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勇鹏  侯文仲 《吉林医学》2010,31(21):3456-3458
目的:通过视神经管及相关解剖结构的显微解剖学研究,为手术提供解剖学根据依据。方法:显微镜下模拟额下入路及经翼点入路的联合解剖视神经管及相关结构的解剖结构并测量解剖数据。结果:视神经管外侧壁长度分别为(7.85±1.63)mm,前床突根宽(11.66±2.35)mm,前床突全长(9.87±1.34)mm;眼动脉均在视神经下方的管底硬膜层内走行;25%的标本可见锐利硬膜折返后缘压迫视神经并留有切迹;视神经管颅口至眉间的距离为(64.18±4.83)mm;视神经管颅口至翼点距离为(52.32±2.83)mm。结论:视神经管的详尽解剖对视神经管减压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经鼻内镜蝶窦手术、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影象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40例(80侧)鼻、鼻窦正常的受试者行蝶窦、视神经管有关解剖数据的影象学测量。结果:两侧视神经管各壁长度均值为:内侧壁12.08±0.62 mm,外侧壁10.16±1.73 mm,上壁9.16±1.17 mm,下壁10.24±1.35 mm。两侧视神经管及蝶窦有关径线均值为:视神经管颅口处:左右径5.57±0.95 mm,上下径4.53±0.78 mm;中部:左右径4.40±0.67 mm,上下径4.36±0.67 mm;眶口处:左右径5.09±0.85 mm,上下径5.90±0.98 mm;鼻小柱前缘中点到蝶窦前壁中点的距离:7.08±0.54 cm;蝶窦最大左右径:17.83±4.38 mm,最大上下径:18.40±3.76 mm,最大前后径:23.19±6.73 mm。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准确有效地测量蝶窦、视神经管的解剖结构,对经鼻内镜手术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视神经管为颅眶沟通的两个重要骨性孔隙之一 ,视神经及眼动脉经视神经孔出入眶。视神经管受损可致视神经间接损伤 ,但其确切病理机制并不清楚。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及到达眶尖、海绵窦手术入路的日益增多 ,特别是不同入路的视神经减压术的推出 ,视神经管的解剖已经成为神经外科及眼科医师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1 骨性结构神经管位于眶内侧壁的后部 ,位于蝶骨小翼之间 ,长约 4~ 10mm ,在蝶骨体内略后向内走行 ,在蝶骨体内向后向内走行[1] ,与正中矢状平面成 36°角。视神经管有两口四壁。颅口呈横椭圆形 ,垂直径为4 .0 5± 0 .0 …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 通过眶尖部结构的断层影像解剖研究 ,为鼻内镜下眶尖部手术提供可靠的解剖学数据 ,减少手术并发症。②方法 随机选取 30例成人尸头进行CT扫描 ,对前鼻棘至眶尖部各结构的距离、侧偏角、视神经管及眶上裂各径线长度、毗邻关系等进行断层影像解剖观测。并将CT扫描图像与断层切片进行对照。③结果断层影像测量前鼻棘至视神经管眶口、颅口内侧壁的距离分别为 (70 .35± 4 .93)、(72 .76± 5 .0 3)mm ,侧偏角分别为9.6 5°± 1.30°、5 .4 4°± 0 .86°。视神经管内侧壁中部最薄 ,视神经管中部为视神经管最狭窄的部位。④结论以FV平面作为轴位扫描基线 ,结合水平及冠状位CT图像进行分析 ,有利于眶尖部结构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5个外观无异常的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尸头,依经鼻内窥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手术路径相同的体位和路径,逐层解剖,观察视神经管及其相关解剖结构。结果:视神经管内侧壁最长、最薄,视神经管内侧壁全部与同侧筛窦毗邻占43.3%,与同侧筛、蝶窦毗邻占26.7%,与同侧蝶窦毗邻占23.3%,其它毗邻关系占6.7%。在视神经管颅口处,大多数眼动脉位于视神经的内下方,到了眶口,多数眼动脉绕行至视神经的外下方。结论:视神经管减压术应打开其内壁,术中应注意该壁复杂的毗邻关系。确定视神经管隆突和颈内动脉隆突,并了解眼动脉在管内的走形特点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视神经管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视神经减压术和视神经间接损伤的病理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对 38个成人尸头的 76例神经管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测。测量了视神经管的口径 ,管壁的厚度和长度。观察了视神经管的走行特点 ,计算了视神经管横截面积。结果 :中部是视神经管最狭窄的部位 ,横截面积为( 1 8.74± 3.95 )mm2 ;视神经管管壁最薄之处在视神经管内壁中部 ,厚度为 ( 0 .5 2± 0 .40 )mm ;视神经管中轴与颅正中矢状面的夹角为 ( 38.2 6± 5 .35 )°,与颅冠状面的夹角为 ( 1 9.93± 4.2 6)°。结论 :视神经间接损伤后 ,视神经管中部对视神经的束缚作用最强 ,视神经减压术开放管的中部较为重要。