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高频心电图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时高频心电图的变化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65例急性期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和70例对照组健康儿童均用高频心电检测仪作12导联高频心电图检查,同时作常规心电图检查。对40例高频心电图异常的心肌炎患儿治疗4-12周后复查高频心电图。结果 高频心电图阳性率病毒性心肌炎组83.1%,显著高高于对照组的4.6%。 相似文献
2.
应用高频心电图检查小儿各类心脏疾病87例,探讨其儿科临应用价值,以9个导联高频切迹≥7个者为阳性,结果发现,心肌炎58例中,阳性43例(74.1%)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怀心脏病10便中,阳性9例,预激综合征2例均最性;非器质性心脏病17例中,阳性仅2例(11.8%),昧赆电图可儿科临床诊断心肌痰的一种辅助广泛 参考指标;对疑似心脏颊的小儿可作为诊断时的一种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的高频心电图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61例正常人(对照组)高频心电图(HFECG)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高频切迹均数在冠心病组为(16.7±9.5)个,对照组为(5.9±4.1)个(P(0.01);冠心病组阳性率71%,对照组阳性率10%(P(0.01);冠心病组V4~V6导联高频切迹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心电图(HFECG)的检测高频切迹对冠心病具有较好的诊断作用,对冠心病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其方法简便,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4.
检测87例冠心病患者和20例健康者的高频心电图(HFECG),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高频切迹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FECG诊断冠心病(CAD)的阳性率为81.5%,提示HFECG对诊断CAD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高频心电图(HFECG)动态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的心肌损害程度,以及产后心肌恢复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妊高征组,正常孕妇组,育龄妇女组,给予HFECG与常规心电图(ECG)监测,分析其产前,产后心肌损害及恢复情况。结果:(1)三组高频芬迹阳性率均值有差异;(2)育龄组高频阳性率0,正常孕妇组阳性率43.38%,妊高征组阳性率85.71%;(3)妊高征组HFECG阳性检出率85.71%,而ECG异常检出率为38.10%;(4)产前产后高频切迹P<0.05,有差异。结论:HFECG对妊高征患的心肌损害程度,诊断正确率有价值,敏感性强,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高频心电图检查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和高频心电图结果。结果164例病毒性心肌炎高频心电图阳性率显著高于心电图。结论高频心电图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60例冠心病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前后,进行系统高频心电图(HFECG)和心电图(ECG)检测观察与对比分析,结果:治疗成功者53例,PTCA前平均血管狭窄78.7%,±1.6%,HFECG高频加迹总数为794个(N=14.28±3.32)PTCA后平均血管残余狭窄的18.2±8.5%,高频切迹总数减少为427个(N=9.28±2.08)治疗前后相比,高频切迹总数有显著差异(P〈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高频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对5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术患者的高频心电图(HFECG)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经CAG证实冠状动脉狭窄者,高频切迹数明显高于无狭窄者(P<0.01)。与运动心电图(EET)及动态心电图(DCG)相比,HFECG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高于前两者(P<0.05),但特异性较之低(P<0.05)。7例PTCA术后患者HFECG高频切迹数明显低于术前(P<0.05),而冠脉阻塞的支数与切迹数及其分布导联无明确关系(P>0.05)。故认为HFECG是一项简单、经济、无创、安全、重复性好的心电图检查手段,对冠心病早期发现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微机对112例健康成人记录Langner倡导的三个最大肢导联和V_4-V_6导联的高频心电图.对两个不同年龄组(40岁为界)的切迹、最高频率以及频谱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正常成人六导联组合切迹数总和不超过3个,超过3个切迹的假阳性率的12.54%,两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低龄组最高频率较高龄组高,年龄组间显著性检验(P<0.05).③年龄与最高频率呈负相关,显著性检验有高度显著性(P<0.01);年龄与切迹数相关较离散0.02
0.05).④谱图分析表明,两年龄组的功率百分比在20HZ内最高,随频段增多,功率百分比下降,50HZ以后接近最低;两年龄组在30HZ内频谱含量无明显差异,30HZ以后高龄组频谱含量较低龄组增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耳毒性在延伸高频范围 (9kHz~ 16kHz)内的早期表现。方法 :对 4 0名语频听力正常的患者进行分组测试延伸高频听阈 ,实验组为 2 0名曾使用链霉素的患者 ,对照组为未接触过耳毒性药物的同龄人 ,并分析结果。结果 :实验组延伸高频听阈平均值为 2 7.97dBSPL ,对照组为 19.14dBSPL ,实验组听阈较对照组高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且两组各频率听阈值均随频率提高而增加。结论 :药物耳毒性与延伸高频听阈有关 ,耳蜗毒性早期主要发生在高频范围 ,利用延伸高频测听可以预警并监测药物的耳毒性。 相似文献
12.
