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经桡动脉和肱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以了解两种途径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66例经肱动脉和230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肱动脉组,但肱动脉组血管穿刺成功率以及平均穿刺用时均优于桡动脉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可减少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但血管穿刺成功率低,而肱动脉途径可弥补这一缺点,且可在同一侧肢体进行,避免了重复消毒和铺巾。  相似文献   

2.
经不同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较多,以及术后需长时间卧床等弊端,使经上肢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的研究成为焦点。本文通过对两种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后局部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了解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更舒适的途径。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经肱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2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虞准  罗颖  廖志勇  田小园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7):2033-2034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行冠脉造影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60例患者行经肱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并观察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经皮穿刺肱动脉成功率100%;经肱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成功率98.5%;血管痉挛发生率为0%;迷走反射发生率为0%.结论:经肱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姚芸 《家庭护士》2009,7(1):21-22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术后局部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0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冠脉介入术后出现并发症51例,其中穿刺部位出血25 例,局部血肿21例,腕部皮肤水疱5例,经采取有效护理后均全部治愈.[结论]加强冠心病介入术后局部并发症的护理可减轻病人痛苦,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与肱动脉两种途径行介入性检查治疗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情况及护理.方法 回顾常规经皮血管途径穿刺,桡动脉组80例、肱动脉组13例,术后即刻拔除动脉导管鞘管,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对手术时间及出血性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桡动脉组皮下淤血12例占15%、皮下血肿9例占11.3%、明显疼痛与肿胀5例占6.3%;肱动脉组皮下淤血3例占23.1%、皮下血肿4例占30.8%、明显疼痛与肿胀2例占15.1%.2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肱动脉途径行介入性检查治疗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桡动脉途径.强调护理人员应重视肱动脉穿刺部位术后的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和血肿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358例冠脉介入术后出现穿刺部位出血、血肿者进行观察分析,监测其生命体征,观察创口有无渗血、血肿,制定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观察单。结果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15.4%,局部血肿发生率9.2%。结论护理人员的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是保证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李榕彬  梅俊辉 《现代护理》2007,13(29):2776-2777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与肱动脉两种途径行介入性检查治疗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情况及护理.方法 回顾常规经皮血管途径穿刺,桡动脉组80例、肱动脉组13例,术后即刻拔除动脉导管鞘管,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对手术时间及出血性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桡动脉组皮下淤血12例占15%、皮下血肿9例占11.3%、明显疼痛与肿胀5例占6.3%;肱动脉组皮下淤血3例占23.1%、皮下血肿4例占30.8%、明显疼痛与肿胀2例占15.1%.2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肱动脉途径行介入性检查治疗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桡动脉途径.强调护理人员应重视肱动脉穿刺部位术后的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左肱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行肝动脉介入治疗的优缺点,并总结经左肱动脉穿刺行肝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将40例肝癌病人随机分为经左肱动脉穿刺组和经股动脉穿刺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天数及平均总费用.结果经左肱动脉组穿刺术后无出现尿潴留,发生疼痛例数也较经股动脉穿刺组少(P<0.05);住院天数比经股动脉穿刺组平均缩短1.5 d,总费用减少1 400元,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左肱动脉途径穿刺可减少病人术后并发症,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并发症发生率、发生原因及护理特点。方法对380例70岁以上的老年冠心病行介入治疗,患者按动脉穿刺途径分成桡动脉组(n=190)和股动脉组(n=190),观察2组间局部及全身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组并发症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较股动脉并发症发生少,术后观察、护理方便,无需卧床及严格制动,去除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的痛苦,尤其对患有腰部疾病,伴有多系统疾病,心功能较差者更有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制上肢约束带在经肱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4例不能经桡动脉而改从肱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穿刺点加压包扎止血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措施外,使用上肢约束带固定肘关节。比较两组术后不适症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压迫止血操作时间、止血成功率、出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舒适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上肢约束带是一种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的辅助动脉止血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针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干预组采取手部血管条件观察,预防桡动脉痉挛、闭塞,预防低血压及预防穿刺部位出血、血肿、瘀斑等护理措施,观察其并发症发生率,并与按一般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对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充气式和旋帽式穿刺止血器的临床效果以及病人术后舒适感反馈。[方法]160例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病人,随机将病人分为充气式止血器组78例和旋帽式止血器组82例,观察两组止血成功率、穿刺部位出血、护理难易程度、病人舒适感、局部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在护理难易程度、穿刺部位出血及局部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感、手腕活动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充气式止血器和旋帽式止血器均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护理、止血效果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应用充气式止血器病人舒适感、手腕活动情况方面优于应用旋帽式止血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局部血管并发症的针对性观察与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 812例经股动脉冠脉介入手术的患者采取针对性观察与护理.术前进行出血危险评估,术后根据时间设定观察频次,并采用平卧位、一看二摸三问四监测的观察方法.结果 护士主动观察病情,其局部出血发现率为84%,无造成严重局部并发症.结论 护士应在掌握易发出血因素的基础上对穿刺部位密切关注,并进行全面有效的护理观察,对于及时发现出血、及时正确处理,保障手术的成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传统方法为股动脉穿刺,术后卧床时间长,穿刺部位局部出血发生率高,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及生活上的不便.2008年7月我院开展了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我院2008年7月至2010年1月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120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途径穿刺在冠状动脉诊疗术后的并发症及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787例患者按穿刺方法分为股动脉组221例,肱动脉组101例,桡动脉组465例,对其术后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股动脉途径术后各并发症发生均高于肱、桡动脉组(p<0.005);肱动脉组穿刺处血肿高于桡动脉组(p<0.005),而在舒适度上,三组患者术后术肢疼痛无明显差别(p>0.05),肱、桡动脉术后术肢肿胀发生率高于股动脉组(p<0.01),腰背疼痛,影响睡眠则低于股动脉组(p<0.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较股、肱动脉途径术后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护理难度降低。  相似文献   

16.
2005年4月~2007年3月,我们对238例患者经肱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后对其穿刺口常见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精心护理.现将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05年4月~2007年3月,我们对238例患者经肱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后对其穿刺口常见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精心护理.现将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分析经桡动脉或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护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寻找合理依据。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从2012年8月~2013年6月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150例,其中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患者75例,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患者75例,以上患者术后均给予对症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桡动脉组患者术后平均卧床时间低于股动脉组(P0.05);穿刺部位淤血、血肿、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P0.05);术后生活质量高于股动脉组(P0.05);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优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经股动脉途径组,可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护理方便,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也可增进护患感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经股动脉和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术患者舒适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经股动脉、桡动脉冠脉介入术的住院患者198例,分为对照组(经股动脉路径冠脉介入)100例和实验组(经桡动脉路径冠脉介入)98例,对两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血肿及腰背酸痛、失眠、排尿困难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实验组术后失眠与中、重度腰背酸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46,13.9,11.95,P<0.01);两组术后穿刺部位血肿与排尿困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26,5.92,P<0.05).结论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术后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的舒适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咏梅  李彦婷 《天津护理》2003,11(5):234-234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是心脏介入检查和治疗的新途径。它较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出血并发症少等特点,通过介绍25例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患者从术后观察、体位、伤口护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