视神经管走行的特点是视神经间接损伤常合并于颞额部挫伤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翼腭窝骨性结构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通过对翼腭窝及其通道骨性结构的测量为临床鼻颅底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察 30例 (6 0侧 )成人干性颅骨标本的翼腭窝及其通道的形态、大小 ,以及与毗邻结构的关系 ,并进行相关数据的测量。结果 翼管前口的宽度为 (3 5 3± 0 6 4 )mm ,后口的宽度为 (1 72± 0 5 0 )mm ,翼管的长度为 (14 74± 1 6 4 )mm。圆孔、蝶腭孔与前鼻棘的距离分别为 (6 2 90± 3 81)mm、(5 2 99± 4 95 )mm。2 2侧 (36 6 7% )位于蝶窦侧壁的外下方 ,11侧 (18 33% )位于蝶窦侧壁的外侧 ,9侧 (15 0 0 % )位于蝶窦底的下方 ,18侧(30 0 0 % )凸入窦内 ,翼管的顶壁与窦底壁的骨质融为一体 ,3侧 (5 0 0 % )翼管上壁缺如 ,与蝶窦相通。结论 本研究的测量数据可作为经鼻内窥镜翼腭窝手术和蝶窦手术入路的重要解剖学参数  相似文献   

8.
视神经管 (opticcanal,OC)为颅眶沟通的重要通道 ,视神经 (opticnerve,ON)及眼动脉由此入眶。该部的肿瘤、外伤以及邻近结构的病变均可累及视神经和 (或 )眼动脉造成视力损害。本文通过研究国人视神经管显微解剖学特点 ,为颅底神经外科提供解剖学资料。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35例无颅眶疾病、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尸头 ,分为成人组 ( 2 0例 )和小儿组 ( 1 5例 )。1 .2 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测量各组标本视神经颅内部分的形态、直径、长度 ,视交叉宽度及视交叉与视神经管颅口距离 ,视神经管颅口硬膜返折部长度…  相似文献   

9.
解剖观察了40具成人尸体的蝶窦、筛后窦及视神经管后发现,蝶窦57.5%为鞍型,30,为鞍前型,10%为枕鞍型,2.5%为甲介型;鞍底厚度为0.81±0.09mm;蝶窦中隔的厚度为1.10±0.12mm,矢状位占60%;窦房出现率双房者占62.5%,单房者占27.5%,多房者占7.5%,甲介型占2.5%。视神经管以内侧壁最薄(0.76±0.06mm)且最长(10.07±0.20mm),内侧壁与蝶窦、筛后窦均相邻者占60%,与蝶窦相邻者占22.5%,与筛后窦相邻者占13.75%。视神经管以内侧壁和内下两壁与蝶窦、筛后窦邻接最多见。  相似文献   

10.
在40具成人尸体及40个颅骨上对视神经管及其邻近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测量。 1、视神经管颅口宽度平均为6.85±0.10mm,高度4.05±0.09mm,眶口宽度5.63±0.07mm,高度6.55±0.08mm,上壁长8.53±0.22mm,内侧壁长9.74±0.20mm,二侧颅口内侧缘间距12.88±0.41mm,两侧眶口内侧缘间距26.12±0.42mm。视神经管颅口上缘的硬膜襞长2.67±0.18mm。Dacryon至筛前孔距19.25±0.36mm,筛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相关的鼻窦前颅底区域应用解剖学,为鼻内窥镜前颅底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10具(20侧)成人湿尸头标本按照Messerklinger术式开放前后组筛窦,暴露并磨开前颅底,并对涉及的结构进行鼻内窥镜解剖学观察、测量和拍照。选15例临床垂体腺瘤患者头颅CT导航数据导航下进行该入路相关的骨性结构测量。结果鼻小柱基点及基线与各解剖结构的平均距离和夹角分别为:筛前动脉58mm±4.0mm,52.0°±5.5°;筛后动脉65.8mm±3.5mm,41.5°±3.5°筛板中部53.4mm±3.6mm,50.0°±4.5°;蝶筛交界处68.2mm±5.5mm,38.5°±3.5°;视神经管颅口76.4mm±3.3mm,33.5°±5.5;两侧眶内侧壁之间距离22.4mm±4.5mm;两侧视神经管颅口之间的距离17.3mm±2.4mm;额窦口与鞍结节之间的距离40.3mm±3.6mm。结论内窥镜下经鼻筛窦入路可以完全在内窥镜下比较容易到达前颅底区域,能够很好地暴露两侧眶内侧壁之间前达额窦口和后达蝶鞍的前颅底区域,能够充分显露和切除前颅底肿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正常成人脑外段颅神经的MRI表现 ,建立正常标准 .方法 :随机选择正常成人志愿者 10 0例 ,采用GE 1 5TMR/i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及相控阵头线圈 ,成像序列包括自旋回波T1加权成像(SET1WI)和自旋回波T2加权成像 (SET2WI) ;扫描方位以视神经 -眼平面 (NOP)为基准扫描 .分别测量两组视神经眼球后神经膨大段直径、眶内段视神经直径、长度 ,管内段视神经直径及该段视神经起始至同侧视交叉的长度 ,后者与眶内段视神经长度之和即代表颅外段视神经的长度 .结果 :正常人眼球后神经膨大段直径为 (4 2± 0 72 )mm ,眶内段直径为 (3 1± 0 6 1)mm ,长度为 (2 4 6± 2 6 9)mm ,管内段视神经直径为(3 2± 0 5 5 )mm ,至同侧视交叉的长度为 (18 7± 2 4 8)mm ,颅外段视神经的长度为 (43 3± 3 6 8)mm .结论 :MRI可以很好显示视神经的形态 ,是研究其解剖和疾病的有效检查手段 .  相似文献   

13.
