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伤寒论》研究札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 177条进行研究。指出 ,炙甘草汤能治之脉结代、心动悸是外感热病所引起 ,非能医治一切心脏病引起之脉结代、心动悸。同时对关于脉结代与心动悸、关于脉结代、关于炙甘草汤的配伍、关于炙甘草汤中的药物作了阐述。认为 ,炙甘草汤用之于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之心律不齐疗效最佳 ,对风湿性心脏病之心律不齐有小效 ,对冠心病及高血压之心律不齐几乎无效  相似文献   

2.
金栋 《西部中医药》2009,22(12):4-5
代脉属28病脉之一,是一种间歇脉,而张景岳认为代脉有至数之代、脉形之代和气候之代之分;并认为代脉是脾之真脏脉,表现为乍数乍疏等.根据<内经>之旨义及历代医家有关脉象观点,对代脉及景岳之代脉给予详细辨析.  相似文献   

3.
炙甘草汤源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第 177条 :“伤寒脉结代 ,心动悸 ,炙甘草汤主之”。是治疗因感受风寒 ,在表之邪难以外解 ,而反内陷少阴 ,损伤心之气血阴阳 ,以脉结代 ,心动悸为主要证候的病证。本方可广泛用于治疗内科各种疾病 ,现简述 2则如下。1 病毒性心肌炎魏某某 ,男  相似文献   

4.
心动悸治验     
孙健 《河南中医》2004,24(8):79-80
心动悸即心悸 ,俗称心跳。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篇》说 :“伤寒 ,脉结代 ,心动悸 ,炙甘草汤主之。”可见 ,心动悸与结脉、代脉病机基本一致 ,并可用炙甘草汤治之。脉促者 ,数而时止 ;脉结者 ,缓而时止 ;脉代者 ,止有定数 ,良久复来。三者虽同属脉搏有停跳现象 ,但跳的至数 ,停跳之间隔 ,停跳时间之长短各有区别 ,病因病机也各有不同。根据脉象 ,结合八纲辨证 ,能够诊断出不同因素引起的不同类型的动悸证 ,施法、选方、遣药也大显径庭。诚不可胶于古人“伤寒 ,脉结代 ,心动悸 ,炙甘草汤主之”之训 ,必承蜩细玩 ,洞悉权变 ,消息而为…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说:“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此处伤寒,指广义伤寒,即外感热性病的总称。根据中医脉学理论,脉之搏动,是阴阳营卫调摄之功,脉见和缓,此为和平无病之脉;倘阴阳失调,气血紊乱,即为病脉。如脉来忽止,止而后起,止而即来叫做结。结为病脉,结脉有的是气血虚弱,如本汤见证之属;有的是邪阻经脉,如痰食阻滞,瘀血凝结之类;有的是秉赋异常,生平常见结脉而无他病者,此为少见。脉中忽见  相似文献   

6.
在《内经》中代有二义 :一是脾的正常脉象。《素问·宣明五气》曰 :“五脉应象 :肝脉弦 ,心脉钩 ,脾脉代 ,肺脉长 ,肾脉石 ,是谓五脏之脉。”唐·王冰释 :“代 ,软而弱也。”《素问·平人气象论》曰 :“长夏胃微软弱曰平 ,弱多胃少曰脾病 ,但代无胃曰死。”清·高士宗释 :“代  相似文献   

7.
素问衍文     
《素问》为古典医籍硕果仅存著作,年湮代远,鲁鱼亥豕,每篇有之。对于继承发扬、整理提高来说,是要加以相当厘定的。兹约略述之。 (一)平人气象论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日痹。109页。系指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黄帝内经素问》的(页数,下同) 死脾脉来,锐坚如乌之喙,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牌死。(117页) 尺热曰病温,尺不热曰病风,是由上文“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申说病温尺热、病风尺不热两种不同的诊断区别法则,是相对而言的。涩脉,《脉经》谓“往来难”。  相似文献   

8.
炙甘草汤系《伤寒论》方,因其能复脉,故又名复脉汤,历来被推崇为治疗“脉结代,心动悸”之要方。脉结代,心动悸一类病证,多系心律失常所致。对于此类病证的治疗,有些医者,不分析病因,不认真辨证,不结合辨病,动辄投以本方,应验者甚少。笔者根据心血管临床的肤浅经验,谈谈个人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9.
间歇脉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栋 《浙江中医杂志》2001,36(6):231-234
间歇脉 ,又称歇止脉、止脉 ,属脉律失常 ,非为一脉 ,乃脉搏有间歇、停跳之统称。在心律失常 (指节律不齐 )中 ,脉有间歇之多见者 ,包括过早搏动 (早搏 )、心房颤动 (房颤 )、房室传导阻滞( 度 )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窦 )等 ,而以前两种最为常见 ,中医学者多以结代脉称呼之。兹不揣浅陋 ,根据历代脉学著作并结合现代医学心律失常的有关内容 ,探讨如下。1 早搏脉 (附 度房室传导阻滞脉、病窦脉 ) :属结、代、促脉之类在心律失常中 ,早搏最为常见。由于心脏过早出现搏动 ,继之有较长间歇 ,使心脏节律发生紊乱 ,此时脉搏不能触及而有间歇、…  相似文献   

