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建立兔耳腹侧增生性瘢痕的模型,探讨6-O-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l methyl chitosan,6-O-CM-CH)局部注射对瘢痕的作用.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12只,在兔耳腹侧制备直径约1 cm、深达软骨膜的圆形瘢痕123个,随机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A、B、C3组,每组4只.分别于术后第30天、第40天瘢痕组织内注射药物,于术后第35天、第45天取瘢痕样本,分析成纤维细胞密度、羟脯氨酸含量和瘢痕增生指数.A组为治疗组,瘢痕内注射6-O-CM-CH(500μg/ml);B组为对照组1,注射曲安奈德(10 mg/ml);C组为对照组2,注射生理盐水.结果 A组与C组相比,瘢痕组织HE染色和胶原染色均可见胶原成纤维细胞密度降低(P<0.05),羟脯氨酸含量降低(P<0.05),瘢痕增生指数降低(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相比较,成纤维细胞密度、羟脯氨酸含量、瘢痕增生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O-CM-CH局部注射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与曲安奈德相近,局部注射能够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  相似文献   

2.
GRP94在人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及曲安奈德对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GRP94在人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及曲安奈德对其影响,探讨GRP94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以10例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10例增生性瘢痕组织中GRP94蛋白的表达;建立人增生性瘢痕移植于裸鼠的模型,以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曲安奈德对GRP94表达的影响.结果 ①GRP94主要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的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炎症细胞的胞浆表达,在少数细胞的胞核中也有表达;在正常皮肤的毛囊、汗腺、皮脂腺中表达.②GRP94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在表皮中,两者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真皮中,增生性瘢痕组的GRP94阳性成纤维细胞数(731.67±148.31/mm2)高于正常皮肤组(202.00±188.43/mm2),两者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结果进一步证实,增生性瘢痕组的GRP94含量(0.43±0.25)高于正常皮肤组(0.14±0.03),两者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注射曲安奈德后,增生性瘢痕组织的GRP94阳性成纤维细胞数(平均值为247.50±81.82/mm2)显著减少,与对照组(平均值为485.00±88.18/mm2)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成纤维细胞中GRP94的表达增高可能是增生性瘢痕发病机制之一;②抑制成纤维细胞GRP94的表达可能是激素治疗瘢痕增生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实验研究联合外用干扰素软膏和曲安奈德软膏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100只,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每只兔耳造模一个,筛选80只达到实验要求的增生性瘢痕模型。随机分为5组,每组16只计瘢痕32个,A组为实验组联合外用干扰素软膏和曲安奈德软膏,B组为单用干扰素软膏,C组为单用曲安奈德软膏,D组为联合肌注曲安奈德和干扰素,E组为空白对照组。用药3周后对瘢痕进行大体观察,切取瘢痕组织计算瘢痕增生指数,masson染色胶原纤维的形态分布及成纤维细胞数量。结果:A组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E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实验认为干扰素软膏和曲安奈德软膏联合外用能有效抑制兔耳瘢痕增生,比单用药效果更佳,与肌注法比较操作方便,减少并发症,减少组织坏死,可为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实验观察兔耳创伤后创面立即外用曲安奈德与维拉帕米预防瘢痕增生的疗效。方法:健康的新西兰大耳白兔48只,制作兔耳创伤模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6只计创面32个,A组为外用曲安奈德霜,B组外用维拉帕米霜,C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后第一天起用药至4周后兔耳上皮化,切取瘢痕组织计算瘢痕增生指数,观察masson染色胶原纤维的形态分布及成纤维细胞数量。结果: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显著(P0.01)。结论:兔耳创伤后创面立即外用曲安奈德与维拉帕米能有效预防抑制瘢痕增生,曲安奈德作用强于维拉帕米,但曲安奈德可能使皮肤萎缩,甚至坏死。  相似文献   

5.
己基可可碱对兔耳瘢痕组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己基可可碱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21d后瘢痕局部注射不同浓度的己基可可碱或生理盐水,49d后观察药物对瘢痕增生指数(hyper trophicindex,HI)的影响及采用图像系统分析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量和胶原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中HI与药物浓度呈负相关(P<0.05),治疗组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量与胶原含量均明显减少,呈剂量效应关系;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己基可可碱能抑制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使胶原合成减少,从而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增生,有望成为防治增生性瘢痕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采用生理盐水、曲安奈德、手术、电子线照射等治疗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形态学影响,探寻治疗瘢痕的最优方案.方法 建立兔耳腹侧增生性瘢痕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手术加生理盐水组(C组)、曲安奈德组(D组)、手术加曲安奈德组(E组)、电子线组(F组)、手术后2d电子线组(G组)、手术后7d电子线组(H组),通过HE染色、VG染色、甲苯胺蓝染色、CD34和α-SMA免疫组织化学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胶原纤维观察显示:A、B组,D、G组,F、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苯胺蓝染色发现肥大细胞不典型.微血管观察显示:A、B组,F、H组,G、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肌纤维细胞观察显示: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兔耳瘢痕效果优于电子线放疗,电子线术后早期放疗效果优于愈合后放疗,曲安奈德、电子线联合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单一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傣药咪多领(云南琵琶甲)提取物制剂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术后28天将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阳性药物(康瑞保)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外用琵琶甲制剂、康瑞保或生理盐水,4周后观察各组瘢痕形态、瘢痕增生指数(HI)、成纤维细胞数量、胶原密度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康瑞保对照组瘢痕增生指数(HI)均较空白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康瑞保对照组成纤维细胞数量和胶原密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减少或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康瑞保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减少(P0.05)。结论:傣药咪多领(云南琵琶甲)可抑制兔耳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8.