采用100个颅底(水平锯开颅顶),对视神经管进行测量,全长均值男11.mm,女10.46mm,眶口的值径均值男4.48mm,女4.92mm;眶口横劲均值男4.13mm,女3.33mm,视神经管口前缘点至眼眶前缘上、下、内、外四壁各点的距离均值分别为:男8.87、6.50、8.89、8.82mm;女8.72、6.00、8.22、7.35mm,视神经管眶口内侧缘中点至筛前孔、筛后孔、内眦部眶缘的距离均值分别为男34.4、20.7、43.96mm;女31.42、19.94、42.97mm。颅正中矢状轴与视神经管中轴的夹角均值男37.42度,女36.44度。两侧视神经管眶口的均值男29.45mm,女27. 51mm。并对眶口和颅口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测量。  相似文献   

14.
经鼻腔内窥镜视神经管减压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Fu JD  Song WX  Zhang JL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4):3123-3125
目的评价内窥镜在治疗视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3例视神经管内下壁骨折的患者,鼻窥镜引导下中鼻甲切除后1/3,开放蝶窦开口及后组筛窦,辨别骨折的位置以及视神经管、颈内动脉压迹及视神经隐窝,开放视神经眶口及颅口及全长,未剪开视神经鞘膜,2例视神经管颅口处硬膜破裂者,用中鼻甲剪下的黏膜敷于漏口处,一根油纱条填塞于蝶窦及中鼻道,可疑脑脊液漏者7—10d拔除纱条,其余患者3d拔除纱条。评价视力的标准为:失明、光感、眼前手动、眼前数指、能见视力表符号5个级别,术后视力提高1个级别以上为有效,视野的改善也为有效。结果术前6例无光感者,5例有效,其余7例有残存光感者均有效,有效率92%。结论经鼻腔内窥镜视神经管减压手术为微创治疗,对视神经可全程减压,对视神经干扰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 结合鼻内镜筛窦手术的实际应用需要,对筛窦安全标志进行解剖学测量,为临床手术防止和减少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可靠的解剖学资料。②方法 选择30例(60侧)外观无异常、经 40 g/L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男23例,女7例),用MJ 3435型带锯机,沿眉弓上缘及枕骨粗隆上1 cm连线水平锯开颅盖骨,去除脑组织;沿正中线矢状锯开头颅,去除鼻中隔;经眶下孔与正中剖面平行矢状锯开,用解剖刀、筛泡钳和剥离器等依鼻内镜下筛窦手术的相同体位和路径,逐层解剖并测量各解剖结构的径线。③结果 鼻丘中心至中鼻甲前端附着点的平均距离为(1.91±0.32)mm。钩突的前上末端到中鼻甲前端附着点的平均距离为(0.31±0.10)mm,钩突的后下末端到下鼻甲附着点的垂直平均距离为(1. 16±0. 40) mm。筛泡中心到下鼻甲附着缘的最小平均距离为(11.96±2.31)mm。筛顶板长(27.22±6.91)mm,筛顶板前部宽(7.93±2.80)mm,中部宽(9.10±3.72)mm,后部宽(9.83±2.31)mm。中鼻甲前下缘距纸板最小平均距离为(9.68±2.12)mm,中鼻甲基板前内下缘处距纸板最小平均距离为(11.06±4.23)mm,中鼻甲前下缘距筛板的距离为(19.96±6.46)mm,中鼻甲基板处前内下缘距筛板的距离为(17.98±5.53)mm。④结论 筛窦解剖结构的径线,特别是与鼻腔鼻窦某些手术保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视神经管与气化程度不同的蝶窦的相关性,为经鼻蝶入路和扩大经蝶视神经管区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经处理的成人湿性尸头标本20例(40侧)。矢状位中线切开并观察蝶窦、蝶窦外侧壁和视神经管等相邻结构。结果本组标本中有5.0%的蝶窦为未发育型,15.0%为甲介型,10.0%为鞍前型,20.0%为半鞍型,35.0%为全鞍型,15.0%为枕鞍型。蝶窦只有1例为单房,其余均有中隔,占95.0%。多数偏于一侧,居中线者占10.0%;有蝶筛气房7侧,占17.5%。22.5%为视神经管型隆起,30.0%为半管型,47.5%为压迹型。测量视神经管眶口内壁中点到蝶窦前壁的距离为(11.62±4.50) mm。视神经-颈动脉隐窝出现率为82.5%。结论视神经管区手术前对蝶窦发育及相邻结构的分析,能有效地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和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7.
