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州市石井镇1523名农村居民艾滋病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近郊白云区石井镇农村居民进行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行为、态度和需求的调查,探索在较富裕的农村地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模式。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随机抽取石井镇的1523名农村居民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1523名农村居民对9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6.39%;有43.23%的调查对象认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都应该被隔离;农民最接受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前3位分别是电视(99.98%)、报纸(98.87%)和书籍(95.74%);当前最急需了解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是预防措施(93.58%)。结论应加大农村地区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普及力度,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方式和干预措施,积极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及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2.
对农民进行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滋病(AIDS)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和治愈药物。当前预防艾滋病惟一有效的办法是: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群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干预高危行为。因此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对预防艾滋病有着特殊意义。为此,我们于2002年在农村选择3个村。对农民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开展健康教育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预防艾滋病和促进生殖健康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行为的教育效果,为更有效地对民族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预防及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对中南民族大学一至四年级1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和生殖健康的相关行为干预,选择其中619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619名少数民族学生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平均知晓率由干预前的84.48%上升到97.24%,艾滋病相关态度行为的积极程度由69.85%上升到84.67%。结论围绕艾滋病防治和健康监护展开的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有效促进民族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提高及正确态度、技能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农村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灵璧县乡镇农村学生,采取匿名自填式答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26.41%~87.48%,愿意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愿意参与预防艾滋病活动的在2/3以上,但只有不到1/3的人愿意与感染了艾滋病的同学在同一教室上课。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阅读书报、看电视和听广播,学生们希望今后获取艾滋病知识的途径主要是看电视、听广播和阅读报纸、杂志、书籍等。结论农村中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不高,存在不利于艾滋病防治的态度,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高。应加强农村学校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知识、意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农村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与行为,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03年7~8月,选择菏泽市牡丹区农村部分中学生、农民、有有偿献血史者、就诊性病病人,进行现场匿名问卷调查。[结果]调查802人,不同人群对艾滋病有关知识有一定了解,对艾滋病病毒(HIV)经性、母婴和共用注射器吸毒3个传播途径的正确应答率均在50%以上,对目前艾滋病可以预防的正确应答率在46%以上,只有极少部分人愿意与HIV感染者来往。[结论]菏泽市农村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态度与行为不尽如人意,应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方式加强艾滋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以参与式研究方法在农村校外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近期效果,为农村校外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按村逐级整群抽样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的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后,农村校外青少年的艾滋病知识的总知晓率由57.09%提高到82.36%(P0.01);愿意和艾滋病病人/感染者正常交往的由14.46%提高到67.93%,会接受同学递的烟和出于礼貌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分别由95.97%、98.42%下降到54.36%、23.90%,提议用安全套会尴尬由77.33%下降到33.13%;最近一次性行为使用了安全套的由28.84%提高到61.63%,性行为每次或经常使用安全套由26.65%提高到45.93%(P0.01)。结论应用参与式方法对农村校外青少年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可有效提高其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改变其相关态度和行为意向。而长期的行为改变还需持续的健康促进活动和社区政策支持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农村中学生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为更好地开展农村中学生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填式调查问卷方法,对随机选择的1 235名农村中学生进行有关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 结果 电视、网络、报纸杂志、黑板报、宣传栏等为农村中学生获得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期望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中.