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失神经过程中的肌源性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其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了解其生长规律并进行体内定位。方法:实验于2004-01/2005-1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手外科完成。选取清洁级3周龄昆明种小鼠5只,切断小鼠双侧坐骨神经,造成失神经损伤模型。采用XI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法及差速贴壁法分离细胞获取小鼠肌源性干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通过生长曲线分析肌源性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①失神经骨骼肌内肌源性干细胞生长特性:失神经骨骼肌肌源性干细胞原代培养时细胞贴壁及生长较慢,1个月后才进行传代。传代培养3d后部分细胞呈梭形,成簇状生长。7~10d后大部分为梭形和多形状,细胞间相互出现成片融合,此后细胞生长速度放慢。②失神经骨骼肌肌源性干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细胞培养前3d细胞生长慢,3d后生长明显加快,7d后生长明显放慢,进入平台期。③失神经骨骼肌内肌源性干细胞的表型鉴定:细胞质CD34和Sca-1染色均呈阳性,细胞核大。④失神经骨骼肌内肌源性干细胞的体内定位:CD34和Sca-1阳性细胞位于肌细胞和基底膜之间,细胞小,细胞数量较少。结论:采用差速贴壁法可从失神经骨骼肌内分离出肌源性干细胞,体外培养的肌源性干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适用于组织工程和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2.
背景:要获得满足临床需要的肌源性干细胞,体外筛选和扩增已成为关键环节.目的:拟建立稳定高效的成年大鼠肌源性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方法.方法:成年SD大鼠麻醉后,无菌条件下取骨骼肌,采用Ⅺ型胶原酶、Dispase和胰酶消化法获得肌源性干细胞,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记录细胞生长曲线,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接种密度对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原代肌源性干细胞体积较小,贴壁缓慢,折光性较好,多呈球形、梭形或纺锤形,增殖缓慢.传代培养后,加入含体积分数为20%血清浓度的完全培养基,以1×109L-1密度接种时活细胞数量最多,为适宜接种密度,传1~4代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为desmin(+),CD34(+),CD45(-),Sea-1(+),证实通过体外原代培养获得了高纯度的肌源性干细胞,并成功扩增.  相似文献   

3.
背景:国内均可见有探讨脂肪干细胞向神经元诱导分化的相关研究报道,但运用差速贴壁法纯化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多因子联合诱导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观察多因子联合诱导和分步诱导方案诱导大鼠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体外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SD雄性大鼠腹股沟和附睾脂肪垫脂肪组织,酶消化法分离、差速贴壁法纯化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鉴定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CD44,CD49d,CD106);"鸡尾酒"式神经元诱导培养基对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并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鉴定(Nestin和NeuN)分化结果。结果与结论:大鼠腹股沟和附睾脂肪垫脂肪组织内分离、原代培养的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形态均一,呈长梭形,细胞核椭圆形,核仁明显,细胞质染色浅,呈旋涡状克隆样生长;CD44和CD49d阳性表达而CD106阴性;诱导培养基内培养6h后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呈锥体形或不规则,有短而细的指状突起;24h后多数细胞显示类神经元的形态学特征,且Nestin和NeuN阳性。提示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在多因子"鸡尾酒"式培养基内可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4.
背景:国内均可见有探讨脂肪干细胞向神经元诱导分化的相关研究报道,但运用差速贴壁法纯化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多因子联合诱导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观察多因子联合诱导和分步诱导方案诱导大鼠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体外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SD雄性大鼠腹股沟和附睾脂肪垫脂肪组织,酶消化法分离、差速贴壁法纯化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鉴定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CD44,CD49d,CD106);"鸡尾酒"式神经元诱导培养基对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并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鉴定(Nestin和NeuN)分化结果。结果与结论:大鼠腹股沟和附睾脂肪垫脂肪组织内分离、原代培养的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形态均一,呈长梭形,细胞核椭圆形,核仁明显,细胞质染色浅,呈旋涡状克隆样生长;CD44和CD49d阳性表达而CD106阴性;诱导培养基内培养6h后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呈锥体形或不规则,有短而细的指状突起;24h后多数细胞显示类神经元的形态学特征,且Nestin和NeuN阳性。提示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在多因子"鸡尾酒"式培养基内可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5.
兔肌源性干细胞的分离及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兔肌源性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和诱导分化的方法。方法:取2月龄幼兔臀肌1g,采用胶原酶,dispase,胰蛋白酶分步消化,针头过滤,差速贴壁法分离肌源性细胞。用锥虫蓝染色细胞计数描记生长曲线,MTT法间接反映细胞增殖活性。作Bc1-2,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肌源性细胞。用分化培养基(DMEM 5mL/L FBS 50mL/L HS 10mg/L BMP2 5g/L 维生素C 10mmol/L β-甘油磷酸钠+10mg/L 地塞米松 10g/L 青霉素/链霉素)诱导细胞分化,用Osteocalcin,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成骨前体细胞。结果:用上述方法分离的肌源性细胞呈短梭形或多角形,体积明显小于肌细胞,24h贴壁,接种后36h开始增殖,生长有明显的方向性,原代肌源性干细胞对数生长期为7~9d,16d汇合。第3代肌源性干细胞接种后第3~5天为对数生长期,约8d汇合。细胞汇合后少部分细胞出现双核或三核,甚至出现核链,显示肌细胞分化倾向。约60%~70%的原代肌源性干细胞Bc1-2,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用成骨细胞分化培养基中培养2周后,大部分细胞Osteocalcin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显示其成骨前体细胞分化。结论:用上述方法分离的肌源性细胞具有干细胞特征,并能在体外分化为成骨前体细胞和肌起源细胞,是一种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即肌源性干细胞。  相似文献   

6.