鼻颅底的CT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与鼻颅底相关的CT影像学特征的研究,阐述它们在内镜下鼻颅底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对80例鼻窦冠状CT和50例轴位CT进行与颅底相关的结构测量.观测内容有:①筛板、筛顶的宽度;②筛板和筛顶的位置关系;③后组筛窦、蝶窦与视神经管的毗邻关系;④蝶窦的气化类型;⑤蝶窦分隔;⑥蝶骨嵴至视神经管眶口的垂直距离.[结果]①筛板和筛顶的宽度前、中、后部略有不同.筛板和筛顶的位置关系可分为:高台型占43.75%,倾斜型43.75%,不规则型占8.75%,双侧不平衡型3.75%.高台型中筛板、筛顶间的高度差以4~7 mm者为多,占65%.②后组筛窦、蝶窦与视神经管毗邻关系中以蝶窦优势型为多占59%,筛窦优势型11%,筛蝶均势型30%.③蝶窦气化类型:全鞍型57.5%,半鞍型21.25%,蝶枕型和鞍前壁各10%,甲介型1.25%.④蝶窦分隔,正中者仅7.5%,其余形态各异.⑤蝶骨嵴至双侧视神经管眶口水平的垂直距离比较,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和以往分类略有不同,筛板和筛顶的连接关系,应分为:倾斜型、高台型、不规则型和双侧不平衡型.②后组筛窦、蝶窦和视神经管的毗邻关系分为筛窦优势型,筛蝶均势型,蝶窦优势型.③蝶窦气化分型:以全鞍型为多,半鞍型次之.蝶骨嵴可以作为判断蝶鞍中线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后组筛窦、蝶窦和视神经管的相互关系,为鼻窦病变的CT诊断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对60例正常人筛窦、蝶窦和视神经管进行CT扫描,39例行横断层加冠状扫描,21例于横断层扫描后加冠状扫描。结果根据后组筛窦蝶窦的位置关系分为蝶前型(49.2%),蝶侧型(36.7%)和蝶上型(14.2%)。根据后组筛窦与视神经管的位置关系可以分成:管前型(46.7%),管口间型(23.3%),管后型(13.3%),蝶鞍型(10%)和管周型(6.7%)。结论 CT扫描是观察副鼻窦和视神经管最重要方法,能为临床副鼻窦疾病手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CT观察后组筛窦、蝶窦和视神经管的相互关系,为鼻窦病变的CT诊断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60例正常人筛窦、蝶窦和视神经管进行CT扫描,39例行横断层加冠状扫描,21例于横断层扫描后加冠状扫描。结果 60例(120侧)根据后组筛窦、蝶窦的位置关系分为蝶前型59侧(49.2%),蝶侧型44侧(36.7%)和蝶上型17侧(14.2%)。根据后组筛窦与视神经管的位置关系可以分成:管前型56侧(46.7%),管口间型28侧(23.3%),管后型16侧(13.3%),蝶鞍型12侧(10.0%)和管周型8侧(6.7%)。结论 CT扫描是观察副鼻窦和视神经管最重要方法,能为临床副鼻窦疾病手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眶上裂 (superiororbitalfissure ,SOF)及其毗邻结构显微解剖 ,为临床眶上裂区手术及疾病诊断提供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 ① 4例胎儿眶上裂血管铸型标本观测 ;② 3例成人眶上裂区组织结构火棉胶包埋薄层断面观测 ;③ 30例 (6 0侧 )成人颅骨眶上裂观测 ;④ 18例 (36侧 )成人颅底眶上裂的分区、穿行结构、眶内静脉与海绵窦 (cavernoussinus ,CS)前间隙交通、眼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视神经管区、筛窦外侧壁、睫状神经节及蝶顶窦观测。结果 ①眶上裂呈三角形裂隙 ,其上壁长度为 (17 6 5± 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