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树突分支的生后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树突分支的生后发育。方法 应用biocytin细胞内染色方法。结果 CA1锥体神经元的树突在生后第2~3周发育最快。顶树突的分支和长度在生后21d发育成熟;而基树突要到生后56~70d才发育成熟。基树突的发育较顶树突慢。结论 细胞内染色技术可更完整地显示神经元的形态。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在出生后继续发育,且基树突的发育较顶树突慢。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侧脑室注射秋水仙碱前后基底前脑巢蛋白阳性和阴性胆碱能神经元变化,探讨巢蛋白表达对基底前脑神经元机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侧脑室注射秋水仙碱组,术后分别于24 h、48 h、3 d、7 d、14 d和28 d取脑行冷冻切片与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比较秋水仙碱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基底前脑巢蛋白~+和巢蛋白~-胆碱能神经元的数目变化。结果:大鼠侧脑室秋水仙碱注射后24 h,基底前脑的内侧隔核(MS)、斜角带核垂直支(vDB)和水平支(hDB)的巢蛋白~+和巢蛋白的胆碱能神经元数目都急骤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巢蛋白~+神经元数目逐渐恢复,术后14 d,巢蛋白~+神经元数目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但巢蛋白~-胆碱能神经元数目一直维持较低水平。结论:侧脑室注射秋水仙碱后,基底前脑巢蛋白~+和巢蛋白~-的胆碱能神经元都急骤减少,但巢蛋白~+神经元在减少后可逐渐恢复,而巢蛋白~-神经元则不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大鼠出生后不同发育阶段海马CA_3区NGF和bFGF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鼠出生后海马CA3区NGF和bFGF表达 ,以期寻找两者在大脑海马的发育过程中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NGF在生后第 10、第 2 0、第 30d时可见表达 ,以锥体层最多。bFGF生后第 3d开始出现表达 ,锥体层、多型层阳性表达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第 2 0d时最少。结论 大鼠生后海马CA3区bFGF的表达伴随NGF的表达 ,bFGF早于NGF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获得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大鼠的海马结构和颞叶皮质内一氧化氮合酶 (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系统的观察 ,为一氧化氮 (NO)在学习记忆活动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以经水迷宫训练获得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的大鼠为模型组 ,建立游水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 3组大鼠海马和颞叶的N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学特征及测定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光密度值 (OD )。结果  (1)NOS阳性神经元在 3组大鼠海马和颞叶呈散在分布。在海马CA1、CA2、CA3、CA4及龄状回 (DG)都有少量分布 ,颞叶以Ⅱ、Ⅲ、Ⅴ、Ⅵ层分布为主。神经元胞体形态有锥体形 ,圆形或椭圆形 ,梭形3种。 (2 )模型组大鼠海马和颞叶皮质NOS阳性神经元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3)其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OD值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大。结论 NOS阳性神经元形态发生了可塑性变化 ,参与了学习记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成年5-HT3AR-BACEGFP转基因小鼠,研究5-羟色胺3A受体(5-HT3AR)在海马中间神经元中的分布情况。方法:成年5-HT3AR-BACEGFP转基因小鼠经心脏灌注固定后,利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方法,并结合激光共焦显微镜扫描技术,观察5-HT3AR在成年5-HT3AR-BACEGFP转基因小鼠海马中不同中间神经元内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5-HT3AR在成年小鼠整个海马中都有分布,且主要在CA1区、CA2/CA3区和齿状回有大量5-HT3AR免疫阳性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5-HT3AR阳性产物在细胞核、细胞浆和树突上均有表达;免疫荧光双标实验结果表明5-HT3AR阳性产物在CB(calbindin),CR(calretinin),Reelin,Som(somatostatin),NPY(neuropeptide Y)和VIP(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免疫阳性神经元中表达,但在PV(parvalbumin)免疫阳性神经元中不表达。定量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VIP阳性神经元均表达5-HT3AR阳性,约3/4的CR阳性神经元表达5-HT3AR,约1/2的CB、Reelin、NPY和Som阳性神经元表达5-HT3AR阳性;约1/4的5-HT3AR阳性神经元中表达Reelin,1/5的表达Som,5-HT3AR/CB和5-HT3AR/CR双标神经元各占5-HT3AR阳性神经元的1/10左右。结论:5-HT3AR-BACEGFP转基因小鼠能够作为研究海马中5-HT3AR功能及其在中间神经元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的工具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性痛条件下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树突形态和树突棘密度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腰5脊神经结扎(L5 spinal nerve ligation,SNL)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对照组为假手术组即只暴露腰5脊神经,不结扎。利用Von Frey纤维丝检测其50%机械性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判断SNL模型是否成功。通过高尔基(Golgi)染色的方法观察SNL模型后14 d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树突形态和树突棘密度的变化。结果:SNL模型组大鼠CA1区锥体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锥体神经元树突分支数无明显差异。结论:神经病理性痛会导致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升高。  相似文献   

7.