陶芸  赵亚南  王继华  张景波  肖鸿  刘红莉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2):1334-1336,I0001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抗体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21天后瘢痕局部注射不同浓度的IGF-1R抗体或生理盐水,连续7天,观察1个月。分别对瘢痕增生指数(hypertrophicindex,HI)、成纤维细胞数和胶原含量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一定剂量IGF-1R抗体组HI值、成纤维细胞数量以及胶原含量比对照组减少(P<0.01或0.05)。结论:IGF-1R抗体能抑制兔耳瘢痕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9.
观察TGF-β1对兔耳伤口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中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活性以及伤口愈合时间和瘢痕形成的影响,探讨PKC的作用.方法在兔耳腹侧伤口和瘢痕组织使用TGF-β1,测定正常兔耳皮肤、伤后3d、6d、创面上皮化时(11~16d),上皮化后14d、30d、45d和60d组织中PKC活性.观察上皮化时间和瘢痕变化.结果肉芽组织、周边组织和非增生性瘢痕和组织PKC活性上皮化后均高于伤前皮肤组织(P<0.001或0.05).增生性瘢痕的PKC活性均高于非增生性瘢痕(P<0.01或0.05).TGF-β1进一步活化各种组织的PKC(P<0.01),且加速伤口愈合并显著刺激瘢痕增生(P<0.05).上皮化前后使用TGF-β1的增生性瘢痕、非增生性瘢痕组织间分别比较时无差异(P>0.05).结论PKC活化与伤口愈合和瘢痕增生有关.TGF-β1进一步活化各种组织的PKC提示PKC介导TGF-β1的刺激信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90Sr90Y(以下简称90Sr)照射或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最佳方案及安全性。方法将兔耳增生性瘢痕随机分为8组:A组直接行放射性核素90sr照射,B组手术修薄后2d行90sr照射,c组手术修薄后1周行90sr照射,D组直接注射曲安奈德,E组手术修薄后1周注射曲安奈德,F组直接注射生理盐水,G组手术修薄后1周注射生理盐水,H组为空白对照。观察各组的组织学变化。结果(1)90sr照射组(A、B、C组)与曲安奈德注射组(D、E组)成纤维细胞数、胶原纤维面密度值、微血管数、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阳性颗粒吸光度值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F、G组)和空白对照组(H组);其中B组最明显;A、C、D、E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0sr照射各组黑色素颗粒面密度值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3)90Sr照射各组未发现异型细胞。结论(1)90Sr及曲安奈德可以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增生,二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对增生性瘢痕早期进行90sr干预可取得较好效果。(3)经90sr照射易引起色素脱失,但一般不会引起癌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在减轻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A、B、C、D、E五组,并设C组为对照组,A、B、D、E组瘢痕内分别注射不同浓度TNF-α溶液0.1ml(100ng/ml,500ng/ml,1000ng/ml,5000ng/ml),C组瘢痕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增生性瘢痕组织块的组织结构、成纤维细胞的密度以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浓度TNF-α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结果:瘢痕增生块减轻程度随TNF-α浓度增加而增加,即TNF-α浓度越高,增生性瘢痕体积越小,成纤维细胞密度越低,caspase-3表达强度越强。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可明显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及瘢痕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观察黄芪对家兔增生性瘢痕TGF-β1及其Smad 3信号表达的影响,分析它对增生性瘢痕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方法 选用日本大耳白兔20只,在每只兔单耳腹侧致伤4处形成瘢痕组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00、0.50、0.25 g/mL黄芪治疗组(于伤后21、25、32、36 d分别注射黄芪0.2 mL),生理盐水组(同上时相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每组32个瘢痕部位.另选4只大耳白兔作为正常对照组.组织病理学方法 观察瘢痕组织结构变化;彩色超声诊断仪、瘢痕硬度精密测定仪分别测定伤后32、43 d瘢痕厚度和硬度;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瘢痕组织中TGF-βt、Smad 3 mRNA水平和蛋白的变化.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伤后32、43 d各黄芪治疗组兔耳瘢痕真皮层均较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变薄,其中伤后43 dFb、胶原纤维排列较整齐.黄芪治疗组瘢痕组织的厚度、硬度,TGF-β1、Smad 3 mRNA和蛋白水平随着药物浓度的降低呈上升趋势.伤后32 d 1.00 g/mL黄芪治疗组TGF-β1、Smad 3 mRNA水平分别为生理盐水组的73.9%、71.8%;蛋白水平分别为3.15±0.80、4.72±1.06,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6.06±0.85、8.04±0.63,F值分别为27.230、33.525,P<0.05或P<0.01).