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掌握山西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降砷改水工程运行状况及地方性砷中毒病情,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11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山西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结合既往调查资料,对5个县(市)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监测,调查5个县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同时对5个县14个监测村居民的饮水砷含量和暴露人群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监测改水工程22个,覆盖自然村75个,人口11.5183万人;监测14个村,其中13个是已改水村,水砷含量合格率100.0%,均为小型工程;1个未改水村,监测90户,其中水砷达标28户,合格率31.1%,水砷超标62户,超标率68.9%;在已改水村检查7369人,检出砷中毒患者84例,检出率1.14%,其中轻度病例77例,占1.04%;中度病例7例,占0.09%,无重度病例、新发病例及皮肤癌病例;在未改水村检查240人,检出砷中毒患者18例,检出率7.50%,全部为轻度病例,无中度病例、重度病例及新发病例。结论改水T程运转良好,未改水村水砷超标率高,应尽快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积极寻找低砷水源进行改水。  相似文献   

3.
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改水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下简称地砷病)是迄今发现时间较短的人体组织、器官广泛受毒害的一种地方病。有关其流行病学报道已不鲜见。切断高砷水源是众所周知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防治措施,但是有关降砷改水后病区人群砷中毒临床状况变化的报道尚未见到。1999年6月至2000年12月,对包头市土右旗美岱召乡缸房营村地砷病区改水前后人群砷中毒临床变化进行了为期1年跟踪观察。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包头市土右旗美岱召乡缸房营村,砷暴露3~7年,人群饮水含砷量0.05-1.72mg/L,平均水砷值0.21mg/L,病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病区饮用水中形态砷化物水平,为地砷病防治和科研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山西、安徽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地砷病病区采集高砷井水水样,高压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种形态砷化物。结果地砷病病区饮用水的形态砷化物主要是3价的无机砷(iAs^Ⅲ)和5价的无机砷(iAs^Ⅴ),含有机砷量很低。安徽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水样中iAs^Ⅲ明显高于iAs^Ⅴ,分别占总砷的85.2%(297.07μg/L)和73.4%(103.45μg/L),97%(27份)和80%(48份)的受检水样中iAs“占含总砷量的60%以上;山西省水样iAs^Ⅲ和iAs^Ⅴ水平差别不明显。结论不同地砷病病区水体形态砷化物水平和分布存在差异,在对饮用水中总砷测定的同时,有必要测定和分析形态砷化物iAs^Ⅲ和iAs^Ⅴ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永定县地处闽西山区,先后于1983和1987年的调查发现了5个地方性饮水型氟中毒(地氟病)痫区,这些病区分散,病区人口少,病情较轻,饮水氟为1.3-2.7 mg/L。1988年开始,在各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外环境中砷水平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病人饮水和当地自产粮食中的砷含量,为砷中毒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山西省地砷病病区随机抽取17个村的189名地砷病病人作为调查对象,入户采集所有调查对象的饮用水和当地自产粮食。样品中砷浓度测定用HPLC-ICP-MS定量检测。结果在随机抽取的134份水样中,砷超标率达64.9%,中位数值为91.43μg/L。125份粮食样品中,砷超标率达44.8%,中位数值为0.65 mg/kg。结论调查表明,地砷病病区饮水和粮食中砷浓度均高,地砷病病人通过饮用高砷井水和食用高砷粮食暴露于外环境中砷而致慢性砷中毒。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流行病学现场干预实验方法,在人群中以现场实验手段去除砷这一致病因素后,在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方面取得了相应肯定的效果。患病率由29.15%降到13.35%,好转率高达72.62%。尿砷由0.673ppm 降至0.162ppm,恢复正常百分率为26.4%,因此,认为现场改水干预实验是防治地方性砷中毒的治本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病区改水后居民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在山西和内蒙古已改水地砷病病区选择砷中毒患者作为病例组(118人),非砷中毒患者作为内对照组(237人),同时在临近的非病区选择居民作为外对照组(116人),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分别计算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得分及总分.应用协方差分析方法比较上述3组人群的生存质量,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病例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得分及总分分别为(12.14±2.68)、(12.18±2.22)、(14.81±2.24)、(11.33±1.92)、(69.27±16.23)分,内对照组分别为(13.39±2.67)、(12.80±1.88)、(15.16±1.80)、(11.72±1.62)、(75.49±14.50)分,外对照组分别为(13.91±2.54)、(13.67±2.14)、(15.07±1.36)、( 12.64±1.68)、(78.41±12.03)分.3组间生理、心理、环境领域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57、10.74、13.44、10.77,P均<0.01).病例组生理、心理和环境领域得分及总分明显低于内、外对照组(P均<0.01),内对照组在心理、环境领域得分低于外对照组(P均< 0.01).影响改水后病区居民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健康状况、是否为砷中毒患者、年人均收入、年龄和性别(P均< 0.05).结论 地砷病病区改水后居民生存质量仍低于非病区居民.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病情分布状况,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09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山西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结合既往调查资料,对8个县(市)45个村居民的饮水砷含量和暴露人群发病情况进行了拉网式调查。结果 45个村中,未改水村21个,共采水样90份,超标46份,超标率为51.11%,水砷超标现象比较严重,最高达到0.870 0 mg/L;已改水村24个,共采水样192份,超标32份,超标率为16.67%,水砷含量最高为0.186 0 mg/L,最低为0.000 5 mg/L;调查未改水村村民38 232人,查出砷中毒患者400人,患病率为1.05%(400/38 232),调查改水村村民32 729人,查出砷中毒患者101人,患病率为0.31%(101/32 729),根据国家砷中毒病区划分标准,21个未改水村中16个村为轻病区,其余5个村为潜在病区;24个已改水村中14个村为轻病区,其余10个村为潜在病区;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男女患病性别差异明显(χ2=13.093,P<0.01),女性高于男性。结论未改水村水砷超标率高,已改水村个别村水砷含量仍然超标,没有达到改水降砷的效果,应另寻低砷水源或加强改水工程的后期管理和维护。  相似文献   

10.
