大、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及营养状态较差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营养不良-炎症评估(MIS)方法全面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找出导致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分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10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MIS评分分为轻度营养不良组和中重度营养不良组,观察两组在生化指标及人体测量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轻度营养不良组与中重度营养不良组年龄、肌酐、铁蛋白、上臂围(MAC)、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中部肌围(MAMC)、体重指数(BMI)、尿素清除率(KT/V)、改良主观综合性评估(MQSGA)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年龄分为老龄组和非老龄组,非老龄组尿素、肌酐、尿酸等方面均高于老龄组(P0.05);老龄组MQSGA、MIS评分等方面均高于非老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为CRP1组和CRP≥1组,结果显示两组人体测量指标及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TSF、MAMC、BMI、MQSGA与MIS评分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本院血液透析中心MHD患者整体营养状态较好。MHD患者血液透析充分,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是蛋白质摄入不足。年龄越大,越容易出现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4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53例老年慢性肾脏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营养不良将其分为营养不良组(84例)和营养正常组(69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营养不良组体重指数、基础代谢率及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前蛋白(PA)、肌酐水平均低于营养正常组,年龄、透析时间>12个月占比、尿素清除指数(Kt/v)<1.2占比、焦虑症状占比、抑郁症状占比及血尿素氮水平均高于营养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透析时间>12个月、Kt/v<1.2、焦虑、抑郁及血清Alb、Hb、PA水平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血清Alb、Hb、PA水平、透析时间、Kt/v、有焦虑抑郁症状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临床可据此对有以上特征的患者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为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膳食问卷调查、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对患者进行营养状态评价. 结果SGA评价:营养状况正常43例(占63.23%);中度营养不良19例(占27.94%);重度营养不良6例(占8.82%).营养正常组与中度营养不良组相比较,体质量、每日能量摄入、上臂围、上臂肌围、白蛋白(ALB)、前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营养正常组与重度营养不良组比较,除上述差异外,年龄、透析龄、每日标准体质量蛋白质摄入、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与年龄、透析龄、每日标准体质量蛋白质和能量摄入有关,应对血透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12.
李慧  李洪燕  李旭芳 《海南医学》2014,(21):3157-3160
目的评价个体化营养支持对维持型血液透析患者营养改善的效果,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针对性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血液透析患者98例进行自身前后对照,按患者营养支持前的各种指标进行个体化营养支持,比较个体化营养支持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营养风险评分与其他因素相关性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多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个体化营养支持后患者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蛋白质摄入量、肌酐(Cr)、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和上臂肌围(AMC)等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胆固醇(TC)、营养风险评分下降(P〈0.05);2患者营养风险与体重、民族、并发症、透析时长、血清白蛋白(Alb)、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及蛋白摄入量等因素有相关性(P〈0.05);3影响患者营养风险评分的独立因素是透析时长、并发症、蛋白摄入量(P〈0.05)。结论个性化的营养支持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但在对患者实施个性化营养支持时,需要关注有并发症、蛋白摄入低及每周透析时间较短的患者,以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的营养状况,探讨其存在的逆流行病学现象,为进一步提出针对性营养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人体测量、生化指标测定方法综合评估11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结果 根据SGA评分,55.75%(63例)的患者营养状况良好;营养不良患者占44.25%(50例),其中39.82%(45例)为轻-中度营养不良,4.42%(5例)为重度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组患者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动静脉瘘对侧上臂周径(MAC)、上臂肌围(MAMC)低于营养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营养不良组总胆固醇(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肌酐(Scr)、尿素氮(BUN)、钙(Ca)、磷(P)较营养良好组低,其中TG、PA、Scr、BU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和甲状旁腺素(PTH)较营养良好组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H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比例偏高,且MHD患者营养不良是导致其逆流行病学现象的原因之一,建议根据MHD患者具体的病理生理特点来调整治疗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测定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结果不同指标评估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5%,白蛋白(Alb)37.5%,前白蛋白(PA)17.5%,透析前BUN低7.5%,蛋白分解率(nPCR)27.5%,尿素清除指数(Kt/v)10%.结论70%的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5.