医生讲课和学校卫生课成为主要途径之一;90%以上的中学生对健康教育持积极态度;农村中学生最关心营养与健康(70%)、生长发育的生理(60%)和心理卫生(60%)等健康知识;高中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卫生行为形成率均高于初中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中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农村育龄青年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方法 运用二阶段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1个乡(镇)中的1个行政村,以这个行政村的中18~35岁育龄青年共501名作为研究对象。在艾滋病宣传月进行为期1个月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后收集调查问卷,分析健康教育对育龄青年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结果 健康教育后,调查对象对艾滋病基础知识、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该地区今后应继续加大力度广泛宣传当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及严重危害。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消除育龄青年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和对当前流行形势的麻痹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农村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与行为 ,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 2 0 0 3年 7~ 8月 ,选择菏泽市牡丹区农村部分中学生、农民、有有偿献血史者、就诊性病病人 ,进行现场匿名问卷调查。 [结果 ]调查 80 2人 ,不同人群对艾滋病有关知识有一定了解 ,对艾滋病病毒 (HIV)经性、母婴和共用注射器吸毒 3个传播途径的正确应答率均在5 0 %以上 ,对目前艾滋病可以预防的正确应答率在 46%以上 ,只有极少部分人愿意与HIV感染者来往。 [结论 ]菏泽市农村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态度与行为不尽如人意 ,应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方式加强艾滋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姜峰 《中国校医》2021,35(2):135-137
目的 比较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在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效果,为探索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有效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将1 287名河南省某高校2014级新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进行专题讲座、自主学习、同伴教育3种模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所有研究对象于健康教育前后,对艾滋病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相关知识、艾滋病相关态度及艾滋病相关行为。结果 健康教育活动前,回收有效问卷1 253份,回收率为97.36%,健康教育活动后,回收有效问卷为1 233份,回收率为95.80%,包括专题讲座组400人、同伴教育组424人、自主学习组409人。健康教育活动后,研究对象的艾滋病知晓率(90.43%)、艾滋病正向态度占比(91.57%)、艾滋病正向行为占比(82.40%)均高于健康教育前(76.94%、78.29%、7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活动后,同伴教育组和专题讲座组的艾滋病知晓率、艾滋病正向态度占比、艾滋病正向行为占比均高于自主学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结论 在大学校园内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能够提高在校学生预防艾滋病的能力,并应积极扩展同伴教育和专题讲座等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途径,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导作用,提高高校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何文华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5):1014-1015
目的对江华县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形式开展健康教育,随机选取400名企业职工,400名社区居民,400名娱乐场所从业人员(CSW),800名学生,调查分析健康教育前后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KAP)。结果企业职工、社区居民、CSW、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从健康教育前的60%、40%、30%、70%提高到85%、80%、80%、95%;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的接受率有较大提高,对艾滋病朋友的态度及性观念均有较大改善。结论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对提高大众艾滋病防治知识,转变不良观念和改变高危行为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准确掌握北京市延庆县农民健康状况和健康教育需求,为今后在农村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个乡镇作为调查乡镇,共调查540人。被调查者年龄≥13岁,在当地行政区域内连续居住达6个月以上且能清楚回答问题者。结果不同年龄阶段农民健康状况不同,60岁以上人群健康状况最差;农民慢性病患病病种主要以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为主;被调查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为76.6%;糖尿病知识知晓率为57.8%;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的知晓率为90.1%;肠道传染病预防措施知晓率为69.5%。调查显示农民认为获取健康知识渠道主要是电视、医生咨询和健康大课堂3种形式。结论今后应该在农村地区要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利用电视、健康咨询、健康大课堂等形式普及慢性病和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农村百姓的健康知识水平,预防和控制各种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湖南永顺县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永顺县开展的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形式开展健康教育,随机选取200名吸毒人员、600名娱乐场所从业人员(CSW)8、00名学生及800名村民为样本,调查健康教育前后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KAP)。结果吸毒人员、CSW、学生及村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从健康教育前的9.5%、25.0%、70.5%、48.5%提高到98%、79.5%、94.5%、85.0%;最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从健康教育前的6.5%、70.5%、0、4.5%提高到64.0%、94.0%、3.5%、88.0%;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的接受率和对艾滋病朋友的友善态度的比例前后也有较大提高。结论永顺开展的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对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改变高危行为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和健康教育的效果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临夏州卫生防疫站于2 0 0 0年底至 2 0 0 1年 ,对临夏部分农村群众开展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项目并将项目实施前后群众的相关知识及态度行为情况进行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临夏州广河县高家村、景家村、临夏县安家坡村、北小塬村 1 5~60岁成人共 60 0余名。