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饮水砷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国内较实用的几种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饮水砷的测定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比对分析结果.另外,针对饮水砷的测定工作的特点,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居民饮水砷及地方性砷中毒抽样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掌握河北省居民饮水砷状况以及是否存在地方性砷中毒。方法 在重点地区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择调查点进行饮水砷测定及地方性砷中毒调查。结果 全省5个县25个乡125个村共采集测定水样528份,水砷在0-0.048mg/L之间,全部在正常标准以内。位于河北省北部山区和半山区的阳原和围场县的水砷较高,水砷均值都在0.01mg/L以上。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平原的三河、博野和隆尧县的水砷较低,水砷均值都在0.0lmgm以下。在125个村的走访调查中,未发现砷中毒病人。结论 河北省居民饮水砷处于较低水平,未发现地方性砷中毒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山西省山阴县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病区居民饮水砷暴露与皮肤病变间的关系,为地砷病防治研究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在山西省山阴县地砷病病区抽取17个村的189例地砷病患者和59例非患者(对照)作为调查对象.入户采集所有调查对象饮用水,用水砷快速检测试剂盒半定量检测水砷,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一等离子体质谱联用仪(HPLC-ICP-MS)定量检测水砷.地砷病皮肤病变按<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211-2001)进行诊断.结果 在抽取的134份水样中,砷超标率达64.9%(87/134).水砷中位数为91.43μg/L.饮水砷暴露水平(>50μg/L为高砷暴露,≤50μg/L为低砷暴露)与掌跖角化、色素沉着和脱失间的关联强度OR(95%CI)值分别为2.46(1.22~4.94)、3.34(1.50-7.44)和2.86(1.50-5.46).随着水砷暴露水平(按≤10、≤50、≤200、>200μg/L分组)升高,患掌跖角化、色素沉着和色素脱失组间OR值呈增加趋势,尤其是水砷>200μg/L组以≤10μg/L组作为参考,OR值分别为6.15、13.96、11.4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色素Ⅲ度脱失患者水砷暴露水平(318.300μg/L)明显高于0、Ⅰ、Ⅱ度脱失患者(86.670、131.800、110.590μg/L,P<0.05).结论 山阴县属于中度砷暴露地区,水砷暴露是皮肤病变的危险因素.随着水砷暴露量增加,病变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山西省高砷区和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病区的流行范围和危害程度,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地方病防治项目方案》,在山西省选择了200个村作为调查村;水砷筛查采用半定量试剂盒法,水砷定量测定采用氢化物发生一原子荧光法(HG—AFS)进行,地砷病诊断按国家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进行,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forwindows软件进行。结果共筛查了234个村,其中有28个村(分布在4个县)水含砷量超过了国家标准(O.05mg/L),水样超标率3.98%,高砷暴露人口21197人。高砷水源普查发现,有19个村水含砷量超过了0.15mg/L。病情普查显示,19个村中除1个村为重病区外,其余18个村均为轻病区。患者病情以中度以下为主,患病人群主要集中于中老年,不同性别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4,P〉0.05),病情程度与饮用水含砷量高低有关(H=40.31,P〈0.01)。结论山西省发现了新的高砷区和地砷病病区,大部分为轻病区。今后仍应继续进行高砷水源筛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2010年江苏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 抽取江苏省高砷地区的9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1所小学和1个村作为调查点.每所学校抽取5年级1个班的30名学生,每个村抽取15名家庭妇女作为调查对象.对调查对象进行基线调查和开展健康教育后的效果评价调查.问卷参照《2010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中健康教育问卷,共5题.第1~3题反映的是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的原因、危害、预防措施,第4、5题反映的是对知识的获得途径和家庭饮用水的情况.通过计算知晓率了解小学生和家庭主妇掌握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防治知识的情况.结果 基线调查共调查5年级小学生309人,总应答问题数为927,正确答题数为537,知晓率为57.93% (537/927);调查家庭主妇144人,总应答问题数为432,正确答题数为234,知晓率为54.17%(234/432).