对陈旧性心肌梗塞、冠心病、可疑冠心病、大致正常和正常的111例同时作高频心电图(HF-ECG)、彩色编码、踏车试验、动态心电图和心室晚电位检查,以进行对比研究评价高频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HF-ECG的敏感度高于其他检查方法,对病变范围、程度、预后的估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还探讨了导致HF-ECG异常的病理生理基础,认为如果6导联明显异常者应进一步检查或动态观察以确定心脏受累原因。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将高频(>300次/分)、低潮气量(<死腔气量)的正弦振荡应用于麻醉状态下狗和家兔的气道,以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的作用。结果表明:HFOV能维持正常气体交换功能,其效能明显受潮气量大小和频率高低的影响,以潮气量的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蒋学胜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0(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频彩超检查在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78例经CT、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行双功能超声检查颈动脉管腔及内壁情况,观察内中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斑块的大小、性质、形态、回声强度、管腔狭窄程度等。结果78例脑梗死患者中,60例患者颈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的内中膜增厚(厚度≥1.0mm),66例出现斑块,斑块的形成有单侧或双侧,单发或多发,性质有软斑、硬斑或复合斑块,斑块多发生于脑梗死病灶的同侧,少数发生在对侧。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地相关性,高频彩超对颈动脉硬化斑块性质及位置的确定,为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及临床颈内动脉注射治疗脑梗死提供可靠的资料,其方法灵活简便、无损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11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经高频B超加压检查,将其结果与手术及病理对照,结果发现高频B超检查的V工为93.3%,特异性91.92%,假阳率为7.07 相似文献
17.
高频心电图对小儿川崎病心脏损害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频心电图(HFECG)技术对48例川崎病患儿和121例正常儿童作对照检测,进行川崎病致心脏损害的敏感性研究,其结果表明:①川俯病组六导联组合切过计数的阳性率(79.16%)与正常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川崎病组在病程不同时期内高频心电图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常,尤在1~8周内明显异常(P<0.01).③高频心电图检测阳性率高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尤在患病1~8周内,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④两对照组HFECG切迹数分布规律均为中间部>终末都>起始部,而以起始部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53例冠心病患者P波改变情况分析,并与30例非心脏疾患病人P波情况相对照,冠心病患者P波增宽(P≥0.11”)占83%,对照组P波增宽仅占10%。P波增宽可否作为冠心病心电图诊断条件之一,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13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柯萨奇病毒B(CVB)特异性IgM。其中阳性58例总阳性率为43.35%以正常血清30做对照,仅1例为阳性,占3.2%。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病程早期(半月内)阳性率较高,病程超过8周者27便,阳性检出率40.3%,阳性检出机会仍然较多,提示CVB在病毒感染的心肌中是主要的病原。临床检测特异性IgM不仅有早期病原学诊断意义,并能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急性时相性蛋白在胆源性胰腺炎时的改变及其对病情评估的作用。方法:30例患者,分别为一般胆石症组10例,轻型胆源性胰腺炎10例,重型胆源性胰腺炎10例。测定各病例入院第1、4、7、14d的C-反应蛋白(CRP)和前清蛋白(PA)。结果:CRP在重型组4次测定均明显高于另两组(P〈0.01),第4、7、14d轻型组亦高于一般组(P〈0.05)。PA在重型组亦均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 相似文献