各黄苠治疗组除TGF-β1、Smad 3 mRNA外,其他指标在伤后32、43 d 2个时相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93~4.814(厚度)、4.051~5.811(硬度)、2.976~5.986(TGF-βt蛋白水平)、2.742~4.630(Smad 3蛋白水平),P<0.05或P<0.01]. 结论 黄芪注射液通过抑制瘢痕组织中Fb增殖,减少TGF-β1、Smad 3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合成,从而抑制兔耳瘢痕组织增生,其抑制作用与用药浓度、时间呈剂量效应关系,可能成为今后治疗增生性瘢痕选择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苦参碱 (matrine,Mat)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fibroblast,FB)凋亡及相关调控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于 2 4只新西兰白兔耳部腹侧面制作增生性瘢痕模型。所有动物随机分为Mat组和对照组 (每组 12只 ) ,分别采用Mat(5 0 g/L)和等渗盐水于各组兔耳瘢痕处行局部封闭注射 ,1次 / 4d。用药 2、4、6、8、12周后 ,采用DNA切口末端标记技术 (TUNEL)检测各组增生性瘢痕FB的凋亡细胞数量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调控蛋白 p5 3、bcl 2、bax的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用药 2、4、6、8、12周后 ,Mat组FB凋亡数量均明显增加 (P <0 .0 5 ) ,bax表达明显增强 ,p5 3、bcl 2表达明显减弱 ,瘢痕逐渐趋于平复。 结论 Mat可促进兔耳增生性瘢痕FB的凋亡 ,使凋亡相关调控蛋白bax表达上调 ,p5 3、bcl 2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卡托普利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方法将1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3只);空白对照组(3只);瘢痕组(3只);正常兔耳对照组(3只)。前3组每只耳朵建立5个兔耳瘢痕,总计90个增生性瘢痕。卡托普利组于术后21天开始局部应用10mg/ml卡托普利羧甲基纤维素胶,28天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测。结果卡托普利组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瘢痕增生指数、表皮厚度指数较瘢痕对照组分别减少了34.1%、41.5%,真皮内的胶原含量为瘢痕对照组的68.8%(P<0.05)。结论局部应用ACE抑制剂卡托普利能改善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增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能有效抑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药物,以便为治疗病理性瘢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4只大耳白兔建立兔耳病理性瘢痕模型,随机分为4组:A组注射CTGF反义寡核苷酸,B组注射复方倍他米松,C组注射醋酸曲安奈得,D组为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通过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瘢痕组织中不同治疗组不同时段的CTGF表达,并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瘢痕组织中不同治疗组不同时段的成纤维细胞数。结果A、B、C3组在同一时段其CTGF表达均比D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C两组CTGF表达低,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之间CT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纤维细胞计数结果与以上结果基本一致。结论CTGF反义寡核苷酸、复方倍他米松、醋酸曲安奈得均可抑制病理性瘢痕中CTGF的表达,CTGF反义寡核苷酸抑制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调节尿道下裂兔阴茎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 方法选用新西兰兔于孕期第19天时,非那雄胺片剂10 mg·kg-1·d-1研成细粉,加蒸馏水适量灌胃连续给药4~7 d.自然分娩后选择尿道下裂幼兔35只,分5组,每组7只,4组分别肌内注射HCG 100、200,400、600 U,1次/d,共7 d;另1组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另取7只正常幼兔作为正常组.药物干预后3周,取幼兔阴茎组织,测定VEGF含量. 结果 尿道下裂幼兔HCG 100、200、400、600 U肌内注射组阴茎组织VEGF含量分别为(5.00±2.37)、(5.63±1.73)、(10.35±2.34)、(16.91±2.34)pg/ml,生理盐水组为(3.99±1.19)pg/ml;正常组为(14.82±3.32)pg/ml.正常组与尿道下裂组100、200、400 U HCG注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600 U HCG注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0 U组与100、200、600 U HCG注射组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200 U HCG注射组与生理盐水注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幼兔阴茎组织VEGF浓度降低与尿道下裂的发生有相关性.一定剂量的外源性HCG可刺激尿道下裂幼兔阴茎组织VEGF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对家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自由基代谢的影响,从而探讨生长抑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取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空白模型组、0.9%的氯化钠溶液组、生长抑素组.造模后向生长抑素组右侧膝关节腔内注射生长抑素溶液;向0.9%的氯化钠溶液组右侧膝关节腔内注射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