产前应激对发育海马神经元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产前应激(PS)对子鼠海马神经元和神经元超微结构是否有损伤作用, 以及这种损伤是否与氧化物的过度生成有关。方法:采用束缚应激模型, 观察出生后1个月雄性子鼠的海马神经元数量、神经元超微结构及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变化。结果:晚期应激(LS)引起子鼠海马CA1和CA4区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电镜可见PS使子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发生改变, 表现为线粒体肿大、边界不清、电子密度不均, 脂褐素增多, 偶见核变形;中期应激(MS)使子鼠海马CA1、CA2、CA3区和DG内nNOS阳性表达量显著升高, LS使子鼠海马CA1、CA2、CA3、CA4区和DG内nNOS阳性表达量也显著升高。结论:结果提示, PS对子鼠海马神经元及神经元超微结构有损伤作用, 这种损伤可能由氧化物过度生成引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基底前脑巢蛋白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来源,为进一步研究巢蛋白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功能及利用巢蛋白表达改善学习记忆能力提供基础。方法用免疫荧光法研究巢蛋白免疫阳性神经元与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阳性细胞的关系、用免疫组化法研究巢蛋白免疫阳性神经元与双皮质素阳性神经元的关系。结果EdU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海马齿状回及侧脑室的室管膜及室管膜下区的细胞,在内侧隔核、斜角带核等区域无明显的EdU阳性细胞,巢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与EdU阳性细胞无共定位表现。双皮质素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海马齿状回及侧脑室的室管膜及室管膜下区的细胞,巢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与双皮质素阳性神经元之间无双标。结论基底前脑巢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不是一种新生的神经元,可能是成熟胆碱能神经元的一种功能状态。可能是巢蛋白表达赋予了胆碱能神经元特殊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近十几年来,缺血性脑损伤的细胞分子机制已成为神经科学界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实验用免疫组织化学定量分析方法对四管阻塞造成的全脑缺血20min后再灌流0~24h的大鼠海马小白蛋白中间神经元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再灌流0~6h之间CA2、CA3区小白蛋白阳性中间神经元均出现一过性减少.到24h时恢复三缺血前水平:而CA1区小白蛋白阳性中间神经元的减少出现于再灌流12h后。此外齿状回颗粒层及门区小白蛋白阳性中间神经元变化不显著。本实验结果提示,短暂性全脑缺血早期海马各区域小白蛋白阳性神经元减少的不同时相特征.可能与海马各区域的不同缺血敏感性及不同缺血的病理学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结构nNOS神经元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结构nNOS神经元的变化情况。方法 用 15月龄老年Wistar大鼠以D 半乳糖腹腔注射 4周加上鹅膏蕈氨酸 (ibotenicacid ,IBO)脑内Meynert核注射造模 ,然后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海马CA1、CA3和齿状回nNOS神经元数目。结果 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CA1、CA3和齿状回n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及其积分光密度较正常老年组和正常青年组有明显减少的趋势 ,组间比较有差异显著性。结论 大鼠海马结构nNOS神经元的减少是老年性痴呆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之一  相似文献   

11.
