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瘀热发黄是黄疸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它在黄疸病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笔者不揣谫陋,谈谈淤热发黄的证治认识和体会,以期抛砖引玉。一、对瘀热发黄的认识:瘀热发黄,首见于《伤寒论·阳明病篇》“瘀热在里,身必发黄”。何谓“瘀热”?考“瘀”与“菸”通,郁也。“瘀热”即郁热,亦即郁积停滞在里的邪热。瘀热何致发黄?喻嘉言说:“夏月天气之热与地气之湿交蒸,人受二气,内结不散,发有黄疸。”  相似文献   

2.
二八论黄疸病《金匮》论黄疸病的病机、治则和方药,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有谓“五疸”即黄汗、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之分。黄汗前在《水气病篇》论述;黄疸大抵偏重湿热为病。热重者治以苦寒,湿重者治以淡渗,此其大法。然后世概括为“阳黄”与“阴黄”之殊。《金匮》论据多属湿热阳黄之证,却缺略阴黄的治则。本篇论述黄疸病,按《金匮》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辨证。谷疸、酒疸均属  相似文献   

3.
方伟 《中医药通报》2008,7(4):24-25
黄疸病名出于《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曰:“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又云:“目黄者曰黄疸。”关于病机,《金匮要略》云:“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脾将瘀积的湿热转运于体表,就必然发生黄疽。导致黄疸的原因有多种:或食伤或劳伤,或酒伤或瘀血。故仲景将黄疸分为酒疸、谷疸、女痨疸。在《伤寒论》里又涉及外感兼湿热的发黄证、被火发黄证、燥结发黄证等。  相似文献   

4.
刘银伟 《河南中医》2012,32(2):136-136
“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语出《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脾在五行属土,其色黄.脾病或因湿阻,或因虚弱,发病后常呈现带黄色的异常变化.发黄是郁热发泄之机,其病机主要关系到(脾)湿、(郁)热两个方面,故称“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相似文献   

5.
阐述历代医家对瘀血致黄的认识,总结出血分瘀热为黄疸病机之一。通过现在临床实践证明了瘀血致黄理论无处不在,最后具体阐述了如何应用“血瘀”理论治疗黄疸。  相似文献   

6.
“瘀热以行”一语,出自《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原文云:(?)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相似文献   

7.
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属于祖国医学“黄疸病”的范畴是无疑問的。但祖国医学所称的“黄疸”种类不一,并不都有传染性,具有传染性的仅是各种黄疸病中的一种而已。这种黄疸,古人把它当作“天行病”、“时行病”看待,称之为“疫黄”。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由于沒有黄疸出现,如果也把它作为黄疸病来认識,似乎是缺少根据的。但是祖国医学认为黄疸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病邪侵入到肝,影响到脾才会引起的。这个論点早在《內經》中已有記載,所謂“肝传之脾,名曰脾风、发疸、腹中热、煩心、出黄”?右话阒⒆蠢  相似文献   

8.
对“脾色必黄,瘀热以行”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张仲景《金匮要略·黄疸病篇》的学习,认为黄疸病位在中焦,“瘀热以行”是其根本病机,现代医学亦证明黄疸的发生涉及到血,治疗时应特别重视治血活血药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正> 茵陈蒿汤首载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前者治疗阳明病瘀热在里的发黄,后者治疗黄疸病的谷疸。后世医家广泛应用本方治  相似文献   

10.
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阐述了黄疸病湿热发黄的病机为“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认为黄疸的病因为脾胃功能失调,湿热瘀阻血脉,黄疸的治疗主要是调理脾胃,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1.
黄疸病亦即黄瘅病。一般都以目黄、身黄、尿黄为特征。《金匮要略》论述黄疸的脉、因、证、治范围相当广泛,讨论了因湿热、寒湿、火劫、燥湿、虚劳等各种不同病因的发黄证候,主要说明黄疸的病原一般是湿热淤郁。根据发病原因和症状表现的不同,把黄疸病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三种类型。谷疸是由于“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所致,以食谷即眩,腹  相似文献   

12.
"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见于<金匮要略>黄疸病篇,后世对之解释多引用<金匮要略心典>所谓"脾者四运之轴也,脾以其所瘀之热转输流布,而肢体面目尽黄矣,故日瘀热以行".  相似文献   

13.
戴克敏 《山西中医》2012,28(4):4-5,11
茵陈蒿汤首载于张仲景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前者治疗阳明病瘀热在里的发黄,后者治疗黄疸病的谷疸.后世医家广泛应用本方治疗湿热黄疸,现代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也以本方为基础,加减化裁.  相似文献   

14.
张梅香 《光明中医》2012,27(3):429-431
黄疸的辨证,临床多以阳黄、阴黄、急黄来论治,治疗上多以清热利湿或者是温化寒湿为主,然临床黄疸病多有瘀阻的病机,本文从《金匮要略》“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说开去,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和现代医学的研究,阐述从瘀论治黄疸的理论,希望能给临床工作者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5.
“疸”,或云恶病,或云热病,或云黄病。据《金匮·黄疸病脉证并治》篇所述症状观之,系指以发黄为主的一类疾病。黄疸作为病名始见于《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云:“目黄者曰黄疸”;又云:“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灵枢·论疾诊尺篇》云:“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所以,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特征的病证。黄疸病名虽始见于《内经》,但论述不详。继《内经》之后,《金匮》一书专设《黄疸病脉证并治篇》详细论述了黄疸病的因机证治及预后,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为后世诊治黄疸病奠定了基础: 一、黄疸分类在《金匮》一书中,张仲景把黄疸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三种类型,并对三者的病因、病机、主症做了详尽的论述。原文云:“趺阳脉紧而数,  相似文献   

16.
"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见于《金匮要略》黄疸病篇,后世对之解释多引用《金匮要略心典》所谓"脾者四运之轴也。脾以其所瘀之热转输流布,而肢体面目尽黄矣,故曰瘀热以行"。孟如认为,此一是强调黄疸的病位主要在脾胃;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所论黄疸病包括一切发黄证,发黄的基本病理是脾色外现,引起脾色外现的原因可以是外感也可以是内伤。其病理产物主要为“湿”邪。黄疸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三者皆可转变为黑疸。女劳疸以肾虚为主,也可兼挟实邪,故可虚实并治。黄疸病预后“当以十八日为期”,基本符合现代医学关于急性黄疸性肝炎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孟庆杰 《吉林中医药》2008,28(3):202-202
黄疸的发生,多因湿邪为患,现代医家很多将其归于肝胆病变,认为是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所致.<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日:“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为黄,疲热以行.”将“脾”与“黄疸”明确地联系在一起[1]  相似文献   

19.
郭玮 《国医论坛》2006,21(1):2-3
谷疸最早见于<金匮要略>,仲景设立黄疸病专篇并从病因学的角度将黄疸病分为谷疸、酒疸和女劳疸,首次明确提出谷疸的病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中没有列出"谷疸"这一病名,但提到内伤酒食是黄疸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这说明谷疸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现代医家认为本病大体相当于传染性肝炎、胆石症、淤胆型肝炎等病,因此对谷疸病的发病机制和辨证治疗进行探讨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20.
黄元御秉持“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的学术观点,用以阐述脾胃中气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临床理解和诊治相关疾病提供了参考。黄氏诊治黄疸病,认为湿瘀熏蒸是形成黄疸的关键、土木失调是形成湿瘀的根本,据此形成了特色显著的治疗方法,即调理脾胃为根本,兼顾肝胆之升降、寒热之分调、水道之畅通,并在谷疸、酒疸、色疸的治疗上得到体现,在情志、饮食等调护方面亦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