李爱斌  王玲珑  金化民  李晶晶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5):164-166,F0003
背景:肌源性干细胞是一种成体多能干细胞,已成为基因治疗和细胞介导的组织工程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临床应用自体肌源性干细胞注射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具有广泛前景。目的:探讨大鼠肌源性干细胞体外原代培养的方法,为临床应用自体肌源性干细胞注射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提供实验依据。设计:重复观察测量。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中心与泌尿外科。材料:实验于2003-12/2004-05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实验室完成。选取4~6周龄雌性SD大鼠20只,XI型胶原酶、胰酶、多聚赖氨酸(Sigma公司),dispase酶(Gibco公司),鸡胚提取液(自制)。方法:①将大鼠以质量浓度为10异/L的戊巴比妥钠30s/ks腹腔麻醉后,无菌条件下取腓肠肌,置人冷DMEM培养基中,D—Hank’s液洗涤组织块,除去筋膜、肌腱、神经和血管。剪成1.0-3.0mm^3小块,移入离心管。向组织中加入0.2%XI型胶原酶及0.1%的胰酶。采用胶原酶分离大鼠骨骼肌细胞。②应用差速贴壁法大鼠骨骼肌细胞进行纯化。细胞筛网过滤后接种至多聚赖氨酸包被的培养瓶中,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中孵育1h,未贴壁细胞移人新的培养瓶中,加入新的培养基37℃培养1h后,未贴壁细胞再次转瓶换液,37℃培养过夜,如此反复,每次间隔24h转瓶换液,培养第5-6天贴壁的细胞即肌源性干细胞。③细胞生长到70%融合后,胰蛋白酶消化,以1:2的比例进行传代。传代细胞消化后接种于放有盖玻片的6孔培养板中,加入生长培养基,24h后制备细胞爬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所培养细胞上特异性结蛋白抗原和干细胞抗原-1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肌源性干细胞的形态及其鉴定结果。结果:①肌源性干细胞的形态观察:从骨骼肌组织中分离出来的肌源性干细胞呈球形,折光性强。培养12h后开始贴壁仍为圆形,48h后贴壁完全并开始增生,细胞逐渐延展成梭形或纺锤形,有两极,体积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相互融合形成成熟的多核肌管。②肌源性干细胞的鉴定结果:细胞特异性结蛋白抗原和干细胞抗原-1染色呈阳性,荧光显微镜可见细胞浆发出红色荧光。阳性率达90%。结论:肌原性干细胞属于成体干细胞,具有取材方便、免疫原性低、移植后存活时间长等优点O高纯度的肌原性干细胞可通过体外原代培养获取.免疫组化技术可鉴定其肌源性和干细胞特性,在组织工程和基因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背景:研究者们通过多种方法从肌组织中分离得到肌源干细胞,并应用于各类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研究。目的:结合改良的差速贴壁法和有限稀释技术分离小鼠来源肌源干细胞,并培养其单细胞克隆和亚克隆集落。方法:以新生C57BL/6小鼠四肢作为肌组织取材对象,经三重酶消化和细胞筛过滤,运用改良的差速贴壁法分离出肌源干细胞,予细胞特异标记物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有限稀释技术克隆培养的方法,获得稳定的肌源干细胞单克隆和亚克隆集落。结果与结论:差速贴壁培养过程中,肌性细胞占比逐渐增高,首次贴壁1h可以获得足够数量的细胞进行第6次贴壁培养;肌源干细胞需72h左右贴壁生长,经10d左右可以增殖为300~500细胞数量的集落,细胞形态以小圆形细胞为主,并有少量梭形细胞,肌源干细胞能够维持形态并持续增殖;应用有限稀释技术可获得肌源干细胞单克隆和亚克隆集落,肌源干细胞克隆细胞均呈现Desmin染色阳性,Sca-1染色阳性,阳性率为(92.3±4.1)%。提示应用preplate法和有限稀释技术可以分离得到小鼠来源肌源干细胞及其克隆集落。  相似文献   

8.