慢性脑缺血对青年和老年大鼠海马NO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慢性脑缺血对青、老年大鼠海马NO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慢性脑缺血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模型。结果:青年缺血1 月组大鼠海马CA1、CA2~3 和DG 亚区NOS阳性神经元面数密度分别为29.1±2.3、23.5±2.1 和39.3±2.8,小于对照组相应三个亚区(49.6±1.3、49.3±2.1 和64.7±2.1),P< 0.01;青年缺血3 月组大鼠CA1、CA2~3 和DG 亚区NOS阳性神经元面数密度分别为40.2±1.6、39.3±2.5 和48.4±1.8,和对照组者相近,但大于缺血1 月组(P< 0.01)。老年缺血1 月组大鼠海马各区NOS阳性神经元面数密度分别为39.6±1.5、35.6±2.1 和54.7±2.5,小于老年对照组相应三个亚区(55.8±1.7、51.3±1.7 和64.9±1.9),P< 0.01;老年缺血3 月组大鼠各亚区NOS阳性神经元面数密度分别为43.1±2.4、38.7±3.4 和54.7±3.2,仍然小于对照组,P< 0.01。结果提示:慢性脑缺血可以影响大鼠海马NOS阳性神经元,但青年和老年大鼠海马NOS神经元对慢性脑缺血损伤的易感性和反应性不同。  相似文献   

12.
基底前脑NOS神经元移植至成年鼠海马内的发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燕启江  姚志彬  周丽华  陈以慈 《解剖学报》1999,30(3):215-219,I006
目的 研究基底胶脑NOS神经元移植成年鼠海马内后,NOS的发育变化规律,同时观察移植的与宿主海马间发生联系的情况。方法 将大鼠14-16d胚胎的基底前脑移植到单侧穹隆海马伞切断的成的大鼠海马内,动物在移植后存活5,7,14,30,60,90,150和180d分别取脑,经NADPH-d法和尼氏染色观察。结果 在移植后第7d时NADPH-d阳性染色才出现在NOS阳性神经元内,随着移植物成活时间的延长,  相似文献   

13.
用形态计量的方法对老年(30个月)和成年(17个月)大鼠脑(Golgi染色标本)的海马CA3区锥体细胞的树突分支进行分级计数和测量了终末支的长度。结果是CA3神经元基树突和顶树突共有9级分支,衰老时第4级和第9级分支有显著的增多(P<0.02,P<0.03)。基树突终末支的长度衰老时无明显改变,顶树突终末支长度较成年组增加(P<0.05)。提示衰老时海马神经元的树突仍具有一定的增生和分化能力。这可能是对神经元退变的一种代偿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蒙古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养血清脑颗粒(Yangxueqingnaokeli,YXQNKL)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蒙古沙鼠两侧颈总动脉结扎法,缺血30min再灌注5d模型(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用Nissl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形态和数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神经钙离子感应蛋白1(NCS-1)、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谷氨酸盐合成酶(Glusyn)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缺血再灌注 0.4g/kg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和缺血再灌注 0.8g/kg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Nissl染色显示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NCS-1、caspase-3和Glusyn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给予养血清脑颗粒能显著增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这与其减少海马CA1区神经元NCS-1、caspase-3和Glusyn的表达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大鼠背海马内生长抑素mRNA神经元的老年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元祥  戴晓章 《解剖学报》1995,26(3):261-264
采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及图像定量分析法,研究了大鼠背海马中生长抑素(SS)mRNA神经细胞的老年变化。年轻大鼠内,SSmRNA胞体主要分布于CA1和CA2区的锥体层和多形层、CA3区的辐状层和多形层,以及齿状回的多形层。老年大鼠内,SSmRNA胞体则主要集中于背海马的多形层。和年轻大鼠相比,老年大鼠背海马内SSmRAN胞体数量显著减少,胞体灰度值明显升高,而胞体截面积无明显年龄变化。结果表明,大鼠背  相似文献   

16.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应激引起海马CA3神经元损害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严进  汤淑萍 《解剖学杂志》1999,22(2):99-104
目的;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应激引起海马CA3区神经元损害的作用。方法:采用Bielschowsky-Gros-Lawrentjew染色法和常规透射电镜技术,观察急性和慢性足底电击大鼠的海马CA3区神经元开矿的变化,及双侧海马注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其影响。结果;急性应激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无明显变化;慢性应激大鼠海马神经元出现明显的损伤性形态变化;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正常大鼠和急性应激大鼠的海马神经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四氯化碳(CCl4)对大鼠脑海马CA1区神经元低亲和力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的表达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Cl4组.对照组每周一、四背部皮下注射橄榄油(0.12ml/100g),CCl4组分别在每周一或/和周四背部皮下注射60?l4-橄榄油溶液(0.3ml/100g)1次(1d组)、2次(1周组)和4次(2周组),实验结束时处死大鼠.