10.
伤寒一脉自仲景而下即为中医之显学,伤寒学的发展为中医学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伤寒一脉千年流传,宋代和清代两朝伤寒之学尤其成就卓绝。这一点在《四库全书总目》著录的伤寒著作以及其序跋的相关状况便可以窥见一二。为何会产生宋清两代伤寒学繁盛?据《四库全书总目》著录的伤寒著作的序跋看,其原因有以下两个:1.宋代病之盛以致宋代伤寒之盛;2.宋清两代治学之风致伤寒著作之盛。  相似文献   

11.
《本经疏证》 :“《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 ,凡为方二百五十 ,用甘草者 ,至百二十方。非甘草之主病多 ,乃方必合甘草 ,始能曲当病情也。”综观甘草在不同方剂中所起的作用 ,可以看出其应用之广 ,确实不可忽视。1 作为君药1.1 炙甘草汤 (又名复脉汤 )方中君药为炙甘草 ,具有益气复脉之用 ,为伤寒脉结代 ,心动悸而设 ,究其病因为心气不足以鼓动血脉 ,脉气不得接续 ,无阳以宣其气 ,无阴以养其心 ,故脉来结代 ,治宜益气养血 ,滋阴通脉 ,心气足则脉气可通 ,心血足则脉体可续。仲景在方中重用炙甘草四两 ,以达甘温补中益气 ,缓急养心之功…  相似文献   

12.
炙甘草汤证见于《伤寒论》太阳下篇末,原文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宋本177条。下同)“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日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日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日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178条) 一、伤寒涵义广,发病原因明伤寒有广狭两义,狭义如论中第三条之“名为伤寒”。广义伤寒即《素问·热论》所云: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难经》亦有“伤寒有五”之说。此句冒首冠以伤寒二字,当指广义而言。以临床资料总的分析,出现脉结代心动悸之病,  相似文献   

13.
依据《内经》文本,从身形之脉、由脉到经、以脉代经3个方面,论述身形之脉与经脉内涵演变的关系.研究认为:经脉源于又高于身形之脉,二者不可混淆论之;经脉从“脉”到“经”,是中医认识人体由具象到抽象、由实体到概念的过程,“经”表达的是生命体不同于西医视角特殊的纵向恒久规律,这个规律基于朴素观察,又有理性总结与思考,经得起实践检验;以脉代经的表述,名为言脉,实为说经.  相似文献   

14.
正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主之。"及《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咳而吐涎沫不止,咽燥,口渴,其脉浮细而数者,此为肺萎,炙甘草汤主之。",此外《外台》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方见虚劳中)"。在临床中常用于心血管疾病,一般见之于"脉结代,心动悸"即用本方,但是临床中若只作益气复脉之用,则失去了原有之义。本文从复杂性辨证论  相似文献   

15.
涩脉论     
《中医药通报》2011,(6):4-4
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一昼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八百一十丈,此平人血气营运之定数也。医者欲知血气之病与不病,非切脉不足以得之。脉之状不一,载于《脉经》者二十有四:浮、沉、芤、滑、实、弦、紧、洪、微、缓、涩、迟、伏、濡、弱、数、细、动、虚、促、结、代、革、散。其状大率多兼见。人之为病有四:曰寒、曰热、曰实、  相似文献   

16.
"心动悸、脉结代"临证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记载:“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炙甘草汤沿用至今,是治疗心悸的重要方剂之一。炙甘草汤证包括了现代医学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心房颤动与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心力衰竭、心肌炎、心包炎等症。清代俞嘉言曾这样评价:“此仲景伤寒门,治邪少虚多,脉结代之圣方也”。1病因病机本证不因汗下而动悸,是以病者气血两虚,心阳心阴俱不足,故心脏动悸,并影响脉息的规律性。因心主血,以资百体,心血能正常循行,则脉至不紊。设结代脉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相似文献   

17.
从虚瘀论治室性早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骏  黄河清 《中医杂志》1999,40(5):299-299
室性早搏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怔忡范畴,以“心动悸、脉结代”为特征。乃为气虚血瘀、脉气不相贯通之象。笔者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复脉法组成安悸散治疗该病2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5例,男10例,女15例;年龄16~20岁2  相似文献   

18.
简论兼象脉     
杨容青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44-2045
中医脉诊,一般把病理脉分为28种.每一种都有各自不同的脉象特征,都有其所主之病.但由于疾病是复杂的,临床所见脉象往往不是单一出现,病脉多是几脉相合并见的"兼象脉".因此,深入探析"兼象脉"的兼合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是加深中医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吾师陈继明主任医师悬壶五十余载,擅治肝病,对内伤杂病亦积累了丰富经验。遣方用药精确灵活,疗效卓著,兹就陈师对炙甘草汤的论述及其运用,概述于次,以窥一斑。1 组方机理论述《伤寒论》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这是仲景指出之伤寒里虚脉证的治疗方法。推究本条所言脉结代,可能因伤寒病久,正气大亏,无阳以宣其气,更无阴以养其心所致,亦或为发  相似文献   

20.
心为五脏之首,主血脉,是生命之本,神之变。外感、内伤疾病,无不与之有关。伤寒心病之由有三:一是素体阳虚,复被邪扰,其阳更虚,如少阴病的“脉微细,但欲寐也”;二是原有宿疾,感邪诱发,如炙甘草汤之“脉结代,心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