2 方法 临夏州广河县高家村为项目村 ,景家村为对照村 ;临夏县安家坡村为项目村 ,北小塬村为对照村。每个村随机抽样 1 5~ 60岁成人1 5 0…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宾县平坊镇农村部分家庭主妇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实施健康教育后,农村家庭主妇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行为形成率,总结、探索科学的工作方法,为普及农村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黑龙江省宾县科研村和民庆村200名家庭主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活动,采用同一问卷,于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家庭主妇卫生知识、卫生行为及环境卫生状况的改变。结果卫生知识知晓率平均由教育前的35.6%提高到55.1%;卫生行为形成率平均由教育前的58.8%提高到73.6%;家庭环境卫生状况好转率平均由教育前的24.7%提高到61.8%,三者的改变均呈显著性差异(P<0.01),实施健康教育后明显好于教育前。结论通过一定形式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于帮助农村家庭主妇掌握基本卫生知识,改变不良卫生行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陕西农村育龄期女性关亍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农村育龄期女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在陕西省周至县、合阳县和蒲城县随机抽取9个自然村的育龄期女性600名,采取不记名问卷方式调查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陕西农村育龄期女性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属于中等偏差水平;在对待艾滋病或艾滋病病人/感染者的态度上存在恐惧、歧视心理:存在艾滋病感染的高危行为;年龄、文化程度及性伙伴是否愿意使用安全套是陕西农村育龄期女性艾滋病相关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论] 在对陕西农村育龄期女性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考虑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因素对其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并提倡男性参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福建沿海地区城镇、农村居民和当地公务员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态度及相关的行为。方法在某县城镇、农村和县公务员中,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问卷形式调查3组人群共835人。结果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对有关艾滋病的知识了解越少,所持态度和采取行为的正确率越低,对艾滋病的担忧与恐惧程度却较高。在知识、态度和行为3个方面,由好到差的排列为公务员、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结论全面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基本知识的健康教育,消除居民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仍是当今的重要任务。另外由于公务员对艾滋病的全面理解会对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起到极大的正反馈作用,为此在对城乡居民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应加大对当地公务员健康教育的力度。  相似文献   

18.
玉溪市中学生和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玉溪市中学生和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 ,评价近年来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 ,玉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 2 0 0 3年对玉溪市 1 2 2 9名中学生和 746名农村居民进行了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玉溪市初、高中学生、职业高中学生 1 2 2 9名 ,农村居民 746名。2 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玉溪市县属初中、高中、职中各一个班学生和各县远近郊区农村各一个村 ,每村 50名农村居民 ,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设计调查表、培训调查员。问卷内容包括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态度行为等 ,学生卷 3 0题 ,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学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为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随机抽取的上海市3所初中及4所高中的53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相关学科25名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学校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师生对HIV/AIDS的态度。结果学校对艾滋病健康教育认识不足,相关教育未达到规定课时;缺乏教材和师资,教师有不少知识的知晓率低于50%;教育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可及性差;学生艾滋病知识存在缺陷,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明显好于非传播途径知晓率。结论上海市中学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应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教育,全方位开发教学资源,加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联系。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部分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丽珠  杨振发  房思宁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8):1014-1014,1018
目的:了解深圳市中学生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今后采取针对性的AIDS健康教育方法和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在我市罗湖区某中学,随机选择高二级中学生2个班进行无记名自填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结果:在104份有效问卷中显示,艾滋病答对率平均为79.9%,除了属非传播途径的个别问题外,3个传播途径的认知正确率达到73.1%~88.5%;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较高;但仅有50.2%和46.3%对婚前性行为和网恋持反对态度。结论:深圳市中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认识有某些不足,性观念持较开放态度。提议今后对青少年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对有关信息加以全面系统改进,结合生殖健康内容教育学生如何避免性途径的AIDS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