背景:肌源性干细胞是一种成体多能干细胞,已成为基因治疗和细胞介导的组织工程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临床应用自体肌源性干细胞注射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具有广泛前景。目的:探讨大鼠肌源性干细胞体外原代培养的方法,为临床应用自体肌源性干细胞注射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提供实验依据。设计:重复观察测量。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中心与泌尿外科。材料:实验于2003-12/2004-05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实验室完成。选取4~6周龄雌性SD大鼠20只,XI型胶原酶、胰酶、多聚赖氨酸(Sigma公司),dispase酶(Gibco公司),鸡胚提取液(自制)。方法:①将大鼠以质量浓度为10g/L的戊巴比妥钠30g/kg腹腔麻醉后,无菌条件下取腓肠肌,置入冷DMEM培养基中,D-Hank’s液洗涤组织块,除去筋膜、肌腱、神经和血管,剪成1.0~3.0mm3小块,移入离心管。向组织中加入0.2%XI型胶原酶及0.1%的胰酶,采用胶原酶分离大鼠骨骼肌细胞。②应用差速贴壁法大鼠骨骼肌细胞进行纯化。细胞筛网过滤后接种至多聚赖氨酸包被的培养瓶中,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中孵育1h,未贴壁细胞移入新的培养瓶中,加入新的培养基37℃培养1h后,未贴壁细胞再次转瓶换液,37℃培养过夜,如此反复,每次间隔24h转瓶换液,培养第5~6天贴壁的细胞即肌源性干细胞。③细胞生长到70%融合后,胰蛋白酶消化,以1∶2的比例进行传代。传代细胞消化后接种于放有盖玻片的6孔培养板中,加入生长培养基,24h后制备细胞爬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所培养细胞上特异性结蛋白抗原和干细胞抗原-1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肌源性干细胞的形态及其鉴定结果。结果:①肌源性干细胞的形态观察:从骨骼肌组织中分离出来的肌源性干细胞呈球形,折光性强。培养12h后开始贴壁仍为圆形,48h后贴壁完全并开始增生,细胞逐渐延展成梭形或纺锤形,有两极,体积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相互融合形成成熟的多核肌管。②肌源性干细胞的鉴定结果:细胞特异性结蛋白抗原和干细胞抗原-1染色呈阳性,荧光显微镜可见细胞浆发出红色荧光,阳性率达90%。结论:肌原性干细胞属于成体干细胞,具有取材方便、免疫原性低、移植后存活时间长等优点。高纯度的肌原性干细胞可通过体外原代培养获取,免疫组化技术可鉴定其肌源性和干细胞特性,在组织工程和基因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兔肌源性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和诱导分化的方法。方法:取2月龄幼兔臀肌1g,采用胶原酶,dispase,胰蛋白酶分步消化,针头过滤,差速贴壁法分离肌源性细胞。用锥虫蓝染色细胞计数描记生长曲线,MTT法间接反映细胞增殖活性。作Bcl-2,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肌源性细胞。用分化培养基(DMEM+5mL/LFBS+50mL/LHS+10mg/LBMP2+5g/L维生素C+10mmol/Lβ-甘油磷酸钠+10mg/L地塞米松+10g/L青霉素/链霉素)诱导细胞分化,用Osteocalcin,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成骨前体细胞。结果:用上述方法分离的肌源性细胞呈短梭形或多角形,体积明显小于肌细胞,24h贴壁,接种后36h开始增殖,生长有明显的方向性,原代肌源性干细胞对数生长期为7~9d,16d汇合。第3代肌源性干细胞接种后第3~5天为对数生长期,约8d汇合。细胞汇合后少部分细胞出现双核或三核,甚至出现核链,显示肌细胞分化倾向。约60%~70%的原代肌源性干细胞Bcl-2,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用成骨细胞分化培养基中培养2周后,大部分细胞Osteocalcin,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显示其成骨前体细胞分化。结论:用上述方法分离的肌源性细胞具有干细胞特征,并能在体外分化为成骨前体细胞和肌起源细胞,是一种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即肌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究者们通过多种方法从肌组织中分离得到肌源干细胞,并应用于各类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研究.目的:结合改良的差速贴壁法和有限稀释技术分离小鼠来源肌源干细胞,并培养其单细胞克隆和亚克隆集落.方法:以新生C57BL/6小鼠四肢作为肌组织取材对象,经三重酶消化和细胞筛过滤,运用改良的差速贴壁法分离出肌源干细胞,予细胞特异标记物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有限稀释技术克隆培养的方法,获得稳定的肌源干细胞单克隆和亚克隆集落.结果与结论:差速贴壁培养过程中,肌性细胞占比逐渐增高,首次贴壁1 h可以获得足够数量的细胞进行第6次贴壁培养;肌源干细胞需72 h左右贴壁生长,经10 d左右可以增殖为300~500细胞数量的集落,细胞形态以小圆形细胞为主,并有少量梭形细胞,肌源干细胞能够维持形态并持续增殖;应用有限稀释技术可获得肌源干细胞单克隆和亚克隆集落,肌源干细胞克隆细胞均呈现Desmin染色阳性,Sca-1染色阳性,阳性率为(92.3±4.1)%.提示应用preplate法和有限稀释技术可以分离得到小鼠来源肌源干细胞及其克隆集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