C-反应蛋白水平与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及贫血的关系,探讨其相关临床意义。方法32例老年组及同期40例年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透析日空腹抽血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转铁蛋白(tranferrin,TF)、白蛋白(albumin,ALB)、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数(redblood cell,RBC)、红细胞比积(hematocrit,Hct);测定患者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等。结果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TF、ALB、BUN、SCr、Hb、RBC、Hct、TSF、AC、AMC均显著低于年轻组患者,而CRP水平显著高于年轻组患者;老年患者CRP与Hb、Hct、ALB呈显著负相关(P〈0.01,P〈0.01,P〈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CRP)是反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早期营养不良及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较年轻组患者差,贫血及低蛋白血症严重,贫血、营养不良与炎症反应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对脾肾气虚、阳虚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11月京东誉美中西医结合肾病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脾肾气虚、脾肾阳虚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2例,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治疗组在规律血液净化治疗、指导患者合理饮食、积极纠正其贫血并及时调节钙磷等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1 mL,透析日(每周2~3次)行足三里穴位注射3个月。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人体测量指标(体重指数、上臂围、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改良的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价法(SGA)评分、生化指标(透析前血白蛋白、血红蛋白、尿素氮、总胆固醇)、主要临床症状的改善等,分析评价足三里穴位注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体重指数[(19.40±1.45)kg/m2],肱三头肌皮褶厚度[(12.88±2.54)mm]较治疗前[(19.18±1.84)kg/m2、(12.35±2.78)mm]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红蛋白[(113.11±14.35)g/L]、血白蛋白[(42.15±1.87)g/L]、尿素氮[(19.45±1.96)mmol/L]水平高于对照组[(105.15±10.15)g/L、(37.54±2.45)g/L、(16.58±2.10)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SGA评分有效率(38.10%)明显高于对照组(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主要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脾肾气虚、脾肾阳虚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与营养管理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的疗效。  方法  对47例营养不良的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为期48周的营养管理以及有氧运动干预,干预前后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蛋白质和热量摄入、相关营养指标进行自身对照。  结果  有氧运动与营养管理干预后与管理干预前比较,患者营养状况明显好转(P < 0.05);蛋白质、热量摄入、无内瘘侧上臂肌围、同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白蛋白较干预前均增加(P < 0.05)。  结论  合理有效的营养管理和有氧运动可明显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血清钠水平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4月- 2015年8月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终末期肾病接受维持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94例,用标准技术测量患者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厚度、上臂中部肌周长、上臂中点肌肉周长、握力以及采用改良主观综合评估法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检测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干体重、透析前后血压以及实验室指标。其根据血清钠水平分两组:低钠组(Na<137 mmol/L)和对照组(Na≥137mmol/L),分别比较两组的上述指标。结果  低钠组患者上臂肌围、握力、血清白蛋白水平更低,营养评分、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占干体重的平均百分数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干体重、血透前后血压、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血脂、血钾、血钙及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透析前血清钠浓度与上臂肌围呈正相关(r =0.266,P =0.009),与握力呈正相关(r =0.401,P =0.001),与营养评分呈负相关(r =-0.46,P =0.001),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 = 0.309,P =0.002),与血CRP和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占干体重的平均百分数不相关。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血钠水平偏低与蛋白质能量消耗和透析间期体重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的血清游离氨基酸谱及营养状况.方法对4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饮食评估;测量身高、体重、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体质指数(BMI)、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检测和分析血清游离氨基酸谱.结果患者平均能量摄入为115.03kJ·kg-1·d-1,蛋白质摄入为1.06g·kg-1·d-1;26.5%的病人BMI<18.5,存在营养不良.以MAMC评估,30.61%的病人存在中重度肌蛋白消耗;以TSF评估,69.38%的病人存在中重度体脂消耗.MHD病人的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正常,总氨基酸量、EAA/NEAA、Leu、Ile、Phe、Val、Lys、Thr、Ser、Ala和Gln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P<0.05,P<0.01),而Asp、Trp、Arg水平则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MHD病人存在明显的血清游离氨基酸谱改变,以必需氨基酸水平低下为主,为预防营养不良的进一步发展,应予以合理的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终末期肾脏病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在温州市中心医院血透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86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采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表(MQSGA)评价MHD患者营养状况,根据MQSGA评分(〉10分者判为营养不良)将患者分为营养正常组与营养不良组,并采用t检验或x2检验比较营养正常组与营养不良组患者问临床指标包括年龄、性别、透析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差异。结果86例MHD患者中,有42例患者MQSGA评分≤10分,纳入营养正常组;11~20分者有42例,21~35者有2例,共44例纳入营养不良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1.16%,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33%;营养正常组与营养不良组的年龄、Kt/v、Alb、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性别、透析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H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血白蛋白可作为反应机体营养状况的可靠生化指标,而年龄、微炎症状态、透析充分性是影响MHD患者营养状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