取脑后沿正中矢状面切开,右侧半脑石蜡切片,行Nissl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行p75、Bax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p75、Bax的表达,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结果 Nissl染色显示对照组CA1区神经元染色较深,细胞数目较多,排列整齐,神经元内可见大量尼氏体;CCl4组CA1区神经元排列较对照组紊乱,部分锥体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呈三角形,胞浆内尼氏体数目减少或消失.对照组海马CA1区可见少量表达p75和Bax的阳性细胞;CCl4组海马CA1区表达p75和Bax的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以1周CCl4组增多最为明显;Western blotting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一致.对照组海马CA1区未见TUNEL阳性细胞;CCl4组海马CA1区可见大量细胞核呈棕黄色着色的TUNEL阳性细胞,以1周CCl4组的阳性细胞数最多.结论 注射CCl4后,大鼠脑海马CA1区p75的表达明显增强,Bax的表达也相应增强,凋亡的神经元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14~38 周人胎海马结构含GABA 神经元的分布和发育。主要结果有:(1)早在14周时便有许多含GABA 神经元分布于海马和齿状回各部;(2)14~22 周海马脑室带和中间带含GABA 神经元的密度逐渐减少,22 周及以后这两部位仅见少量含GABA 神经元,其它层含GABA 神经元的密度在出生前发育过程中呈现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加,最后又下降的规律;(3)在各发育阶段,含GABA 神经元主要分布于海马的锥体层、始层以及齿状回的多形层和门区,而含GABA 神经元的密度由CA1 区向CA3 区逐渐降低;(4)许多含GABA 纤维出现于14~22 周海马分子腔隙层及18~38 周海马始层;(5)在各发育阶段,海马伞内可见许多含GABA 纤维和少量含GABA 神经元。以上结果提示:人类海马结构在胚胎时期含GABA 神经元的出现和分化较早,且在发育过程中至少部分含GABA 神经元和纤维的存在是暂时性的;至少部分传出纤维含有GABA。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大鼠基底前脑巢蛋白(nestin)免疫阳性神经元的纤维投射。方法 先用荧光素逆行追踪法显示基底前脑内投射至海马的荧光素标记神经元,观察摄片后再进行nes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比荧光照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照片,辨认荧光素和nestin双标神经元。结果 在基底前脑注射侧的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核的垂直支(vDB)和水平支(hDB)均存在荧光素标记细胞,其中一部分为nestin免疫阳性。在MS、vDB和hDB,双标细胞占逆行标记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1.3%、25%和20.6%;占nestin阳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6.6%、15.7%和16.3%。结论 大鼠基底前脑的nestin免疫阳性神经元发出神经纤维向海马投射。提示在基底前脑有一个平行于隔-海马胆碱能投射和GABA能投射的第3条通路。  相似文献   

20.
Neuronal degeneration followed by glial activation (microglia and astrocytes) and 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 expression in the hippocampus was investigated at 3 months after domoic acid (DA) administration and compared with DA treated rats at 5 days time interval which was reported earlier. Massive degeneration with complete absence of neurons in the hippocampal CA1 and CA3 regions and hypertrophied microglial cells showing intense immunoreaction with the antibody OX-42 was observed at 3 months after DA administration. Sparsely distributed OX-42 positive microglial cells were observed in the hippocampus of control rats at 3 months after saline treatment No apparent changes could be observed in the immunoreactivity of GFAP at 3 months after saline and DA administration. 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immunoreactive neurons were completely absent in the hippocampus at 3 months after DA administration. In contrast,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diaphorase (NADPH-d) histochemical analysis revealed absence of NADPH-d reactivity in the neurons, but positive reactivity in the microglial cells of CA1-CA3 regions in the hippocampus after DA treatment. Double immunofluorescense revealed co-expression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with immunoreactive OX-42 positive microglial cells in the hippocampal subfields at 3 months after DA administration. The microglia-produced NO appears to be a secondary phenomenon in the prolonged inflammatory process following DA-induced neuronal degen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