效果评价调查共调查5年级小学生270人,总应答问题数为810,正确答题数为778,知晓率为96.05%(778/810);调查家庭主妇135人,总应答问题数为405,正确答题数为386,知晓率为95.31%(386/405).结论 江苏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防治地区在校小学生和家庭主妇防砷健康教育知识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巴音毛道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井水中微量元素的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为了评价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巴音毛道农场井水中不同种态砷及其它微量元素含量对砷中毒的危险性。方法 用中子活化法测定了总 As、As3 、As5 、甲基胂酸 (MMA)、二甲基胂酸 (DMA)以及、Fe、Ba和稀土元素等。结果 表明井水中水砷含量严重超过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 ,井水中的砷大多为无机砷 ,其中 As3 占6 5 %~ 88%。MMA DMA仅占水砷的 1%~ 6 %。Fe和 Ba的含量明显高于水质标准 ,稀土元素的浓度为世界淡水元素背景值的几十倍到几百倍。结论 水砷含量越高 ,病人病情越重。在水砷含量相近的情况下 ,As3 含量越高 ,病情越重。 Fe、Ba和稀土元素等微量元素可能加重砷的中毒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应县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查清应县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的流行范围、分布特征和危害程度。方法采用拉网调查方式对应县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测定饮水中含砷量、含氟量、临床砷中毒患者尿砷以及当地自产粮食中含砷量。结果经检测有197眼饮水井砷超标,超标率达16.49%,不同含砷量的水中含氟量不同(F=21.83,P<0.01),水砷有随井深增加而增高(F=187.53,P<0.01),水氟有随井深增加而降低(F=27.98,P<0.01)。居民尿砷超标率达26.37%,粮食砷均低于国家限量卫生标准,查出临床砷中毒患者216人。确定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村18个,均为轻病区,病区人口16482人。结论应县高砷暴露区域广,居民饮用高砷水时间短,病情轻,低氟低砷水源多埋深于50m左右,应因地制宜地选择安全水源,以保证综合的降氟除砷改水工程防治措施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饮水型砷中毒与成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 2009年,在山西省应县,根据<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判定和划分标准>(WS 277-2007),选择东辛寨村、北湛村、大西头村、赤堡村和杏寨村为病区组,选择龙泉村、接马峪村、城下庄村、罗庄村和南丰町村作为对照组,利用彩超对40岁以上的饮水型高砷地区居民285人和对照地区居民293人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查,并进行诊断、记分.在对年龄构成标准化后,计算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准化检出率.每个调查村各抽取10人,采用原子荧光法检测水砷和发砷.结果在病区组中,东辛寨村、北湛村、大西头村、赤堡村和杏寨村成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分别为35.09%(20/57)、55.74%(34/61)、38.46%(20/52)、36.51%(23/63)、46.15%(24/52);标准化检出率分别为32.5%、33.8%、34.9%、46.2%、47.3%;在对照组,龙泉村、接马峪村、城下庄村、罗庄村和南丰町村成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分别为18.18%(10/55)、30.77%(16/52)、20.00%(10/50)、18.67%(14/75)和21.31%(13/61);标准化检出率为22.4%、17.7%、10.7%、24.6%、18.9%.病区组的标准化检出率[39.50%(113/285)]高于对照组[21.70%(64/293),T=26,P<0.01],病区组成人颈部动脉粥样硬化4~7分的构成[17.70%(20/113)]与对照组[14.06%(9/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P>0.05).结论山西省饮水型砷中毒病区成人的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高于对照区.为进一步证实砷中毒可致动脉粥样硬化症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8.
内蒙地砷病病区人群的形态砷暴露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内蒙地砷病病区人群通过饮水而暴露于不同形态砷化合物的种类和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区饮水中砷主要以无机砷形式存在。其中As水平高于As,有机砷普遍以低浓度水平存在于水中。在该病区开展饮水中不同形态砷暴露水平与地砷病发病关系的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所的数据资料,无论单因素分层还是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不同形态砷暴露对砷病的发病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地砷病的患病率随饮水呒机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